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年白月光炒剩饭 > 第62章 南宋最后的体面——词中之龙辛弃疾

窗外叶子寂然飘落,一叶落而知秋,忽而雨水从高高的梧桐叶上滴落,又敲打在窗外低矮芭蕉叶上,飒飒滴声入耳,眼前只想落荒而逃。秦皇汉武唐太宗一生,都做着长生不死青春永驻的春秋大梦,直至一切终归尘与土,有人和风细雨,有人剑拔弩张,而眼前自己执念太深,心上终成魔障。闭上眼睛让灵魂片刻安宁,不知过了多久,清风悄悄溜进他的账子里,穿过屏风的烛光,轻柔照到那张因成熟而更加完美的脸上。似梦似幻之间,阵阵兰花的香气袭来,烛影明灭见,似乎见到了妻子如玉一般的花容。他唤着:青岚、青岚……”滴落的雨声使他于梦中醒转,眼前的灯芯落在地下,桌上剩的残羹剩肴还未收拾,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过是一场梦。眼前的落魄,对妻子的思念,使得郁愤如杂草丛生,在内心恣意生长,下床铺纸愤然疾书,不觉内心的无奈跃然纸上。他的词慷慨激昂、多以家国、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碧血丹心以身许国的民族之情。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无比赤诚,以及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更是毫不掩饰一挥而就。至死对恢复祖国统一的那份豪情壮志,都不曾放弃。一颗心若一直执着于梦想的境界,其实对自己的心是一种凌迟,因为渡人容易,自渡很难,人如果不经历重大的转折,其实很难实现自我改变。束缚他一生痴念,终于磨成他心头的剑,锋利的剑刃刺向自己的苦大仇深。大雨将至的江上,人若孤鸿,污秽的人世间,找不到一个地方安放自己正直的灵魂。咸的是盐、甜的是糖、而苦的是人生,人既要有足够能力到自己想要的,也要有足够的定力拒绝自己不曾得到的,而他过于执着不切实际的复国梦想,且丝毫改变不了眼前统治者的苟且,于是一生背着沉重的包袱,最后郁郁而终。虽然笔走龙蛇、泪洒宣纸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深受人民的喜爱与交口称赞,但他依然带着未完待续的使命,在数次三番贬谪的打击中黯然退场。

仕途如同登山,山道纡绕,悬崖峭壁绝崖出徘徊,也许峰回路转,看似平坦开阔的山路,却又险象环生,其中林壑深秀幽美,又往往让人乐不思蜀,于是欲壑难平的沟沟坎坎里,许多人拼尽全力前赴后继。生活是容易被风吹皱的古水,复国的涟漪一圈圈漂浮在自己心里,烦乱的心因为理想太丰满,时间也沉淀出出清瘦,所以他回家的路上万分沮丧。得到消息、兴奋的妻子带着家里一众老小门口迎接,他歉意的看着自己的爱人,嘴边话又止,范如玉看着他则满脸兴奋:“郎君终于回来了,咱们这个家真的是离不开你,我把家里治理的一塌糊涂,还好你回来了,以后我就安枕无忧了。”辛弃疾看着她自责道:“曾经想让荣华富贵样样不缺,做不到的话,至少衣食无忧,如今自己不但没有实现理想,便赋闲在家……”妻子打断他一脸不在乎道:“何为浮云?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如果得不到就让它幻灭好了,生命在永无停止中变数着,如果一切不能随心所愿,那么就让身心在喧嚣中逐渐安稳下来,你我举案齐眉。以后日子粗茶淡饭也好,一壶茗茶也罢,等到你修炼到波澜不惊,任世间山河尽落杯盏之中,乱世风烟在心中渐渐消散,于皓月澄辉照耀每个经过的路口,内心通透平和,才是人生圆满。郎君说对吗?”辛弃疾望着眼前人,半生归来,自己居然没有一个小女子活得明白,内心煞是惭愧。

久别自是欢喜,他们来到自家的半山小居,夜晚秋风送爽,凉意入室,月色清淡,隔壁笛声悠扬,阵阵传入耳中,如同天籁。妻子备好美酒佳酿,对饮时他信手泼墨,一副丹青即刻展现眼前,画中皎洁的山月缓缓升起,犹如一只玉盘映入湖中。温情的夜晚,与湖光山色共同沐浴在月色之中,品茗赏花,湖水碧绿如翡翠,清澈似明镜,菱花漂浮在水面,山峰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摇曳,宛如镜面上凌波微步仙子在水中舞动,此情此景,令人陶醉其中。山中幽泉清澈,月光洒在山野之间,给远处古老的山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仿佛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只留下闲云野鹤般的自由与惬意。脱离官场回归山林,如同一只飞鸟摆脱束缚重获自由,逍遥自在,惬意地翱翔于自己的天地间原来,最美的风景,不是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放在心上的释然。可是如此这般优游自在的赋闲生活,他其实并不觉得满意,对于雄心勃勃而壮志未酬的人来说,归隐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所以他写悠闲隐士生活的词里颇多牢骚之语。像《鹧鸪天·博山寺作》云:“味无味处求吾乐,他在《鹧鸪天·博山寺作》云:“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世事终难料,南归后的辛弃疾几番周折,却再无机会奔赴战场,他更没有多余的气力去劝服朝廷为收复失地决一死战,满腹牢骚化作一声叹息后,曾经的意难平就这样黯然落下帷幕。1181年、四十多岁的辛弃疾,在第三十几次被贬谪后,与妻子来到上饶带湖,过起了隐居生活。他一生六百多多首词,有四百多多首是在上饶生活期间写出来的,其中多数是一些农村生活剪影和田园风光诗词,赋闲下来的辛大人,有了另一番清新格调,烟火气息渐浓,蕴藉意境都有了质的跨越。他不但继承了苏轼词风的豪放,而且融入了爱国主义的斗志昂扬。豪放与慷慨激昂并进拓宽了词的境界,也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词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灵活,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这就是祸福相依吧,就像亡国成就了李煜的词,可是没有人为了达到某种高度去亡国,就像不能为了过清明而去杀人一样。因为壮志难酬,词中他突破了固有的自我,可是开疆扩土仍旧是他内心抹不去的情结。

台阶前,山谷纵横,孤峰、深壑、云层遮掩的山峰连绵不断,大气磅礴,雄奇壮观,一轮朝日冉冉升起,湖心荡漾在波光粼粼中,仿如整个湖面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庭上茶香氤氲,茶雾轻轻淡淡,若隐若现间轻若梦。不知不觉周公来袭,槐安国里遨游终南山,于山水间置草庐,握一卷诗书,拂一把无弦琴,东篱赏菊,南山外暮色长卷云缀日,一怀清凉秋水长。醒来踏足恬静闲适的小村落,一架青石桥横贯东西,流水潺潺,树木郁郁葱葱,掩映着秋日烂漫。信步漫游溪口,清澈平静的水中鱼儿跳跃嬉戏,溅起浪花朵朵。夕阳西下,小船荡出芦间,听箫鼓声声,悠扬宛转,日暮晚霞满天,抛却名利纷繁烦扰,一片闲心付诸飞鸟翩翩。回到自己雅居,推窗静看晚霞映红天际绚丽夺目。日子在悠闲中,任凭风云席卷,星梦残缺,只是内心的那份恨憾丝毫未减,总觉得自己缺少一样东西。世间的缘来缘去,消散在红尘中的起起落落里,有缘之人自会相遇,无缘之人终是擦肩。红尘修行、一路上山水为伴,清风朗月相随,曾遇见的人不断离去,离去的人也会回来。思念成疾、陈亮从家乡永康长途跋涉,不辞劳苦顶风冒雨,跋涉八百余里,前来会见辛弃疾,这就是历史上颇具盛名的的“鹅湖之会”。原来自己要等的,是与自己携手并进,驰骋疆场的那个人——恰好陈亮身上洋溢理想主义的热情、愈挫愈勇的坚韧以及对于古今用兵方略的熟稔,是辛弃疾在其他人身上难以感受到的。所以两个灵魂相近的人,最终成为无话不谈的生死至交。

辛弃疾与好友陈亮终于在在铅山瓢泉见面,此时辛弃疾正在卧榻,消沉于病疾,陈亮的到来让他兴奋不已,人逢喜事精神爽,病顷刻好了一大半。他大清早便守候在官道上,凝视远方,看到车马扬尘而来,不觉大声痛吟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陈亮听闻下马行礼:“大哥、多年不见甚是想念,您风采依旧不减当年,若再次征战沙场,相信您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辛弃疾一听,正说到自己心坎上了,不觉含笑道:“知我者?同甫老弟是也,今生若有机会,一定与你齐头并进饮马翰海,咱们决胜千里外。哥哥略备薄酒,兄弟咱俩今夜不醉不归。”陈亮:“哥哥盛情难却,小弟定一醉方休,”说完二人便携手去酒肆。路上陈亮问:“不知嫂夫人一向可好?”辛弃疾:“她偶感风疾后,留下了头疼之症,请遍名医都束手无策,唯有上饶一郎中治疗可缓解,所以没跟着一起来次第。”“既然身体欠佳,那就好生休养,就不去打扰她了。”席间陈亮高谈阔论,他主张恢复故土,驱逐金人,辛弃疾久逢知音,自然慷慨激昂一番响应。说到动情处,两个人拂袖拭泪,此时的辛弃疾年近半百,却依然有着雄心万丈,准备大干一场。人生就是这样让额头上的皱纹,刻在脸上而不是心里,将衰老留在岁月,将热情洋溢留给自己,在心田种豆得豆,除却杂草丛生,自己的一亩三分才不会荒芜,在输得起的年龄尽情的输,因为总有一天输不起。春夏秋冬、不接受季节的摆布,有自己足够活着的态度,抵御寒来暑往。这两个肝胆相照的兄弟,他们是坚定的主战派,又都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因志趣相投,所以有许多共同语言,彻夜长谈,话题也丝毫不会停顿。于是名扬千古的多首《贺新郎》还有豪气干云孤篇压南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应运而生,也堪称是历史上杀气最重的一首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是唐教坊曲名,其调名据说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霸气侧漏,意达直驱胸襟,豪放悲壮之余,回顾自己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扣人心弦,感情炙热,报国无门付之东流的悲怆跃然纸上,浓浓的爱国情怀让人叹为观止。词的前九句为一意,而最后一句是另一意,最后一句又否定了前九句,好像故意打脸一样,读后悲凉恨憾之情油然而生。虽然现实赋予他诸多未完成的使命,他亦如夸父逐日般执着追逐着自己的海市蜃楼,便是最终渴死在逐梦的道路上,依然无怨无悔。辛弃疾这首豪放之作,力透纸背,豪气万千,因此号称词中之龙,确实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生命得一知音,确实是人生一大福音,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同吃同住甚至同一个被窝,夜晚冷冽寒风袭来,搓手取暖,一边忍冻一边诗词唱和,也乐此不疲。几杯下肚对政坛愤恨不平,对南宋政府的腐朽深恶痛绝。辛弃疾无奈道:“躲在巴掌大的一点地方,君君臣臣个个不思进取,风声鹤唳充耳不闻,怕是火烧眉毛也烧不醒的,”说完一声长叹。陈亮义愤填膺:“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却能独善其身,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真想捣毁这个暗无天日的世界。”辛弃疾嘘一声:“小心隔墙有耳……”陈亮继续说:“哥哥、以后我要学学范文正大人,他老人家几番被贬,无论被贬哪里,总能用自己的才智及无私情怀,造福一方百姓。一生践行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家国为己任”来肩负重任,到最后便是不在朝堂,他也心胸坦荡道: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不要责怪我这山翁只会安逸享乐,要明白的道理是:功名利禄得失乃命中注定。就连那黄莺和蝴蝶都懂得为新生的景致莺歌燕舞,又怎么能苛责我一个糟老头子,没有欢快的情绪呢?

在这一刻,他老人家用轻松的语调,几句话便释怀了自己一生遭受的所有苦难,你说他是不是咱们引以为荣的翘楚?辛弃疾望着侃侃而谈的陈亮:“没想到几年未见,兄弟竟然如此开阔视野,着实让愚兄佩服。”

宋时的文人墨客,勾栏内的打情骂俏,是自己日常生活一部分,便是清高如辛弃疾也不能免俗。连续多日酒楼内诗词往来,因为缺少红粉增色的缘故而略显无奇,若举杯时一旁红袖温存添香,实乃人生一大快事。趁着几杯小酒下肚,两个人晃悠悠走到酒楼旁的欢娱场中,刚进门青楼内、笛声如泣如诉,宛转悠扬,两个英俊儒雅大叔拍手叫好:“小调笛声清脆幽怨,没有铅华修饰清新自然,如一弯淙淙流水余音绕梁。请赋笛之人一见如何?”旁边清客指着楼上一纤细清瘦的女子说:“两位兄台不是本地人吧,那就是赋笛人、此地青楼第一绝色美人整整姑娘。”二人谢过那位客人,匆匆上楼,走处拐角,花间清香,和雅清淡,迅速漫溢鼻息,端坐的赋笛人低吟浅唱,心儿随之动荡。女子缓缓抬头,一张酷似逝去妻子赵氏的脸,似梦如幻飘入眼珠,两个人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翻版之人?前尘往事涌入心田,辛弃疾百感交集。陈亮口齿不清道:“哥哥、莫不是大嫂活过来了?”辛弃疾苦笑看着他。此时的整整觉察到两个人的诧异,起身行礼介绍:“小女子整整,拜见两位客观,笛声粗鄙、献丑了。”陈亮夸赞:“小姐笛声绵延回响,喧哗处绚烂织锦,低沉处百转回肠,天籁入耳,在下着实一饱耳福啊!能否有幸再听一曲?”整整含笑:“客官谬赞了,请问阁下何方人士?”“我乃永康陈亮,这位兄台是辛稼轩,”陈亮回答。整整瞪大眼睛:“您就是大名鼎鼎的辛稼轩辛大人?小女子久闻大人盛名,着实敬佩,两位大人都是人中之龙,能为二位赋笛,整整实乃三生有幸,”说完低眉颔首,错落有致的笛声弥漫耳畔。绝妙之音追随着晚风中日落的天空,与夕阳赠予那一抹短暂温柔,将暗夜无边的冷酷消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