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前夫总来勾引我 > 第68章 攻城

前夫总来勾引我 第68章 攻城

作者:鸡肉吨吨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20 20:04:06 来源:文学城

魏昭帝早有绝乌户族之心,只是初继帝位时,时局动荡,朝中官员又结党营私,心思各异。

虽经年累月,以雷霆手段整肃朝纲,朝政终于步入了正轨。

可对于乌户入侵一事,上下却依旧难以齐心,哪怕是当年扶持自己登上帝位的世家大族,亦各怀私心。

魏昭帝静待时机多年,可杀伐决断如他对此以小博大的计谋,亦不免心生踌躇。

无人知晓,此时此刻,是否就是最佳时机。无论是谁都担不起一座城池的代价。

“父皇,时值泾阳秋深,倘遇大雪封山,相比乌户族本生于高原,习于寒苦,我军则益显其弊。

沈将军已陈其利弊,条分缕析,彼等思虑确为深远。

儿臣斗胆,恳请父皇恩准所陈之计。儿臣愿以己之爵号与封邑为质,倘若战事有虞,儿臣甘愿承受一切责罚。”

魏洵重重跪在地上,脊柱挺得笔直,直视着魏昭帝。

初秋的日光已褪.去夏日的炽烈,斜斜洒落在地,将青石板路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

殿前,古木参天,枝叶间偶有几声鸦啼。

微风拂过,带动枝头黄叶簌簌作响。

宫檐下的铜铃,随着一阵风起,轻盈的铃声飘向远方。

泾阳镇地处山区,与华都景色大不相同,若逢天朗气清之日,则终日碧空如洗,阳光明媚。

这样的时刻,只需站在小镇高处眺望,就能看清远处的高原山脉,发白的山尖美景在日光下一览无余。

文卿远站在城墙的最高点,静静凝神看着远处,近半个时辰没有挪动分毫。

“在想什么?”

是沈又安的声音。

文卿远回过头,嘴唇因为山区大风的摧残有些干裂,日光有些刺眼,他眯着眼睛看着沈又安:“在想他们到底何时发起攻势。”

“这样好的天气,却在思量如此严肃之事,坏了美景。”

沈又安也跨步上了高台,与文卿远并肩站着。

“你说,圣上会恩准吗?”

知道沈又安说的是前几日送往华都的奏章,文卿远难得的摇头:“不知,圣心难测,我没有把握。”

沈又安侧过脸,看着文卿远似笑非笑:“那安平亲王呢,你有把握吗?”

文卿远弯了弯唇角,低下头,摩挲着腰间的玉佩,这是魏洵亲手所刻。

“他定会据理力争,且以身作保。”

“今晨又收到了一批来自郓州的粮草布匹,安平亲王这是要把今年封地所得悉数搬至泾阳啊。”

“殿下心系前线,应当的。”

此话一出,两人都笑了起来。

城墙下,士兵们正在加固城门,准备武器沙袋,人声鼎沸。

小镇内却是一片寂静,所有宅院皆门窗紧闭,毫无生气。

“擅自行动,倒不似你一般的作风。你可想清楚了,若是战败,先斩后奏,战败割地,这一桩桩,哪怕你身死,也难以谢罪。”

沈又安回头看了看此刻风平浪静的小镇,面上又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内敛。

“况且,一朝身死事小,身败名裂遗臭万年遭世人唾弃,你向来抱负万千意气风发,能接受得了?”

“沈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想必圣上会谅解的。” 文卿远语气平静却十分坚定:“而且,那日您执意代笔替我写下奏章,我以为您不会再提及此事了。我既作此决定,自是想好未来种种。”

沈又安长叹一口气:“哪怕我征战沙场数十载,也未经历如此孤注一掷之举,这几日总是心绪不安。”

“但将军您还是力排众议,对我鼎力支持,这份信任,文某没齿难忘。”

“乌户族一日不除,我大成边境一日难得安宁。文卿远,哪怕你有私心,我也无妨。只愿此计真能奏效。更何况,你我毕竟自幼相识,你又乃文长风将军之子,我信得过。”

“沈将军,文将军。”一名士兵来到两人身后禀报,“除自愿留下的青壮年,小镇其余老弱病残妇孺皆已安抵邻邑。护送将士正在返程中。”

“大家衣衫换好了吗?”

“回文将军,每队士兵都按照您的吩咐换下军装,分布于镇内各处了。”

文卿远低头看去,不少穿着便服的士兵正散开去往各街巷,小镇又逐渐恢复了平日的景象。

两人又交代了几句才让士兵退下。

“观此天象,未来几日会有大风。”文卿远仰头看着天,似是对自己说,“万事小心。”

泾阳镇连着几日大风席卷,满天沙尘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文卿远锁好被风吹得嘎吱作响的窗户,将呼呼风声隔绝在了屋外。

他坐在案几前,将烛台往自己面前挪了些许,擦净了手,才将刚送到的信封展开来。

是魏洵命人千里加急送到的书信。

看完信笺,文卿远似有所得,眼含笑意对着虚空欣然颌首,沉思片刻他念念不舍的又看了一遍,才将信笺一角缓缓凑近了烛光。

赤焰舔舐纸张,片刻间,收灰罐里仅余一堆灰烬。

门突然被推开了,文卿远下意识站起身,来人是沈又安。

烛光映照下,沈又安眉头紧锁形成两道极深的沟.壑。

“城外有动静。”

文卿远动作迅速一手取剑,一手抓盔甲,面上却是淡淡笑意:“可惜今夜风渐小了。”

城外一片漆黑,不见一丝光点。

泾阳镇自北朝南,今夜风向也是如此。

城墙之上,旌旗猎猎。文卿远凝神屏息,在风中嗅到了大量马匹的味道,摩挲了一下指尖,皆是尘土。

夜里视觉受限,听觉变得更加敏锐,远方传来极低的连绵踏步声,犹如暴风雨前的闷雷。

文卿远不像身边的沈又安扶着剑柄一脸严肃,他眉眼弯弯,转过头冲沈又安笑了:“沈将军,望一切皆如你我所愿。”

乌户族的邦主昆吾早就想一举攻下泾阳镇了,只是奈何身边长老部下纷纷谏言往他三思而后行,这才拖到了秋初。

他烦躁极了,大口喝着烈酒,酒水撒了许多也不在意。

不知族人为何如此担忧惧怕沈家军。

那位与乌户族抗衡多年的沈老将军,已是垂垂老朽,强弩之末,退守至泾阳县。

那沈小将军与他多次交锋,两人各有胜负,对彼此了若指掌,根本不足为惧。

而刚走马上任的文姓将军只不过是一个曾经在边城长大的将军之后,又能奈何?

华都传回的线报不都说了吗,那人不过是一个仗着姿色上位的文状元。

论及作战,毫无经验。

此次虽然突然得了个将军的封号,明面上官升正四品,但被送至最危险的泾阳镇,不过是因为失去了皇族往日的宠爱罢了。

用大成的话,这文卿远便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弃子。

自去年备战至今,乌户族可谓是兵强马壮,今年又是大丰收之年。

自己安插在华都数年的探子也终于送回消息,不仅探到文卿远此人真相,还得知了沈文二人的作战计划,粮草筹备等。

这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

只是昆吾并非鲁莽之辈,他疑心极重,哪怕是自己心腹递回的消息也不轻易相信,更别提相隔千里的探子了。

第一次接到消息后,他派出一小队人马按照情报前往驻扎在泾阳镇附近的军营,没想到竟然真如情报所说,小队成功烧毁了好几个帐篷的粮食干草,还顺带抢回了一马车兵器。

只可惜自己半信半疑,派出的人手不足,不然所得武器何止一车。

昆吾打开箱子一瞧,不禁乐了:“这沈文二人,倒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不堪嘛。” 他抓起一把长弓,在空中甩了甩。

大成那句话是什么来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日前,华都的探子又送回情报,说因泾阳入秋,文卿远自华都带来的部下不适高山气候,不耐严寒,其已向魏昭帝禀明换防计划,与沈老将军的队伍对调部分,其中部分队伍已向泾阳县城出发。

甚至连文卿远本人也病倒了,已请命返回泾阳县,替换的将领还在赶赴泾阳镇的路上。

换防交接时刻便是泾阳镇防守最弱的时刻。

真乃天赐良机。

可惜入秋后,此地常刮大风,偏生风向还是自北朝南。

若是骑兵大军出发,无论味道声音还是扬尘,都会瞬时暴露自己军队动向。

昆吾一忍再忍,终于等到今日大风减弱了不少。

据悉泾阳镇内两军换防还未结束,昆吾再无耐心,一声令下,全军出击。

泾阳镇地处高原接壤山区,镇内地势平坦,一条大江自高原穿流而过,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适宜农耕。

自大成建立以来,此镇便是乌户进攻必争之地。

源于此,泾阳镇虽只是一个镇,城墙却比寻常小镇更加高大坚固。

上一次占领此镇还是昆吾父亲盛年之时。

昆吾跃跃欲试,急需一个胜仗证明自己担得起乌户族邦主的名号。

城墙上点点星火,还偶有火光移动,是巡逻的士兵。

镇内一片宁静,还不知乌户大军已到城外。

前几次进攻泾阳镇时,骑兵在城墙外的战壕处吃了好几次亏,折损了不少马匹。

再加之华都的情报,昆吾已有了经验做好了应对之策。

“哼,可惜文卿远劳民伤财挖了这么多战壕,用过几次就再无可用之机了。”昆吾得意的挥了挥手。

一队士兵抱着一批近期赶制的枕木向前,没一会儿便铺在了大军前的战壕上。

又一队士兵抬着云梯背着短刀靠近了城墙,月光下几个人影迅速攀上了城墙。

移动的火光闪动随即熄灭,几声轻微的闷响传来,城墙上陷入了一片寂静。

一批又一批的士兵顺着云梯而上,昆吾耐着性子等待。

泾阳镇城门门扉厚实如山,每逢开关需数十兵役同时拉动手臂粗的绳索,另有数十人推动城门,通力协作才可打开。

不知哪个角落传来了一声短暂的惊呼,转瞬被硬生生掐断,城墙上隐约有凌乱脚步声传来。

昆吾振臂一挥,大军迅速向前,骑兵踏过枕木发出轰轰声响。

城墙上的嘈杂声骤然加剧,杂乱脚步声,兵器碰撞,惊呼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但都被一声绵延不断的隆隆巨响吞噬。

泾阳镇城门缓缓推开,露出了一丝缝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