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起元记 > 第72章 因缘合(一)

起元记 第72章 因缘合(一)

作者:Sunness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1-13 16:08:05 来源:文学城

成贞十八年秋,阳陵木莲燃霜夜。

下关王府白灯尽去,红彩结张。时至二更,赵明宇踱上通往内院的长廊,腰侧映月轻撞玉佩,身后前厅喧闹不熄。东向冷清,一路绿荫遮道,踏过中庭曲廊,已再不见摇曳墙头的花枝。深院蔼蔼,蟾光扯树影歪斜交错。他身着朱红婚服行走其间,望东面月洞门而去。

脚下长影微动,风响卷向耳旁。少年右手一抬,一颗青枣抓握掌中。树上的叶宗昱诧异:“真没醉!”他叼着枣子跳下来,只看这新郎官木头似的白脸,已啧啧称奇,“不愧有南荧血脉,外头喜宴喝趴了一圈中镇人,你倒脸都不见红。”

赵明宇只字不应,拽步往前。枝叶斑驳的影子掠过他脸侧,叶宗昱错眼一瞧,脑仁忽紧。“欸等等——”他大步追上,拦挡少年跟前,将那面庞左左右右、仔仔细细端相,自摸颏纳罕,“怪了,这脸怎的有些眼熟?”仿佛在别处也见过。

对方淡瞥他一眼,足尖转向,绕行而去。“慢着慢着!”叶宗昱忙紧跟他身旁,“这便回房了?你可知一会儿进去要做甚?”

“睡觉。”赵明宇面不改色。

“睡觉与洞房有何不同?”叶宗昱又问。

少年不答,径往前去。叶宗昱一拍脑门:“小祖宗,你这都成婚了,难不成王爷还啥也没教你?”见少年不理不睬,他左顾右盼,摸出衣襟里巴掌大的书册,往少年眼前一晃,“赶紧收着,回房前看一看,莫吓着媳妇。”

拨开作乱脸前的书册,赵明宇步向丈外的院门。“欸——一句,就一句!”身旁人急扯住他,胡乱将书册塞回衣襟,偷眼瞧前方月洞门,恰可见正屋廊下喜灯摇荡。

虽居在王府,叶宗昱与那世子妃却只有数面之缘。记得今春初见,他在房顶捕雀,她却着丧服痴坐院中,默望杏树枝头的孤燕。姊妹间服丧,原不过齐衰三月。可瞧她那神色,竟似要一世套在丧衣里,囿于檐下那片方寸之地。那一日,叶宗昱放走了一笼黄雀。

“……我家也有个小妹,她跟我娘一道住西北,比活在这样的院子里自在多了。”叶宗昱敛回目光,看向面前人腰间的玉佩。去岁平南,他与祖父一去便是大半年,谁想再回都城,王府已天翻地覆。“从前……王妃是当真待你好。”叶宗昱目视少年双眼,“听闻她很疼爱这个妹妹。无论如何,你也待人家姑娘好些。”

镶接断玉的金环贴在手侧,冰凉一片。赵明宇泯默少顷,终于提步,与叶宗昱错身而过。“起码莫带剑入洞房啊!”背后人压着嗓音嚷嚷。

灯挣拒月,满地斑影明灭。赵明宇兀自向前,再未敛步。

内室红烛半昏,温炉暖帐。听得新郎官入内,灯下侍女尽低下头去,只那新娘仍举团扇遮面,一动不动,静坐床前。“下去。”赵明宇踱向衣架。几个侍女面面相觑,见他面上浑无笑意,方才噤声而退。

烛光晃动,耳侧只余窸窣衣动声。尹宁霓低下团扇,看少年立身衣架前,已褪去金龙刺绣的火红大衫。他素来穿得沉暗,却又与今日这身婚服一般,便是血溅满身,也难瞧出来。瞥向他腰侧的映月剑,尹宁霓起身踏出拔步床,于桌前斟两瓢合卺酒。

“世子,还未饮交杯酒。”

赵明宇回过脸,与她四目相遇。尹宁霓顺下眉眼,听履声近前,一双喜鞋步入视野。那是双青缎素面的长靴,依着中镇族习俗,与她脚上红缎绣花的喜鞋是一对儿。嬷嬷告诉她,今夜洞房前,她应当服侍丈夫脱鞋,将女鞋套入男鞋收藏箱底,求个同偕到老的好意头。

入套一世,又算得上甚么好意头。

尹宁霓将一瓢递与少年。红线系连双柄,牵得她那一瓣也微动。他不发一言,端瓢碗与她对饮。苦瓢甜酒,同饮一卺。尹宁霓自眼缝间觑看对面人,攥紧袖中物什,任冷酒入喉,不识甘涩。

一瓢饮尽,赵明宇又回向衣架,解开左腕束袖。尹宁霓趋步他身后,欲接过那束袖,却教他轻易避开。再一抬眼,她对上他转侧过来的脸。那是张颧骨高突的刻薄脸孔,眉眼弯长冷木,嵌一双幽黑眼珠,映烛光也难见底。耳侧灯花轻爆,她低眉,作出驯顺姿态。

“……我替您宽衣。”尹宁霓道。

赵明宇只字不应,片晌才回过脸去,继续解那束袖系带。尹宁霓侍立在侧,小心伸出摊开的双掌。衣响略住,两片束袖落入掌心。她往衣架挂起,又替他取下发冠,才探向他腰间的蹀躞带。

指尖触及玉带冰冷的边缘,一只手却忽闯进眼帘,捉住带扣。烛光一跳,尹宁霓眼睫颤动,只见那骨节粗大的手摘下玉佩,置在条案一侧,又抓起脑后长发,扎紧发髻。勉力稳住气息,尹宁霓再伸出手。少年无甚反应,虽未配合,也未拒开。她于是解下那带扣,也解下系于带间的长剑,转身挂上妆台旁的墙架。

铜镜映出少年背影。他脱去下裳,吐息平稳如常。

窗缝间漏进冷风,拨壁上长影晃动。尹宁霓紧扣手心铜柄。

镜中少年展开胳膊,褪下半臂中衣,双手俱拢在袖中。

尹宁霓拔出袖内匕首,疾一旋身,举刀扎向他颈侧。

遍目烛影飞退,前方人息倏断。她未及反应,腕间即一阵剧痛,耳鼓捕得叮咚脆响,方知匕首已飞落脚边。尹宁霓急醒过神,忙一划左脚,回腰朝背后猛地一扫,却脚踝剧振,如遇铁壁,难动分毫。她大骇,不待看清那人面孔,又教他反拧右臂一折,膝窝重挨一击,扑进拔步床帐中。

撒帐的干果刮擦面门,脸庞一阵麻痛。尹宁霓急欲翻身,不期后腰一重,双手已被反剪身后。她竭力挣挫,关节尽教对方死死制住,半点动弹不得。

“你——”

“我已筑基,寻常药物对我无用。”熟悉的喉音响在脑后。

如此之近,竟未露半丝气息。

前额硌在散落的珠翠间,尹宁霓蒙然一瞬,恨极而笑。“人人都说你平庸愚钝,勤学苦练十数载,依旧难敌一个看门守卫……却原来也是假的。”她只觉四体冰冷,僵若死物,“算我小瞧了你。既已事败,要杀要剐随你处置。”

头顶帘带刺啦一响,反背的双手紧缚一处。尹宁霓教人翻过身,床顶镂刻的折枝花纹落入眼中。

“为何要杀我?”那人的话音已远在围廊之外。

为何?他竟敢问为何?

胸中怒意滚烫,尹宁霓挣翻下榻,跌靠脚踏前。头顶高髻已散,她自乱发间寻见赵明宇端坐桌旁的身影。“这话原该我来问你。”她直望那双漆黑的眼仁,“我姐姐待你那样好,你凭甚么下毒害死她?”

那人默坐灯下,半明的面孔木然如旧。

“谁与你说是我下毒?”他问。

倒未矢口否认。尹宁霓冷笑。“姐姐身子一向康健,虽根基浅,却也修内功,绝无可能因怀胎而阳力枯竭。”她道,“我仔细查问过,有孕后她从来小心,便是圣上和王爷赏的吃食也轻易不入口。她这般提防……定是早知这府中有人要除去她,还有她腹中的孩儿。”

尹宁霓强稳吐息,却难抑声线中的颤抖。“只有你……只有你每日送的安胎药,姐姐从未疑心!也只有你会忌惮她的孩子,惧他夺走世子之位!”她喉音沙哑,目眦尽裂,“姐姐入府十余年,从未薄待你……她如此信你,你竟狼心狗肺,反害她性命!”

灯光昏蒙,少年面目也渐模糊。

“所以你便自寻死路。”他道。

尹宁霓轻嗤。“何谓死路,何谓生路?是像个物件一样嫁给姐夫当填房,还是假装什么也不知,与你这个杀死姐姐的凶手结为夫妻?”她双目渐烫,却绷紧唇角,不肯示弱,“爹娘做得到,我做不到!我只恨不能将你千刀万剐,食肉寝皮!”

那灯下人偏脸,目向摆放窗前的条案。

“杀了我,尹家也会受累获罪。”

尹宁霓扯出一个笑来。

今春三月,查知姐姐死因,她往家中去信三封,终只换得不足二十字的搪塞。

疑心生暗鬼。既嫁从夫,勿念旧恶,早育子嗣为重。

尹宁霓将那回信反复翻看,掐头去尾、拆碎重组,只盼瞧出哪怕一字暗语,却也不过徒劳一场。

勿念旧恶,早育子嗣。尹宁霓默念,不觉哼笑出声。“那又如何。”她听见自己颤声道,“于他们而言,我也好,姐姐也罢……不过是喂进几两草料,便要割还几两骨肉的牲口。”

她记得姐姐临终前的叮嘱。姐姐告诉她,独身在王府,首要便是自保。她蠢了一世,竟直到将那回信捏在手中,才明白姐姐这十余年的苦衷。身躯胸腔间的振颤直抖,尹宁霓咬紧牙根,早已不知脸上是笑是泪。“——他们既不顾我死活……”她恨视眼前人,“我又何须在意他们,生生放过一个手刃仇人的机会!”

默看那条案长久,赵明宇转过眼,落目她脸前。

“错了。”他道,“还不是时候。”

尹宁霓冷眼瞧他。“事已至此,你不必装腔作势,胡诌八扯。”她讥讽。

“事败皆因急。”灯下少年却兀自起身,扯下床围外的长帐,“想要报仇,还不是时候。”

不及细思他话中含义,尹宁霓眼见少年走到跟前,颈后衣缘一紧,人便被一把提起,扔回榻间。满床干果碾过身前,她用力一挣,喉眼烧得生疼:“你做甚!”

身下喜被一动,她只觉身子一滚、腰间一紧,顷刻竟已卷捆被中。

尹宁霓惊怒:“赵明宇——”

颈间钝痛,赵明宇封了她的哑穴,将她推至榻侧。

“莫吵。”他道,“养足精神,活下去。这才是你该做的。”

活下去……尹宁霓两眦通红,缚在后腰的十指掐进掌心血肉。他一个刽子手,有何面目说这三个字?

烛灯尽灭,炭盆间星火赤红。她听见少年踏上地坪,合衣躺在她身侧。身周一片昏暗,尹宁霓困在被中,瞧不见他的脸,更无从感察他的气息。她暗自挣扎,只挣出一身热汗,结实捆扎的被褥浑无松动。

反背在后的双手已然麻木,尹宁霓停下来,悄声喘气。

窗外风响飒飒。姐姐难产那夜,她纵马街头,耳旁也是这样的风声。城中的路那样窄、那样乱,她也终究寻到了医士,将他抢上马去。她只以为抢到医士,便救得了姐姐。正如她以为央告爹娘,便可为姐姐讨个公道,不必嫁作仇人妇。

浑身劲力忽松,尹宁霓僵困被中,再难挣动。

她记得姐姐冰凉的指尖抚过眼前。

活下去。她说。

不为旁人,只为自己。

炭堆坍塌,铜盆中火星飞溅。尹宁霓合上眼,无声痛哭。

-

西南秋迟,山色青郁如春。

峰阁地底阴寒,铁索撞击声回荡山壁之间,嘈切不绝。石梯蜿蜒陡峭,没入黑暗深处,惟尽头一星烛火闪烁,伴小儿稚音撑开一隅光亮。

“……三日后,大祭司净池病逝,始帝下令各书院焚毁其著作,严禁祭司再行逆天术法。自此涝退旱溉,天地异象渐消。”

“你这书里说的不对。”上方石室中有人打断,“从前我随契主长居西北,那儿的北人都传……说甚么始帝从南边带回的霜妃是妖族,还是只魅人的狐妖。大祭司便是为了这妖精才与始帝反目成仇,教始帝一杯毒酒赐死,弄得人界南涝北旱,气象大乱。那妖精倒好,拍拍屁股便逃回了妖界。”

“子仁也曾听闻这种传言。”周子仁合起书册,仰头面向那声源,“元朝史料多已灭失,传闻又皆如空穴来风,自有其根据。不过,天地有道,因果有报……较之妖妃为祸人界,我更信是上位者逆天道而行,才致异象频现。”

关在左旁石牢的老翁哼笑,振得铁链一阵响动。“小娃儿这话不错。”他道,“男人惹的祸事,推给女人又算甚么本事?我看那燕行便是为着私藏长生法门,才将大祭司灭了口。”

上方人冷哼。“如是也说得通。这些个当帝王的,本就没一个好东西。”

听出他们气力尚足,小儿心头稍松,回目望进前方石室。洞口未经锁链拦封,那男子仍旧吊跪牢中,垂首肩下,动也不动。周子仁每五日一来,如是一年,竟从未见他抬头。

膝前长烛已近燃尽,周子仁起身施礼。“时候已不早,子仁须得告辞了。”他环看周围,“还有一事要向伯伯们告罪。学堂出了秋考三榜,这几日我须与同窗一道复盘、温习功课,或者无法前来看望。”

“这地界暗无天日,我们常年在此,早不知白天黑夜,便是你不来也不晓得。”左旁老翁顽笑,“你又何须告甚么罪啊。”

“夫子说过,为人当重诺守信。”小儿背起脚边竹篓,“我答应伯伯们要来,便是伯伯们不知,也自当守诺。”

他个头虽小,却向来自有主张,一板一眼竟也颇有趣味。那老翁低笑。“说来也怪,每回你一来,我竟都觉气力足些。”他叹道,“想是长久不见天日,听你这小娃儿说说话,才知自己还活着罢。”

许是这笑语凄凉,那小儿顿住身形,放下手中灯烛,又行一礼。

“过几日秋收农忙,子仁定来探望。”他郑重道,“我会寻些有趣的书,到时再读给伯伯们听。”

山中暑热未褪,午后石阶若炙。周子仁悄离地牢,自峰顶东下,登上住处一侧的栈道时,已是满头大汗。

崖壁间清风斜走,嘎吱步响中依稀有人声入耳。

“……也够快了!从前我爬上来还得多半个时辰!”

“内修一整年才这般长进,你还有脸提?”

背竹篓逆风往前,周子仁攀上竹梯,得见两道熟悉的身影歇坐廊下,脚底立时一轻。“阿姐,双明大哥。”他拉紧背绳,小跑着迎上前,“今日上山又快些了吗?”

“你回来了!”许双明一骨碌爬起来,“看过我答卷了罢?如何?”

“大哥这回史数都答得很好,字也较从前长进许多,想是凡骐哥哥教的法子十分管用。只是政法礼差些,乐也不见起色。”小儿脱下竹篓,与他二人跽坐一处,端出篓中食盒,“方才经过庖房,掌厨老伯分了我一些栗子糕,阿姐和大哥尝尝。”

“四朝法度都不一样,大贞官贵、庶人和贱民还各有其法,那里背得全?”少年苦起脸,待那糕点兴致缺缺,“政乐便更远了,策论若考的赋税,好歹是算账,还有一通可扯。结果考甚么安国全军之道……他们中镇人的国,左右与我们不相干,我又有甚么策可论?”

“虽然四朝法度各异,但学堂授考的已经贞朝先贤精简,原自有内在关联。”周子仁打开食盒,吐息间略略喘气,“大哥若不信,可借夫子的《法经》一览。书中详载各朝法度变更,除利朝修律频繁,便是寿命最短的元朝也曾两次改订典刑。”他分出留给吴克元的点心,“法殊贵贱,亦始自元朝。往后三朝贵贱之分不尽相同,却万变不离其宗。”

“元朝也有贱民?”李明念拈一块栗子糕,抱刀靠坐门前,“不是亨朝中镇人开的先河么?”

“啊,那个《神封古都图》。”许双明记起来,扭头向身旁小儿,“你说上面也画了贱民是罢?”

对方颔首,揾去脸上汗水。“不错。元朝初期,律例面前原也不论贵贱,直到元朝十五年修订刑典,才定下五刑。五刑之内的罪人须贬为奴籍,子孙世代皆可买卖,再犯刑者则另循奴律处置。”他顿了顿,“据闻……始帝与大祭司最初分歧亦在此。”

糕点甜腻,李明念囫囵咽下。“这也不过处罚重犯,亨朝将俘虏记作奴籍又是另一码事。”她不以为然,“何况大贞奴役一整个西南的南荧人。”

对面小儿略一思忖。“阿姐说的有理。”他道,“不过子仁以为,律例约束的是人,而非草木鸟兽。人若可买卖,在旁人眼里便与草木鸟兽无异。如是一来,律例刑罚不再是戒人之法,而是剥夺人之为人的强权。权柄易位,无非改头换面、另择他人奴役,原是一个道理。”

“那也不能毫无分别。”李明念道,“刑罚不重,如何震慑那些顽固不化的恶贼?连寓信楼都知道,必得将影卫的家人拿捏在手,才能教他们忠心卖命。”她睨向一旁,“这人当初也在我跟前叫嚣,还不是生打一顿才服气?”

“那里是打服气的?”许双明举出左手,“印家那个还削了我两根指头,你看我服不服气?”

“那你服我什么?”

“自是你帮了我家。”

“我帮了你家,你便缠着我教你功夫?”

“那是两码事!”

见他两个又拌起嘴,周子仁无奈而笑,进屋端出晨间煮的凉茶。“重典可震慑百姓,但众心不一,以德服人也好,以武服人也罢……总是服得一千,却难服万众。”他给三人各斟一碗,“镇恶治乱或者不同,可我还是觉得,要想服人,必先得视人作人。”

“你说慢些,我记两笔。”少年忙爬向门内,一股脑翻出书匣中的物什,摸寻纸笔,“下回若考这个,我就这样答。”

“大哥不忙记。”小儿置下茶壶,“我已草拟一份温书之计,待同伍几位哥哥聚在一处,我们再仔细商议。”

“温书”二字砸上头顶,许双明一僵,回首满地狼藉间。

“马上秋收,往后我还要去守粮仓半月,再温书也得等回来罢?”

“夫子提前秋考,便是担心秋收农忙,好些同窗不得温书。”周子仁对答认真,“只怕秋收后,才背的书又要忘去许多。若不加紧,哥哥们明年春考也难过。”

那目光烫人,少年移开眼,不知想见何事,只胡乱搓一把鼻尖。“……指不定明春还考不考得。”他嘟囔。

小儿一愣。

“大哥此话怎讲?”

许双明翻坐起身,看看门边的李明念。“这事先莫说出去。”他对小儿压低喉音,“镇上好几家病了,都是高热呕吐,恐怕秋收也下不来床,只得我们多出些力。”

“好几家?”周子仁惊讶,“秋冬之际,正是疫病高发时。莫不是……”

“往年也总有几家病倒的,不定是不是。”少年道。

“既是往年都有,你做甚还紧张遮掩?”门边人冷不防启声,“不如早些告知杨夫子,省得事大不好收拾。”

周子仁点头。“夫子医术高明,定有法子。”

避开他二人注视,许双明回身收拾书匣,手底哗啦作响。“你两个莫说出去便是,我们有数。”他道,“要真不好了,自会告知夫子。”

瞧出少年面无血色,小儿默思片刻。“或者……大哥领我去看看。”他提议,“总得教大夫瞧一瞧,也不好任大家一直病着。”

许双明摇摇头,端凉茶一口饮尽。“不必了。都是靠山长的,也识得一些药草,头疼脑热且能应付。”他看也不看他们,拽紧书匣便站起来,“今日我先回了。”

“大哥——”

周子仁起身欲追,却听门边人道:“随他去。”他循声回头,恰见李明念放下茶碗,面无情绪。“中镇人最忌讳这个。从前镇上有公奴疑染了瘟病,那些官兵俱是问也不问,挖个大坑活埋了事。”她瞥一眼少年远去的背影,“他不瞒着我们,已算仁至义尽。”

耳畔风急,周子仁转过脸,望那背影奔过栈道,拐上山梯。山路险峭,他却只身一人。

周子仁复又起身。

“那我先查些医书,明日再求大哥领我去问诊。”

“你身子骨弱,最好莫要上门。修内功的极少染病,待在玄盾阁总是安全。”李明念扶刀而起,“我先下趟山。”

“阿姐也去镇上?”

“阿娘又去了镇南,我去提醒她少走动,顺道探她心情。”

小儿会意。

“李伯母还是不同阿姐说话么?”

李明念系刀腰侧,摸一摸头顶圆髻。入夏以后,她便出了祠堂。断发虽已重蓄,却教阿娘记恨至今,再未正眼瞧她。“从前就无甚闲话,现下索性再不搭理。”李明念望西远眺,鬓发翻飞,“只得等她消气,再谈找契主的事。”

预警:

第七章“因缘合”可能会有一些情节踩部分读者的雷区,有主要人物会犯很严重的错误,部分次要人物会遭受苦难。如有相关可能敏感的情节,我会在作话打上预警,大家可斟酌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2章 因缘合(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