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诺回府后,发现娘院里的那些仆役又都回来了。
一问才知是夫人临时调了他们去筹备年货,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也就是个说辞。秉诺复又得知,娘与大哥今日晚些时候也要回来了。
娘与大哥深夜方归,秉诺一直在门口候着。听到动静,急忙迎了上去。
秉诺与大哥上回见面还是去年年下。经过一年边疆历练,大哥身形健硕了不少,面容愈发俊朗刚毅。母亲南下住了一阵,虽看着疲倦,却脸色容光焕发,想来养得不错。
秉诺见了激动,迎了娘和大哥,嘘寒问暖,忙前忙后不停。
第二日一早,秉诺便候在大哥门外。一听大哥房内有洗漱的动静,就敲门入内。
进门他见大哥已收拾妥当,自己直直跪在地上。
程秉谦见状吃了一惊,正要问话。秉诺已将自己私下如何救训堂哥,如何被大房诬陷说他散播谣言,又如何被父亲责罚的经过全部和盘托出,都说给了大哥听。
但他自己受罚伤了腰,和从李妈处听来的大房阴谋,这些都未告诉大哥。一来是怕大哥听了难受,二来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秉诺也不敢乱说。
秉诺复又说:“实在叨扰大哥了。秉诺本应直接和娘认错的,只是担心自己笨嘴拙舌,说不好,惹了娘生气。所以特来求大哥旁敲侧击说与娘听,大哥说总是好一些,也好给娘打个铺垫。秉诺实在担心娘从外人处得知此事,怕她受刺激,扛不住。千错万错都是秉诺无能,给大哥添麻烦了,也给娘心里添堵了。”说完秉诺深深埋下头,都不敢看秉谦。
程秉谦听完,半晌没有作声。
他看着低头跪在地上的弟弟,消瘦的身板,当真是骨瘦嶙峋,似是比去年更瘦了。连说话也更谨慎小心了。
良久,秉诺见大哥没声音。心里怕大哥怨自己不争气,悄悄抬头。
秉谦看那偷偷打量的眼神,充满了小心和讨好。他对自己尚且如此,更无论家里其他人了。秉谦看了心里不是滋味,曾几何时,弟弟在家都得靠这样讨生活了。
程秉谦将他扶起,道:“我会去和娘说的,你放心吧。这些日子你一个人不容易。”
许是那句不容易戳中了秉诺的痛处,一阵酸涩,眼泪夺眶而出。大哥拍拍他肩膀以示安慰。秉诺却突然抽泣起来,泣不成声。
秉谦继续安慰道:“你帮秉训是对的,不然他们逐个击破易如反掌。但说到底,只有你有能力、对程府有用,他们才会对你有所顾忌。马上考学,大房已经打通了门路。你好好考,但考不上,你也不用气馁。”
程秉谦说完这话,自己有点愣神,不再言语。
秉诺听了心里也是直打鼓,什么叫大房已经打通了门路,大哥究竟知道多少?他很想盯着大哥问下去。但冷静想想,大房通的门路岂是大哥能左右的,大哥即便知道了也是无能为力的。自己何必问出来,让大哥操心呢。
尤其是看大哥忧心忡忡的神情,想来大哥也是替自己担心。于是秉诺装傻充愣宽慰大哥道:
“大哥哪里话?我向来都排前三,如今腿也好了!一定能考上的!跟大哥一样,光耀门楣,让娘高兴!”
看秉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秉谦拍拍他肩膀,只是让他努力,不再多言。
秉谦果然安抚住了姚氏。接下来的几日,秉诺心无旁骛安心温书。每日点灯几乎读到天亮。
姚氏对秉诺刻苦温书的态度很是满意。
但只有秉诺自己知道,他不睡觉是因为不敢睡。一闭上眼睛,他就止不住地想大房到底给秉忠安排了什么门路?他们还会对自己动手脚吗?怎么动手脚?于是乎,对未来的恐惧分分钟都能淹没秉诺所有的理智。
而他唯一能做且与之对抗的,便是温书。秉诺只有每次温书累到眼皮都抬不起来时,才能勉强伏案睡一会。只有这样,他才能没有时间胡思乱想。
考学那日,秉诺温书到出门最后一刻,连走路也在背。
文试,思辨,论:“君子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秉诺思考片刻,提笔打起了草稿,只见他写道:
若辱一人,而利天下,吾欲往;
若天降重任,则吾欲忠于所托,行以兼济天下。
生死不顾何况颜面乎?
负耻辱前行,心系天下大业,方不愧对生身父母,不枉此生。
秉诺行文的构思是他拄着拐杖,一路蹒跚挪步时想出来的。旁征博引用的是自己夜夜挑灯积累的素材。通篇文章他写得顺手,只觉得思如泉涌。
武试,骑射六艺。
秉诺剑法演得行云流水,射箭几乎全中红心,连自己最不擅长的御马驰骋,也似乎毫无破绽。
考完后,秉诺心里有丝难以置信的喜悦。
所有科目,他全部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稳进京塾不说,他有个大胆猜测,自己会不会得京城第一。
姚氏几次来问考学情况,秉诺回答都比较保守。他只告诉娘,说他是正常发挥,不敢妄言结果。次次都如此说,姚氏也就不再问了。
那日,姚氏又叫他过去,说:
“我昨日去夫人那里,听说秉忠考得很好。”
听到娘提及夫人,秉诺心里的那丝不安又回来了。秉诺并不答话。
姚氏接着道:
“他程秉忠居然说自己考得很好,一定能进京塾。还说题很容易。我怎未听你说过题很容易。”
秉诺听了也是奇怪,考学的题比起日常练习不算容易啊。或者说,不该是能让二哥能感受到容易的程度。
秉诺答道:“可能是二哥考得好吧。娘放心,我考得也不差。”
姚氏听了这才舒心些。
虽然秉诺午夜梦回,总担心大房会不会给分数做手脚。但他自问考学那天自己实在发挥得无可挑剔,再做手脚,再扣分,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这样,转眼便到了放榜日。
程府早早就派了小厮候在城门处,只等放榜后,立马给家里报消息。
姚氏一早便起来精心打扮了,又仔仔细细挑了衣服。已是寒冬腊月,她愣是穿了件亮色薄袄,却也真是衬得身材纤细,人也精神了不少。
一大早天色昏暗,一副阴霾欲起风下雨的模样,但这丝毫不影响姚氏的心情。她只为打扮好了去听儿子的好消息,想想又好一阵得意。
用过早膳,秉诺便与娘来到了夫人屋内,与秉忠一起,静候。
秉诺手心都是汗,半是兴奋,半是紧张。更多的还是喜悦揭开前的憧憬,但心里角落的那份担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看秉忠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想来二哥考得也不错。
秉诺坐得工工整整,听娘与夫人闲话家常。
“秉诺别干坐着,来吃荔枝。你父亲故友从南方运来的。”
夫人指了指果盘中的荔枝,招呼秉诺吃。
秉诺赶紧道谢,端了果盘给夫人、姚氏、二哥各取了些,自己才捡了一个。小心将果盘轻轻放回几案上。
夫人笑着对姚氏说:
“这两个孩子考学都辛苦了,这好不容易考完了,你也别拘着秉诺了,让他跟着秉忠两人出去逛逛,也好好放松放松。”
姚氏半坐椅子,恭谨听着,点头道:
“那最好不过了,秉诺没见识,蒙二公子不嫌弃他粗苯,能跟着二公子是他福气呢。秉诺还不快谢过夫人。”
秉诺再次起身谢过夫人,谢过二哥。
秉忠道:“姚姨娘放心,我定会照顾好秉诺。”
秉诺点头致谢。视线又转回了手上的荔枝,微微扎手的硬壳,秉诺第一次见这水果,不知从何处下手。
二哥许是看到了他的难堪,也不发声,拿了手上的荔枝剥开壳,吃了荔枝肉,吐出里面的核。
秉诺才依样画葫芦,尝了一口。满是甜甜的汁水,当真好吃。
夫人给沏的花果茶,闻起来是浓浓果香,细细品尝后,始觉酸甜回甘。
于秉诺而言,又是第一次喝到的味道。
他仿佛就是土豹子一般,虽与大房生活在同一宅院内,却过着完全不同光景的生活。
但这一切,只要自己能上了京塾,努力进学。以后谋了官职,拿了俸禄,就能孝敬母亲。
秉诺自己没吃过好的,没见过好的不要紧。但看着娘也是举手投足透露着胆怯和不安,秉诺心疼。
他希望有朝一日,靠他的努力,也能让娘也日日吃上南方运来的荔枝,养尊处优,再无愁苦。
正念想着,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没多久,就见一小厮进来,满脸欢喜,喊道:
“给二少爷报喜了!给二少爷报喜了!”
夫人听了腾地就站了起来,姚氏、秉诺也跟着站了起来。
夫人急切问:
“你快说!快说!”
小厮急切回报道:“回夫人。大喜啊!二少爷高中!全京城第一!”
郑氏听了惊喜得难以置信,连问几遍“当真?”。
再三确定后,她热泪盈眶,上前紧紧握住秉忠的手。嘴里喃喃道:“我儿啊!我儿争气啊!”
姚氏神色略僵,也只是一瞬间,就满脸堆笑凑了上去,道:
“恭喜二公子金榜题名!恭喜夫人了!”
秉诺也上前,道:
“恭喜二哥!恭喜夫人!”
秉忠自是欢喜得难以置信,道:“全凭母亲辛劳付出!秉忠感激不尽。”说着就跪下拜郑氏。
被郑氏一手擦泪,一手拉了起来。她喃喃道:
“好孩子!好孩子!我儿孝顺啊。”
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不能说没有失望就没有成长,但总是会成长得慢一些。
生活中所有的苦,所有的挫折。扛过以后,终究化成了自己的勇气源泉。
学习坚韧,不一定能顶天立地,却一定打不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行以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