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武宁节度使江涵,见过长公主殿下!”
“免礼。”魏长安摆摆手,在座上坐下
她已然换了一身淡粉色的衣衫。虽不比宫里专供的料子,却也是江南极好的布料。只是她有些略不习惯,有些拘谨地搓搓自己的袖口。
周屿进来,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阳光映过窗台,浅浅一层金色罩在美人的粉色裙摆上。
魏长安为了掩人耳目,拿去了发冠,将长发散披在后背。江府的侍女按照时新的审美,给她梳了发髻。几只铃铛挂在她垂在胸前的发束上,迎着阳光发出点点微光。
他愣在了门口,就听得魏长安疑惑的声音传出“周兄,不进来吗?”
周屿猛地一个激灵。
魏长安的声线柔了许多,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那些年同窗时她极喜欢穿一席红衣,连带着人也张扬恣意。如今换了身粉衣,却显得整个人文静起来。
换了一种风格,也让人移不开眼睛。
“怎么不进去?”路过的沈夜明拍了一把他的肩膀,笑道“好久不见了。”
“你也是,老样子。”周屿和沈夜明调笑了一句,转眼就看到沈夜明身后的江软向他颔首。
他点头微微致意。
眼见着所有人都落座,魏长安坐在主座上开口道“大家都到齐了,江大人,”她抬手示意着“可以开始了。”
“殿下,软儿已经将事情的始末告知于我。”江涵上前,呈上了一封书信“在寻殿下和周公子的这些时日,微臣已向王爷和诸位同僚言明此事。”
“这封信,是王爷派人送来的,要殿下亲启。”
魏长安看着那封“侄女长安启”的字迹,脑海里勾起一段回忆。
魏宣,字轻飏,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号“丘山。”这位七皇叔尤其喜欢陶渊明的诗句,除了他的名是母亲起的,字,号,都是自己所选。先前先皇曾给魏宣起了个字,他却不喜欢,最后也没有用上,而是自己坚持用自己起的字。
魏长安想起这位七皇叔当年来她及笄礼的模样。他们初来京城时衣衫破旧,乍一眼看很难辨出竟是皇亲国戚。好在陛下当时及时来相认,这才免去误会。
父皇夺嫡之争,许多阴险手段,却没有用在七皇叔身上。他们兄弟二人情真意切,交情十分要好,听说当年七皇叔还为父皇挡了一剑,险些丧命。
七皇叔待她也是极好的,时常给她带些好玩的东西。
她打开信,一点一点看完,然后把手里的信叠好,放回桌面。
“皇叔说可去他那里调些兵马。”魏长安敛眸思索道“此事我们本在扬州就作过商议,但如今形式已变,诸位怎么看这事?”
“殿下,臣以为,我们应当走陆路,上次殿下遇袭便是在水路,恐怕水路已然不安全了。”江涵出声道。
“可若是他们料想到如此呢?上次刺杀不成,这回必然想到要走陆路,那我们从陆路上走,不久是正中他们下怀吗?”沈夜明拍桌反驳道。
江涵有些气恼发声的是沈夜明。他气的胡子歪了歪,刚要开口回怼,便被江软的话堵了回去“我同意沈公子的说法。”
沈夜明有些诧异地看了江软一眼,没有说话。
“我也同意。”一直在沉默的周屿也开了口,分析道“但陆路不走,恐怕会让他们疑心,最好是派人一路陆路吸引敌方注意,一路水路秘密前往幽州。诸位觉得呢?”
“不错。”魏长安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殿下,我愿意走陆路。”江软道。
“阿软?”魏长安眼睛一瞬瞪大。
“殿下,”江软衣裙上的水绿色映上双眸,如静谧的湖水一般,看上去格外平静“殿下要前往幽州,若只有周大人一人调兵必然不够。”她半跪下来,朗声道“微臣江从嘉愿从陆路前往调兵,请殿下恩准!”
魏长安有些为难地拧了眉。
“阿软,你先起来。”
“殿下!”江软抬头,坚定的目光直直看向她“兰瀚驰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微臣愿意效犬马之劳救殿下与承平殿下于水火!”
“我陪江小姐去。”沈夜明在另一边跪了下来。
江软有些诧异地看他一眼,就见沈夜明向她抛了个媚眼。
江软“……”
气氛诡异地沉默了一阵。
谁都不敢出声,目光都汇聚在魏长安身上,等待她的回应。
魏长安的眼前闪过江软幼时对她的照顾,三年前对周屿这件事对她的安慰,她紧咬了下唇,渗出丝丝血迹来。
她声音有些滞涩地开口“阿软。”
江软抬头,那双眼睛里倒映着她的身影。
“你要——活着回来。”
她们二人在厅堂里紧紧相拥,江软看着魏长安有些抽泣的样子,不觉笑了。
长安,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真好啊。
江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
“殿下,我一定,”她的声音坚定有力。
“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
…………
“这就是你来找我的原因?”江泠瞥了一眼下座的周夫人宁知瑶,冷冷开口。
“臣妇家道中落,自然不比江大人风光。”宁知瑶在心底叹口气,徐徐道“只是此事若是牵连到长公主,多少与江家也脱不开关系吧?”
江泠当年以自己一己之力进入翰林,在户部当差。
是举世少有的巾帼英才。
“你倒是会说。”江泠冷冷道“当年若不是周大人帮了你一把,你恐怕也坐不到这个位置。”
“江大人说笑,臣妇自然与夫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宁知瑶敛了笑容,知道江泠是在讽刺她依靠夫君才得了诰命的事。
“你说的事情,我会考虑。”江泠瞥向下座鹅黄色衣裙的女子。
“那便多谢江大人了。”宁知瑶毫不留恋地起身,行礼后边离开。
江泠看着宁知瑶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疏影,”江泠唤道。
“我在,大人。”
“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找个戏班子给全城唱一唱戏,最好是唱——”
她的嘴角浮起一抹坏笑“唱《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