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20章 第 20 章

屏屏的种田日常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纸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7 10:32:31 来源:文学城

刘二婶觉得有道理,便不再强求。盛屏把装针线的竹篓拿过来,三人开始缝制。

盛屏和圆圆没有做过衣服,刘二婶手把手的教她们。

先把需要用到的皮子分拣出来拼成衣服的形状,再用棉麻布裁剪成一样大小,裁剪好以后,把皮子和棉麻布贴合在一起,最后再用针线缝制。

盛屏和圆圆手生,她们两个负责做短皮袄,刘二婶一人做长皮裘。

一上午过去,刘二婶已经将皮裘的面料裁剪好,和皮子固定起来了,盛屏和圆圆还在裁面料。

她们手慢,但做得还算细致,尤其是圆圆,平时最不耐烦的就是做针线活,这时也全神贯注的弄了一上午。

刘二婶很宽慰,她见已经快到中午,便让她们继续做,自己去烧饭,也不让盛屏来帮忙,说她一个人干活更麻利。

刘二婶将菠菜焯水切碎,萝卜、冬笋、腊肉切丁,跟菠菜一起做了焖饭,另外做了一个蒸蛋,出锅后放了香油和炸得焦黄的小葱碎,汤是米汤,一顿饭下来花费不过半小时,确实是快。

蒸蛋里的小葱碎,让盛屏有了灵感。

小葱、大蒜、香菜,这些都可以通过油炸保存,吃面条时放一点,绝对很能提升菜的味道。

她又延展到下饭菜,也就是肉酱,不单单只能在吃面的时候用上,喝粥、吃馒头时也能用上,唯一的问题是没有清油,这里所食用的是以猪油为主的荤油,香油这种属于纯纯奢侈品,就是逢年过节也只舍得放一点点。

下午盛屏、刘二婶和圆圆三人做完各自的活儿以后,看天色还早,盛屏想着烧水洗个澡,顺便用一下独轮车,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省力。

刘二婶和圆圆一个烧水,一个帮盛屏往澡棚里拿东西。

水烧开以后,盛屏自告奋勇的用独轮车把热水送到了澡棚,比起手提确实是省了不少的力,但刘二婶也没让她推到澡棚,刚从厨房推出去,刘二婶马上接过手,不让她继续推了。

“你身体还没有恢复,不能使劲。”

盛屏答应了一声,乖乖把车把手让给刘二婶。

盛屏在澡棚洗澡时,刘二婶和圆圆在厨房准备晚餐。

圆圆把柴火一根根往灶台里放,“二郎哥哥把柴火劈得好细,放进去一下子就着了。”

不仅是柴火劈得细,就连灶台旁码着的柴火堆也是整整齐齐的,看起来就是个动作伶俐好干净的人家。

刘二婶本来在切菜,闻言眉心微皱,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把切好的萝卜丝装进盘里。

“娘,吃完饭我们就走吗?”

刘二婶把锅盖揭开,氤氲的烟气从灶台处散开,也将刘二婶轻声的叹息淹沒,“今晚我们留下,明天下午再回去。”

圆圆不可思议的看着刘二婶,她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宿在别人家的经历。

“娘,可是二郎哥哥家就只有一架床。”

圆圆自小学习规矩,轻易不跟外男接触,蒋鹭虽然跟荣家关系匪浅,她也视为兄长,但到底没有血缘关系,此事一旦被外人知晓,总归是有碍名声,按理说,她娘应该比她还清楚。

刘二婶将手上的水在围裙上擦干,“不碍事。”

圆圆带着惊诧和雀跃的心情点了点头。

“二郎嫂嫂一个人住在这偏远处,确实让人担心。”

圆圆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并不这般想,荣山村的村民大多淳朴勤劳,从没出过偷窃之事,便是邻居之间口角纷争都鲜少发生。

她知道她娘是心疼二郎哥哥,不愿意让他在外奔波还担忧家中的妻子,只是这样的关照,确实有些过头,不知道家里的几位兄嫂会作何感想。

盛屏洗完澡一出来,刘二婶就给她擦头发。

帕子提前用水袋暖过,几遍下来,头发已经半干,然后再用烘过的帕子披在身后,将头发散开,等吃完饭,头发也干了。

得知刘二婶和圆圆要留下来歇息,盛屏很惊讶,她自认自己一个人并不害怕,但有人陪总归是好的,不过心里还是忍不住犯起了嘀咕,这荣家跟蒋鹭到底是有什么渊源,能让他们能这样优待他。

第二天一大早,盛屏在鸡汤的香气中醒来,床上只剩下她一人,她穿好衣服下床,卧室外面的小炉子里有热水,洗脸盆旁边放着一小桶冷水。

洗过脸后,盛屏走到厨房,刘二婶正在盛饭,见她来了,便笑着说,“正打算去叫你。”

盛屏很不好意思,“我起晚了。”

不仅是起晚了,她连刘二婶跟圆圆是几时起的床都没有印象。

“不妨事,你本来就该多休息。”

盛屏见厨房没有圆圆的身影,“圆圆去哪儿了?”

“我娘家来了个老绣娘,想要她指点圆圆刺绣,一早就被她大哥接走了。”

刘二婶把砂锅盖子揭开,浓浓的鸡汤香味再次飘入盛屏的鼻腔。

“我昨儿个跟大郎说了,让他今早来时带一只乌鸡,谁知寻遍了,也没在鸡笼里找着,估计是吃没了。”

锅里是用鸡汤煮的粥,里面放了黄豆和笋丁。

盛屏看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接刘二婶的话,“又让你们破费了。”

刘二婶不以为然的摆摆手,“乡下人家,最不缺的就是鸡了,别心疼,不值钱的。”

鸡不值钱,值钱的是这份关心。

吃完早餐,盛屏把昨天泡好的豌豆和黄豆装进竹筐里,下面放着个大陶瓷碗,装了一半的水,刚好能没到黄豆和豌豆,然后再用浸湿的帕子盖在上面,摆在厨房的长桌上。

她干活的时候,刘二婶就在旁边看着,“你这是要水发,吃它们的嫩苗?”

盛屏点头,“对,刚好过年能吃上,能多炒两个菜。”

刘二婶笑了,“这倒是挺好的。”

盛屏和刘二婶进了里屋,盛屏拿了一匹麻布出来,“二婶,我还想学做衣服,你用这匹麻布再教教我吧。”

刘二婶点头,果真开始教她如何裁剪、如何缝制,就连针法都教了三种,盛屏记性还不错,到中午时差不多都会了。

午饭是盛屏和刘二婶一起做的,白米饭,炒了一个冬笋腊肉、一盘菠菜,汤是鸡蛋萝卜丝汤。

虽然用材用料差不太多,但因为时候掌控不同,同样的菜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就不同。

盛屏就觉得刘二婶炒的菠菜,生熟掌握得刚刚好,不像她和蒋鹭总把菜炒得太过,吃起来少了一份脆嫩的口感。

午后没多久,荣田渠来了一趟,送了一个筐子和一匹纱布,东西是在门口递给刘二婶的,连门都没进人就走了。

刘二婶把两样东西给盛屏展示,“这个是靠在后腰的,外面用皮毛裹着,里面是竹编的筐,靠上去有弹性不说,还不会太硬。”

这不就是靠枕?

盛屏把东西捧在手里,用力压了压,确实有弹性,只不过是竹编的,那会不会韧性不太好?

“靠上去会不会压坏?”

刘二婶笑道,“不会的,都是处理过的。”刘二婶又拿起那匹纱布,“这是糊窗户用的白纱,比之前用的纸透光,一会儿我给你把这屋子的窗户都换上。”

这个盛屏倒是很喜欢,现在糊窗户的纸略微发黄,透光性很差,若是换上了这个,蜡烛都能晚点用。

想到蜡烛,盛屏拿了一个烛台过来。

“二婶,你说用这白纱做个罩子放在烛台上,是不是会明亮些?”

“是,是要明亮些。”说着刘二婶又从筐子里拿出了几个灯罩,“这就是用这白纱做的,你看看尺寸对不对?”

盛屏把灯罩放到烛台上,刚刚合适,她惊喜道,“这个真是好。”

“这里还有两盏红灯笼,明天是小年,咱们这里的习俗是小年在院门外挂两盏红灯笼驱邪除旧。”

红灯笼是用红纸糊的,不太大,圆滚滚的南瓜形状,里面已经放了两根红色的蜡烛。

“谢谢二婶,你要是不说,我都记不起来明天是小年。”

“这日子一年年过下去,慢慢就记住了。”

刘二婶和盛屏把房间窗户都换上了新的纱布后,刘二婶就要走。

盛屏送刘二婶到院门外时,荣树河来了,手里提着一条鱼、一块豆腐,他把鱼和豆腐交给盛屏。

“我见那边在打鱼,买了一条,正好二郎回来能吃上。”

“多谢荣二叔。”

荣树河夫妇走后,盛屏开始杀鱼准备晚餐。

进村以后,蒋鹭让车夫驾着马车直接去了荣树河家,把王秋云母女和车夫都留在了荣家,自己赶着荣家的牛车回了家。

冬季天寒又黑得早,村里人大多在黄昏时用膳,等洗漱后天已经全黑了,一般这时便熄灭蜡烛上床睡觉。

蒋鹭一路走来,没见到几处烛光,他自己手里提着荣家给的一盏描着红梅图的灯笼,沿着蜿蜒的田埂缓缓前行。

随着离家越来越近,他看到两簇烛光在夜色中渐渐明亮起来,到家门口时,蒋鹭才看到原来是门檐下挂着两盏红灯笼。

他把灯笼取下来,里面的蜡烛烧了过半,这是天黑以后就挂上去了,小年夜里才挂红灯笼,他马上明白这是盛屏特意挂着等他回来的,他把蜡烛吹熄后挂回了原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