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的时光如流水,匆匆飞逝。小学毕业后顺利升入初中,自从接触了初中的数理化后我的成绩逐渐从前三名的第一梯队,掉到四到七的第二梯队。明显我没有那百分之一学习数理化的天赋,只能靠多做题、多练习来尝试“补拙”。
在日渐繁重的初中课业里,我迎来了我的初恋—隔壁班的卫城。我们是在某次合堂上课时认识的,什么是合堂呢,其实就是类似现在的大课或者是公共课。农村教学资源不像城市这么的富裕,通常都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好几门的课程。我记得最奇葩的是我们初一的英语课是由高年级的化学老师代课的。但是当时大家都是英语底子比较薄,所以也没有觉得违和,上了初二有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来执教英语课后才觉出其中的“天差地别”。
说回我的懵懂初恋,某些人即使任时光如何冲刷都会在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相识在初一,他的个子高高的,浓眉大眼,似乎还有些胖,理着小刺头,微微一笑就会露出两个大酒窝关键还有小虎牙,真是特别的可爱。起初我们俩没有什么交流,最多就是互相偶尔隔空可以对视在一起,这么多人和谁对视那也不奇怪呀。后来嘛,女生之间八卦时,卫城的远房表姐也是我的舍友燕子偷摸的告诉我卫城喜欢我,初听的时候我还觉得她在戏弄我,毕竟那时候颜值太低了,那时的我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会做白日梦。我自觉自己瘦高的和棵豆芽菜似的,除了学习勉强能拿得出手,实在没啥优点。所以我也没有燕子的话当回事,但对他的关注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变多了,哪个少女不怀春,就算对自己再没信心,听说有人爱慕自己那肯定也会对对方多出一些关注的。
初中我们是寄宿制,所以相邻的班级除了合堂,因为距离比较近还是有许多的接触。打饭时我总能在附近看见他和同学说笑时朝我的方向绽放大大的笑容、饭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经常来找燕子聊些有的没的、回宿舍的路上有时候近距离的同行。。。。。。我那萌动的少女心总是会因为他明媚的笑容小鹿乱撞,这么可口、顺眼的小帅哥,放到现在我也是要多看几眼的,不过现在纯粹是欣赏的目光,十四五岁时则是对异□□慕的心情。两者截然不同。
渐渐因为燕子我们俩有了很多的接触,偶尔会帮忙传个话、抄个作业什么的,也能见面时简单的聊几句类似“去哪里呀”什么的没营养的对话。初二的时候我收到了他送的新年礼物—一个多张相片展示挂件,我回了啥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初二下学期收到了他的情书,我还记得是写在那时流行的粉蓝色带香味的书写纸上,之后断断续续又收到了几封,我曾经将这几封学习生涯中唯一的书信收藏在我那简陋的房间,可惜后来不知道是被妈妈撕毁了还是被老鼠咬了,再也没见过了。时至今日还在遗憾自己没有保管好。其实他的情书也没有十分明确的带有喜欢或者爱的字眼,通篇都是朦胧的。我似乎给他回过信,有点像是笔友。我们开始偶尔一起散步,呼朋唤友那种,因为当时学校封闭管理,绝对不允许早恋。又因为我学习成绩可以,但他成绩吊车尾,怕老师关注,所以格外的小心。但是没有人去戳破这最终的窗户纸,直到初三他因为学校政策,不准备升学的学生可以提前离开学校而分开。他离开后曾经在年集上几次特意来看我,那时就更没有开口的勇气了。当时的通讯不发达,后来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是在老家还是去了外地呢,渐渐就音讯全无了。
我曾经在回忆这段时光时想过,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更勇敢一些,告诉我心仪的少年“我真的很喜欢你”。
少年,这些年你还好吗,谢谢你照亮了我贫瘠的少女时光,让我知晓原来在我仍是丑小鸭时也是有人喜欢的。
后记:
在后来抖音、微信等新时代通讯工具盛行时,我也曾经尝试的去用他的名字搜索,但最终也没有找到记忆中的那张脸。
我们在时光长河中总能打捞起许许多多的遗憾,或许正因为有遗憾所以那张脸始终在我回忆时很鲜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无果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