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盘蛇[人外] > 第21章 洞穴

盘蛇[人外] 第21章 洞穴

作者:咚太郎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04-23 22:37:38 来源:文学城

咿——呀,白绳捆就的木担经四个男人抬起,担上卧着世间最圣洁的祭品。

轰的一声,篝火陡然胀大;

人群中响起某种古老、晦涩的吟唱。

“——进山!”

沉长的两个字仿若来自亘古,似先祖跨越时空,发出教诲。

她们聆听,她们膜拜。故她们连忙提起灯笼,怀揣隐秘的亢奋与憎恶,畏惧地走进森林。

今晚的山十分静。

云烟淡淡飘着,遥远的星辰闪熠,树木、石块、缝隙里爬动的蚯蚓及蚂蚁,灌丛中缓慢眨动的、烁烁的眼珠,凡世的一切皆抽象成细线,摇曳交织成团团深浅不一的黑色。

人们于雾中移动,如在一片诡秘陌生的宇宙中缓慢前行。

无数天体、尘埃,与绚丽稀薄的气体接踵而来,像蝴蝶,像沙漏、斑点,更像分裂的细胞与流汁的眼球。

它们有亮有暗,有大有小,密密丛丛宛若海洋中漂浮簇拥的发光藻,充满超脱三维生物想象极限的生命形态与意识,包含一种或多种逾越地球真理的新规与法则。

而神庙——那座由花岗岩组成的、白灵村民万分敬仰的原始宫殿,无异于高维宇宙中一个另类未知的黑洞。

它能停滞时间,它能吞噬万物,石块表面覆盖一层无机质的磷光。在目视它的刹那,所有人都凝固了。

苍白的雾气随呼吸进入肺最深处,他们的精神和□□全部冻结了,身体动弹不得。依稀间只觉听到各种尖利、高亢的啸叫,伴同某种短促难听的古怪哨音,望见许许多多细瘦而扭曲的灰色影子……形似人体,却又分毫不符合正常的人体外形特征……

通过朦胧的月光与烛火,他们分明看到无数条比例怪异的黑亮手臂、动物鳞爪、章鱼触腕,抑或其他什么被肢解了的、畸形的部件;无数双眼睛旋转、发光,无数张嘴化为液体,往石头与石头的隙缝中不住延伸、流动,反复张开又闭合……

这、这是什么?

什么东西!什么妖物!哪里来的!!

几乎人人都感受到了那股不可名状的威压,那种游离所有语言和已知体系之外的力量。惊悚感令他们想要呕吐,想要尖叫,恨不得立刻挖出自己的眼眸、刺穿自己的耳膜,转身跳下悬崖。

可他们的身体依然不听使唤,思维混沌弥散,只得一边缓慢地张大名为嘴巴的孔洞,一边猛烈颤抖抽搐着……

犹如陷入一场癫狂的梦。

眼看仪式将被打断,言语像脓浆一样自村长的口中溢出。

“■■■■■……”

“■■■■■……”

“■■■■■……”

她面色严峻,一遍遍吟诵繁复绕口的音节,一次次用力敲击拐杖底部,总算稍稍拉回村民们的心智,率领众人往上攀爬。

“走。走。走。”

岩石表面湿滑,堆叠陡峭,风把布袍吹得格外鼓。村长一连说了三个‘走’字,不许任何人半途停下,全然不知自己身后、那个寂静的村庄一间小木屋中,一个腹部受伤的老人疼得碰翻了蜡烛,挣扎着死去。

——她曾名徐金珠,也叫芬,是去世的孩子雀的外婆。

紧接着,一个村民老眼昏花,单脚落空,跌入山崖。

——她叫玄,是上一回与芬产生分歧,带头掰开姜青妤的嘴唇、非要往里塞蛇的人。

第三个受害者为羌,那场皮影斗争中自以为公正的裁判。

他因下意识救人而扭转身体,张手抓石;又因救援失败而收拢五指,用手背擦拭眼睛。随后,没有一丁点兆头,更没有一丝缓冲时间,一股灼痛袭上神经,他的右眼从眼眶中滑了出来,从此便成了独眼。

不过这些都没能阻止人类队伍行进的步伐,她们终于登上了神庙。

那是一个相当大的洞,一个天坑,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活像一只巨兽张开的下颌。

阶段三:入庙。

他们要把姜青妤送进洞里。

结实的绳索、样式老旧的竹编篮筐、以及涂满花浆的破碎的蝴蝶尸体……村民们拿出工具,把女子塞进大筐,再以四人为一列,一列拉一绳,依照‘十’字站位盘算着一鼓作气放人下去了事。

不料坑洞太大,竹筐太轻,四条绳子、十六个人摇摇晃晃,怎么拉都拉不稳当,只好不停交换位置、调整力道。

期间,陈安娜自告奋勇帮忙,趁没人注意,快速扔来一个小包。

“手电筒、水果刀、对讲机、手机、纸笔,该有的都有。”

她压低声音道:“尽量记录你在里面看到的所有东西,必要时候联系我,或者想办法留记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作为充分拥有现代科学观的高知分子,陈安娜既不信奉鬼神,也不信任奶奶。

除非身上的伤和痒切实得到缓解,否则她暂时不会放任姜青妤一个人面对危险,免得彻底失去抗争的筹码。

为免对方搞不清状况,她补充:“我们谈好的条件只在你履行义务后生效。”

“另外提醒你,一定时期内,个人二十万以上的超大额转账有几率走法律途经追回。”

换言之:别以为钱到账了就能蒙混过关。

真蠢。

“打火机。”姜青妤摊开手掌。

“干什么?”

“给我。”

她语气不耐,陈安娜旋即交出随身携带的煤油打火机,皱眉叮嘱:“别乱来。”

十分钟后,万事俱备,村长第七次指挥众人拉拽绳索,降下篮笼。

姜青妤双腿对折伏在笼内,纯洁,小巧,多像一只初生的动物,转眼消失在无尽的黑夜之中。

……

……十米……六十米……两百米。

……三分钟……七分钟……半小时。

不知具体过了多久,竹筐成功触底。

仿若从大地以上的人类文明迅速过渡到雄伟蛮荒的地下王国,这里一派死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除了鼻息间依稀弥漫着一股水生生物特有的浓腥味,间夹霉菌陈腐的气息、以及轻微的滴水声外。

没有杂响,没有异动。

整个世界安静得如同死去。

直到视觉完全适应,姜青妤爬出筐,掏出陈安娜给的包,一次性倒出所有东西。

一支超迷你便携手电筒,两节五号电池。

一把并不锋利的小刀。

一袋馕饼,一包压缩饼干,两瓶水。

一本过时的田字格本,一根铅笔,一根黑色水笔,一只卷笔刀,一盒彩色粉笔。

十几张暖宝宝贴。

滋啦滋啦响的对讲机。

充满电但仍旧没信号的新手机。

外加一个价值不菲的金属打火机,半截田香蛾化妆时偷偷赠予的红色蜡烛——用油布包裹着、底边雕刻一圈古怪的符文。

这就是她目前仅有的全部道具了,看起来并不足以撑过七天。不过……谁知道呢?

按下扳机,咔擦。

青色的火焰靠近蜡烛,点燃烛芯。

突然而至的光亮照明视野,使周边凹凸不平的洞壁、形状各异的沉积物(钟乳石、石乳柱、石笋一类的物质)、倾斜的陡坡、碎石,四处堆积的泥沙,顶端几只处于睡眠状态的蝙蝠,包括外形近似壁虎或蝎子的动物,一一映入眼帘,大致构成一个庞大且空旷的漏斗型洞穴。

压缩饼干的味道很糟,但姜青妤饿了。

带着满身叮叮当当撞响的铃铛和彩色珠串,她背起包,手持蜡烛,一边缓慢咀嚼食物,一边沿着漏斗下方的斗口往前走,很快找到一条蜿蜒的通道。

人进入通道后,瞬间沦为夹在两堵高山中间的渺小蚂蚁,窒息感扑面而来。

这条路千回百转,阴暗狭长。好在路本身不算难走,没有其他分支,坡度始终保持在十五到三十度之间,弯弯曲曲通向深处。

为数不多的麻烦是有点冷,空气混浊,以至于能见度非常低,即使亮着蜡烛,也没法看清半米以外的物体。

【太暗了。】

姜青妤想。

【……太暗了。】

【……太暗了。】

【……是太暗了。】

洞里传来波纹似的轻柔的回响。

须臾间,两侧洞壁化作挂满灯泡的圣诞树,噌一下亮了起来,迸射出缤纷的光。

【又太亮了。】

她抬臂挡眼,露出厌烦的神情。

【……又太亮了。】

【……又太亮了。】

【……这样又太亮了。她不喜欢。】

墙体顿时灰暗下去,有一阵子,连心跳都小时了,姜青妤觉得自己好似完全置身于与世隔绝的黑暗中。

恍惚感从身体深处漫上来,像泉水一样,咕噜咕噜冒出气泡,带来奇异的平静感。

【……过来。】

【……来吧。】

【……来吧。】

【再……靠近一点。】

好像有声音在暗暗地鼓舞她,蛊惑她。

姜青妤看一眼手机,又走二十多分钟,周遭低矮的洞道渐渐抬高,黑色的石灰石表面由粗糙到平滑,变成具有弹性的肉粉色。

像动物的肠子一样。

大脑兀自闪过这个念头,她向左转,突然拐进另一条平坦笔直的路线。

墙体上开始出现一些银色藤蔓,起初只是毫无意义地混乱地缠绕交织着,攀附着,然不出十米,骤然焕发出无限生机,有如抽象派艺术家手下最生动最狂乱的笔触,仅廖廖数笔,便勾画出一幅幅惊人绝作。

以距离远近为顺序,肉壁长廊显现的第一幅画,长约两尺,宽一尺,重点描绘了一个戴头巾、披长袍的双性人——鉴于画家热情奔放的风格,想要辨识性别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只需观察人物的胸部或腹下是否挂有两个饱满的椭圆形即可。而画中人通常同时具有四颗硕大变形的圆球,推测象征拥有两套生殖器官,姑且定义为双性人,代号‘白厄’好了。

这人每逢出场必占高地,一手持锤棒,一手抓盾牌,浑身沐浴璀璨的天光。底下密密麻麻跪倒一群小人,周边横尸遍野。

第二幅画,晴空降雷,天现异色。

白厄率领众小人过河。

以中线为划分,河水一半低位平缓,一半湍急汹涌,恰好拦截下另一批打扮略有不同、不过同样挥舞着利器与盾牌的小人。

第三幅画,万丈悬崖间有一座铁链桥。白厄一方所在的长桥前端稳固,后端脱落,再一次替她隔绝了身后那些凶狠的追兵。

第四幅画,平地拔山,山顶有一个洞,洞里有一团流血的混沌,混沌与白厄对话。

第五幅画像祭祀。

第六幅画,人们为混沌修建庙宇,混沌幻化成形。一个人打扮庄重,走进坑洞。

接着第七、第八、第九幅画,画面被涂抹破坏过,模模糊糊只能看到有许多人步伐轻快地下了山,然而不清楚发生什么,看到什么,转眼又惊慌失措、匆匆忙忙,吓得连滚带爬躲回山上。

余下第十幅、第十一幅、第十二幅画干脆一团乱线,无论怎么都看不出含义。

数十幅说明性图像组成一张巨大的画卷,再往后,便是大片大片怪异的图腾、花纹、符号,或某种古线性文字,难以分辨含义。

回到十二幅平面图画。

单从‘画’出发,以姜青妤的经验,基本可以判定上述所有作品都出自同一个画家的短期创作。该画家笔致大胆、狂野,线条远看简约,近看凌乱潦草,个人风格鲜明,一笔一画中蕴含的情感浓烈喷薄。应该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所以具有一种不受色彩束缚、未经打磨的原始张力。

缺点是发挥不稳定。

不懂得用阴影构建良好的空间立体感。

至于画的内容,糅合探险up主朴真一、民俗文化爱好者阿斌以及地理老师赵文给予的信息,差不多能推想出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年岁、朝代皆不详的古时期,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因其高贵的品格受到天神庇护,逢战必胜,百战百胜,逐渐获得万千百姓的推崇与帝王的猜忌,故引来杀身之祸。

收到消息的将军携一干将士、家眷及忠心的奴仆连夜出城,却迎面撞上一条湍急的江流。眼见身后数万杀兵将至,万般绝望之下,将军怀抱幼女,仰天叹道:“我等今日若要活命,必得此水退之。”

话音刚落,名为‘仁’之江即刻放缓,直至追兵到时还复奔流。

将军等人侥幸躲过一劫,然帝王震怒,益发加派人手追歼。

又一日,将军奔逃至悬崖之际,哀叹道:“我等今日若要活命,必得一桥助之。”

话音刚落,名为‘德’之桥横空出世,协众人横越深渊,方断铁索。

帝王闻之再怒,自东、南、西、北四方各遣两万大兵欲围剿将军。

将军一路浴血搏杀至一片平原间,终不忍见万千兵卒枉死、百姓无辜遭殃,以至放锤弃盾,喃喃叹道:“我乃一介凡人,得苍天庇佑,方能幸存至今。然今欲杀我者数万,我杀者数万,累峻峭尸山、涛涛血河足以填仁江,没德桥,实为大罪也。若天神在世怜之,望予一山,我愿携众将士、家眷及奴仆入山,世世代代永不复归矣。”

话落,群山平地生。

其中最陡最险的那座即为白灵山。

接下来的发展就更简单了。

将军上山后,意外发现一团奄奄待息的混沌,认为它就是天神的化身,多次使用法术救她于水火之间,这才使得自身负伤累累。

作为报答,将军毅然决然从自己的家眷中挑选出一个孩子,也就是她最宠爱的那个小女儿,作为食物,作为生祭,为混沌举办了一场十分盛大又隆重的祭祀活动。

随后,她们为祂修建庙宇。祂则为他们化出肉眼可见的形态,被称呼为‘叟’。

人类供奉天神,日夜燃烧篝火,群舞,吟唱,亲手赠上美味的祭品。

天神荫人类,给予人类源源不断、不计其数的美酒佳肴与珍宝服饰。

大约很长一段时间,两个物种维系着友好的合作共存关系。有时,将军甚至能点着火把孤身进入神庙,或摆酒席宴请叟前来村庄作客。

然而好景不长,叟有伤在先,终是一日比一日疲弱下去,连法术也失效。

亲眼看着满桌鱼肉变成石头,酒池溢出脓浆,人们大惊失色,慌忙请出年近两百六十岁的将军——由于长期好酒好肉、精娇细养,她的身体已经像放置几周的气球一样浮肿松垮——共同商议良策。

七天后,一个盛装打扮的女人走进洞穴。

十四天后,叟‘重生’了,进入为期不定的休眠阶段。

而后人们下山,人们上山,往复循环多少次,其间又生桩桩事。她们最终还是延续了‘白灵村人不得轻易下山’的铁规矩,经过漫长的岁月更迭,一步步趋向今日。

……类似的剧情在各类惊悚片、封禁盗mu小说、考古纪录片乃至地俗传说中数见不鲜,没什么好稀奇的。

相比白灵村真假难辨的历史,姜青妤更青睐那株藤蔓。

它就像一颗倾倒的、扁平的万古巨木,一种人类尚未发现的伞状真菌,悄无声息地根植在大地深处,历经一年,一百年,一千年,从‘一’不停地生长、分裂,直至‘无数’。乍一看银白色,往近观察,其实无色无味,摸起来是粘稠的果胶质地,很像姜青妤拥有的一支透明玻璃唇釉。亮闪闪的。

那是妈妈送给她的礼物。

第二天,她就死了。

姜青妤于银色藤蔓前停留大概十分钟,充分满足好奇心后,再次迈开步伐。

肉色长廊的尽头连接一间面积可观的洞窟,中央一座高10cm的圆台,上头摆着一副宏大的动物骨架。

头骨只剩一半,上身似龙与蛇的交合,打肩胛骨的边缘延伸出两道弯弯曲曲的长翅。翅根下方与前腹部各有两对萎缩的肱骨,下摆拖着一条‘S’形鱼或蛇尾,自上往下三分之二处又另有两条细瘦的肢体……

完全看不出是什么动物。

圆台旁高高低低放了许多灰黄色的罐子,双耳鼓腹,陶土做的。

几乎都有两人高,一人长,表面纹相同的花纹彩绘,仅底部刻的图章稍有差异。

例如第一罐分明是章鱼、龙、蛇、蝙蝠的非自然杂交物。

表皮布满褶皱,褶痕内藏匿着一个个鼓突的脓包,一双双水泡般的眼球……它的下半张面颊经触须构成,翅膀如内脏般扭缠着利爪。通身黑色,像浇过油……从头到尾油光晶亮,泛着皮革一样的质感。每个器官都丑陋肿胀得不像话,长有杂乱的鞭毛。

第二罐脓包破裂,第三罐眼球消隐;

到了第四、第五罐,皱巴巴的皮肤逐渐展平,粗硬的怪毛也脱落。

总的来说,完全不符合人类审美的‘天神’似乎正在进化,变得‘正常’多了。

一缕黑发松坠,险些碰了火。

姜青妤伸出小指将它勾回耳后,视线落到最后一个罐上。

比起其他容器,它有点儿小得可怜。

活像早产的畸胎,没能从母体中吸食到足够的营养,以至于体积不足常规的一半,重量也不及三分之一。只胜在刻章不错,面部大致有了人样,苍白的躯体上浮现大块的筋肉与筋腱轮廓。

尽管那对华丽的肉翅、后背多余的四条肢节,以及覆盖鳞片的细长尾巴依然怪诞惹人嫌恶,但大体上,还算一个能看的杂种。至少比它的‘前辈们’像样多了。

可能是突发变异的关系,不像别的陶罐那样,用指敲击会发出厚重的闷响声,它有且仅有些许微弱的水声。腥臭味没有那么重,反而具有一股难以解释的温热触感。

要是把掌心贴上去,咚咚、咚咚的,隐约还能感受到一阵诡异的鼓动,像极了心跳。

可惜,姜青妤只觉得自己的同胞们有趣,对外来的怪物没有兴趣,不打算继续深入探究。

不知谁在陶罐后面遗弃了一个泥质浮雕,只巴掌大,倒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多年观影的经验告诉姜青妤,不该带走这种邪恶又不详的东西作为留念,但她仍旧将它扔进包,哼着歌前往下一个地点。

啪嗒。啪嗒。

光i裸的人足浸入水中。

洞窟左边孕育着一条暗河,深度很浅,不到膝盖。

顺着河流前进十米,右拐,肉粉色的岩石交界处出现一道狭窄的缝隙。

姜青妤侧身进去,看到一间新的洞室。

室内一共陈列三样东西。

分别是一张方形木桌,一面铜镜。

和一张系着蕾丝、纱帐的复古雕花床。

截至目前姜青妤对蛇的评价:

恶心、肮脏、勉强能看的杂种。

以及:天坑——肉色长廊与壁画——祭台——洞室,以方便起见,行走顺序与朋友讨论后决定,但恰好与作者oobmab短篇克苏鲁小说《巴虺的牧群》吻合。基于很久以前(大约两年前)看过这篇小说,可能在潜意识中留下印象,暂时保留说法,看评论决定是否需要修改。

壁画故事、动物骨架、陶罐灵感来源oobmab《巴虺的牧群》。

另注:以上灵感仅指【事物本身】而非【具体描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洞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