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爬坡岁月 > 第12章 母子交锋

爬坡岁月 第12章 母子交锋

作者:沈常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12 11:25:18 来源:文学城

每想起自己失败的第一次婚姻,白素珍心里就五味杂陈。

怪谁呢?全都是命。

如果姑父没有死得那么早,王厚义就不可能来王李村。如果她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不单独和王厚义一起进山打柴,她就不会被□□。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怀孕,她就不会同意与王厚义结婚。如果王厚义心胸开阔一点儿、脾气温和一点儿、对三货好一点儿,她可能会与他凑合着过下去,不会那么铁了心要离婚。如果不是养母逼她复婚,她就不会赌气离开王李村。如果她不离开王李村,王厚义就不可能拆掉王李村的老宅……

这么多“如果”,只要有一个没有成真,就不会弄成今天这个局面。遗憾的是,所有的“如果”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命。

离婚后回到白沙铺,素珍、三货和加枝得到过那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生产队长——汤正源的父亲,不仅帮他们上户口,分工派活时,对白素珍也格外关照,还把喂养耕牛的差事交给三货,让他也能够挣工分。

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白素珍满怀感激,慢慢开朗起来,有时还咿咿唔唔地唱几句歌,哼她最喜欢的“洪湖水,浪打浪”。回到家里,加枝就是她的寄托和希望。她要加枝喊她“姨”,教加枝认字、数数、唱歌、做游戏。

三货的瘌痢完全好了,长出了一脑袋黑油油的头发。除了放牛和照看外甥女,他还抽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历尽苦难,一家人总算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这期间,白氏来过白沙铺好几次,劝他们回王李村。不与王厚义复婚也行,只要和她在一起,和加根在一起。

老人家的哭诉无法打动白素珍。好马不吃回头草。她说什么也不回王李村,决心就这么在白沙铺生活下去。

后来的日子里,她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对儿子的思念。有时想得实在没办法,她就把加枝托付给三货,自己一个人去王李村。走在路上,想起王李村的儿子和白沙铺的女儿,素珍总是泪流满面。当她脚上打起血泡,精疲力竭地赶到王李村时,迎接她的,往往是王厚义的辱骂,以及惨无人道的毒打。

王厚义不准她与儿子见面。

一看到她抱着加根,王厚义就拼命地从她手里抢走。闹得鸡飞狗跳,大人小孩儿哭成一团。

接二连三这样,素珍确实被王厚义打怕了。再到王李村时,看到那栋气派的“厅屋”就胆颤心寒,没有勇气走进去。踌躇犹豫过后,只好转身离开,前往好朋友李艳红家里。

她让李艳红偷偷地去报信,或者想办法把加根带过来。

李艳红也是王李村人,从小和素珍一起长大,一起上学。小时候,她们形影不离,无话不说,好得如同一个人,是可以割头换颈的朋友。李艳红结婚比白素珍晚几年,嫁给了同村的王青松。王青松在杨岗中学教书,上班时住校,周末才回王李村。

就这样,李艳红和王青松的家就成了白素珍到王李村的中转站和避风港,成了她和儿子加根见面的地方。

不过,六十多里的田间小路跑来跑去,白素珍也实在累得够呛。有时心里想念儿子,却完全没有力气走那么远的路。懂事的三货看出了姐姐的愁肠,自告奋勇去王李村接加根。

三货只有十三岁,往返跑一百多里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有一半儿的路程上,他还得背着加根走。

有一次,三货背着加根横穿一个村庄时,一条大黄狗突然向他扑过来,撕破了他的裤子,把他的小腿咬得鲜血直流。三货强忍疼痛继续赶路,嘱咐加根到家后不要告诉白素珍。

加根懂事地直点头,可一见到妈妈,还是忍不住说出“三舅被狗咬了”的实情。

家里人又哭作一团。

王加根一天天长大。上小学的时候,到了寒暑期,他就吵着闹着要去白沙铺。王厚义不准,他便深更半夜偷着往那里跑。

他事先收好父亲抽旱烟用的麻杆和火柴。动身的前一天晚上,总是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

鸡叫三遍,他便摸黑穿衣起床,从熟睡的奶奶身边溜过。轻轻地打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过堂屋,走过天井旁的过道,走过黑咕隆咚的巷子,轻轻拉开大门的门闩。出门后,再小心翼翼地把门带上。然后,就沿着通往村外的公路快步疾行,时不时还小跑一阵儿。

直到进入田野,他才放慢脚步。路上看不见一个行人。除了青蛙的鼓噪,听不到任何声音。四周静得碜人,但加根除了害怕被父亲抓回去以外,还来不及考虑其他的危险。到了双峰管理区,上了孝花公路,耳朵里听到的脚步声,比之前要清晰和响亮得多。

他老是觉得身后跟着一个人。蓦然回首,除了道路两旁黑黝黝的松树林,又什么都没有。为了给自己壮胆,他轻声地唱着歌儿,还用火柴点燃麻杆,挥舞着划圈儿。

加根听奶奶讲过,豺狼之类的野兽是怕火的。只要有火星在自己的身边晃动,凶猛的野兽就不敢靠近。他就这样用带有火星的麻杆儿开路,气喘吁吁地前行。

待晨曦初露,路上有了行人,加根便如出笼的小鸟,朝着白沙铺的方向飞翔。只要看到那银带一样的澴河,他就心花怒放。而一旦投入妈妈的怀抱,又泣不成声……

从王李村到白沙铺,从白沙铺到王李村,在这六十多里的田间小路上,留下了加根和白氏、素珍、三货和加枝的多少脚印,洒下了多少泪,融合了多少情啊!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白素珍离开王李村时,王加根才一岁半,还没有断奶。按说,这么小的婴儿应该跟随妈妈,可白素珍带走的,为什么是三岁的女儿加枝呢?

一种说法是,白氏和王厚义不让素珍带走加根。他们都指望这个“带把儿”的小家伙为王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还有一种说法是,白素珍主动提出留下加根,目的是让儿子将来继承王家的祖业,免得祖上留下的“厅屋”落入他人之手。

王加根虽说在父亲身边长大,但他从小就不喜欢厚义,同情和支持的天平,一直倾向于妈妈白素珍。他之所以如此爱憎分明地厚此薄彼,与大人的教育和影响息息相关。特别是白素珍,在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松对他进行“仇父教育”。

当然,王厚义也一直对他进行类似的“仇母教育”。

如果发现加根跟素珍亲,王厚义就凶神恶煞地怒骂、斥责,或者苦口婆心地开导和教育。他叫加根要懂事,要争气,好儿不理下堂母。既然白素珍这个狠心的女人不要你,你就应该对她充满仇恨。不吃她给的东西,不穿她做的衣裳,把她纳的布鞋用斧头剁成两截儿,扔进池塘里……但王加根只听妈妈的,而把父亲的话当成耳边风。

在夺子较量中,王厚义输得一塌糊涂。

白素珍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就是与儿子保持书信联系。用纸和笔冲破时空的阻隔,拉近与加根之间的距离,进而牢牢地控制儿子的思想情感。她让儿子爱她之所爱,恨她之所恨,与她的人生价值取向及爱恨情仇,保持高度一致。

早在加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白素珍就鼓励儿子给她写信,并托付闺蜜李艳红作为儿子的“启蒙老师”。

李艳红教加根书信的格式,教加根如何写信封,告诉加根称谓长辈时应该用“您”,而不应该用“你”。

王加根在艳红姨和青松叔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步成长为写信能手。当然,他那时的通信对象,只有白素珍一个人。从白沙铺到陕西“三线”,从宜昌到到河北迁西,白素珍走到哪里,王加根的书信就会跟到哪里。

王厚义也意识到了如此频繁的书信往来存在的风险隐患,曾试图阻止加根与他妈联系。除了苦口婆心地劝告,他还动用自己身为生产队长的权威,找到本村一位在小学教书的女教师,让她私自扣留白素珍写给加根的信件,带回来直接交给他。

很长一段时间,王加根完全收不到白素珍的回信。可艳红姨告诉他,母亲一直在给他回信。王加根这才意识到这事与他父亲有关,因此非常愤怒。万般无奈,他只有让妈妈把信邮寄给艳红姨,再由李艳红转交给他。

这种转交麻烦死了!他得经常去李艳红家里询问。李艳红收到信后,也只有瞅合适的机会,偷偷摸摸地交给他。他还担心这事让父亲知道了,艳红姨受牵连。

在烦恼和苦闷中煎熬了一段日子之后,这个聪明的小学生终于想出了一个对付父亲的好办法。他写信告诉妈妈,回信不再往艳红姨那儿寄了,还是寄到学校,收信人的名字写成他最要好的一个同学,再由那个同学把信转交给他。为保险起见,他还嘱咐妈妈不要写寄信人地址,直接写成“内详”。

童年时的王加根,一直把妈妈的话看作金科玉律。那真是说一不二、说东不西啊!他十一岁那年,刚刚改嫁的白素珍不声不响地来到王李村,与儿子在李艳红家里见面。

白素珍告诉儿子,她和加枝马上就要去河北迁西。她希望加根能够跟她们一起走,加入那个新家庭。

“你愿意跟我一起去河北吗?”白素珍盯着儿子的眼睛问。

王加根满眼是泪,抿着双唇,头连点直点。

白素珍于是告诉儿子应该怎么做。她怂恿儿子去孝天县法院,找一位姓何的院长,表明自己不愿意跟王厚义一起生活,要求跟随母亲。

“过了十岁,你就可以算作半个成年人。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白素珍有理有据地告诫加根,“法院会尊重你的选择的。你就说王厚义经常打你、骂你、虐待你,不给饭你吃,不给衣你穿,说他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不关心照顾你。你坚决要求离开父亲,跟母亲一起生活。如果法院不答应你的要求,你就不吃饭,扬言饿死在法院里。”

王加根不住地点头,把妈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当天下午,白素珍把加根带到杨岗公社街上,一起住进了杨岗旅社。她为儿子买好去孝天城的车票,耳提面命,教儿子怎么说,怎么做。最后,满怀期望地把他送上了长途汽车。

“我在杨岗旅社等你的好消息。祝你马到成功!”白素珍挥了挥拳头,算是为儿子打气加油。

因为有母亲的坐镇指挥,王加根对告状充满了信心。

他到孝天城之后,根据妈妈描述的路线,找到了孝天县法院。

望着法院大门上方的国徽,以及大门两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他的两条腿如筛糠一般哆嗦发抖。

接待他的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小伙子。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来告状,而且话没出口就直抽泣,那个小伙子不停地叹息“可怜可怜”。

小伙子倒了一杯热开水给加根,又在一个黑封面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最后,他还根据加根的要求,找来了白素珍提到的何院长。

何院长弄清楚情况后,简单地问了几个问题。他一直面带微笑,显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何院长问:“是谁让你来法院的?”

“我自己来的。”加根按照妈妈教的回答。

“那你怎么知道我姓何?”

“我向别人打听的。”

何院长意味深长地笑笑。然后转移话题,问加根是什么时候到的孝天城,吃过饭没有。并且从口袋里掏出餐票,叫加根先去法院食堂里吃饭。

“不!”王加根斩钉截铁地回答,“如果你们不答应我的要求,不解决我的问题,我就不吃饭,饿死在法院里!”

何院长听到这里,简直惊呆了。

他停顿片刻,突然露出恼怒的表情,厉声吼道:“你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再在这里胡闹,铐起来丢到牢里去!”

负责接待的小伙子先是有点儿吃惊,但很快就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也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还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副亮铮铮的手铐。

王加根吓得哇哇大哭。

何院长吩咐那个小伙子骑自行车送加根去县汽车客运站,买好车票,让他返回了杨岗公社。

王加根回到白素珍坐镇指挥的杨岗旅社,意外地见到了眼睛又红又肿的李艳红。

李艳红哽咽着说,因为加根突然失踪,王厚义认定是她伙同白素珍搞的鬼。这个失去理智的男人,手持菜刀找到李艳红家里,破口大骂。甚至扬言,如果不交出加根,他就杀她全家。

王青松和李艳红夫妻俩吓得面如土色。

王青松也觉得,白素珍不声不响地带走加根的做法有点儿过分,是想让厚义哥断子绝孙。他因此与李艳红吵了一架,叫她赶紧去找白素珍,放弃这种不仁不义的举动。他向厚义哥保证,他们会想方设法,尽快把加根找回来。

看到眼睛哭得如烂桃子一般的李艳红,白素珍也很内疚,毕竟好朋友是因为她才受到牵连。加根的法院之行又出师不利,白素珍只好让他跟着李艳红返回王李村。

她精心策划的夺子行动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白素珍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加根,会在谈恋爱这个问题上揭竿而起,与她唱起了对台戏。

加根考上师范学校之后,白素珍就担心他早恋。她写信嘱咐儿子,一旦遇到这方面的情况,或者产生这方面的想法,务必向她汇报。

提出这种看似无理的要求,白素珍自有白素珍的考虑。

虽然争取加根的抚养权一直未能如愿,但她仍然没有放弃争夺儿子的努力,时时刻刻都在幻想着将来能够与儿子生活在一起。在给汤正源的信中,她曾提出把加根分配到河北迁西工作。

汤正源回信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孝天县师范学校是为孝天县培养师资的,毕业生只能在孝天县范围内分配。别说跨省跨地区,跨县分配都不可能。

白素珍于是又寄希望于加根参加工作之后,能够调到河北省。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就是加根必须单身,无牵无挂。如果加根在湖北谈恋爱,找了老婆,她的“夺子计划”就可能落空,这才是她特别关注儿子恋爱“动向”的原因。

当然,加根也算得上乖儿子。当爱情的种子刚刚萌芽时,就把所有的过程和细节告诉了妈妈。实指望母亲能够成为他的恋爱导师,为他出谋划策,帮他排忧解难,得到的却是白素珍毫不留情的反对。

白素珍当然不会透露她自己的“小九九”,反对的理由全部从儿子的利益出发,显示她完全是为儿子着想。诸如:加根年龄尚小,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和事业上,不应该过早地沉溺于儿女情长;方红梅品行不端,水性杨花,见异思迁,担心儿子上当受骗;方红梅年龄比加根大,从生理的角度讲,两人也不合适。

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得到加根的认同,还激起了他的强烈不满。他接二连三地写信,针尖对麦芒,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可以这样讲,因为爱情纷争,加根彻底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用他自己的话讲,被蒙昧了多年的他,突然之间清醒过来了,开始用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审视白素珍这个人。以前在他眼中完美无缺的母亲,现在成了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蛮横霸道、无理取闹、经常情绪失控、喜怒无常、性格上有缺陷的女人。他甚至改变了多年形成的对父母离婚的看法,不再把责任全部归咎在父亲王厚义身上。

他觉得,白素珍本性善良,对人也比较真诚,通常情况下不会存心去害人,但由于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常会犯认知方面的错误。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爱认死理,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容不得别人提不同意见。如果有人反对她,她就会把反对她的人看成敌人。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予以打击,以此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像王厚义、白大货这些有负于她的家伙,自然会被她划定为不共戴天的敌人,到死也不会得到她的原谅。而其他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如果不听从她安排,不服从她指挥,不积极支持她,即便是消极应付,或者保持中立,她同样会嫉恨。简单地讲,她热爱的你就必须热爱,她喜欢的你就必须喜欢,她憎恨的你就应该憎恨,她讨厌的你就应该讨厌。她的爱恨情仇就是你的爱恨情仇。别人的喜怒哀乐,必须随着她的喜怒哀乐而改变。

王加根眼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因为担心产生冲突,闹得不愉快,他们母子俩见面好些天都实行驼鸟政策,避免涉及那个敏感话题,谁也没有提方红梅的名字。但是,矛盾和分歧已经存在,又怎么能够回避得了呢?

一天傍晚,母子俩在洒河边散步的时候,当妈的还是主动挑起了这个话头。

“你来河北的时候,方红梅哭了没有?”白素珍用玩笑的口吻,试探地问儿子。

王加根避而不答。

“实话实说嘛!这也没有什么值得藏着掖着的。”

“哭了!怎么样?”加根挑衅地反问,又补充道,“不光我来这里她哭了,我去地质大队子弟校实习的时候,她也哭了。”

白素珍的脸马上阴沉下来,变得相当难看。她说自己最不喜欢这种感情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抹泪的人。

加根反驳道:“那我去年从河北回家时,您不是也哭了么?”

“我哭?我与你是什么关系?她与你又是什么关系?一个是母子,一个是同学,这有可比性吗?”

可是,又有哪个规定,母亲能为儿子流泪,情侣之间就不能流泪呀!王加根在心里辩解道,口里却什么也没说。

白素珍却不依不饶。

她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如开闸的洪水放纵奔流,根本没有办法停下来。她再次表明,自己不喜欢方红梅,因为方红梅不稳重,见异思迁,有心计,城府深,不坚强,感情脆弱,是在用眼泪拉加根下水。她责骂加根幼稚无知,不知天高地厚,在信中对长辈出言不逊,没有一点儿老幼尊卑观念。她告诫儿子,在恋爱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要学会冷处理,不能头脑发热,盲目地陷入情网之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如果执迷不悟,将来肯定会后悔的。到那时,你才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才知道我今天说的这些话的分量。”白素珍警告儿子。

加根却觉得母亲危言耸听。

他笑着说:“我们最好不要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一点儿意义。您坚持认为方红梅不好,我又觉得她特别好。两个人看人的标准不一样,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何必争来争去?您为了什么?我为了什么?方红梅她又是为了什么?再说,我和她又不是明天就结婚,何必要这么快就下结论?以后的路还很长,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现在争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有什么用处呢?”

“不争个谁是谁非,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你能够悬崖勒马停止与她交往吗?”白素珍不能容忍儿子和稀泥,攻击的话又像雨点儿一样劈头盖脸地砸向加根。

她说,女人最善于用眼泪拉人下水。真正的爱情应该埋藏在心底,不应该流于外表,否则就是轻率的表现。情人之间不应该偷偷摸摸地写信,应该像《人民日报》社论那样,能公布于众,能见得人。一个中专生没有毕业就去谈恋爱,是没有事业心和远大志向的表现,将来肯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她要求加根不看《红楼梦》《青春之歌》之类的书籍,不说“情书”“爱情”之类的字眼,将来找女朋友,也不能找年龄比自己大的,女方至少应该比男方小五岁……

这太无理了。

王加根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地喊道:“我自己种下的苦果,我自己吃。别人无权干涉!”

犹如火上浇油,白素珍暴跳如雷:“当然!当然该你吃!但败坏了老子的名誉!那些当流氓阿非的、杀人放火的,牢还不是该他们坐!他们的老人为什么要管?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长,走南闯北几十年,见得多了!你这乳臭未干的兔崽子,还想在老子面前逞能!你还想考大学,当作家,做梦!你将来要是有出息,老子把地球翻个过儿!”

谈判不欢而散。

加根和母亲的第二次争吵,是由电报引发的。

也是傍晚时分,一家人吃完晚饭,正准备去部队子弟学校操场上看电影,邮差送来了一份电报。电文是:加根接电空手速归。

这就是方父方母背着大女儿,让敬文发的那份电报。他们原本想让王加根回家,找一下杨岗中学的老师就返回河北,怕他带着行李跑来跑去麻烦,因此提示他“空手速归”。

没想到,这种表述让白素珍大为恼火。她按照自己的理解,作出了非同寻常的解读:“叫你不要老子的任何东西,空手而归。老子是再嫁的人,东西不干净。叫你不要把你妈带回去。哪个发的电报,叫哪个邮路费来。老子什么也不给你,你明天跟老子滚!”

听着母亲的痛骂,王加根感到万分委屈。

这能怪我么?我又没说什么。就算是方红梅打电报叫我回去,我也没说走啊!至于她为什么叫我“空手速归”,鬼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相信,绝对不会是妈妈臆测的那样。

王加根眼泪漫出眼眶,泪珠如断线的珠子直往下掉。如果不是继父老马耐心的劝慰和调停,他说不定一赌气就真的走了。

他再也没有心情去看电影,擦干眼泪,进房间抱出一大摞旧报纸,查找好文章,继续中午没有完成的剪报工作。一边剪报,一边考虑如何处理电报。会是什么事情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王加根主动找到白素珍和老马,与二老商量电报的事情。如果真要回湖北的话,必须征得二老的同意,因为他没有路费。

“你回去就不用再来了!跑去跑来算什么事情?去守着你的未婚妻好了。”白素珍还是没有好语气。

王加根于是清理好自己的东西,准备一去不归了。他真的特别想念方红梅!巴不得马上与亲爱的人在一起。

第二天正准备动身的时候,邮差又送来一份电报。

电文是:加根暂不回,原因来信谈。

白素珍看过电报,又满脸不高兴,骂方红梅是个神经病。

“哪有像你们这样谈恋爱的?人家总是把感情埋藏在心底,说话都羞羞答答。你们呢?没一点儿稳重劲,什么都溢于言表,流露在外面。两个人谈恋爱,她看到你与其他女生交谈就不好受,你看到她与其他男生说笑就不高兴。我看这世界上只留下你们两个人好了,你们就不会闹矛盾了。什么阶级友情嘛?难道像你们这样自私自利就是革命的友情?”

白素珍借题发挥,责备加根对她越来越冷淡。去年从河北回去好几个月不给她写信,她担心得要死。而今年从湖北来河北,屁股没有坐稳,就趴在桌子上给未婚妻写信。

“小时候遇到一丁点儿小事,都跑过来对我讲。现在呢?什么话都不愿意给我说,坐都不愿意陪我多坐一会儿。对方红梅,反而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你的心目中,到底是母亲重要,还是未婚妻重要?”

王加根觉得完全没办法与母亲沟通,做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代沟。

“再看看你写的那些小说。都是什么连衣裙呀,秋波呀,望着窗外沉思呀,有什么意思?哪有像你这个年龄就去考虑这些事情?你反映了时代的新潮流么?反映了社会轰轰烈烈的变革么?谁会发表你那些婆婆妈妈的东西?”

王加根沉默无语。

几天后,马政委回家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基建工程兵部队马上要撤销。他们所在的部队有可能改成武警水电部队。部队临时出台政策,团级以上干部的子女,如果在外地工作,可以申请调回,由部队协调当地政府安排工作。

白素珍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以把马杰从唐山调回迁西,也可以让王加根来河北参加工作。

“你愿意来部队吗?”白素珍直视着加根的眼睛问,“你能够抛下方红梅么?”

王加根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你妈就不要方红梅,要方红梅就不要你妈。你只能有一个选择。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生活,就赶紧与方红梅一刀两断;如果投入方红梅的怀抱,我们母子就再也不要见面了。”白素珍把题目抛给儿子,又补充说,“我明天就给孝天县文教局局长写信,通报你与方红梅之间的恋爱关系,让他们不要把你们俩分配在一起。”

“你没有权利这么做!”王加根愤怒地吼叫起来。

他的怒吼又招致白素珍酣畅淋漓的痛骂。

老马开始两边儿作揖,让他们母子保持克制和冷静。

随后两天,白素珍坚持带加根去邻居家串门。

邻居夫妇俩都是基建工程兵部队的工人,生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的儿子与加根年龄相仿,已经由部队安排在铁路上工作。女儿刚参加完高考,正在家里等成绩。

白素珍的本意是让加根与邻居家儿子多交流,熟悉部队子女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但加根每次去邻居家,感觉都很别扭。因为与他们交谈,除了问工资、算奖金,就是讲级别、比舒服。

邻居家儿子说,他高考落选后,就到铁路上做事了。工作很简单,就是拿着洋镐掏铁路上的石块。每天凌晨四点半上班,早上七点半就下班了。一天工作三小时,其余时间就是玩。白天没事干,就听录音机、唱歌、跳舞,或者去街上找人打架。住在一起的同伴每人都有一个沙袋,天天在宿舍里练拳头。或者往篮球里面灌满沙子,当作沙包。他总是打得拳头流血,一直到把篮球染成褐色。

加根问:“你们那么多业余时间,为什么不看书呢?还有收录机,学英语不是挺方便的么?”

“中学读完了,都工作了,还看什么书呀?我们三十多个一起上班的,没有一个人带书去看。宿舍里的收录机,除了听歌听音乐,其他的什么都不听。英语那玩意儿学着有什么用?反正又不出国,又不准备再考大学。就算复读考大学,也只是想多玩四年,到处逛逛,再就是落个好名声。更何况,读了大学又能怎么样?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未必有我们拿得多!”

王加根问他们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邻居家儿子骄傲地回答:“基本工资三十八,加上奖金和津贴,一个月可以拿六十二块钱。”

王加根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听别人讲过,像他们这些师范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的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块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