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猪太过暴力,周宵怕猪惨叫声吓到团团和圆圆,没让他们在这边多待,哄好他们,连连保证爹爹马上便回去,让喜哥儿带着他俩先回家去了。
家里头的猪,这段时日,断断续续的卖了些,如今圈里还剩了十二头,等过了今儿,剩下的九头,余一头做年猪,剩下的周宵打算年二十五六再卖,那时候的猪肉贵。
虽说会打猎的猎户,一般也会收拾猎物,但猪这种体型大,周宵还真是只能手握屠刀,望猪兴叹。
等快到年节的时候,周宵已打算好,他和周大,王临三人一道儿,请钱闵来,一日宰三头,拉去镇上卖,能比卖毛猪多赚些银钱。
喜哥儿带着俩娃回家,今年腊月比之往年要暖和些,刚推着他们到灶房那儿,便看到顾筠正倒黏米出来,不知要做些什么。
“小爹,要做什么,我来帮你弄。”
灶房这里刚巧摆着团团和圆圆的小床,把俩娃放上去,让他们自己在小床上玩周宵在镇上给他们买的小老虎布偶。
许是见过了周宵,俩娃倒也没有吵闹,乖乖的坐在小床上,自娱自乐去了。
“打算打些年糕来。”顾筠用木瓢把黏米舀进小盆里,得淘洗几遍,上锅蒸熟了,才能放石舀里去打。
喜哥儿先把灶里的火升了起来,用一旁的温水洗了洗手,帮着顾筠把黏米淘洗好,均匀的铺在蒸布上头。
“哎,我差点儿忘了,趁着这空时,再捣些黏米粉来,说是要包红糖汤圆儿,还没做过。”顾筠把锅盖盖上,开口道。
喜哥儿闻言眼睛一亮,忙道:“小爹,我来,我力气大。”
顾筠笑着点头,黏米缸还没盖上,趁着又舀了满满登登的两大瓢出来。
“说来,爹的伤寒好些了吗?”喜哥儿把石舀搬出来,仔细的清洗了一番,问道。
说起来,周家人身体都还挺不错的,便是底子最弱的顾筠和团团圆圆俩娃,今年也少有生病,眼看着年关将近,没曾想过,周铭会受了寒去。
顾筠也很惊奇,这壮的如牛般的汉子,许多年没曾生过病,今年前儿跟着捕蛇的汉子进了趟山,下来便给冻着了,“好多了,刚还出门寻你云叔唠嗑儿去了。”
喜哥儿:“………”自家爹爹的身子还是强健。
喜哥儿和顾筠边说话,边收拾着年前要准备的吃食,周宵那边就有些累人了。
新哥儿和童哥儿俩哥儿喂猪很有一套,今年圈里的三十二头猪,也是喂的膘肥体壮,各个儿上了二百斤,力气大的紧,捉起来很是费劲儿。
大冬天的,硬生生给累出了一身的汗,才把猪给绑好。
“成了,今儿我便不去镇上了,周大哥,临哥,你们两个去,等到了下午,木家村那边的买主会来把他前几日定下的那头猪拉走,你们注意着些,别让他们人来了,在园子里寻不到人。”周宵抹了抹额角的汗,一阵风吹来,头都有了些凉意了。
周大和王临点头,“东家放心。”
这段日子,家里的长工,眼里都有活儿,勤快,办事儿也细心,周宵安排他们做事儿也放心。
他也没多待,刚捉猪,身子出了汗,还是得紧着回家换身衣服去,跟自家老爹一样,伤寒了可就不好了。
冬时的雪连着下了好几日,今儿才将将停下来,周宵回去前,看了眼在猪圈沾的泥,随手捉了把雪,擦干净了,才踏着雪回去。
灶房那儿的黏米已经蒸好,喜哥儿正锤着,这活儿对他来说,比做衣服容易。
蒸好的黏米越锤越黏,为了吃着好吃些,喜哥儿又多锤了会儿。
喜哥儿刚开始锤黏米的时候,团团和圆圆还好奇的紧,顾筠给他俩喂了一直在锅里温着的羊奶,没多久,俩娃看着看着,便开始昏昏欲睡,被顾筠抱去屋里了。
锤好的黏米,温温糯糯的,蘸上白糖,喜哥儿一口气,连着吃了好几块儿,顾筠连忙道:“莫要多吃,这东西沉,容易积食。”
喜哥儿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连忙把最后一口塞进嘴里,“知道了,小爹。”
顾筠无奈摇头,把剩下的锤好的黏米切好块儿,放到一旁晾着去了。
年关将近,前儿几日喜哥儿娘家嫂子生了个哥儿,村长夫郎心下高兴的不成,自打喜哥儿家去周家,家里除了他和他大儿媳,剩下的都是汉子,这下子可算是来了个软乎乎的小哥儿。
因着孩子刚满三,村长夫郎便来寻了喜哥儿一趟,眉眼间皆是笑意,“年初八办满月酒,年初二的时候,你便先不回家,等到了年初八再回,你叔伯那边,你爹和你小弟都去了信儿,都到那时候回来,趁着那时候咱们一家人,也热闹热闹。”
村里人家,除了生的是汉子,或是双子,才会大张旗鼓的办满月酒,请些亲朋好友来,生的是个哥儿的话,喜爱的人家,也会请亲友来聚聚,但不会再去请村里人来,也省得旁人家说闲话。
喜哥儿也跟着高兴,眉眼弯弯道:“团团和圆圆的襁褓时的衣物我还留着,小爹,你等会儿拿家去。”
村长夫郎笑着点了点头,周家日子过得好,团团和圆圆的小衣服用的布料都是好的,见喜哥儿从衣柜里收拾了一堆出来,连忙道:“别都给我拿去了,等过两年,周家再添丁,还是得留着给团团和圆圆的弟弟穿,再说,宝儿小时候的衣服也都留着呢,够穿。”
喜哥儿脸颊微红,不过想想,自家小爹说的也是,这穿过的衣服,给刚出生的孩子穿才好,便挑拣了些之前团团穿的小衣物出来。
“说起来,我那儿婿今儿怎的不在家?”村长夫郎帮着喜哥儿把挑剩下的小衣物又叠好,放进衣柜里去了。
喜哥儿闻言,笑道:“云叔家今儿杀猪,他和老爹都去帮忙去了。”
村长夫郎讶然道:“怎的今儿就杀猪了?离年关还有些日子不是。”
“云叔家今年留了两头猪,年二十八再杀一头,今儿杀的,是打算在村里卖的。”
村长夫郎点头,村里人家养家禽的多,家家户户少不得养上几只鸡来,平日里攒些蛋换些银子,到了年时,还能杀了吃肉,不过养猪的人家倒没那般多了,这时候杀猪来卖,在村里还是能卖的出去的。
村长夫郎又和喜哥儿闲话了会儿,没多待,便拎着收拾好的小衣物,回家去了。
他前脚刚走,棉哥儿后脚便来了,“喜哥儿,走,去我家吃杀猪菜,喊上顾叔一起。”
喜哥儿没推拒,再没比杀猪菜更香的菜了,家里的猪还得些时候才能宰,他还真有些想那一口儿了。
“等会儿,我给团团和圆圆穿好衣服。”
棉哥儿闻言,走了过来,屋子里烧着炕,暖和的紧,看了眼圆圆白嫩嫩的小屁屁,没忍住上手拍了拍。
软绵绵的,很有弹性,棉哥儿忍不住又拍了拍。
圆圆不解的睁着大眼睛看了眼这没有边界感的叔么,表情不怎的乐意。
喜哥儿给团团穿好衣服,看着笑道:“你可别拍了,再给我们惹哭了去。”
棉哥儿笑道:“咱们家圆圆的小屁屁可真可爱,跟刚剥了壳儿的鸡蛋似的。”
喜哥儿失笑,每回给俩娃换衣服,周宵也是,回回都得拍拍,好几回把圆圆惹得要哭不哭的,又气人又好笑。
等把俩娃收拾妥当,棉哥儿眼尖的看到一旁的布,惊讶道:“这是在我家买的,这色儿可真好看。”
喜哥儿笑着点了点头,染好的布刚拿回来没多久,喜哥儿还没来得及裁剪,便先放到了一旁,“你没见我小爹染的色儿,真真是好看,还是我小爹有眼光。”
棉哥儿心下好奇的紧,“我去喊顾叔,等我来寻你,一起去我家。”
喜哥儿点头,给俩娃一娃塞了个奶糕,仔细的把厚实的棉鞋穿好。
去云家路上,棉哥儿连连赞叹道:“不曾想,那白布染好色后,竟这般好看,到时候我和弟夫郎织好布,拿去镇上染色回来,价儿不得能翻上一番。”
顾筠推着圆圆,笑道:“定是能的。”
顾筠说的话,在棉哥儿这里可以说很有份量,闻言,不由有信心了些,打算下批再织好布,就先拿去染色,再拿回来卖。
喜哥儿调侃道:“前几日不还和我抱怨,手都要累废了,不是说要歇上一个来月?”
棉个笑道:“歇着哪有挣银子爽快。”
棉哥儿和橙哥儿本是打算歇一阵儿的,但等到银钱到手,看着白花花的亮眼的碎银,顿时干劲儿满满,还歇什么歇。
棉哥儿不知想到了什么,笑出了声儿,道:“前段日子,阿齐和二弟他俩,闲在家里,不知怎的惹烦了小爹,把他俩赶来帮着织布,如今两人捻棉线捻的有模有样的,可是省了我们不少事儿。”
棉哥儿一想到俩汉子坐在机子前,摇着捻线的样子,就乐的紧。
喜哥儿许是想到了那画面,不由失笑。
[比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6章 打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