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 第60章 第 60 章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第60章 第 60 章

作者:椰椰布丁麻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11:43:24 来源:文学城

“快进屋里说。”三人又进了屋里。

“怎么回事?你不是好好在学堂里读书吗?怎么扯到生意上了?”卢晓晓一连串地发问。

如今她只想卢三郎全身心地投入读书中,早日取得功名。在这世上没有个依仗,真是贱如草芥。

“姐姐,你听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日与马家少爷交好的一个李姓师兄,前几日突然对我热情起来,昨日上咱家铺子吃了麻辣烫,今日说他家经营了镇上的码头,觉得这麻辣烫在码头上卖正好,想要邀你过府一谈,我便赶紧回来了。”

事情回到几日前的明微学堂。马文远又一次欺负卢三郎,把他抄录的书都毁了。

马文远便是马家的大少爷,仗着自己的爹在镇上当里长,平日里拉帮结派没少欺负人。许是受了马里长的授意,近几日欺负卢三郎是越发地变本加厉。

卢三郎也知家里人正为马家的事情焦头烂额,便没说在学堂里被欺负的事,省得叫家人担心。

马文远欺负卢三郎不光是因为铺子的事情,还因为卢三郎入学不久,就能与学堂中的佼佼者交好。

明微学堂分甲、乙两班,甲班为基础好、学识好的学生,乙班为学识差或学堂新入的学生,两班以每月月考排名分班,在乙班连续三次月考排名前三便能升入甲班。

卢三郎入学不过一季,自是在乙班,与之交好的方卓言和孔令德则在甲班,杜子松几人苦读多年也在甲班。

说是分班,其实也不完全分开,学堂里正经授学的只有孔夫子一人,两个班大课一起上,小课分开上。

卢三郎虽是乙班的学生,因着杜子松的缘故,再加上他时常方卓言和孔令德求教,又时常给同窗带吃食,在甲班也很混得开,这就碍了马文远的眼。

这一回,马文远先是把他抄录的书毁了,又把原书弄得污脏,这一本书可值二两银子。

“马文远,你不要太过分了!”卢三郎怒道。

“卢怀义,我怎么过分了,我也是不小心的,谁叫你不放好书呢?哎呀,不小心又踩了一脚。”马文远一边说,一边又用脚踩了踩地上的书。

卢三郎不欲与他纠缠,弯腰去拾地上的书,准备告与夫子,谁知马文远却踩着书不放开。卢三郎一气之下推了他一把,马文远先顺势一倒,接着又说卢三郎打他,趁机动起手来。

马文远动手,他的狐朋狗友自然也不会落下,几人围着卢三郎打,好在有杜子松几人护着,又有人早早去叫了夫子,卢三郎才没挨实打。

这一下,孔夫子动了怒。因着马文远家中给的束脩多,又有马里长的面子,往日里几人在学堂里不学无术,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在学堂里就如此张横拔扈,还不敬圣贤书,简直不把他这个夫子放在眼里,“马文远,你给我过来!”

孔夫子一怒之下,罚了马文远,到这都跟李府没什么关系。

马文远的朋友中有一姓李的同窗,这人读书平平,平日在学堂中甚是低调,不欺负同窗,也不阻止马文远的胡作非为,马文远隐隐以此人为大,这人就是李府的二少爷。

李二少爷回家跟李家老爷把今日学堂发生的事细细一说,李老爷直说他愚钝。

“你啊你,你这样,爹往后怎么敢把生意交给你,看不清大局,又不会结交朋友。”李老爷叹道。

“爹,为何说这样的话?”

“我问你,我送你去学堂,是为了让你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吗?你那读书的悟性,我难道还指着你靠读书光耀门楣?”

“我知道,爹是想要我多结交朋友,往后生意场上也多几分助力,可那学识好的看不起我出身商贾,不稀罕咱家的礼,不愿与我相交,我又有何办法?”

“这你便错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总能有机会与他们结交,今日的机会你就没把握住。”李老爷道。

接着又道,“你刚才说这被打的学生是乙班的?刚入学二月有余,方卓言几人就帮了他,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人缘好?”李二少爷迟疑地回道。

“说明他有本事,是可结交之人。还在乙班就认识这样多甲班的人,说明他善交际,学识好的人肯帮他,说明他读书有潜力。”

被李家老爷这么一说,到了第二日,李二少爷突然对卢三郎热情起来,不但替马文远赔了二两银子的书钱,还对卢记食坊大加赞誉。热情得让卢三郎摸不着头脑。

卢三郎也是随时不忘推销自家铺子里的吃食,当即就把麻辣烫介绍出去,李二少爷一尝,惊叹不已,觉得这麻辣烫非常适合在码头上卖。这才有了卢三郎回家说码头麻辣烫铺子的事。

“李二少爷是如何说的?可有说何时派管事过来谈合作?”卢晓晓问道。

“说让你到李府一谈,李家老爷想要见见你。”粉丝工坊开张的时候,李家老爷正在外地,回来听说卢记食坊的小娘子和元家还有县上做上了生意,不由另眼相看。

只是两家的生意没有交集的地方,又听说对方只是个开吃食铺子的灶娘,结交的事情才搁置了下去。

想不到卢小娘子年龄小,点子还不少,那边粉丝工坊刚刚起步,这边麻辣烫生意又做起来了。

到了约定这日,卢大郎特地跟方掌柜请了日假,陪着卢晓晓提前一刻钟到了宋府,请偏门上的婆子代为通传管事。

不一会儿,有一管事模样的人过来,开口问道,“可是卢记食坊的小掌柜?”

“正是小女,不知管事如何称呼?这是小女的哥哥,在书肆中干活,略懂生意之事,陪我一道来的。”

“小老儿姓李,是宋府的管家,请两位一同随我进去吧,老爷在偏厅里等着了。”

“有劳李管家带路了。”卢晓晓欠了欠身。

两个月后,腊八节,雪花纷扬,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正值年底返乡送礼之际,南来北往的客船货船络绎不绝,码头上熙熙攘攘。

阔别家中多月的段默苏从客船上下来,重新站到了城关镇的土地上。

见码头上有一处棚子热闹非凡,不由问码头上歇脚的脚夫,“大叔,那棚子处是何事,怎么这样热闹?”

脚夫见他着学子装,身后背着一个箱笼,热情道,“客官可要挑行李?你是刚从书院放年假回来吧,前面那处是卖麻辣烫的,一个多月前开的,味道可好了。”

“不劳大爷了,行李我自己背就好,这麻辣烫是何物?”

“麻辣烫就是麻辣烫呗!读书人还这么没见识。劳您让让,别挡着我接生意了。”脚夫见无生意,撇了撇嘴,嘴上骂骂咧咧。

段默苏不欲与他计较,摸了摸饥肠辘辘的肚子,还是决定先去卢记食坊买几个菜,再回家和娘一道吃,今日腊八节,娘在家中定是熬好了软糯香甜的腊八粥。

铜锣巷,卢记食坊。

卢晓晓一大早就开始熬腊八粥了,腊八粥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传说腊月初八这天释迦牟尼开悟成佛,汴京的各大寺庙便在这日用糯米、红豆和五种果品凑成七宝五味熬制成粥,发放百姓,是以腊八粥又称为佛粥。

卢晓晓熬的腊八粥是按照现代的配方熬制的,用了不止七种食材,主食材有糯米、黑米、薏米、红豆、绿豆,果品有桂圆、莲子、栗子、葡萄干、红枣。

前一日将莲子去芯洗净,红豆、黑米淘洗干净,提前泡上一夜。早起将薏米洗净,浸泡水中,绿豆洗净后碾碎,用热水浸泡后除去豆衣。然后将桂圆剥皮去核,栗子剥壳去衣,葡萄干、红枣、糯米淘洗干净。

取一大锅,锅中加入冷水,放入泡好的红豆、莲子、黑米,大火煮沸后,加入绿豆和薏米,再次煮沸后,加入桂圆、葡萄干、糯米继续熬煮至沸腾,转小火煮上一刻钟,放入红枣,熬上小半个时辰后加入糖,最后焖煮片刻起锅。

卢晓晓熬的腊八粥用料足,味道好,浓香粘稠,香甜可口,不过三文钱一碗,卖得甚好。

等段默苏来卢记食坊的时候,腊八粥已经卖了干净。“小娘子,给我做三个肉夹馍,加生菜的,再给我包两份炙鸭卷。”段默苏一边说,一边在铺子前抖落伞面上的雪。

“客官您进铺子里坐一坐,稍等片刻。”卢春芬迅速地从温热的锅中夹出三大块红烧肉,将肉剁碎,又将生菜叶片切碎,混到一块,塞入饼中,最后再用油纸包裹好。接着又从蒸笼中拿出两份炙鸭卷包好。

铺子里的老客中有识得段默苏的街坊邻居,开口招呼道,“默苏回来啦?金山书院如何呀?你娘可盼着你回来。”

“张叔,书院放年假,我便回来了,金山书院很是不错,师长博学,同窗友爱,与宋家学堂无二。”段默苏认认真真地回道。

段默苏将伞收好,走入铺子里,发现铺子与先前大有不同,快餐档口的范围小了不少,匀出的空间里多了一口汤锅,后面是一个架子,架子上是一个个竹筐、大碗,框里、碗里盛有菜品。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芝麻香气,隐约中还带有一丝辛辣气味。

只见卢二娘子从架子上取下菜品,依次放入漏勺中煮熟,盛于碗中,淋上一大勺棕色的料汁和一小勺红油,再唤赵杏花将麻辣烫端给客人。

段默苏开口道,“卢娘子,这便是麻辣烫?我看码头上有一处棚子甚是热闹,听说是卖麻辣烫的。”

“正是,那码头那的麻辣烫也是我们提供的菜和料汁,段公子可要吃上一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腊八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