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 第59章 紫苏乌梅饮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第59章 紫苏乌梅饮

作者:椰椰布丁麻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9 19:02:52 来源:文学城

寻人办事自然不是一顿吃食就能成的,卢晓晓提前换了张二十两的交子,用来打点张管事,如今看来是不够了。

这两个月积积攒攒,铺子里的分红加上给宋府老太太做吃食的赏钱,还有先前的一些结余,如今她手中有五十多两银子。

多托一个人,就要多给一份钱,手中的积蓄怕是要都花了出去。可如今马家的剑悬在头上,李家的势又不能不借。

钱攒攒还会有的,该花还得花,卢晓晓自我安慰道。想到这,卢晓晓重新振作起来,“不知能否请张管事帮忙引荐一二,事成之后定有重谢。”

“小娘子,不是我不想帮忙。你知道码头上带棚子的吃食地儿只有一处吧?”张管事道。

“这我知道,是茶亭那卖面条的,我在那吃过一回,清汤寡水的,没什么味道。”胡二老爷回忆道。

“是,只那处儿有桌椅板凳,别的只有个小摊子,都没个坐的地方。”卢晓晓已经去码头上仔细看过了。

“虽说要留足人行、车行的空间,码头那样大的地方,总是能匀出三两个棚子的地儿的。为何只有那一处?”张管事顿了顿。

接着又放低声音说道,“只因那是李管事的生意,那卖面条的老夫妇有个女儿,做了李管事的姘头。这小娘子很是有些手段,媚得李管事给她买了宅子,又将这处生意交与她。”

卢晓晓一时间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接话,没想到谈生意还能谈出八卦来,这种桃色消息,她一个小姑娘也不好接话。

胡二老爷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若是卢晓晓的麻辣烫生意,能许李管事重利,他是不会不同意的,可这对张管事有什么好处呢?张管事更想自己得这份利呢!

李家的管事们分两种,一种是合家身契都在李家的,另一种是从外边赁来的,赁来的管事得不着有油水的缺儿,张管事就是后者。

张管事是想做个牵线的中间人,将这生意介绍给胡家。这也是胡二老爷会在这的原因,不然谁人会在谈事情的时候带上个不相干的人?

“小娘子,我若是帮了你,就是得罪了李管事,那李管事在李家的背景可深,他大伯是李家的大管事,我可得罪不起。”

接着又道,“码头上虽说人来人往的,可在那棚子里吃食的能花几个钱?照我说,小娘子不若在码头附近开间卖火锅的酒楼,到时候我在码头上把客人往那一引,岂不是更美。”

“不行,不行,我们哪有开酒楼的钱和人呀!我们这是小本买卖,可不敢开酒楼。”卢晓晓连连摇头,开酒楼费精力,风险又大,关键她是想靠上李家,不是想开酒楼。

话说到这,都不见胡二老爷提议要合作,张管事不禁在心中暗骂这胡二老爷真是草包,商机在眼前都抓不住。

两人临走时,卢晓晓还是给张管事塞了五两银子,只求他再帮忙琢磨琢磨,看如何能在码头上开个麻辣烫铺子。

又过了十几日,天气越来越冷,码头卖麻辣烫的事却是一点进展都没有,卢晓晓是愁得很。

何衙差昨日偷偷让人捎信过来,让她赶紧寻处靠山,马里长已经发话了,让他们好好“关照”卢记食坊。

“小娘子,给我来份小碗麻辣烫,加两颗虾丸,两颗牛肉丸,再要份鸭血。”

自打立冬那日招待了张管事,卢晓晓就在铺子里卖起了麻辣烫。麻辣烫一经推出,大受好评。不说麻辣鲜香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就说这冬日里能吃上一碗热锅煮出来的热乎乎的吃食,也叫人觉得极其熨帖。

“江小娘子来啦,你先坐,我一会就给端过去。”

江月瑶寻一处离麻辣烫档口近的座位坐下,百无聊赖地看着卢晓晓煮麻辣烫。

只见她烫菜、起勺、加料,行云流水一般,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麻辣烫。

“小娘子,今日怎么没跟江大爷一道来?”卢晓晓招呼道。

“前两日爷爷有些咳,大夫嘱咐他吃清淡些,奶奶担心他出来胡吃,拘着不让他出来,我馋你们家的麻辣烫,就自个出来啦。”

“可好些了?老人体弱,如今天气冷了,是得注意些。”

“已经大好了,嚷着让我带些回去呢!小娘子,小娘子你们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可还需要帮手?”

“如今人手是够的,小娘子如何这样问?”

“我在家没什么事干,最喜欢的就是做吃食,爷爷奶奶吃得简单,就想着找个活儿干。”

“我们这巴掌大地儿,干活的人手很是够了,灶房又是我二哥在管事,小娘子去灶房,多有不便。”人手还是紧张的,可江小娘子那一身绸衣她也不敢用呀。

“那确实是不便。”提起卢二郎,江月瑶便想到了那日闹出的误会。

那日赵杏花介绍完,卢二郎先是一个大脸红,接着又紧张地自我介绍起来,等几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卢二郎已经把家底抖搂干净了。

这样实诚的人是少见的,江月瑶不觉得讨厌,只觉得好笑。

她这次是躲婚回的城关镇,鼎丰楼的大少爷看上了她。东家虽说很是看重江爹,可也不同意店里掌勺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江家自然也不愿意她去做妾,这才把她送了回来。

想到这,江月瑶摇了摇头,烦心的事就不要想了,城关镇上有意思的人和事这么多,她来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一口气吃了小半份麻辣烫,吃得人都热乎起来了,江月瑶想若是此时有一碗香饮子就更好了。

江月瑶这么想,也这么说了出来。

香饮子在宋朝很是流行,夏季的时候,街头随处可见,可如今进入冬季,镇上就没有卖的了。

江月瑶的感叹提醒了卢晓晓,香饮子成本低做法简单,与这麻辣烫又最是搭配,若是铺子能做些香饮子卖,生意定是差不了。

第二日,卢晓晓便托回村的卢大贵摘些紫苏叶子回来,自己则去商行里买了一斤乌梅。

等到了晚上,先将洗净的紫苏叶子,小火焙干,乌梅去核绞成果条,存入罐中便于取用。接着取几片紫苏叶,若干乌梅泡入温水中,再置于火上,大火煮沸后,加入糖块,小火熬煮上一刻钟,让紫苏和乌梅的味道充分融入汤中。

煮好的紫苏乌梅饮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再放上一夜,冷冽冰爽。第二日,又熬上一锅热的,两文钱一杯,冷热由人。

这冬日里卖香饮子的小铺,卢记食坊独一家,店里的人点的多,好些客人还买回家中哄孩子。

铺子里的生意红火,可李家的事却毫无进展。卢晓晓在铺里捡了几样吃食,打了二斤芙蓉酒,去码头找张管事。

张管事只说没寻到机会。

眼见十月就要过去,卢晓晓越发地心急起来。到了十月底,镇里收完农税,就要收各商户的住税了。

住税的算法虽有据可依,可算的时候水可深了,若是在镇衙里有人,十分利交的税不足半分,若是被针对,交三四分利都是少的。

这些都是卢晓晓找何衙差打探来的,要不怎么商户都爱往这当官的眼前凑,官商勾结就是这么来的。

卢晓晓回了铺子,卢二娘子见她兴致不高,嘱咐春芬照料下档口,便跟着去了后院里屋。

“晓晓,还是不成吗?咱要不还是靠了马家娘子?这马上要收税了。”

开铺子的税如何收,卢家人是不知道的,可他们见过收秋税呀。同是一石粮食的税,交起来都有多有少的,少的只是虚虚的一石,多的时候,乡役是先摇后压,那稻谷是盛得密密实实的。

“再等等吧,这会儿投过去,马家怕是要的不少,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路子。”卢晓晓道,想着晚食再去何衙差家打探下。

“娘、姐姐,我回来了!”院子里传来卢三郎的声音。

“怎的这样早就回来了?可是出了什么事?”母女俩闻声出来。

往日里,卢三郎都与同窗读书读到铺子快打烊才回家,如此晚上就能帮忙干活,还能省灯火。

“娘、姐姐,有事,有大好事,咱家跟李家做生意的事情有眉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