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 第2章 卢晓晓

农家小娘子的奋斗日常 第2章 卢晓晓

作者:椰椰布丁麻薯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7 19:10:26 来源:文学城

卢晓晓是穿越过来的,在现代时是个古代美食博主,喜欢复刻一些古代美食。

穿越前,她刚刚得到几道古代菜谱,兴致勃勃的去采购了菜谱上的原料,回家的路上满心念着菜谱的内容,一不留神踩到了未盖好的井盖,只觉得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

再醒来便成了黄土屋子里只会哇哇哭的小婴儿,边上还躺着另一个红通通丑巴巴的婴儿。

她也做过一些穿越古代,靠美食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的梦,可没想到会成真,也没想到人生巅峰的起点,还有一个喜欢把口水呼她一脸的小屁孩。

不知不觉,卢晓晓就在与小屁孩的搏斗中长到了三岁,到了可以满院子跑的年龄,就天天跟在卢二娘子身后,在灶房里打转。

人人都道卢家这小闺女粘人的紧,后发现卢二娘子喂鸡、摘菜的时候,小尾巴就不跟着了,只觉得这是个爱吃的小吃货。

就这么转到了八岁,卢家还是普普通通的农户,卢晓晓也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农女。

这期间,卢晓晓想过潜移默化地把卢二娘子培养成大厨,可她很快就发现,大厨不是创意就可以的,首先得肯下功夫练刀工,然后必须得拿得准火候,最后必须要有灵敏的味觉。

可卢二娘子的技能点压根就没加在厨艺这一项上,做的饭菜也只是不难吃的水平。

而且卢二娘子也不听她的创意啊,只当是孩子闹着玩。

她也想过自己偷偷动手,一鸣惊人的成为天才小厨娘,可她根本颠不动家里的铁锅,更没法一边烧火一边做菜。

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古代的调料有限、食材有限,更没有现代花样繁多的厨具。活在温饱线上的卢家能用到的更是有限了。

扎着两个小揪揪的小姑娘很是忧愁,对灶房失去了兴趣,起床后就不再往灶房去了,只坐在屋子里发呆。男女七岁不同席,八岁的卢晓晓已经有了自己的屋子。

卢大贵一家现在住的是杜秀才回村后盖的房子,杜秀才在两年前去世了。

宅子前堂后室,均面阔三间,两侧各建有两间厢房,灶房挨着西边厢房,正对着放粮的仓库。

杜家的宅子大,卢氏夫妇两住在后室的主屋,左边住着卢晓晓,右边原是杜秀才的书房,加了一张床,住着卢家三郎。卢家大郎和卢家二郎分别住在东西厢房的第一间。

卢家大郎幼年时跟着杜秀才读过几年书,他是肯学的,但是没有科考的天分,读不好四书五经,对算术倒是颇有天赋。凭着识字算术的本事,去年在镇上谋了个活,在一家书肆当伙计。

卢家二郎不爱读书,自小便爱四处跑,上山逮兔子,下河捕鱼虾,被拘着学了两年字,就再也不肯学了,平时跟着卢大贵料理农活,闲时就到处折腾。

幸得卢家三郎小小年龄便表现出天资聪颖,杜秀才将满怀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可那时杜秀才身子已然不好,不过一年便去了,临终前嘱咐女儿女婿一定要好好供孩子上学。

虽然卢晓晓还不会做饭,但平日里总跟着在灶房里转悠,递个东西,添根柴也还是能做的,也能帮帮卢二娘子。

在灶房做吃食的卢二娘子不见小女儿过来,吃完早食,收拾碗筷的时候便询问到,“今日可是不舒服,怎就不去灶房了?”

卢晓晓张了张口,没法说出她的烦恼,只摇了摇头,说“没意思”。

小孩儿一本正经的样子,卢二娘子只觉得好笑,她是跟着杜秀才念过些书的,不认为女孩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自己就不喜欢做饭。

笑说,“这会觉得没意思啦,娘看你自小就爱往这灶上来,还说过几年就让你管咱家的吃食,以后好嫁人呐。”

哦,嫁人。

嫁人!

卢晓晓一激灵,她光想着发财,忘了还有嫁人这事了。

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表现得聪明伶俐,很受宠爱。

灶上的活又是她喜欢的,喜欢就不算干活,四舍五入卢晓晓没干过什么活。

再加上她家以及她接触最多的二伯家,都是夫妻和谐,妻子在家颇受尊重,遇事也会一起商量,两家男丁多,也不需要女人下地干活。

所以,除了受物质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卢晓晓就没觉得跟现代有什么不同。

虽说也听说过村里的谁谁谁被家里的男人打了,可现代也有家暴事件呀。

卢晓晓瞬间惊醒了,在大力宣扬男女平等的现代,都深受千百年来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更别提这古代了。

古代有十五及笄嫁人一说,更有甚者,十三岁就出嫁了。出嫁便得从夫,要是再有个刻薄婆婆和难缠的妯娌,这日子简直能要她命。

不嫁人是不可能的,卢晓晓记得有个皇帝规定,女子到了十五岁还未嫁,就要罚款。

这些不说,女子若是独自一人生活,又无他人庇佑,怕是连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父母兄弟毕竟不能管她一世。

当然,卢大贵夫妇定会好好为她寻觅夫家,可这就充满了未知。

她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要在她的亲事议定之前,她不能坐以待毙。

想到这,她立马振作了起来,问道,“娘准备什么时候让我管咱家吃食呀?”

卢二娘子笑,“怎么,听到嫁人,又有意思啦?”

“娘休胡说,这管吃食跟在灶房打杂如何一样,管吃食自是有意思多了,娘快说说何时让我管事。”卢晓晓赶紧辩白,若是卢二娘子认为她开窍的早,早早的给定下亲事就坏了。

“行行行,等你十二岁的时候,咱家的吃食就交你做了。”

“娘,先说好了,购置吃食的钱也交我管,我一起学着管家呗!”光做饭能成什么事,手里有银子才有更多的可能。

“那你可得好好表现,让娘看看你的本事。”穷人早当家,女儿有学管家的想法,那自是好的。

又过四年,卢晓晓终于迎来了十二岁生辰,全家上下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卢二娘子终于能放下灶上的活,踏踏实实绣她的花了。卢家父子也是非常愿意,卢晓晓的手艺可比卢二娘子好多了!

在这四年间,卢晓晓下足了苦功夫练厨艺,面条拉得细细的,面皮擀得薄薄的,切起菜来又快又好,同样的菜,做出来也比卢二娘子做的滋味好上三分,火烧的更是一等一的好。

杜家村所在的城关镇位于青阳县,是江宁府下辖的一个县,江宁府是江南东路的首府,是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新朝建立后,朝廷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虽说青阳县的经济在江宁府中排末等,但各项买卖已经非常活跃。

卢晓晓跟着卢大贵到镇子上几回,镇上有肉店、粮店、布店、杂货店,酒楼、茶楼、书肆、点心铺子、首饰店也一应俱全,还有做买卖、租赁中介生意的牙行。

街上开设了摆摊的地方,卖吃食的尤其多。一个巴掌大的烧饼卖五文钱,一碗汤饼八文钱,加两片肉再贵上两文钱,一杯甜饮子是两文钱,卢晓晓觉得味道一般。

她还知道,在街上摆摊需每天给衙差交两文钱,若是不支摊子,边走边卖,就能省了这两文钱。

这是她往日趁着卢大贵在粮店里卖粮的时候,跟街边卖炊饼的大娘打探来的。

这镇子上摆摊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在这街市里,另一处是在镇子的码头上,码头上的摆摊费略贵一些,一日需五文钱。

梳罢头,卢二娘子回主屋取来一个钱匣子,只见匣子里的铜钱十个一串,看着有好几十串。

“这匣子里是半贯钱,是咱家这个月吃食的花销,从今儿起,你可是咱家的小管事了。”

“娘,我一定好好干!”卢晓晓接过匣子,藏到柜子里。

“你是个有成算的,娘自是放心,不过你刚开始管钱,娘还是要跟你说道说道。这钱够咱家隔个两三天买上一斤肉,你可别在月头就花光了。米呢,是自家的,闲时做稀一些,忙时做干饭,得管饱。菜就到地里摘,有啥吃啥,可别花钱了。”

眼见卢二娘子越说越不放心,卢晓晓赶紧说道,“娘,这些我都知晓,您放心,我就照着往日的做,不乱花钱。咱赶快去做早食吧,晚了,该赶不上三弟课休了。”

卢家三郎在村里的学堂念书,学堂每日辰时上早课,巳时休息一刻钟,给学生吃早食。他是有天分的,今夏已考过童生。

从厢房出来,卢二娘子去喂鸡。卢晓晓来到灶房,淘了米,加了过面的水,放到灶上大火烧,时不时的用勺子翻一翻,不一会儿,水沸腾起来,大米在锅里翻滚,她盖上锅盖,抽出一根柴,用小火焖着米饭。

到后院的菜地里摘了把小葱,打了两个鸡蛋,小葱切碎放到蛋液里,加上一小抓面粉,放上一撮盐,拌匀。往锅里抹上点猪油,把蛋液到进锅里,滋啦一声,等蛋液微微凝固便翻面,煎得两面金黄,蛋香伴着葱香直往人鼻子里钻。再从坛子里拣出一把腌豆角,切好装盘子里,饭便煮好了。

给卢三郎送了早食,卢大贵和卢二郎也从地里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