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娘子常青 > 第1章 第一章

娘子常青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和牛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02:18:25 来源:文学城

泰宁五年三月,早春,亦是个哀春。

南边各地天灾泛滥,西北匈奴频频挑衅,中原地区爆发起义,内忧外患,民怨四起。

京城里更有流言,说是龙椅上那位当年弑兄夺嫡,得位不正,才惹得上苍震怒,降下天谴。

乾清宫内,泰宁帝将手中奏章狠狠摔回案上。

玉盏打翻,“砰”一声碎了满地。

身侧服侍的御前太监吓得立马跪下。

上苍震没震怒他一个阉人无从知晓,但陛下此刻一定是怒了。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大太监顿时觉得脖子上凉飕飕的,也不知这脑袋还能再挂几时,心里早将那群倒霉文官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殿内一片死寂。

就在阉人想为自己摇摇欲坠的脑袋说几句好话时,却听那位从血海里爬出来的皇帝道:“传朕旨意,生民劳苦,特令刑部大赦天下。”

奇了,这般大不敬的话传到耳边,皇帝不杀人,反倒要放人。

“是,是。”大太监忙不迭应着,抬袖抹去一脑门的汗,声音尖哑,还不忘奉承,“陛下仁德,百姓必当赞颂。”

“对了。”

太监方要起身去办事,听了这两字,膝盖一软又迅速跪回去,恭敬等旨。

“朕记得祝氏孤女是流放去了陵江,命人接她回京。”

-

“祝小娘子,还请在此等候。”

太监脸上堆着和气的笑,止步在文华殿外,眯起的小眼又将面前的姑娘打量了一遍。

未施粉黛,眉眼如画。

这等容貌,便是在宫里也不常见。

祝常青颔首福身,轻声道:“有劳公公。”

她仍是罪臣之女,不得穿华服,只着一件朴素布衣,然礼仪端庄,举手投足间都是贵族气派。

眼见太监迈着小步进了殿,祝常青的神色沉下来。

五年前,泰宁帝登基,父亲获罪斩首,家中女眷被判处流放,戴着镣铐锒铛南下,终身不得入京。

成王败寇的悲剧尚且历历在目,如今她却被帝王匆忙召回,就连宫里惯会见风使舵的宦官都对她笑脸相迎。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若有所思地抬眸,面前的文华殿一片灯火通明。

里头正在举办宫宴。

朝中有头有脸的大臣齐聚一堂,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太监低头含胸地从中间走过,行至殿上主座的泰宁帝身侧,贴耳密语了什么。

帝王点头。

随即就见那太监直起腰背,高声道:

“祝氏嫡女,祝常青觐见!”

这个久违的名字如同一个惊雷,“轰”一声巨响过后。

殿内霎时鸦雀无声。

所有官员都呆若木鸡,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更有甚者震惊得连酒杯都握不稳,将杯中清酒全撒在了衣襟上。

满殿的目光齐齐朝宫门处看去。

只见一颀身玉立的女子款款走入,低眉顺眼的神情反倒让人觉得她宠辱不惊。

春寒料峭,祝常青在殿外等了许久,身上沾染着寒气。

她不敢多看,只盯着脚下的路,走到殿前,提裙跪拜。

“罪女祝常青,拜见陛下。”

清澈的嗓音终于让满堂官员回过神来,眼神交汇,神色复杂,谁也不敢多说半句话。

搞不好真是要掉脑袋的。

于是只能沉默地望向殿上跪作一团的祝氏孤女。

祝氏,前朝盛极一时的家族。

祝常青的父亲在先帝时期备受器重,还未到不惑之年,就已官至正二品礼部尚书,兼任翰林学士,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但这位人臣坏就坏在和东宫故太子走得太近。

当今陛下身为先帝三皇子,虽非嫡非长,但德才出众,有大帮臣子支持,夺嫡之心昭然若揭。

一朝政变,帝王更迭。

权臣就成了罪臣,且权越大,罪越深。

身为太子旧党的祝氏无疑是新帝立威最好的磨刀石。

一刀下去,血溅三尺,满朝俱畏。

高堂之上的帝王似乎也想起了这段血淋淋的回忆。

他看着祝常青,默了半晌,并没有允她起身,平静开口:“朕当年特许祝氏女眷流放陵江,不必去往西北,你在陵江这五年过得如何?”

祝常青道:“陛下宽厚,体谅家母身弱,不堪苦寒。陵江之地温暖富庶,罪女苟活至今,时常感念陛下盛恩。”

她最后一句话讲得极为奉承,席上两个年轻男子险些忍不住笑。

一个被父亲瞪着眼警告,收敛回去,一个倒是无人敢管,轻勾着唇。

泰宁帝又问:“南下流放之时,可曾路过蜀平?”

祝常青如实答:“路过的。”

这两个问题显然都不是关键,不过是帝王用来攻破她心理防线的话术。

祝常青回答得从容,殿内的大臣们却都默默捏了把汗,生怕一个不注意,泰宁帝就要命人当场斩了这祝氏遗女。

四方烛台,焰火摇曳。

帝王眯了眯眼,似乎真的对祝常青起了疑心:“五年前的旧事,还能答得如此不假思索,看来你对蜀平之地印象深刻啊。”

面对皇帝突然的发难,祝常青并未慌乱,不紧不慢道:“回陛下,因家母正是于蜀平途中过世,所以罪女难忘。”

合情合理,但这不是泰宁帝想听到的答案,他没有表示任何怜惜之意,继续追问:“你在蜀平可曾结识什么人?”

祝常青闻言心中一惊,终于难以遏制地抬起头来。

泰宁帝落在她身上的目光深不可测,却也带着轻蔑,无外乎看一只苦苦挣扎的蝼蚁。

一失足成千古恨。

祝常青心中对此次的进京召见有了大概的猜测,斟酌片刻,道:“不敢瞒陛下,罪女在蜀平确实结识过一位农民出身的男子,名叫吴双,其为人耿直爽朗,无意中得知罪女经历丧母之痛,颇为关照。”

“那你现在可知朕为何要召你回京?”

极具威压的声音从头顶落下来,不等祝常青回答,泰宁帝冷哼一声,怒喝:“蜀平吴双,以平反祝氏血冤,救民立世为旗号,率农民兵起义,占田夺粮!”

“祝常青,你该当何罪!”

烛火倏地灭了两盏,光亮化作袅袅青烟升起。

官员们瞬间醒了酒,撩起袍子纷纷下跪。

整个大殿一时只能听见膝盖骨碰在地面上的脆响。

祝常青出了一身的冷汗。

服侍的宫女宦官都已经退下了。

帝王高坐堂上,两侧是朝廷百官,她身为在场的唯一一个女子,蜷在大殿中央,被审视,被判决。

“回陛下!”祝常青咬着牙喊出这一句。

有一刻她真的认为,自己今天就要交代在这里了,可越到生死攸关的时候,她的头脑竟越发的冷静。

起义造反,那是不容置疑的死罪,该流放的流放,该斩首的斩首就好,何苦把她召回京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兴师问罪一番。

祝常青跪了太久,连脊背都忍不住颤起来。

吴双起义用的是祝氏名号,她作为祝氏唯一还在世的人,理论上算是这场起义的核心。

而她不但没死在陵江,还被召回了京师。这意味着什么?

难道陛下也想让这支起义军回京?

招安!

祝常青眼前闪过一道亮光。

是了,自五年前的政变之后,泰宁帝血洗了大批投靠故太子的大臣,朝中可用之人不多,武将更是只有冯氏一人扛大旗。

与其费兵费力地去镇压,不如就利用她这个祝氏后人,将这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军队收入朝廷。

给祝氏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还能彰显天家隆恩。

祝常青总算缓下一口气,后知后觉地发现整个人已经僵到不能动弹。

声线也因为嗓子的紧绷而有些不稳:

“吴双之举罪女并不知情,祝氏也绝无叛君不忠之心,罪女愿以祝氏遗女的身份,替陛下招安吴双,望陛下准许!”

说完,她本就垂着的脑袋又低下去,深深磕了个头。

此事能从祝常青的口中主动提出自然是再好不过,皇帝的面子里子都保全了。

泰宁帝的眼神里终于流露出了一点儿欣慰,挥手道:“都起来吧。”

足以砍头的大罪就被这么轻飘飘地揭过,生杀予夺不过皇帝的一念之间。

祝常青双腿早没了知觉,双手撑着地但怎么也站不起来。

最后还是泰宁帝叫了两个宫女进殿,一左一右地把她扶起。

她刚站稳,又朝帝王福身,险些摔回去。

宫女忙将她搀住,她却固执地把礼行完,然后开口:“陛下,此行若只罪女一人,怕是难完成所托,罪女斗胆向您要两个人。”

泰宁帝定睛看她,问:“你想要谁?”

“一个是小杜大人,杜宸安。”

所有人闻言都朝杜氏父子的方向看去,脸上神情各异。

杜氏与祝氏交好是前朝人尽皆知的事,即便后来两家所扶持的皇子不同,却一直保持着交往。

当初祝氏获罪,杜尚书的儿子杜宸安还曾冒死求过情。

两人算是青梅竹马,想要有个熟悉的人陪在身边也是人之常情。

泰宁帝允了,接着问:“还有一个呢?”

祝常青暗自松了一口气。

剩下的一个人在她的计划里并不重要,只道:“从三法司拨个小吏随罪女南下便好。”

烛台燃着灯芯,蜡油热融滴落。

泰宁帝摩挲着茶碗,沉思的样子让祝常青心中又泛起隐隐的不安。

然后便听泰宁帝念出了本朝世子的名字:

“李凭栏。”

“她既要三法司的人,那朕便将你这个刑部左侍郎予她罢。”

满殿瞩目中,只见座次最靠近皇帝的那位郎君应声站起。

绯袍加身,面如冠玉,天潢贵胄,通身贵气浑然天成。

他似不惧天威,朗笑着行揖礼:“臣领旨。”

祝常青站在原地看他,心头如遭雷劈,是万万笑不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