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 第11章 第 11 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诸事皆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4-29 22:50:06 来源:文学城

坐在空间小院的堂屋中,况叶摊开桌上的本子,拧开钢笔的笔帽,先在本子的扉页上试了两下,书写还算顺畅。

之后他还查看了一下钢笔的墨管,原主再带着这只钢笔的时候,就把墨水吸满了,应该能够支撑他写完今天的信件。

这封信他写起来还算顺畅,毕竟今天下午已经打好了腹稿。

信件的大致内容,先是和况家父母以及其他手足问了一声好,之后就是表示他已经平安抵达了下乡的地点,接着在信件中大致描述了下乡途中的一些见闻。

关于原主发烧这件事,他考虑了下,最终还是写在信件中。不过言明他如今已经恢复,这段时间还感觉身体好了不少。

同时也大致写了一下关于九大队这里的情况,队员还算比较好相处。还介绍了一下同住的两名知青,两人对他的照顾也在信件中有所提及。

还有他如今在九大队的一些日常,言明自己虽然有些不适应,但情况也还好,正在逐步的适应,相信不久后就能够安稳下来。

信件的最后,也祝福各位家人安康。

写完信件等纸张上的墨水晾干,况叶看了一眼上面的字迹。因为他不是原主,这些字迹和以往有些不同,但差别也不算多大。

一时间况叶倒是松了口气。

他和原主的书写习惯有些不一样,但好在身体还是原主的,写字的肌肉记忆让他的字迹保留了原主的七八分形。

这点变化应该能糊弄过去。

如今他在观市,离况家父母等人离了两个行政省的距离,不需要担心他们察觉其他的不同。

至于之后再见面,那也应该过去了不少时间,到时候性情上有变化,也能说的过去。

把有信件内容的几张纸从本子上撕下来,折叠两下把其收捡好,如今他手上没有信封,只能明天在邮局寄信的时候买。

写完信后,他在堂屋继续坐了一会儿,用钢笔中剩余的墨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了一阵。

明天赶集的时候,他要添置些东西,提前计划一下要卖些什么,以免到时候遗漏。

确定好明天要买些什么后,他还把放在空间中的钱票找出来。把明天要用到的拿出来,特别是有关的票据。

到时候这些要用的就贴身放着,以免暴露空间的存在。

做好这一切后,况叶才准备去弄育苗床的事。

昨天晚上他翻出来的那块地,剩余的地方,不足以育辣椒、玉米、水稻三种作物,他得再翻一些地才行。

再翻了一平米左右的地,速度比昨天晚上要慢上不少,主要是受制于他有些磨伤的双手。

不过加上今天晚上翻的地,应该够三种作物育苗。

之后花了半多小时的时间,他把三种作物的苗床做好。其中辣椒的育苗床占地最大,大却是最容易弄好的。

一平米出头田地,把泥土细细的打碎,然后浇一遍透水。

之后把辣椒籽细细的洒在苗床上,然后在覆盖上一层约一厘米的细土,最后再次浇水润湿细土即可。

玉米面苗床稍微要麻烦些,但它需要的面积不大,很快就弄好。

玉米苗床的湿度要比辣椒的大,而且为了之后方便移栽,每一粒玉米种子的苗床要进行分割。

好在玉米粒只有一小把,总共也才不到六十粒,费不了多少功夫。

把苗床用竹条分割成宽约5厘米的方块,然后把一粒粒玉米按压进苗床中,然后辣椒一样覆盖上细土,不过要比辣椒稍厚一些,之后再把这些土打湿。

最后是水稻。

况叶准备用旱地育苗的方法,而且也不准备浸泡水稻种子,为其进行催芽等工作。

一是这样的活计,他虽然听了他人讲解,但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二是空间中的这些田地都是旱田,在里面种植水稻他只打算试一试,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就不打算在空间中种水稻。

毕竟想要把旱田改成水田,耗费精力不说,还有可能对空间造成一些未知的影响,到时候得不偿失。

水稻的育苗床他弄的比较随便,湿度和玉米的育苗床差不多,细细的谷种撒均匀,之后盖上一层比辣椒还薄的细土并润湿。

这样一来三种作物的育苗工作算是完成。

在离开田地的时候,况叶查看了一下他前两天种下去的几种作物。

大蒜和小麦如今还看不出来如何,小葱虽然被剪掉了葱叶,但剩下的葱叶看着还挺精神。

最早埋下却的红薯给了他一个惊喜。

竟然有细嫩的芽从土里冒出来,以这样的生长速度,不久后就能得到可以移栽的藤蔓。

看来空间对普通的作物生长非常有利,竟然让表皮本来有些蔫的红薯,在这么短的时间萌发新芽。

那之后收获的时间是不是可以更快一些,带着这份猜想,况叶好心情的回到小院。

之后清洗了一下手和脚上的泥土,就为自己加了个餐,当然也没有忘记再喝二两的青蕴酒。

一夜无梦,屋内还十分昏暗的时候,况叶醒过来。

身上的酸痛完全消失,就连昨天隐隐起的水泡也消退了。察觉了自身的情况,他的心情又好了一分。

起床收拾一番,走出房间时另外两名知青还在睡梦中。

因为要赶集的原因,他今天专门提前了起床的时间,此时外面的天还未亮。

尽量动静小些,况叶完成了烧水洗漱的工作,然后开始准备早饭。

经过这几天的磨合,他已经再次熟悉烧火做饭的手艺,粮食存放的地点也有数。

趁着灶膛中有火的间隙,他在小菜园摘取了今天早上的蔬菜,等到他开始炒菜的时候,两位知青也醒了过来。

对于况叶今天早起他们虽然有所准备,却没想到他这么精神。

让刘康民不由的调侃一句,是不是因为要赶集所以兴奋的很。

对此况叶笑着承认一番,他的确有些兴奋,一时间三人早上的气氛十分和谐。

吃过早饭后,他也不等两位,提前背着个空背篓出门。

此时外面的天色才有些亮光,沿着竹林方向走了一段距离,况叶看见前面聚集有六七个人,连忙快步走近。

看到他靠近,其中一人认出了他,招呼一声。

“况知青来了,这样人就到齐了,我们走吧。”

招呼况叶的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嫂子,正是陈繁勋的媳妇。

“陆嫂子,让你们等久了。”因为陈繁勋的关系,况叶也认识了他媳妇陆蓉。

昨天况叶就和她约好,今天赶集一起走。

没想到他已经提前了不少时间,还是让人等他。

“嗐,我们也才出门没多久,你来得刚刚好。”陆蓉对于况叶的感官还不错,小伙子挺有礼貌的,这几天地里的活计也肯干,她自然也愿意接触。

这不,她还给况叶介绍了一番今天一起赶集的人。

加上况叶今天一小队赶集的人有八个,另外七人有五女两男。

其中年龄四十多的是两位婶子,是陆蓉的隔房堂婶,分别是邓三婶、齐幺婶。

她们身边还跟着两位年轻的姑娘,经两人自我介绍得知,她们要比况叶大,十九岁的陈繁音是邓三婶的女儿,十八岁的陈繁梅是齐幺婶的女儿。

两人跟着自己的母亲去赶集。

另外两名男性,是小队长的隔房堂兄,分别叫做陈繁清、陈繁林,年龄分别是三十出头和二十五六岁。

礼貌的打声招呼,况叶并没有表现出很热情,但在几人聊天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接上一两句。

不过一路上众人的话并不多,除了况叶,其余的人身上都背着背篓,或者挑着箩筐。

里面装着不少东西,看着有些沉甸甸的。

表面上看起来装着的都是些手工物品,比如陆嫂子背篓中的不少竹制用品。

其他人的是草鞋、扫帚、草帽这类的手工品,显然是准备拿到集市上去换东西的。

况叶特别关注了一下陆嫂子背篓中的竹制用品,有小簸箕、竹刷、背篓等物,看着质量非常不错。

从陆嫂子的口中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她丈夫陈繁勋做的。

听到况叶问起,旁边的陈繁清看他有兴趣,还特别夸赞了一番陈繁勋的手艺。

不说这些常用的竹制品,就是想要做个稀罕的物件,只要有人提出具体的要求,陈繁勋就能根据要求做出来。

自家丈夫隔房堂兄的夸赞,陆嫂子也没谦虚,反而说起几件自家丈夫做出来的稀罕物件。

况叶原本就打算找陈繁勋做些置物架,也趁此和陆嫂子透露了点意向,这样一来一行人相当的和谐。

随着不断的向丰水乡的场镇上走去,路途中他们遇到不少其他小队的人,对于大队上来的新知青,其他小队虽然听说,但一直没有见到人。

如今见到况叶自然也有些好奇,见面的时候也招呼了一声。

况叶礼貌的回应,不过话不多,后续这些人聊天,他只是偶尔应答一两句。

对此众人并不奇怪,要是他非常热情,反而会有些奇怪,毕竟无缘无故热情的知青,总会让人有些警惕。

之前况叶和大队长陈庆国从丰水乡的场镇上走回来,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今天自然也差不多。

一行人抵达丰水乡场镇的时候,天色早已大亮,此时场镇上的人不少,丰水乡下辖的二十四个大队,哪怕每个生产小队来几人,也足以让场镇热闹起来。

抵达场镇后,况叶和陆嫂子打听了一下邮局的方向,就和同行的几人分开。

陆嫂子他们要去集市上把带来的东西换出去,而他要先去寄信,众人目的不一样自然就分开了。

只是约好集合的时间和地点,到时候一起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