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张五德不同?
因为他是抗日英雄。
李承平得知以后,内心肃然起敬,从此对这位看着其貌不扬但面容冷肃的长辈心怀崇敬,但,不敢靠近。
骂人真的太狠了。
猛男也落泪。
张五德其实不识字,走路快了还能明显看出脚部缺陷,听说是还有弹片残留在大腿。
但是并不影响他疾步如飞的身姿。
虽然不识字,但是张队长记忆力很好,上面下达的任务和会议传达内容都能复述一字不差。生产队每年的生产计划安排得条理清晰。
队里没有人不服。
张队长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嗣,父母早已离世。就独自一人过活,是个没有弱点的铁血男人。
但这并不是黄成才想要的。
李承平分析过这位大队长,刨除掌控欲强,其人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前两年,公社下达了政策,原来合作社的耕牛一律归人民公社大集体所有,在全公社范围统一调配使用。
还要把所有的耕牛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上面的瞎指挥风一句话的事,但其中的风险是个稍有远见的农人都能察觉,即刻在队里掀起来巨大的波澜。
就在所有社员都认为只能无奈听从的时候,只有黄成才在其中周旋,以良口距离公社仅2、3里的优越位置,以及初步办理集体牛厂牛栏数量不足,成功把本大队的耕牛暂时留存在了大队里。
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头牛能顶十个壮年男人的工,是整个队最重要的财产。
整个良口大队仅有二十多头牛,就一队所有的5、6头成年耕牛都需要两个人专门饲养管理,而且牵牛犁地的时候还要额外培训过,确保每个人会教牛训牛。除了避免被牛顶伤,更重要的是学会珍惜爱护耕牛。
全公社的耕牛成千上百头,全都集中都一起喂养,光是饲养的精细度就不一样。统一调配使用,不是自家的牛不心疼,到时候使劲用使残病了怎么办?
黄成才就是明白这一点,才以此稳固了大队长的位置。
刚上任的大队长,是真的实实在在为大队办过不少实事的。
可惜了。
当然,现在黄成才除了高家伟一事略有些识人不清的不好风评之外,表面上还是社员口中的“好大队长”。
李承平后来又遇见了几次高家伟,自上次夜里找过自己以后,高家伟远远看到自己也是神色平静地绕过,好似那次谈话就此终结。
被卸职以后,高家伟一直在低调的任劳任怨上工,脏活累活抢着干一副赎罪的模样,倒是挽回了不少形象分。
但李承平敏锐地察觉高家伟木讷面具下的,隐藏着深深的嫉恨。
李承平一直在等待,这只不叫的狗能忍到什么时候。
***
直到这天下工后队长在晚会上宣布中秋节放假两天,村里都是风平浪静。
渐渐的,李承平也暂时把这件事放之脑后。
中秋节的请仙姑吉时已经确定在子时,具体会在晚上23点半左右。
这个时辰是天地阴阳交替之际,最适合进行祈福、祭祀活动。
宣布时间以后,会上的每个人都兴致勃勃,手里的针线竹篾都拿不动,开始前后找到相好的人家交流起中秋节准备的吃食。
“哎,他张婶,准备做什么吃的?“
“叔公,大伯,那天来喝点?”
“哈哈哈!我要糖!阿妈给我买糖!”
“好好,买了让你孝敬仙姑。”
……
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坐在地坪最前面的张队长难得的也没呵斥人,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也不再耽搁当即宣布散会。
李承平陪着阿妈慢慢走回家。遇到亲朋好友,还会停下来多聊几句交流一下过节的想法。
“秀玉,明天一起去赶圩呗?”
**阿妈付芬兰挤过人群,挽住了黄秀玉的手臂。
“**三叔前段时间送了点红糖块,我想做成米花糖,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呀!”
黄秀玉也有些惊喜,日子过的清苦,已经很久没心思和条件做这些吃食,这刚发了米粮做些难得的吃食过节虽然奢侈点,但是也合适。
黄秀玉思考了几秒,当即对付芬兰说:“那你可得留点给我和承平。”
“我也不白拿,我做些灯盏馍和你换,怎么样?”
“哎!我正要和你说,你手艺比我好,还想请你来帮我做米花糖呢!”
两个人高兴的敲定,等黄秀玉把灯盏馍做好,就到张家帮付芬兰做米花糖。
一路上黄秀玉都笑脸盈盈,这日子好似更有了盼头。
黄秀玉询问李承平,要不要一起去赶圩。
李承平想了想,摇了摇头。
“阿妈,你和张婶去吧,你们两个人一起有伴还能说说悄悄话。”
李承平对着阿妈笑笑,继续说道:“能把灯盏馍馍多做一些吗?我想去看看张大爷。”
“对,应该去的。”
张大爷就是教了李承平学会竹编的小老头。
张大爷家原先也人丁兴旺,媳妇生了三个大胖儿子一个小闺女。
就是老天不保佑,一个儿子夭折了,一个儿子突发急症病逝。还有一个二儿子,一场高烧烧坏了脑子,痴痴傻傻的。
因着这些条件,小女儿今年二十多了还未嫁人。
不过这位张姐是个坚韧的人,性格爽朗,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还是二队的妇女队长呢!即使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痴傻的兄弟要照顾却并不自怨自艾,还放出话来只招婿不外嫁。
李承平出事后,张家大爷大妈都到家里来看望过。
李承平醒来以后,虽然在路上遇见过几次,但还未正式上门拜访两位长辈。
两家人不是一个队的,平日里大家都在忙着上工的事,正好趁着这次放假有时间。
灯盏馍是本地的特色小吃,把米磨成米浆,加上甜甜的老南瓜丝,盛入**的像灯盏一样的铁瓢中,再放入烧热的油锅里炸至金黄,捞出后放凉即可。因为成品形似灯盏,故名“灯盏馍”。
要做好灯盏馍的秘诀之一,就是费油。黄秀玉能下定决心做灯盏馍,也是想着就这机会并着节礼和李承平一起拜访下亲近的人家。
李承平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正宗的灯盏馍了,长大以后除非老家的亲戚做一些,外卖市场上摆个小摊卖的都是用的萝卜丝,根本不是一个味道。
想起灯盏馍外层香酥鲜脆,内里松软可口的口感,就没忍住咽了咽口水。
晚上吃完晚饭,黄秀玉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了。
算了算要走的户数,加上张家族老和队长家,黄秀玉咬咬牙又加了几勺米,一共浸泡了三斤多的米。
一大桶的米先清洗两遍,再投入打回来的井水浸泡,要足足浸泡一晚上。
***
星光未退,屋后公鸡就开始按耐不住地高亢啼鸣,
虽然今天不用上工,但是李承平还是强迫自己早早起床。
吃过早饭,李承平就要和阿妈兵分两路。
黄秀玉昨晚已经和二叔公家说好了,磨米浆的时候借用一下他们家的石磨。
二叔公是姑母丈夫的二叔,在队里已经是很亲的关系,到时候也要去拜节。
本地称呼里有时候为了避讳会把“爹”与“父”不算同辈,“爹”在“父”更上一辈,但有些外迁进来的人家又不是这样,“爹”与“父”算同辈。
从小李承平就头疼这些称呼,只要一想就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只得跟在父母后面让叫什么叫什么,拒绝思考。
村里就这样,亲戚家的关系七拐八拐的,但是阿妈都能一一捋清楚。
阿妈叫二叔公,那自己应该怎么称呼啊?
李承平很久没有捋亲族称呼这根筋了,想了半天,只得厚脸皮不好意思的问阿妈自己到时候应该怎么称呼。
虽然得了一个白眼,但至少已经心里有底。
等阿妈盘点完家里要购买的东西,再把要携带的钱票数清楚,天色已经大亮起来。
农家人勤快,连赶圩都要趁早。特别是节日这天,不到中午就陆陆续续收摊回家了。
黄秀玉见时候不早,只得嘱咐李承平去二叔公家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就一边用小梳子沾点水捋顺头发一边匆匆忙忙出门。
李承平计划晚点再去磨米浆,休息的日子去太早要是赶上别人的早饭点很不礼貌,阿妈刚刚特地嘱咐了。
这年头的粮食都不够吃,人家招呼你不是不招呼也不是。
九月底早晨的太阳还是早早爬上了山头,隐在晨雾中像个金黄的鸭蛋。
李承平爬上后山山顶,往右前方望去能把大半个村子揽入眼帘。
沐浴在晨色中的村子,炊烟袅袅,一派静谧安详。
但这感觉只在一瞬间,就被村子里的犬吠鸡鸣、孩童尖叫和父母的训斥声打破。
李承平侧耳仔细听了听,虽然没听完全具体的内容,但也不损此刻的好心情。
在山头叉着腰不由得笑出了声。
“真是美好的早晨。”
深吸了口清晨凉爽的空气,告诫自己抓紧时间。
抽出柴刀把选中的两颗竹子放倒,把柴刀别回腰后的刀鞘,刀鞘是一块木头掏个刚好刀刃穿过的孔制成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用了太多年了刀鞘都被磨得光滑水亮,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固。
站在山顶看着竹竿从山坡上滑下去,莫名有种自己跟着滑下去一定很好玩的感觉。
李承平爬下山扛起竹竿粗的一头掂量了一下,不足四年生的竹子还很嫩,所以重量还能把得住,就一个肩头扛着一根,半抗半拖拽回了家。
后山坡的竹丛是撑篙竹,因竹根形似马蹄状,在本地又被叫做马蹄竹。
马蹄竹是材、篾两用竹种,除了用做撑杆、扁担、农具等,还是制造竹家具、竹编制品的优选竹种。
后山的竹丛其实刚长好没几年,不是最好的竹编材料,如果选做制造竹家具或者竹编制品,最好选用六年龄的。但是自己只是做个小玩意,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