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月相照 > 第21章 碧水惊秋(二)

明月相照 第21章 碧水惊秋(二)

作者:春风蘸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17:44:54 来源:文学城

李严叹气道:“我若是知道就好了!我才被调回官家身边,又降了职,官家上朝我也不能随侍,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官家的性子你也知道,纵然有什么,也不肯轻易同我们说。我已经让一个小黄门备好了马车,咱们快过去吧!”

待到了玉津园,刘挽月便急匆匆跳下了马车,她此刻心急如焚,却不能跑,只能跟在李严身后快步走着,不知走了多久,她才在层层把守的箭场看见了赵煦。

赵煦此刻着玄色窄袖长袍,戴幞头,沉着脸将手里的弓拉满,随即一只箭从他手中飞了出去,正中对面的箭靶靶心。

对面的禁军方换好箭靶,又一枝箭正中靶心。

从始至终,赵煦一句话都没有说。

刘挽月慢慢挪到窦氏身边,低声问道:“窦婆婆,发生了什么事?”

窦氏闻言却只是摇了摇头,示意她去看看赵煦,自己则带其他人退了下去。

刘挽月快步行至赵煦身侧,见他脸色不大好,便低声问道:“六哥,你怎么了?”

赵煦却仿若没听见一般,既没有答,也没有看她,只是继续弯弓搭箭。

谁知这一箭却偏了,只堪堪射中箭靶边缘。

赵煦面色一沉,随即便俯身要去取新箭,刘挽月忙从箭筒中取了一枝白羽箭递给他。

可箭放到他手中时,刘挽月就发现,赵煦的右手手掌已经被弓弦磨出了血痕,于是忙拉住赵煦的手臂劝道:“六哥,你手受伤了,别再射了!”

“让开!”赵煦冷声说着,想要甩开她。谁知未控制好力道,竟直接将刘挽月甩到了地上。

她整个人实实的摔在了地上,一块边缘锋利的小石子割破了她的手掌,她伏在地上想撑着起身,却又被一些细碎的小石子硌得使不上力气,一时间只觉得手上的伤口越发酸涩疼痛。

赵煦见状忙扔了弓箭,蹲下身去看她手上的伤口,见伤口还在往外流血,立刻紧张的问道:“怎么流血了,很疼吧?”

刘挽月沉着脸将手抽了回来,声音闷闷的:“没事,死不了。”

赵煦知她心里不自在,便又把她的手拽过来,轻声道:“别动,让我看看伤的重不重!”

他说罢从怀里取出一条帕子轻轻替她清理伤口,他的动作很小心,乐看到帕子上沾的血时还是忍不住自责道:“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方才心情不好,才…”

“我知道。没关系的,是我自己没站稳,不怪你。”

刘挽月说着也取出自己的帕子,绕过他的手,反过来替他包扎右手,一边包扎一边笑道:“六哥,你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也总是这样,玩的起兴,时常脏了衣服,擦破了皮。咱们怕被骂,回去之前也是这样互相包扎。”

“怎么不记得?有时候瞒不下去,咱们就去爹爹那躲着。明明是你带着我到处闯祸,爹爹却总是怪我。我那时还抱怨爹爹,总是偏心你。”

提起先帝,赵煦的声音有些哽咽,刘挽月像小时候一样,低头朝他的伤口轻轻吹了一口气,随即抬头望着他,晃了晃自己被赵煦包成粽子的手笑道:“六哥,现在咱们一样疼了!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了吗?”

是啊,他们是一样痛的,因为这世上最偏爱他们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赵煦摇了摇头,苦笑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自己很可笑。前几日我还在想,太皇太后和吕公著都堵不住那些言官的嘴,刘挚有什么本事怎么能让那些言官乖乖闭嘴。原来他们暗中达成了共识!”

“什么共识?”

“他解决这两派人矛盾的方式,就是另寻一个共同的敌人,这样大家便可放下旧怨,同仇敌忾了。”

共同的敌人,刘挽月心中忽觉不妙。

赵煦继续说道:“今日早朝,太皇太后下旨把李清臣贬去了孟州,把黄履贬去了越州,还以蔡硕贪污为由,将其兄长蔡确削夺官职,转任安州。”

李清臣和黄履是变法派中行事最为温和的了,既不结党营私,也不无事生非,是真正把心思用在为百姓做实事上的官员。去岁驱逐新党时,高滔滔和司马光为了彰显风度,以示宽仁,便让他们两个继续在京中任职,并未驱逐。前些日子,因着馆职考试的事,李清臣还随吕公著一起去劝解那些言官,可没想到,这些言官一转身却将刀子捅向了这个好心的无辜之人。

刘挽月喃喃低语道:“怎么会这样?他们怎么连这两人都容不下呢?”

“这还不算什么,更好笑的是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人反对此事,大家都很满意,他们都是一条心的,除了朕这个天子!你说,这是不是很讽刺?”

赵煦说着忍不住动了怒气,额头上青劲爆起,刘挽月忙拉住他的手臂,轻声道:“六哥,你身子弱,别为这些人动怒,不值得。”

“他们总说朕是稚子,不懂国事,故而凡事都应由太皇太后和宰执做主,可党争之祸危及社稷,咱们两个十几岁的孩子都懂的道理,他们这些老臣会不懂吗?对新党赶尽杀绝,对辽对夏软弱可欺,这就是这些饱读诗书的君子们的所作所为!早知如此,朕就该让他们斗的两败俱伤,通通滚出京城去!”

刘挽月忙劝解道:“六哥,你别这样。其实咱们都知道,如今的朝局,靠李清臣,黄履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他们再留在朝中,将来哪件事惹怒了哪些旧党,搞不好会罗织更大的罪名给他们!现在走,未尝不是好事。只要他们还活着,待你亲政后,依旧可以为你所用。”

“亲政?”赵煦说着苦笑道:“我还等得到那天吗?她若真的长命百岁,我若命数不济死在她前面…”

刘挽月闻言忙捂住他的嘴,止住了他没说完的话,连连摇头道:“六哥,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的,神宗皇帝会在天上护佑你的!六哥,你一定会熬得过她,等她死了,便就都好了!如今不过是一时的输赢,到最后赢的一定会是我们。”

赵煦似是被她的话鼓舞了,脸上的阴霾稍稍散去,重重的点了点头道:“阿月,你说的对。如今不过是一时的输赢,我须得忍下去,来日,我会将这些连本带利的还给他们。”

“六哥,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陪你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两个被包扎成包子的小手握在一起,相互扶着从地上爬了起来,一缕阳光透过树枝照在他们身上,照在他们不见前路的未来里。

李清臣和黄履离京后,朝中短暂的迎来了和平。

刘挽月让窦氏将抄录的赵煦近一年服用的药方,脉案和剩下的药渣拿出宫去,寻宫外名医看是否有不妥之处,谁知竟一无所获。

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便盯着赵煦最常服用的那张治咳疾的药方看。

赵煦手里捧着一本《史记》细细的看,可看的时间久了,竟有些目眩,便放下书看向一旁的刘挽月,瞥见她眉头紧锁的样子倒有些可爱,便笑道:“阿月,别看了,这几张药方你都看了一个月了。我都说了,凡是能送到我这里的药,都被来回查了数遍,没有人能做手脚的,除非是太皇太后想让我死。不过,她就是为了她的脸面和名声,现在也不会让我死。”

刘挽月一只手支着脑袋,看向赵煦,眉头紧锁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六哥,你不觉得哪里不对劲吗?我记得从前,太医说你虽身弱,可并无大碍,好生将养几年,长大些就好了。可如今,你咳疾不但没好,反而越发厉害,我看你脸色也不大好。如你所说,你是自先帝驾崩后病了一场,咳嗽便越发重了,这个时间点,不是很奇怪吗?”

“可窦婆婆都已经差人出宫查过了,并无异常啊!”

刘挽月摇摇头,喃喃自语道:“不对,肯定哪里有问题。若是药没有问题,会不会是别的地方有问题?”

她正思索此事,忽见窦氏端了一碗汤进来,说道:“官家,您都看了好半天书了,喝碗汤歇歇吧!”

刘挽月想起赵煦似乎每日这个时候都会喝这样一碗汤,便问道:“窦婆婆,这是什么汤?”

窦氏将汤放在桌案上,转身对刘挽月笑着答道:“这是太后娘娘特地着尚食局熬的鹅梨汤,说是对官家的咳疾有益。”

刘挽月听见是向太后安排的,立马警惕起来,起身行至赵煦身侧,直直的盯着那碗梨汤。

赵煦见状,以为她想喝,便将梨汤递给她道:“你要不要尝尝,这梨汤润肺止咳,挺好喝的。”

她拿勺子搅和了一下,见里面只有梨子,燕窝和几颗枸杞,闻着也十分清甜,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

她拿起勺子喝了一口,在丝丝清甜下却是几分苦涩,不觉蹙眉问道:“这汤怎么有药味,里面是不是加了什么药材?”

窦氏闻言笑道:“姑娘的舌头真灵,尚食局说这里面加了润肺止咳的药材,大概是甘草之类的吧!”

刘挽月觉得这味道很熟悉,可绝对不是甘草。她又喝了几口,闭目感受藏在甜味以后的微苦,就在这时,她忽然想起了那是什么味道,昔年她替祖父熬药时,也曾尝过不少药材的味道,而祖父常用的药里便有这样的味道。

那两味药,是芫花和附子。

她唯恐是自己尝错了味道,便又喝了几口,确认无误后,她额头已然渗出了细细密密的一层冷汗。

赵煦见她脸色苍白,目光呆滞,忙起身探了一下她的额头,关切道:“阿月,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刘挽月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梨汤,摇头道:“六哥,你不能再喝这个汤了!”

赵煦闻言也看了一眼那梨汤,警惕道:“这汤有什么问题吗?”

“不会吧,这汤我们都试过才敢给官家喝的!”窦氏见状也紧张道。

刘挽月摇了摇头,叹气道:“这汤没毒,可是里面加了芫花和附子。六哥最常喝的药里有甘草和半夏,甘草和芫花,半夏和附子是不能同用的!”

“那官家喝了这许久,会不会…”

“不会。这汤里面加的药量并不大,不至于危及性命,可天长日久的用下去,六哥的身子必会越来越虚弱,直至…”

直至服药之人油尽灯枯,就像是身弱之人死于旧疾,不会有人怀疑。

赵煦自然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浑身都止不住的发抖,他从没想过,一向宽仁慈爱的太后娘娘,居然比任何人都想让他死。

窦氏亦是不敢置信,喃喃自语道:“可是,太后为什么这么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