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9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第9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

作者: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0 10:43:28 来源:文学城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

○辛亥朔,上亲视郊牲。

○壬子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敷华为南京·刑部·尚书。

○升狭西·布政司·左·参政李赞,河南·左·参政王琼,湖广·按察使胡寅,俱为右·布政使。赞浙江,琼 本司,富狭西。

○延绥·右·参将·都指挥·佥事 王戟乞致仕,许之。戟,先已致仕,以边警起用。至是,以老再乞,故有是命。

○甲寅给汝王弘治十六年盐干引之价。初,王在京邸时,岁该食盐千引,及之国犹以为请。孝宗特命复与三年,每年折银一千二百两,俱河南·布政司给之。户部寻以各王府盐价累民,奏准岁支本色盐三百引给价之例,已停矣。至是,王奏先帝所赐盐价,止得一年,余俱未给,且援衡泾二府例以请,故有是命。

○加淳安大长公主、宜兴大长公主岁禄一百石,仁和长公主、永康长公主、德清长公主俱加封大长公主。

○翰林院·编修何瑭奏:“古者,王朝列国皆有史官掌记时事。国初,设修撰、编修、检讨,谓之史官,俾司纪录,法古意也。故刘基条答天象之问,太祖命悉付史馆;太宗时王直以右春坊·右庶子,兼记注。今史职旷废,靡考所自,竟未修举,乞敕令史官番直史馆。凡君上之起居,及臣工之论列政事之因,革官僚之黜涉,皆据事直书,仍署名纸尾藏之匮椟,以待纂述。庶圣君贤相之谋猷,无所遗坠,而憸夫小人,惧贻讥于百世将有所惩。且因纪录而习知政务,可以备他日之用。是于修职之中,实欲餋才之意也。”疏,上命所司知之。

○乙卯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运使唐锦舟,四川·重庆府·知府 屈直,俱为布政司·左·参政。锦舟狭西,直河南。

○初,河南·镇守·太监刘琅乞佥皂隶五十名,上席许之。科道交章论列,仅减二十名。至是,琅改守蓟州。巡抚·都御史韩邦问言:“河南连年灾伤,民财匮竭,镇守官例有应得供用,不宜踵袭前弊。”兵部覆奏革罢,从之。

○丙辰太保·长宁伯周彧请加侯封。吏部言:“封爵重典,其以恩授者,盖出特旨,未有如彧之自请者。”上是之。彧与东光县民讼田,为言官所劾,遂有此请,其肆恩纵肆如此。

○追封淮安懿·世子见濂为淮安王。先是,世子薨无嗣,其侄祐棨继封淮王,请以世子入家庙奉祀。礼部议:“世子无王爵,宜建别室祀享。”上命复议,因言:“孝宗时,尝追封周王之父周世子为王。今安懿因封而绝,侄袭其爵,宜如周王故事追封入庙。”故有是命。

○夜,西方流星如盏,色青白,起自北河,西行至参宿。

○朝鲜国王 李遣陪臣·议政府·右·议政慎守勤等贡方物马匹入贺即位,赐宴及金织袭衣彩段绢布有差。

○丁巳上敕谕礼部曰:“朕惟帝王功德在天下,必有典则贻子孙,简册垂后世,此古今通义也。我朝列圣代有《实录》藏之天府,皇考孝宗敬皇帝,临朝莅政十有九年,圣德大孝,弘谟伟烈,薄海内外,罔不闻知,不可无所纂述,以昭示万代。尔礼部宜稽据旧典,通行中外,采辑事实送翰林院,编纂《实录》。其以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 为监修,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健,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 为总裁,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元祯、吏部·左·侍郎焦芳、右·侍郎王鏊、礼部·左·侍郎李杰为副总裁,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等官刘机等为纂修官。凡合行事宜,悉照例举行,钦哉!”

○广西·兵备·副使姜绾言:“思恩府·土官·知府 岑浚以悖逆诛灭,而族众率皆党恶无可立者。田州·知府 岑猛结怨讎杀,失地窜身,宜落职安置别境。兄弟子侄,亦无可立之理。请如四川·马湖府例,一切改为流官。庶可变夷为夏,而免他日之忧。前此三年,臣尝送 猛还,水行由南宁溯流,上丹良,逾果化,过工垚、婪凤,直抵田州。今年春,臣领兵陆行自宾州,进拔通感,下古陵,至思恩,捕往那马、定罗,径捣旧城,获浚。间得遍阅两府山川,形胜唇齿。柳庆、南宁田地沃衍,人烟稠密;水道下通广东,上达富州,陆路控引云南、四川,百货辐辏。故田川城东市廛盈百,思恩亦在丹良筑城取税,盖广西第一区也。今流官府治,宜仍旧基盖取地位居中,便于摄制四境,而废堞空壕,亦或有可因者。思恩所属,以通感、古陵、那马、丹良地方为附郭古陵县。南海旧城,定罗顺山于旧城,立定罗州。夷江、都阳、安定、地偪、东兰,立州都阳,以防侵占。田州所属,以工垚、婪凤、安得、万峒地方为附郭田阳县。恩城、上隆并为恩城州。归仁、里定、被泗城、蚕食、芝山、兼州、淩旹、合凤皆东兰吞噬,当逐一追还,立为武隆州。以上州县官吏,俱宜全设。惟果化州上林县,僻在一隅,如旧裁减,仍于二府各立税课司税,水陆货物以供两府军需,免劳于民。修理驿递,一如原额;儒学、仓库、阴阳、医学、坛庙,并依制度为之;防守地方,则以南丹卫迁至思恩府;奉议卫,移回田州府;各州县查点土兵,编为款夫;立参将一员驻田州,往来思恩,提督训练;添设一道分巡、分守官如例,岁一更代。庶几纲纪相维,体统相承,而可久安长治也。但田州荒弃日深,思恩甫经兵燹,修筑之费,动以万计。与凡分定地界里量田亩,造报图叛,均平赋役。草创之初,一不合宜,恐浮言乘间生疑造谤,不怀远图,脱或中止,取笑四夷。乞敕下廷臣会议,定日简命大臣一员,驰来总理,凡事悉听便宜处置;府州县正官,亦当慎选以充,方可责以成效,免朝廷南顾之忧。”时已改两府为流官,命张凤、谢湖以参政·知府事矣。章下,兵部言:“绾备陈二府,地方之要,与夫制度因革之宜,图远虑周,宜移文两广总督都御史行。令广西二司掌印兵备,会同新掌府事参政,参酌议处,毋狥举小,遗大之见,必求久安长治之策。庶使镇巡等官,有所凭据,拟奏合宜。”又言:“思恩之剿平,虽系于镇巡,而勘处创谋实由于绾。今 绾改升河南,未有继者。吏部宜查访素知彼地夷情,谙晓事体者一人补之,令其兼程往会各官议处前事,虽员外添置,可也。”上从之。

○襄垣王府·奉国将军聪洬之夫人丁氏先已受他人聘,聪洬夺而娶之,又娶妾陆氏有宠,而逐丁氏于家。因互相讦奏,词连聪洬之父辅国将军成鋚。下镇巡官勘问,至是狱上。都察院言:“成鎥不能训子,与聪洬所犯,俱违祖训。丁氏义已绝,与陆氏俱难完聚。”有旨:“丁氏革封号,陆氏杖五十,俱闲住。成鎥、聪洬仍降敕赐书,切责之。”

○戊午腊日,例赐群臣宴于午门。以山陵甫毕,诏免宴。

○命:“署都指挥·佥事 傅钊 充延绥·右·参将。”

○己未上初以服制避正殿,明年元旦诏百官免贺。文武大臣奏:“《春秋》重五始,今皇上嗣大历服,改元初纪,即不称贺,亦请御正殿。其合行礼仪,当如彝典,以慰中外臣民之望。”有旨:“升殿。”命礼部斟酌,具仪奏之。至是,尚书 张昇奏:“弘治旧仪,元旦上服黄袍,御奉天殿,鸣钟鼓、鸣鞭,作堂下乐。百官具公服,行五拜三叩头礼。次日,御奉天门,服浅色袍黑翼善冠犀带,百官具常服朝参。今宜参酌设卤簿驾,并中和韶乐,设而不作。百官具朝服,先行四拜致词,再行四拜礼。”上命:“一准弘治元年例行。”

○复兖州府·通判周宪为刑部·署员外郎,事主事。宪初以言事调外,今从诏例也。

○庚申升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叶贽为南京·工部·右·侍郎。

○改守备·兰州·都指挥·佥事 房怀 掌狭西·都司事。

○辛酉命翰林院·编修沈焘为正使,工科·左·给事中许天锡为副使,持节封安南国王 黎晖次子谊 为安南国王。先是晖薨,世子敬未封而卒,病且亟属国于谊,因遣陪臣阮宝圭等赍表,并贡方物请封。上许之,仍赐谊 皮弁冠服,并常服各一袭。

○壬戌兵部·尚书 刘大夏复乞休致言:“先帝晚年,察臣愚直,传宣顾问,无月无之,义则君臣,恩同父子。不幸龙驭上宾,恭遇陛下嗣登宝位,兵事方殷,义不忍去,但犬马之年已及七十,若贪图禄位,訾议横生,恐伤先帝之明,愿赐骸骨归。”上曰:“卿受知先帝,简遗朕躬,方切委任,正宜尽心职务,可固求休退耶?其即勉起供职,勿再辞。”

○加四川·镇守·太监石岩禄米岁十二石;升巡抚·右·佥都御史刘洪为右·副都御史,副总兵朱廷、兵备·副使张翼 并岩侄文义各升一级。先是,松潘南路番夷据险为梗,而空龙、列柯二寨复杀虏,官军方请调兵征剿。无几何,廷与翼 忽自言:“番夷见镇巡官榜谕,已愿自归免罪,而二寨各函送其凶逆之首矣。”奏闻,兵部据空文为核实,遂有是命。文义者,本阳和卫人黄添祥,冒姓名为岩侄。岩为陈其抚谕效劳,兵部欲行覆勘。诏:特与之云。议者以为:“松潘番夷上道劫掠,盖常事也。岩与洪始欲因与为功,遂张大其事,请兵于朝。既知功之不可幸成,蜀人亦以用兵为难,乃有榜谕之奏,且厚饵其酋长,造为函首投献之说。不知边吏之力,果能制其死命否?”盖岩有奥援主之于内,蜀人皆知其伪而不敢言,上下相蒙甚矣。

○兵部覆议选军·科道官葛嵩等所言修明武备事宜:“一谓:各营号头在营日久,倚势专权,私役军人,弊端百出。宜听所司指实参奏,降调边卫。其考选事例,仍宜五年一次举行。一谓:各营识字军人类能作毙,但顿革则恐初用者不知事之颠末,改充民吏则恐人数不敷。各营仍宜量留诚实者一二人供役,其余悉准三年一换。有作毙害人者,事发问调边卫充军。一谓:军士疲惫,皆由工役浩繁,今团营官军已例不许役矣。宜俟山陵讫工之后,一切工役,俱令工部以所收匠价支给。严守禁例,毋再役及营卒。有私役及假人应用者,俱如例降调。一谓:团营将台设有令牌官、吹鼓手、直台军牢等役,各号头假此役占三千余名。今宜遵炤旧例,不许额外多留一人。违者,举奏数及五名以上,降调边卫。一谓:三大营官军,老弱无用、坐耗国储者甚多。今宜行各营验退,令其子弟之精锐者袭替职役,送营操练。敢有避难隐匿者,问调外卫;果别无壮丁可代本役,止给粮三斗,终身杂差。一谓:坐营内外及号头、把总等官拨有军伴,鬻放办银又倍役见操精卒。宜申明禁例,违者劾奏参究。”诏:“准议。”既而多格不行。

○京卫武学生及尚膳监军厨,以即位各陈乞给赏,许之。

○晋庶人表楀 以敺死祖妾罪,送凤阳高墙居住,家口令晋王管束。

○礼部奏:“明年正月初四日,顺天府进春。旧制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庆贺神。今山陵甫毕,宜仿弘治元年礼仪,上服黄袍,御奉天殿,鸣钟鼓、鸣鞭,作堂下乐。百官具公服,行五拜三叩头礼。”上可其奏。

○礼部奏:“明年三月初四日,圣驾幸太学,释奠先师。宜遣官给传行,取衍圣公孔闻韶及翰林院·五经·博士颜公鋐、孟元,仍别取孔氏老成族人五人、颜孟族各二人,驰驿来京,迎驾陪祀。”从之。

○乙丑晋府·庆成王·南海郡君·仪宾李实以包揽钱粮获罪。郡君私入京,击鼓讼冤。礼部请遣中使送回,仍敕王约束,而究治教授守城官罪。上以郡君出城诉讼,有乖礼法,命会法司议。会庆成王亦奏郡君及将军奇滔、奇浙、表桄、表桹、表梗、表槆诸不法。于是,礼部及法司议覆:“奇滔 等,宜候勘报区处,仍申明禁例。凡越例私奏者,俱寝其事。”上曰:“将军中尉及郡县主君等,多入京奏诉,近已成风,骚扰道路,贻辱宗室。其即移文各王府,省谕禁约,敢有仍前故违者,并治之。”

○升大理寺·左·少卿张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调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杨奇于两淮。吏部言:“两淮盐法废弛,而奇才力可用。”故也。

○升延安卫·指挥·同知孙隆为署都指挥·佥事,守备兰州。

○五府·九卿·科道等官合奏:“各马牛等房,递年虚增头,匹不下数十,干滥支粮草不下数十万。先帝深知其弊,著为令典,每年一次敕科道官查点以凭会计。自是岁,派料草计省银二十七万四千余两。今陛下乃因御马监·太监杨俊 等夤缘具奏,但令俊 等查数会计,科道等官停止勿差。此端一开,百弊复作,徵求益滥,剥害愈甚。且言官交诤拒而不信,户部执奏拂而不从。当绍述之初而忽深远之计,歛四马之怨徇左右之私。其为新政之累,夫岂小哉。愿体先帝图治之意,仍令巡视草场科道官如原旨查点。寘俊 等于法,以为后戒。”上曰:“卿等所言良是,查点会计,仍遵先帝旨而行。俊 等肆为欺弊,法当逮问,姑宥之。”

○夜,月犯五诸侯东第二星。

○丙寅命:“岁给周府·建兴县主禄米三百石。”县主,内乡王第二女也。年二十,时议选祥符县人王璋 为仪宾。璋 赴京冠带,中途坠马致疾,久而不痊。主几三十,内乡王欲罢璋 婚,别为择对。主誓不改议,愿事母终身,志甚坚。所司为请禄餋赡,故有是命。

○夜,月犯鬼宿西北星。

○丁卯升云南·曲靖·军民府·同知甯举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运使。举,自山东·左·参政降调,今用诏例升也。

○己巳礼部以入冬无雪,请祈祷。上是之,命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新宁伯谭祐祭告天地、社稷、山川。

○辛未升大理寺·卿杨守随为工部·尚书,仍掌寺事,以九年秩满也。

○户部覆议漕运巡抚等官所言事宜:“一 京通二仓晒米,场基欲甃以甎庶雨,后不以淖妨,可免运卒久候之苦。今宜令运卒自明年为始,带运张家湾诸厂敝甎,随粮转送,听总督官、佣匠甃砌,其费于折收芦蓆方版银内给之,不必限年,以渐缮完乃止。一 涿鹿等卫屯田之在顺天、保定等府涿州、固安等县者,多低下沙鹻之地。正统中,差官踏勘亩十,折一徵子粒一斗二升。近年,差官清查额外新增地土,亩徵银二分四厘,虽视本色为轻,然多非可耕之地。宜如都御史周季麟所奏,止徵银一分五厘,在京者纳太仓银库,在外者纳所在有司官库。遇放官军月粮,依时直间月支给他卫准此。”从之。

○户部·尚书 韩文等言:“各边支费浩繁,粮草年例等银,接济不前,无从处置。惟遣官卖盐一策,庶几少纾目前之急。而商人谭景清等假托国戚名目,买补残盐,图规厚利。虽经多官论奏,不为停止,将来徇私夹带,谁敢盘诘?商贾不行,盐法沮坏,实由于此。宜从公论亟令住支,给还原价。”得旨:“景清等业已许之矣,其勿止。”盖是时寿宁侯家,席宠先朝,每多奥援。故景清夤缘,是举牢不可破云。

○壬申复除服阕福建·按察司·副使陈振于云南。

○升云南·嵩明州·同知吴一贯为广西·按察司·副使,整饬宾州兵备。一贯,初自大理·右·少卿降调,今用诏例升也。

○兵部覆议御史王仕昭所言抚安边方三事:“一 广东惠潮二府多盗,宜选按察司官一员,奉敕驻长乐县整饬兵备,兼理分巡。一 广东达官子孙,其材力无异于土人,而支给靴帽、柴薪等银物,犹如父祖时,似为太滥。宜查其承袭三辈以后者,裁减。一 海贼出没,固宜随机御捕,而番人以货来通者,当为酌处,仍申袭杀匿货之禁。”诏:“如议。”

○兵科·给事中杨一渶等奉敕点闸下场牧马,官军疏拐马在逃之数以闻。兵部议:“把总等官失于钤束,宜令在逃十名以上者逮问,而五名以上罚治有差。”上是之,仍夺提督·武平伯陈勋、彰武伯杨质、署都指挥庄鉴俸各三月。

○巡抚·延绥·都御史文贵奏报:“修过榆林城等处新式墩台,凡百四十七座。”先是,各边墩台多前代之旧,土木深厚,且坚实甎石,不如贵奏易以甎。木中空外坚,多留箭窗铳眼,谓可伏兵御虏。其后虏至,毁其甎石,因风纵火焚木,熏烟从窗入,军士伏其中,多死者,竟不可用云。

○庆成王 奇浈奏:“本府辅国将军奇滔 因小忿,輙自赴京具奏,乃劳遣中官送之。后有类此者,宜令外衙门遣官押送,庶不违于祖训。”事下,刑部覆奏:“将军中尉送以部寺属官,庶人送以办事官,郡县主君仍送以中官。”得旨:“今后将军而下越诉者,不必馆馈,止令办事官送回本府,严加管束。”

○癸酉旌表节妇五人、烈妇一人。龚氏,浙江·平阳县民周朝宰妻;□氏,淳安县·举人周忭妻;薛氏,余姚县·举人杨芸妻;许氏,扬州府·海门县·生员孙祚妻;陈氏,海门县民殷洪妻。俱夫亡守志无玷,表其门为“贞节”。孔氏,河南·辉县民袁浚妻,夫亡匝月,以年少无子,自经殉,表其门为“贞烈”。

○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 卒。珊,字廷珍,江西·浮梁县人。天顺八年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督学。南畿考士,必以文艺占器识请,谒无所挠。迁狭西·按察司·副使,仍督学政。每岁必遍历列郡,所至表节孝以励风俗。历迁浙江·按察使、福建·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约束豪右,令流民所垦田不得匿税。蜀盗野王刚入竹山、平利诸县,奏请合兵平之,释其胁从千余人。召入为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会勘荆府不法事皆得实,议加重典。从之。迁南京·刑部·尚书,召入为左·都御史。孝宗皇帝亲鞫大狱,诸司震悚,珊 从容开析天威为霁。每廷宣面问移晷,乃退引疾,必优诏勉,留章前后凡六。上卒不得请,乃遣家先归,以身待命。武宗初嗣位,珊 不敢輙言去,力疾视事。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珊,和粹洞达,无城府,守法不阿,而意每近厚。居官四十余年,家无余积,扬历中外,所至有声,而学政尤著云。

○甲戌户部集议:“凤阳高墙,庶人已故者所遗使女,皆疏放见在者使女,无令过多。其庶壻所生子女,有冒滥衣粮者,例应查革,且高墙渐添至六处,而庶人生衍日繁,供亿浩大,非一府所能给,宜于凤阳、寿州、正阳钞关所徵□税支用,不足则取诸州县无碍官钱给之。”上是之,诏:“庶人使女止许一二人,已故者所遗如例疏放。”

○兵部·尚书 刘大夏言:“韦兴一人之用,似乎未足深惜。但朝廷治体之得失,皇上大孝之隆替,胥此焉系,非寻常用人比也。臣请为陛下言之,夫添设守备内官,非旧额者,一体取回,此近日明诏。本部奏革齐玄,又近日所奉旨也。方革复用,徒使新令不信于天下。况兴于成化年间,引用憸邪进献奇巧,大坏朝廷之法。先帝嗣统之初,斥兴不用,臣民痛快,天下共闻。今泰陵之土未乾,而令奸党之徒遽进,恐于圣孝不为无损。其事似小,所亏甚大。乞从科道论列,罢兴勿用。庶几圣孝隆治体得,而地方亦可望其安矣。”不从。

○论平思恩府功官军人等六千八十八人,升赏有差。永顺·宣慰使彭世麒以部下擒斩功多,进阶昭毅将军,仍赐敕褒之。

○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夏时查勘宣府·虞台岭失机罪状以上,遂劾都指挥曹泰等二十员杀贼不勇,参将张桓等十八员守备不设,参将李稽轻率偾事,副总兵白玉、□□束手畏敌,总兵官张俊 调度失宜,镇守·太监刘清、都御史李进。兵部请会文武大臣议处。上以失机事重,再令酌处以闻。于是议上:“请逮清、进、俊、玉、镇、稽来京究问,分别其罪状轻重处之。桓、泰等三十八员,则就彼逮问。”上是之,令推可用者代清、进、俊 回,而玉、镇、稽及 桓、泰等俱令戴罪杀贼,待边情宁日究治。

○致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玉卒。玉,字廷王□赞,河间府景州吴桥县人。成化二年进士,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升浙江·按察司·佥事,福建·按察司·副使,按察使·布政司·右·布政使,顺天府·府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兼赞理军务,弘治十三年致仕。至是卒,赐祭葬如例。王,居官三十余年,虽无赫赫之声,然端朴谨饬,不为阿狥,治家俭约,子孙能奉,其教人亦以是称之。

○夜,月犯房宿南第二星。

○乙亥升大理寺·右·少卿张鸾为左·少卿,左·寺丞邓璋 为右·少卿。

○鲁王奏:“钜野王府·镇国将军阳铢、阳与□金,少丧父即知哀慕,触地流血,几致殒生。长能事母,备甘旨谨医药,有疾蕲以身代。比殁哀毁,葬祭咸与礼合。兹年近六十言,及犹哽涕不已。其兄弟友爱笃至,预修同室之圹,即死亦不忍离。山东旱饥,又尝减常禄以助赈恤。愿建坊,其门特赐嘉名,以褒扬之。”礼部议覆,上曰:“宗室中有贤行如此,朕甚嘉之。其赐坊名曰‘彰善嘉义’,俾宗室有所劝焉。”

○南京·监察·御史陆昆奏:“修省之道,在重风纪,谨条陈八事。一 奖直言以警循默谓:古者‘臣下不匡,其刑墨’,宋制御史入台满十旬无章者,有辱台之罚。乞将越职言事如李梦旸、杨子器者量加奖擢,以倡忠直之气,仍乞令御史、给事中考绩以章多寡课殿家。一 复面劾以折奸邪谓:旧制,御史大班弹劾,被劾者趋出俯伏待罪,即唐御史对仗读弹文之意。近惟施之朝会失仪及朝觐之年,以应故事,而大臣不法率,具章劾。中旨未报,先事弥缝。乞遵旧典,仍令大班面劾。一 明淑慝以别人才谓:尚书 刘大厦、王轼 具以疾求去,侍郎张元祯、陈清皆屡劾未退贤,不肖相远。乞勉留 大厦 等,以副先帝眷托。通查近日屡劾如元桢者,放归田里。一 严纠察以励庶官谓:如郎中黄俌、张彩、黄暐、蔡栻之徒,污浊贪邪。虽皆黜罚,而南京诸司未败者尚多。其奉公守法,则有郎中田岩、姚汀、张宪、唐臣、戴敏、仰儒,员外郎李承勋、胡世宁、张嵿、胡锭、顾璘、杨一钧、梁锦、王济、乔瑛、郑毅、吕夔,寺正陈大纪,寺副张芝,司副秦文,乞量加奖励以示激劝。一 稽词命以防欺毙谓:言妨左右,留中不报,事涉所私,命下不行。乞令诸司章奏,俱具数开送内阁。事下,各依期覆奏。六科仍月奏所奉旨意已未施行,以绝蒙蔽。一 惩沮坏以餋锐气谓:御史论劾,或为权贵所沮伤,或为奸贪所欺诋,固非宪纲专任之意。而都御史、御史淂互相纠劾,则于文移行事之际,不宜有所牵制。乞申禁约,以重风宪之权。一 均差转以消偏重谓:御史差任迁转,分限南北,似有轻重,以致士风颓陋,或告病以图改官。乞除差巡按面命外,其他差遣及迁转之日,均拟上请,以昭平明之治。一 专委任以精考核谓:河南道参考察之当否,今与各道轮差,时更月易,无专任其事者。人之贤否,多未访求,据成报以润色,徇私旧而推奖。乞今后非巡按督学、清军重事,不必差遣。尤择公明刚正一二人,专任考核,务秉至公,脱有私毙,听都察院堂上官纠举。”下其奏于所司。

○初,周府·世子安娶妃杨氏,其弟平乐王 安泛以私怨拘妃之叔父仪。妃轻出体仁门,劝解之。事闻,先帝夺其冠服。未几世子卒,以其子袭为周王,淂赠悼王。至是,周王氵□复请封杨氏为王妃,礼部难之。上命详议以闻,乃言:“安既淂进封,妃所犯罪轻,亦宜封为王妃。”许之。

○下公差复命失仪御史王涣、李玺于镇抚司狱。以紏仪·御史邵蕃、黄瓛不面紏令自劾,既而宥之,仍各夺俸两月。

○丙子礼部上《祭先农耕耤田仪注》:“一 择元年二月十五日,耕耤田。一 前期一日,太常寺卿奏祭祀,文武百官致斋二日。是日早,銮驾出宫,卤簿导从。诣大次,上服衮冕。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导引官导,上至拜位。内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跪于神位前奠讫,内赞奏跪,百官同,乐止。内赞奏读祝。读祝官跪于神位前右读讫,奏乐。奏俯伏、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亚献礼。奏乐,执事官捧爵跪奠于神位前讫,乐止。典仪唱终献礼。奏乐,执事官捧爵跪奠于神位前讫,乐止。太常寺官进立于坛东,西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跪、搢圭。光禄寺官以福酒,跪进于上右。奏饮福酒,以胙跪进于上右。奏受胙,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再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诣神位前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奏乐,礼毕,乐止。上还大次,更翼善冠黄袍讫。太常寺奏请诣耕耤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上至耕耤位,南向。三公以下从耕者,各就从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跪进耒耜。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上秉耒三推讫。户部·尚书跪受耜。太常卿奏请复位,上氵□复耕耤位,南向坐。三公五推,尚书、九卿九推讫,各退就位。太常卿奏礼毕。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上还大次,伞盖侍卫如常仪。顺天府尹及两县令,率庶人终亩。是日,宴劳百官,耆宿于坛。傍銮驾还宫,卤簿导从如来仪,大鼓乐吹振作。”

○兵科·左·给事中赵士贤论劾:“右·都御史史琳老懦无耻。顷者,奉命北征,闭门缩手,大损国威。令其子鹤入京奏捷,已升实授总旗矣。又夤缘陈乞,觊图世职,宜亟罢黜。”吏部覆奏,以去留请。上曰:“姑置之。”

○礼部·尚书 张昇条奏四方灾异:“自今年正月至九月,天鼓妖星,山崩地震,霪雨暴风,雷火水旱之变,凡百三十余处。”且言:“南京根本重地,地亦震尤变之大者。然兆于先帝宾天之前,示于陛下践阼之始。所谓天心仁爱,欲陛下正玑,平衡宣化,兴政操持,而保全之也。伏愿清心洁己,延访公卿,听用谏争,屏去奸慝,节省滥恩,谨修边备,兴利去害,爱惜小民。念虑举措,一由正道,则政事和、人心协,而天意回矣。”上曰:“然。朕初嗣大统,灾异频仍,天戒至严,深切恐惧,事当兴革者,所司其各开具以闻。”

○赐朝鲜国《正德元年大统历》。

○丁丑钦天监·五官·挈壶正李源等八人,以传乞进官,照例革职冠带闲住。掌监事·太常寺·少卿吴昊 等,具本监官事例以闻。吏部议:“源等习业已成,宜留供事,听本监钤束,仍月给食米一石。”

○改河南·汝宁府·真阳镇为真阳县,迁真阳·巡检司于县之铜钟店。

○礼科·给事中等官葛嵩等奏:“清查过留守中等七十一卫所官军,原额为数三十三万九千二百六十五人,除逃亡一十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五人,实在凡一十五万四十人。其五军等十五营见在操练者,并各卫见任者,优给优餋纪录者,守门者,上直侍卫者,撞门夜巡者,及鞍辔等局铸钟等厂所役者,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一十七人,当如旧存留。各仓及各监局十有八处,所占者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三人,当裁革送营操练。逃亡之数,仍宜移文御史清查解补。”兵部覆奏,从之。

○戊寅遣靖远伯王宪、彭城伯张信、遂安伯陈鏸、应城伯孙钺、忻城伯赵槿为正使,翰林院·编修陈霁、尚宝司·卿崔璇、刑科·右·给事中许诰、中书舍人李宪、刑部·员外郎范渊 为副使,持节册封郑府·东垣王·嫡长子祐檡为东垣王,代府·山阴王·嫡长子成鍪为山阴王,夫人张氏为山阴王妃,徽府·徽王·庶第五子祐槿为建德王,庆府·真宁王·嫡长子台涍为真宁王,西城·兵马·副指挥贾富长女为真宁王妃,中城·兵马·副指挥于琇女于氏为辽府·枝江王妃。

○礼科·都给事中周玺等言:“五月以来,霪雨为灾,星文示变。皇上克谨天戒,诏文武群臣同加修省,是诚一德格天正,宜转祸为福。柰何淫雨方晴,亢旱继作,冬暖如春,地震星变,岁报灾伤三百余处,加以虏寇跳梁,蛮夷猖獗,京畿盗贼,白昼横行。况南京地震,尤非所宜,仰观俯察,岂无所自?窃惟应天之道,以寔而不以文,感通之寔在此,而不在彼方。今聪明日蔽,膏泽未施。讲学一暴而十寒,诏书朝更而夕改;武职冗员革去,未几而复旧;镇守·太监取回未到,而复差解;户困于内官,盐法坏于戚畹;劾官虽罢,而张元桢之大奸未去;重囚虽决,而张瑜 等之元恶尚留;边将虽取,而不用贤才;虽任而不专,厚皇亲而轻出驾帖拿人;私近习而不用外官查库。下失人心,上干天怒。伏望亲近儒臣,讲学不倦,屏逐群小,信用老成,勿好骑射,勿事逸游,赏不因喜而或僣,罚不因怒而滥施,戒革镇守内臣,慎重颁行诏旨,仍诏诸司尽心兴革,明白上请。惟克果断,毋事因循内外大小臣工,许令直言无隐。庶几和气致祥,灾异可息。若徒事祈祷,不修寔德,将以求福,适以召祸。”礼部议如玺等议,上是之。

○改命巡抚·辽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鼐巡抚宣府等处地方。

○命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李杲充总兵官,镇守宣府地方。

○以宁晋、隆平、南宫、新河等县并德仁务、永安、四号厂、大兴等庄,及板桥、麦庄、竹木厂、苏家庄田,俱为仁寿宫皇庄。

○午刻,日生左右珥,色赤黄鲜明。

○己卯以明日祫祭,遣驸马·都尉蔡震、马诚告懿祖皇帝、熙祖皇帝。

○命:“锦衣卫·正千户金琦,仍管镇抚司事。”琦,昌国太夫人之侄也,由传乞屡升指挥·佥事。近查革,例应降充小旗,特与正千户,而琦陈乞不已,复有是命。

○赏云南·镇守·太监刘曰□永、总兵官沐昆、巡抚·都御史陈金各纻彩二表里、银二十两;升左·参议郭绪俸一级;赏知府 王嘉庆、张凤等二十五人有差。初,孟密·宣抚司之开设也,实割取木邦·宣慰司之地。既而孟密思楪复于界外,侵木邦地二十七处,累抚不以见还。乃调孟餋·宣抚司·夷酋 思陆,以兵胁抚。思楪始还所侵地,又多杀孟餋兵。思陆讎之发兵,越金沙江夺据木邦原割属孟密·蛮莫贡章等地十三处,彼此构怨不已。敕云南·守臣抚处,思陆悔悟散兵,还所据孟密地。兵部议:“复畀木邦 思楪之弟思真,犹执迷不服。”至是,守臣遣嘉庆、凤往谕乃听。思陆与木邦宣慰罕立法感恩,各进方物来谢。上嘉各官抚定之功,故有是命。

○庚辰祫祭太庙,请懿祖皇帝、熙祖皇帝祧主,及孝宗敬皇帝神主合享。

○遣太常寺官祭五祀之神。

○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

○以明年正旦节,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林岳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遣仪宾杨淳祭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起用餋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中锡,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

○改光禄寺·少卿王鼎为大理寺·左·寺丞。

○升监察·御史陆偁 为福建·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

○是岁,户:一千二百九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四户;口:五千九百九十一万九千八百二十二名口;田:四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三十三顷一十六亩九分二厘七毫五丝四忽九微五纤。田赋 米:二千二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升一,合四撮五勺五圭三粟三粒七微;麦:四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一勺八抄二撮七圭七粟九粒四微五纤;丝: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三斤一两三厘一忽四微五尘;绵:一十六万九千六百斤一两九钱八分八厘七毫七丝;绢:一十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七疋,三丈六寸六分二厘一毫八丝三忽;布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疋,四尺四分;棉花:一十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四斤一十一两二钱二分二厘四毫三丝三忽;草:二千五百九十四万四千二百四束包,六斤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三丝九忽七微六纤。户口钞:八千七百九十七万六千六十七贯七百七十八文五分六厘;杂课钞:七千三百九十二万七千一十九贯,折米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三勺;盐课:二百十八万二百四引,九十一斤九两三钱三分六厘,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七石四斗,折布四万六千六十三疋,一丈八尺五寸五分八厘;茶课: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一斤九钱七分;屯田: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二十七项一十八亩四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粮:一百四万一百五十八石三斗九升一,合五勺八抄九撮;金银课:三万二千九百二十两;水银:二百二十九斤;朱砂:四十六斤八两。儧运:四百万石。各处运纳:一千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一,合三勺三抄三撮七粟六粒。减免粮:六十六万五千四百九十八石六斗一升五勺;草:四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七包,九斤九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