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10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第10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

作者: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0 10:43:28 来源:文学城

正德元年春正月

○辛巳朔。上诣奉先殿、奉慈殿,太皇太后、皇太后宫,孝宗皇帝几筵,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五拜三叩头礼。太皇太后、皇太后免命妇朝贺。

○宣府地震有声。

○壬午上黑翼善冠浅淡色袍黑犀带,御奉天门视朝,文武群臣常服朝参。自是日至十五日,皆不御殿。

○癸未宣宗章皇帝 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游泰祭景陵。

○甲申立春,顺天府官进春,上御奉天殿受之,以山陵初毕免晏。

○致仕·大理寺·卿田景旸卒。景旸,字时中,保定高阳人。登景泰甲戌进士,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升大理寺·丞,累升左、右少卿,进本寺卿。成化乙巳致,仕归。景旸,为人峭直,精敏有干局。为御史甚著风裁,按治所至贪墨,多歛迹推;掌三法司事,弹劾无所避;在大理持法,不挠详谳平允。后因子无行,自度戒不能悛,阴使人杀之事寖露,景旸惧,遂引疾去,时年五十九。在林下余二十年,至是卒。

○乙酉孟春。享太庙,奉孝宗敬皇帝 神主,诣庙享祀。

○遣内官祭司户之神。

○己刻,日生晕及左右珥日上有背气一道,色俱赤黄,随有白虹弥天,色苍白鲜明。

○夜,苏州府·崇明县有红光大如斗,曳尾如虹,起东北至西南,没有声如雷。

○丙戌以大祀天地,上御奉天殿誓戒,文武群臣致斋三日。

○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上还宫,谒太皇太后、皇太后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庆成礼。

○庚寅免庆成晏,赐分献陪祀,及该晏官胙其四夷朝使,仍赐晏于阙左门。

○夜,流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自轩辕,西北行至五车,尾迹化白气一道,良久散。

○辛卯赐文武群臣上元节假十日。礼部以国衰未杀,臣民宜体上诚孝,请谕令毋放灯作乐。从之。

○泰宁等卫·都督孛来罕等遣头目纳哈出等来朝贡马,赐宴赏金、织衣、彩叚、绢疋有差。

○壬辰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卒。琳,字天瑞,浙江余姚县人。成化丙戌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迁陕西·右·参议,以忧去,后补福建,升江西·左·参政。赣州盗起,琳以俘获功,升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北直隶,兼提督三关。入为工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经略边关。擢右·都御史,时虏寇榆林,奉命督军务,后虏寇宣府,复同太监苗逵、保国公朱晖往征之。至是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如例,复遣官护其丧归。琳,貌魁岸,性宽厚,喜谈兵,尝习太乙、壬遁等术,故欲因战伐以取功名,宣府之役斩虏首仅三人,而琳与逵、晖张大其功,且遣子鹤偕舍人苗翥奏捷,得升总旗,言官劾其庸懦无耻,士林丑之。

○甲午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 疏言:“窃见去年,圣驾看牲及时享太庙,内官、内使随从数多。今年大祀郊坛,从者又多数倍。臣等历事累朝,见带刀披甲等项内官甚少,宣德正统以前尤少。祖宗深意,盖以敬天事神为重,不敢过为夸耀,且执事给役自有定额,服食供给亦有常限,不可过为冗滥,故也。今祭大社、耕耤、田幸、太学等礼,在迩社稷。先农坛,地方窄狭,文武群臣、守卫、执事,自有该用人数;国子监,先师庙庭不过数丈,出入门巷不过数尺,太学师徒数千百人伺候行礼,填塞挤杂,尚恐不容,若增添内侍,置之何地?乞敕司礼监查照正统以前旧例,定为名数,不使仍前混杂。庶国体清肃,人无窃议。臣等又见每日常朝,驾过文华殿,随从之数渐亦增多。内府各监局题本、佥书官姓名,或至七八十人,或至百数十人。伏睹先朝,每遇登极之初,必一简选,今则但闻升擢,不许年资品级,新旧累积,贤否混淆?光禄寺传办卓面,日逐加增,已至七八十;卓承运等库关出赏赐,各该衙门役使人匠,不知几何;蟒龙玉带,内府乘马,不论其数。耗竭财用,坏乱名器,未及一年,已至于此。仰惟皇上春秋鼎盛,将隆亿万载无穷之祚,此后何以处之?况自奉诏书查革冗滥,文武官员俱曾革去数百,各门仓库及各处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照旧不动,恐非朝廷大公至正之道。臣等固尝论奏奉旨准行,因循至今,其弊愈甚。臣等谬膺顾命,叨任腹心,日夜忧惶,莫知所措,不敢不昧死尽言。尤望皇上,大奋乾刚,特施睿断,将前项冗官,通行裁革,非分赏赐服色,尽行追还,使制度光复于祖宗,诏令不失于天下。实社稷之福,苍生之幸也。”上嘉纳之,曰:“随从内使,朕今有处分矣。”

○命靖州·守备·都指挥史春把总湖广运粮。

○云南孟餋夷思陆,先是奉命归蛮莫贡章地,于木邦所司欲给以冠带,不受。至是,遣陶孟卜 送入贡,觊得宣慰司印。兵部会议:“思陆乃前麓川·宣慰司任发之裔,其祖以逆诛,已分其地,为干崖、陇川、南甸三宣抚司,余孽尽逐之江外矣。今欲得印,似将觊觎旧物,难以轻与。若别有署置,万一彼不乐受,有亏国体。但当厚其来使,遣官伴送,比进贡常例之外,重加宴赏,以慰其心,仍赐敕奖之,勉其保终,毋蹈前辙,命镇巡官察其向背。议所以署置之,宜诏兵部再议。”兵部言:“思陆归地修贡,亦既革心。今宣慰之欲,既难轻许。若不少示褒嘉,何以慰之今?不必别赐之敕,惟于例赐敕中,累加奖谕,以坚其忠顺之念,余悉如前议而行。”从之。

○兵部言:“近者边境稍靖,紫荆、倒马二关指挥戚玉、胡雄所领协守官军二千人,宜回原卫。”报:“可。”

○乙未上元节,以山陵初毕免宴。

○太监陈宽传旨神机营、中军二司:内官监·太监刘瑾管五千营;御用监·太监张永管神机营、中军并显武营,神机营右掖;御马监·太监徐智调中军头司,管奋武营;而以司设监·太监马永成代智,御马监·太监王润 代瑾。

○丁酉英宗睿皇帝 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裕陵。

○戊戌命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徤,知经筵事;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同知经筵事。赐之敕曰:“朕闻帝王之道,具在经典。非讲学,无以明肆,经筵之设,其来尚矣。我祖宗列圣相承,尤惓惓焉。朕以眇躬,嗣承丕绪,永惟负荷之艰,夙夜竞竞,其何敢暇逸?兹将二月初二日,御经筵。命尔懋、尔健,知经筵事;尔东阳、尔迁,同知经筵事;礼部·右·侍郎王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刘机、江澜、杨廷和,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杨时畅,国子监·祭酒张澯,翰林院·学士刘忠、白钺、刘春,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毛澄,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蒋冕,翰林院·侍读罗玘,修撰石瑶,兼经筵官。健、东阳、迁并机、廷和、忠、钺、宏,日侍讲读;翰林院等衙门儒臣,分直侍讲。夫君以讲学修德为要,臣以责难陈善为忠。卿等其尚稽于古训,启心沃心,凡理欲消长之几,政治得失之故,世道兴衰之迹,明白开陈,以格朕志,毋有所隐,务俾正学,日新臻于至理,斯朕得以仰副上天之眷命,与祖宗之付托,而卿等引君当道,亦与有无穷之休,钦哉!”又以保国公朱晖,太傅兼太子·太傅·新宁伯谭祐,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马文昇,太子·太保·刑部·尚书 闵圭,户部·尚书 韩文,礼部·尚书 张昇,兵部·尚书 刘大夏,工部·尚书 曾鉴,掌大理寺事;工部·尚书 杨守随,都察院·右·都御史屠勋,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元祯,掌通政司事;礼部·右·侍郎沈禄,侍班;翰林院·编修刘存业、吴一鹏、王王□赞、汪俊、叶德、贾咏,检讨汪伟、刘瑞、展书,光禄寺·卿周文通,太常寺·少卿刘棨,吏部·郎中蒋恭、沈冬魁,中书舍人赵式、沈世隆、方英、邓相书,讲章并起止。先是,上将御经筵,谕礼部具仪以闻。至是,礼部议上:“悉如旧仪。”从之。

○改南京·刑部·尚书 张敷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命有司月给致仕·工部·侍郎潘礼,食米三石。巡抚·河南·右·副都御史韩邦问奏:“礼,草庐蔬食,不事干请,年过八十,宜有所赐给,以赡终身。”上曰:“礼,安贫守分,风节可崇。”遂有是命。

○升山东·左·布政使欧信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

○兵部言:“陕西守臣各报:十二月二十日以来,虏贼拥众数万,毁边墙散入固原诸处,势甚猖獗。宜移文都御史杨一清,随宜徵调延宁游奇兵马及庄浪土兵,相机战守;仍令各镇守臣,务思共靖地方;更选锦衣卫千户一人,星驰赴彼,访探虏情及防边诸务,具实还报据之,上请裁处。”上是之,命千户屠璋 往。

○召镇守·贵州·总兵官·都督·佥事 颜玉赴京坐奋武营。玉,故·宣府·总兵官彪之子也,贵州·巡抚·都御史洪钟荐其廉公有谋,勇略过人,宜移之西北,庶尽其用,故有是命。

○兵部·尚书 刘大夏以给事中周玺等历数灾变,欲尽革弊政,以求感通之实。因言:“裁革冗员及取回添设内臣,本部尝蒙俞允之旨矣。柰何诏墨未乾,幸门复启,如金琦 已裁革,辄敢幸求管事,齐玄方取回,即遣韦兴补之,皆臣等匡正无术,使陛下之诏旨徒颁,而人心之欺玩如故。伏望罢琦 事任,止存其千户职俸;革兴分守,止令于太和山司香。今后但有违命妄陈者,听言官及本部执奏明,正其罪以为夤缘之戒。”不听。

○己亥添设真定、柏乡二县县丞各一员。从都御史王璟奏也。

○户科·左·给事中尚衡陈言四事:“其亲儒臣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愿事无大小,必谋之内阁,谋之六卿。筹画既当,即赐施行。不可偏信一人之言,而辄有更易,则事体有条,而上无失政。其重节义言:国朝旌表之典,所以彰善;谥葬之典,所以报功。今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以家贫无力,有司不为具奏,该部不为施行。其久立朝著,无所建明,以不职而去者;操握兵柄,武功不立,以宴安而死者;及其子孙陈乞恤典,朝廷乃如例概与之。是以人心怠忽,无所激劝,愿斟酌损益,庶为善者自励,而无功者知愧。其论勋贵争夺民利言:今之勋戚,往往求讨庄田,置买店房。小民被其侵夺,实不堪命,愁哭呻吟,有伤和气。愿严加禁止家人,生事为害者必惩治之。庶民皆安业,和气可召。其论权豪沮坏盐法言:近来,皇亲、驸马、公、侯、太监家人开中引盐,诡名包占,凭藉声势,强中强支,商人聚守,资本折阅。是以近日各边报中者,视昔甚少,乞敕户部移文两淮,有如前沮坏者,听巡盐御史解京究问,则盐法疏通。”下所司知之。

○太监陈宽传旨以尚宝监·太监潘牛总镇两广地方,召前总镇太监韦经还。

○庚子荣王 陈乞霸州·信安镇·庄田,盖特马草场地也。户部言:“永乐间,设立草场蕃育马匹,以资武备。至成化中,近幸始陈乞该镇草场为庄,以后岐、寿二府相沿管业,莫之改正。暨孝宗皇帝 留神戎务,差官清理,特敕退还,此不以私恩废公义也。今荣王之国,有期其所,乞宜勿与。”上乃谕王曰:“此先帝意也,已之。”

○巡按·直隶·御史刘玉劾:“太监吴忠奉命选婚,不知敬慎;又纵其下人,擅作威福;所在科索,动计百千。乞逮治之,更择老成,以任其事。”下所司知之。

○辛丑朝鲜·国王 李遣陪臣安润孙 等来朝贺贡马及方物,赐宴、赏金、织衣、彩叚、绢布、钞锭有差。

○运太仆寺马价银五万两于狭西,听都御史杨一清备赏犒招募之用,仍颁赏罚条格揭示边人。以河套达虏,尚未出境,故也。

○命广西·都司·都指挥·佥事 金堂充左·参将,分守浔梧等处地方。

○是日,凤阳府有红光,色如赤日,其声如雷,起东南至西北而没。

○夜,月犯心宿东星。

○癸卯升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左·都御史潘蕃为南京·刑部·尚书。

○升协守·贵州·右·参将·都指挥·佥事 李昂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贵州,兼提督清平等卫地方。

○命巡抚·陕西·左·副都御史杨一清总制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处边务,兼督马政。一清言:“宁夏、花马池、兴武营直抵高桥三百余里,为虏贼入边门户。近因警报,尝议调延绥游兵、土兵,至此分布防御,而无一人至者。盖以事关各镇,不相统摄,彼此抵牾,故也。宜命大臣为总制,无事则常驻庆阳,有警则往环县、韦州诸处,居中调度。如虏众出套,亟行经略花马池一带边务。庶有备无患,全陕可安。”兵部会官集议,遂以一清荐,乃有是命。

○初,福佑之乱,云南·守臣委都指挥刘桓领兵至贵州·平夷卫戍守。桓见贼势盛,阴与连和寓;平夷卫·指挥曹孟吉家,拥兵自防。贼攻劫近卫、站堡,及平夷·千户所·千户张晟屡求救于桓,皆不应。孟吉亦坐视,无一言赞请发兵,城遂陷。晟脱走,其母妻弟妹,男女杀虏者九人。至是,巡按·御史董钥坐晟斩,桓罢职充军,孟吉赎杖还职。又言:“原情则则,晟有可矜,桓、孟吉俱难轻贷。”都察院覆奏:“当桓永远充军,革世袭;孟吉降级。”诏:“是之。免晟死,与桓俱谪戍南海卫;孟吉降三级,带俸差操”

○甲辰故·南京·工部·尚书 董越 妻温氏以其夫尝侍先帝,讲读于东宫者三年,奏乞如例录其孙 韩为中书舍人。事下,吏部看详言:“越,讲读年劳浅,可如侍读学士江朝宗之子宁 例,送国子监读书。”有旨令再查朝宗年劳。盖朝宗侍东宫甫踰年,与越 殊。上曰:“荫子,乃东宫讲读恩典。越 讲读既三年,韩准送中书舍人。习字出身其未及三年者,如宁 例。”

○赐沈府·辽山王·故·长子诠锁 夫人候氏,养赡米岁五十石。

○乙巳六科·给事中周玺等应诏陈八事:“其亲大臣以图治化,略曰:内阁大臣亲受先帝顾命,以辅陛下,宜加尊礼,使朝夕纳诲,退朝之暇,即御便殿,讲求治道,内外章悉,与议论既当,然后颁布。若事关朝廷及军国重务,仍遵先帝旧典,召见大臣,虚心下问,使得开陈无隐。圣驾回宫,亦乞远群小,近老成。其清弊政以固人心,略曰:陛下临御初诏,盐法皇庄两条,最为详尽,未几废格,人心嗟怨。乞追寝 谭景清成命,从初议原价给主,引目还官;庄田如廷议,系民业还民没官者,照则追银转解,尽革管庄之人。其省供应以苏民力,略曰:陛下新政未有他闻,而不次传奉取米肉,以饲鹰犬,又光禄寺浮费十居七八,传添卓席岁费累千,乞尽行放逐停免。其重诏旨以惇大信,略曰:伏读明诏,各马房、仓库及各门等处,添设管事内官数多,先帝已有成命,该部查议裁减各处添设守备等项,内官悉查奏取回。近用太监王庸,提督巡城点军;韦兴兼分守湖广·行都司。明诏所载,自相抵牾,宜将二人罢黜取回。其遵旧制以防诈伪,略曰:旧制,驾帖挐人,惟行于京城内外。弘治间,刑部申明,及大臣论议,先帝皆已允行,防微杜渐为虑深切。近乃行于数百里外警,骇人心甚,非新政美事。今丑虏猖獗,盗贼纵横,万一有伪造以济其奸者,官司莫之敢问,害可胜言。望自今差人出外,止如旧例,以精微批给之。其正贡赋以固邦本,略曰:近来工作日繁,科派日增,皆近幸好兴土木,藉此以占役军,夫取料价,且因劳以邀赏也。今后物非土产,宜勿派工役。果不可已者,令该部会科道,估计停当,然后奏行。其惜名器以励庶官,略曰:近来名器日滥,如掌鸿胪寺事·礼部·尚书 贾斌光、禄寺卿张骏等,本以庸流杂进,士论不平。自后不由科目进者,宜止升本衙门正卿,年劳虽多,止增俸给,不得滥与尚书、侍郎官秩。如内阁、中书不系进士、举人进者,升职止于五品。以后论绩,或赏赐,或加俸,不许滥叨显职。又近日传升、乞升官,俱奉诏旨降调,而礼部·郎中刘准亦乞升者,何幸漏网。乞敕吏部将准及臣等所未知者,逐一查奏,照例降调。其汰不职以新治化,略曰:今太监如内官监之 李兴,镇守山西之 陈逵,镇守辽东之 朱秀,此城狐社鼠,所宜急退者也。武职如英国公张懋、新宁伯谭祐、怀宁候 孙应爵,岂可以典京营兵柄;武靖伯赵承庆、驸马·都尉杨伟、安乡伯张恂、魏国公徐俌,岂可以守备留都;宣府·左卫·参将李稽、永宁·参将解端、分守·松藩·副总兵官朱廷,岂可以任边寄;文臣如户部·左·侍郎王俨,右·侍郎陈清,工部·左·侍郎李鐩,南京·工部·尚书 李孟旸,户部·右·侍郎陈金,光禄寺·卿胡谅,巡抚·都御史柳应辰、曹元丁忧,都御史邓庠,先任·巡抚·四川·都御史刘洪,皆老奸宿蠹,岂可复用。望俯垂刚断,速赐施行。”下所司知之。

○兵部言:“总兵官李杲奏:带头目十九人非旧例。盖各边守臣所奏,带多势豪子弟,不习弓马,临阵岂能有济,甚者寄空名于边,冒夺功次。边军怨苦,大率为此。宜勿听所奏,止令如例,选五人随用。”从之。

○丙午礼部具《视学仪注》:“一 择三月初四日吉。一 前期致斋一日。太常寺备祭仪祭帛,设大成乐器于殿上,列乐舞生于阶下之东西,国子监洒扫殿堂内外,司设监同锦衣卫设御幄于大成门之东。上南向,设御座于彝伦堂正中,鸿胪寺设经案于堂内之左,设讲案于堂内西南。至日,置经于案,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大乐,俱于午门外。是日早,百官免朝。先诣国子监门外迎驾,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七品以上,同国子监官,具祭服伺候陪祀。驾从东长安门出,卤簿大乐以次前导,乐设而不作。太常寺先陈设祭仪于各神位前,设帛设酒樽爵如常仪;司设监设上拜位于先师神位前正中,学官率诸生于成贤街左迎,上至大成门外降辇。礼官导,上入御幄,奏请具服,上具皮弁服讫。太常寺官导,上出御幄,由中道诣大成殿陛上,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执事官各先酙酒于爵候。导上至拜位,赞就位,百官亦各就拜位,四配十哲分奠官各列于陪祀官之前,俱北向立。赞迎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分奠官、陪祀官行礼同。赞释奠、搢圭,上搢圭,太常卿跪进帛,乐作,上立受帛,献毕,授太常卿奠于神位前,乐止进爵,乐作上立受爵,献毕,复授太常卿奠于神位前,乐止。赞出圭,上出圭,四配十哲两庑分奠官,以次诣神位前奠爵讫,各以次退就原位。赞送神、乐作、乐止,赞上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通赞分奠陪、祀官礼同。赞礼毕,太常寺官导,上由中道出,上入御幄,更翼善冠黄袍讫,礼部官奏请幸彝伦堂。上升舆,礼部官、鸿胪寺官前导,由棂星门出,从太学门入。诸生先分列于堂下,东西相向,祭酒、司业学官列于诸生前 。驾至,祭酒、司业以下及诸生跪伺,驾过然后起,序立北向,各官分列堂外稍上,左右侍立。上至彝伦堂,升御座。赞祭酒、司业学官、诸生五拜叩头礼,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升堂,光禄寺预设连几于左右,执事官各以次序立。赞进讲,祭酒从东阶升,由东小门入至堂中。鸿胪寺官举经案,进于御座稍前。礼部·尚书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礼部·尚书以经授祭酒,祭酒受经,置经于讲案讫,复至堂中叩头。上赐讲官坐,祭酒复叩头,就西南隅几榻坐讲。上赐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学士坐,皆叩头序坐。诸生环立于外,以听祭酒讲毕,以经置于原案,叩头退出堂外就本位。司业从西阶升,进讲如仪退就位。鸿胪寺官奏传制,堂内侍、坐官起立。赞有制,祭酒以下学官及诸生,俱北面跪听。宣谕毕,赞五拜叩头礼,毕学官诸生以次退,先从东西小门出,列于成贤街右伺候。尚膳监进茶御前,上命光禄寺赐各官茶,各官复坐饮茶毕,退列于堂外叩头,分班序立。鸿胪寺奏礼毕,驾兴升舆,出太学门,升辇卤簿,大乐振作。前导祭酒以下及诸生伺,驾至跪叩头退。百官常服,先诣午门外伺候。驾还,卤簿大乐止。于午门外,上御奉天门,鸣鞭,百官常服。鸿胪寺致词行庆贺礼毕,鸣鞭。驾兴还宫,百官退。初五日,袭封衍圣公率三氏子孙,国子监祭酒率学官监生,上表谢恩。上具反弁服,御奉天殿。锦衣卫设卤簿驾,百官朝服侍班。行礼毕,上易服御奉天门,礼部引奏,赐祭酒司业学官及三氏子孙衣服,诸生钞锭。毕,驾还。是日,上御奉天门赐宴。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学士并检讨以上,祭酒司业学官,三氏子孙,及礼部、太常、光禄、鸿胪寺执事官员与宴。初六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谢恩,上赐敕,勉励师生。祭酒捧置彩舆,师生迎导至太学,开读如仪。初七日,祭酒司业率学官监生复谢恩。一 各衙门办事监生,俱取回迎驾观礼。一 赐袭封衍圣公孔闻韶,纻丝衣一套、犀带一条、纱帽一顶,五经博士颜公鋐、孟元各纻丝衣一套、带一条、纱帽一顶,其余族人各纻丝衣一套。一 讲官各纻丝衣一套、罗衣一套,其余学官纻丝衣一套,监生人钞五锭,吏典二锭。”上是之,惟乐如弘治初,设而不作。

○升陕西·左·布政使张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处地方。

○刑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何鉴题谓:“湖广·陕西·河南各府地方,连岁荒歉,人民艰窘,实如御史翁理、判官刘大武 等所言。而郧襄、南阳、汉中、商洛等处流民,自都御史原杰陈清区处之后,俱已附籍,即有脱漏及续逃之类,今亦不至失所。清查之举,宜暂停止,其已清查者,臣分类造册具奏回京,未完之数宜令抚治·都御史孙需 等,俟年豊清察完报。”户部言:“鉴言可从。”上是之,其未完者,仍令抚治等官,用心查报;每年终,户部稽考具奏,不许因循苟,且虚应故事。

○兵科·都给事中艾洪等奏:“河套之虏,侵掠宁夏势甚危急,其半在河外者,逼近宣大,恐其诱我西援,分兵北寇,不可不早为之备。宜遣给事中四人,分往辽东、宣大、延宁、甘肃,召募土兵,程其功能,重立赏格,亦防御之一策也。”事下,所司看详,兵部言:“虏窥伺宣大,实如言官所虑。臣等项欲设总制大臣,如陕西米奉俞旨,敢仍以请。若募兵则人用银三两,七镇每兵三万,总为兵二十一万,用银六十三万矣。宜移文户部,会计而行。”得旨:“总制官,推素有才望者二人以闻。募兵不必遣官,命总制及巡抚官,随宜区画。”

○丁未监察·御史杨仪言:“虏万一深入通州,所积仓粮,徒遗之食,欲令在京官军人等,预支数月,而尽撤其仓,迁置京城之隙地,其各马房亦宜如边境,制筑为堡寨,徙外场所积草于内。”时太监张永又请:“增筑通州新城。”俱下廷臣集议谓:“通仓共七百余间,猝不可迁。见粮共六百余万石,亦非旦夕支放可尽。不若增筑新城,以为保障粮储之计,而马房、草场、墙垣,则宜如仪言,增修垛口角楼,以防不测。”从之。

○刑部·右·侍郎魏绅卒。绅,字廷佩,兖州曲阜人。事母孝,及没尝庐墓三年。成化辛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有干局,为尚书 何乔新所器许,升南京·大理寺·寺丞。进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尝于偏头关以西要害处,增筑边墙、墩堡,拓宁武关城创营舍三千,楹募土兵,实之居五年,边备稍饬。升副都御史,巡抚苏松,值大饥,乃议止织造工役,率属赈贷,贫民颇赖焉。升刑部·右·侍郎,寻卒。绅,为人长身美髯,有心计,所在皆以能称。

○戊申转陕西·右·布政使胡富为本司·左·布政使,福建·右·布政使陶琰为山东·左·布政使。

○升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叶广及正千户王瓛等十六人,各一级,冠带;署总旗王纯等六人,各署一级;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赵鉴及副千户谢裕等二十一人,各一级。广、鉴皆以缉捕功,援例乞升,故有是命。

○命福建·都指挥·佥事 张勇充右·参将,协守贵州兼提督清浪等处地方。

○己酉升兵部·左·侍郎熊绣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

○巡抚·陕西·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奏:“境内灾伤,西安一郡为甚,而其财赋供亿,实当一省之半。兹郡告荒,虽他郡大熟,不足补助。况延庆边郡,亦复有灾,他郡稍登,仅能自给。万一套虏不出,二麦不登,赈济转输,两无所赖,仓皇狼狈,何可胜言?遂以预备救荒事宜上请。”章下,户部集,廷臣议谓:“一清所请其一,欲发内帑银,及开中淮浙等处盐引。则宜先输太仓银二十万两付之,而长芦、两淮存积盐课,以商人谭景清等罔利坏法,各商阻滞,宜暂停买补。庶官之所鬻可得银,以备兵荒之用。其一,欲知印、承差,量其听缺,及历役岁月浅深,定等纳银。因免其外历,或不候役满,起送赴部。其一,欲舍余民人纳银有差,授以指挥千百户之职,各巡抚定与卫所带衘。其一,欲阴阳、医学、僧道官有缺,听其生徒纳银送部,免考授官。其一,欲礼、工二部,岁派陕西牲口、木料、皮张、毛绒、生熟铜之类,凡未徵在官者,暂为蠲免。其一,欲西安、汉中、延庆、凤翔四府,清出军丁及班匠工价,记名在官,暂停徵解。其一,欲行陕西所属问刑衙门,凡囚犯赎罪,纸价听收,纳粟米榖麦之类,贮之预备仓,以备赈贷。若因事量罚,米榖有案存照者,不在科罚起送降级之限,仍如例三年一次查盘。兹数事,皆宜如拟行之。惟所拟一考、两考吏典,纳银免办,事当该及见任军职纳银升级者,不可行。前此户部定拟农民纳银,参充、知印、承差、吏典、军民、客商、仕宦 子孙,纳银授七品以下散官之例,仍宜通行。各布政司、顺天、应天、两直隶,收银解部转发,以济陕西之急。”诏:“俱如议,惟盐法令再议以闻。”

○辛亥升福建·右·布政使常麟为左·布政使,参政夏昂为陕西·右·布政使。

○赐安南国来贡使臣邓王□赞等宴并金织衣彩叚等物,回赐新王 黎谊 锦绮。

○先是,兵部奏:“差给事中会查锦衣卫军士,有当送操者。”掌卫事·都指挥使赵鉴奏:“内役繁难,乞免送操,以备供应。”上从之。该卫每因一事役占数十百人,一年之间应役不过数日,而坐耗衣粮无筭。清查方毕,而鉴遽沮之,欲营伍之充冗食之省,难矣。

○户部言:“京卫官军,弘治十八年秋季,俸粮共四十一万三千四十五石有奇,该折银十万三千二百六十一两有奇。初拟以司钥库所贮铜钱,依时估折支,将以纾目前之急也。今各卫愬称该库开送钱数,仅二千五百二十五万九千二百六十文,每七百文折银一两,共该银三万六千八十四两。若七十八卫通派关支,仅及三分之一。况折二旧钱并新小钱通行使用,亏损愈甚。盖各官徒便己私,岂暇顾国家赢缩之计,然念其俸给实,己后期谓。宜仍旧于承运库支银,俟其年冬季,乃如初拟,以钱给之,不足则给银凑补;其折二钱,宜勿折止作小钱支领,以便下情;若洪武、永乐、宣德、弘治通宝,候各卫既领之后,令京城内外诸司相兼使用,务欲流通,敢有仍前谓新钱不便,阻坏钱法者,听本部指名参奏执讯;仍严禁私铸,以防奸伪。”上是之,私铸令严加缉捕,治如例。

○是日,雷震南京·东安门·皇墙脊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