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 第21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 第21章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作者: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0 10:43:28 来源:文学城

正德元年十二月

○乙巳朔,上亲视郊牲。

○升南京·刑部·员外郎时中为山西·按察司·佥事,管屯种。

○扬州府、通州,雷再震。

○丙午命西安·左卫·阵亡·指挥使朱鼎子鳌,袭升都指挥·佥事·本卫·带俸。

○升赏宁夏有功官舍、旗军、指挥使白俊 等十人有差,以斩获虏寇功也。

○戊申升南京·户部·右·侍郎陈金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地方。

○丁未改崇府食盐于两淮运司关支,从世子请也。

○庚戌昏刻,流星如盏色,赤光烛地,起自紫微西蕃外,发光如碗,东南行至井宿,七小星随其后。

○青州府有气如龙色红黄,久之变青白而散。

○辛亥升户部·左·侍郎顾佐为本部·尚书。

○调户部·主事 苏时秀 为镇江府·通判。时秀 监收城门钞课,忤刘瑾意,使东厂觉察其过,调之。

○复以杨玉为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玉先以事降千户,遇赦复职调万全·都司·带俸。至是,奏称其姑卫圣恭僖夫人之坟在京师,乞留锦衣卫以便护视,许之。

○壬子命会昌侯孙铭奋武营坐营管操。

○癸丑保国公朱晖奏:“大同御虏官军,有冲锋破敌、三次当先并被伤者,有斩获首级、查无明文到哨并自首改正者,有随军书办勤劳者。先议俱止给赏,人多觖望,乞照成化间白狐庄例加升。”兵部执奏:“今次边功,科道交章劾其冒滥欺罔纪功,御史刘淮亦称事多茫昧,兵部勘官又谓功无显迹,给赏已为殊恩矣。而晖意犹未满,宜究冶,以为人臣罔上市恩之戒。”得旨:“晖所列诸有功官军,俱准照白狐庄事例,各升实授一级。”既而物议沸腾,兵部覆请:“止给赏如初,或量升试署职衔,止终本身。其自首改正、无文到哨官军,待勘明照例升级,自后俱不为例。庶人心稍平法令,不至全失。”不听。

○恭顺侯吴鉴卒。鉴以天顺四年袭爵,弘治间命镇守狭西,踰年召还。至是卒,赐祭葬如例。

○昏刻,金星犯垒壁阵西第六星。

○甲寅升南京·太仆寺·卿王珩为南京·户部·右·侍郎。

○命万全·都司·都指挥使王杰守备中路葛峪等堡,万全·右卫·指挥·佥事 刘杲守备顺圣川东城,怀来卫·纳粟·都指挥·佥事 张湖守备隆庆州城。

○乙卯命定辽·右卫·都指挥·佥事 金辅充辽东·游击将军。

○总制狭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处边务兼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辞右·都御史之命。上曰:“狭西戎务,方以仗卿,宜益展才猷,以副重任,其勿复辞。”

○丙辰礼部奏:“明年元旦,有朝会宴赏之礼。今 孝宗皇帝 未踰大祥,人当日食,宜免称贺。”上曰:“三朝日食灾变非常,朕心警惧,何以贺为?诸礼其悉免之。”

○丁巳太监李荣传内旨:“六科给事中,俱令守科日常至酉乃出,仍令锦衣卫直宿指挥不恃点闸。违者,以名闻。其奉京差非远出者,亦如之。”

○戊午以江西赣·县民郭执桓尝输榖二千石,助有司赈饥,从巡抚·都御史张本请,赐之玺书、羊酒,听自立表于门,以为尚义者之劝。

○升都指挥·佥事 温和为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

○庚申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升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焦芳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尚书如故;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鳌为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于是,东阳上疏曰:“臣以衰病乞休,诏旨未允。官医遣视,中使颁恩,感德难言,殒身莫报。但向犹扶病入阁,今已伏枕在床。三孤非忝窃之官,内阁非旷散之地。忧切于内,志在决休,乃今加秩,愈增愧惧,无以自容。恳乞圣恩,停止前制,仍以本官致仕。庶全终始眷顾之恩,免贪冒宠荣之咎。”上曰:“卿累朝耆硕,辅导有年,劳积显著,特兹加秩。朕倚托方重,顾可引疾求退乎?不允。”芳亦上疏曰:“臣学非适用,仕不谋身,尝侍讲于先朝,继窜官于远地。荷蒙日月,拔置云霄,每中夜之靡宁,惧末路之难保。伏望追寝新命,容供旧职。”鳌亦上疏曰:“臣志惟守已,才不逮人。误蒙先帝有正人端本之求,继荷陛下置密勿赞襄之地,岂期涣号复赐崇迁。伏望秩由功序,不羡一岁九迁之荣。庶几志以分安,可免终朝三禠之议。”上并答曰:“卿老成端谨,中外素闻,兹故加秩正期,匡辅朕躬,以隆治道,其勿复辞。”

○刑部·左·侍郎何鉴以黄河已平,议停防河夫役。事下,巡抚·河南·都御史陶琰查奏:“河患不常。先年荆隆口决水,奔入海漕。河夫利冶河,大臣建议起夫并力修塞,其患始息。因备行一省,随户丁之多寡,编佥河夫五万八千七百余名以备之,近已减五分之一矣。若再停革,恐非先朝预防之意。况所设虽有前数,亦惟用于有事之日。若河流循轨,固不防、废农业。但宜严禁有司,勿频扰而私役之耳。”工部覆奏谓:“勿革便。”从之。

○辛酉升户部·右·侍郎张缙 为左·侍郎,光禄寺·卿王佐为户部·右·侍郎,改南京·工部·右·侍郎叶贽为刑部·右·侍郎,召管理易州山厂·工部·右·侍郎吴洪回部管事。

○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夏时、江西·按察司·佥事 林廷玉,俱按察司·副使。时狭西,廷玉广东。

○命:“应城伯孙钺殚忠、效义营,坐营管操。”

○太监李荣传旨:“腾骧·右卫·都指挥使吴安升都督·佥事·后军·都督府·带俸。”

○夜,月生晕白虹弥天,俱苍白色,良久渐散。甲子夜,亦然。

○癸亥命故·锦衣卫·指挥·佥事 汪隆弟奉,袭兄职。奉,景皇后之侄也。

○以定国公徐光祚之弟光祀 为勋卫。

○即墨县·三表山石崩。

○乙丑命顺天府官择日祈雪。

○巡按·江西·御史臧凤上言地方事宜:“一 假兼制以安地方。南赣二府,接连三省,流贼出没。东西地方,不相统摄,文移会约,动掩旬月,以致贼多散逸,事难就绪。乞敕都御史兼制四省接境府县,随宜调度,则盗贼可息。一 恤机兵以纻民力。江西属县原设机兵,多者千余名,次者七八百名,少者一二百名,□妨农业,竭力募人,常役之余,添此重费,欲民不贫,且盗难矣。有警之地,宜从兵备等官相度弛张,其余悉故归农,待霜降以后,赴官操练,无令有司拘束私役。一 定水次以便交兑。先年江西府县交兑粮米在九江府泾江口水,次后因风水之虞,改于省城河下各处,以便军民。近为参将张洪变更,从旧军民嗟怨谓,宜仍从便交兑。一 处经费以足料价。查得江西一省额办外,又有坐派物料。近年溢出原额,以致无银支解,拖欠数多。虽因言官建白停止,万一督趣实为可忧。乞命议处俾扣数减派,或照依里甲丁产出银徵解。庶几人有定守,物料可完。”诏:“所司知之。”

○南京·礼部奏:“近日坐派和州江浦郊祀牛犊,本部已经委官至彼验中,宜免其渡江再验,则人无久候之苦,犊无瘦损之虞。”礼部覆请,从之。

○降兵部·主事 王守仁 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时南京·科道戴铣等以谏忤旨,方命锦衣卫官校拏解。未至,守仁 具奏救之。下镇抚司考讯狱,具命于午门前杖三十,仍降远方杂职。

○丙寅升云南·按察使张恕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改兵部·左·侍郎马中锡为南京·工部·左·侍郎。时南京缺工部·右·侍郎,吏部会推两员上请,而内批以中锡改,人骇异之。

○升太常寺·少卿孙交为光禄寺·卿,太仆寺·少卿魏玒为南京·太仆寺·卿。

○太监陈贵以镇守宣府奏:“带头目二十余人。”兵部言:“例止五人,而贵属滥请,宜裁之。”不听。

○丁卯上谕礼部、兵部臣曰:“今后四夷朝贡来京,凡筵宴饮食,俱宜丰洁沿途,廪饩驿传,如例应付,以副朕柔远人之意。”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王敞为通政使。

○礼部以郕府妃汪氏薨,会府部大臣及翰林院儒臣、科道官酌议言:“汪妃系景皇帝 之配,与在外王妃不同。丧葬之礼,宜如皇妃礼从厚。况景皇帝 陵寝已定,亦当合葬。宜自明日始,辍朝三日,祭九坛。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亲王、公主、王妃、皇亲、驸马、文武大臣、命妇,各有祭。”制:“可。”

○戊辰户部·主事 钟文杰往云南四川清理盐课,因言盐法废弛、商灶两弊条陈十二事:“一 惩改拨以杜贿门。一 诘引目以绝影射。一 究侵欺以塞弊源。一 定银盐以便徵督。一 立查同以计岁限。一 徼底簿以防奸伪。一 慎销销以完课程。一 考勤惰以严黜陟。一 储罪米以恤灶丁。一 专职掌以一事体。一 汰冗员以省民害。一 清盐税以资边饷。”命:“所司知之。”

○潮州府见火星如斗,落而复起,转大如簸箕。

○己巳赐朝鲜国《正德二年大统历》百本。

○以凤阳、淮扬等府旱灾,允运粮米听改十万石为折银。

○命户部·郎中郝海、工部·员外郎毕昭会同漕运·参将梁玺,修理会通河,仍戒其毋得怠缓。河起大通桥,迄于张家湾,有闸数座。然地形高下悬绝,蓄水甚难,卒不能通。行舟楫时,中官用事者,已豫造剥船布囊,乘时射利后,运舟至湾,则以囊强与之,而索其钱,运卒苦之。

○四川·燕儿崖番蛮耳多折从得失寨番蛮合儿结入寇,官军剿捕获之,监候于所在官司。其族共缚送 合儿结请赎耳多折之罪。镇巡以耳多折曾预入寇杀之,虽不为过,但其族缚其首恶,似亦可赎,为之奏请。兵部覆:“宜释之。”报:“可。”

○山西·太原府地震,有声如雷。

○庚午升南京·光禄寺·卿胡谅为工部·右·侍郎,管理易州山厂柴炭。

○夜,宁夏·中卫有星如碗陨地,又空中有红光,约大二亩狭灭。

○陕西·巩昌府有流星,红光如火,自东北往西南,声响如雷,数小星随之。

○辛未大学士李东阳再疏恳辞加职,以为:“和气上干,分当策免令。求退而反进,辞少而就多。负礼义之初心,亏廉耻之大节。此臣所以心愈不安,而病日加重者也。”不许。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林俊 以多病亲老,辞免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之命,并乞致仕。许之。

○升知县高显、何亮、张九逵,行人周用、胡镇,为南京·给事中。显、亮户科,逵礼科,用兵科,镇工科。先是,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奏黜权阉,并乞留顾命大臣刘健、谢迁 等。诏:“锦衣卫官校执送诏狱。”未至,吏部请委官暂掌印信。有旨:“不从,亟令推补。”

○免济南等府有灾地方,税粮有差。

○壬申户部议覆太常寺·少卿乔宇奏:“其一谓,大同府所属应州、山阴、马邑等州县,去边孔迩,民不聊生。往岁宽诏虽下,而所司督催逋税,急于星火。今宜移文山狭巡抚,转行分巡、分守管粮等官,遵奉诏旨:‘凡弘冶十六年十二月以前,未徵之数,实系小民逋负者,悉与除豁。’其二谓,为国必务积聚,山狭所在仓廪空虚。乞敕抚按等官,今后诸司所问轻重罪囚,应纳赎者,不许收银,俱照例纳米,贮之预备仓。遇有荒歉,随宜赈给。今宜移文申戒,仍令严立簿籍,稽其出纳。”从之。

○先是,巡抚·云南·都御史陈金议奏:“寻甸军民府添设学校,孝宗皇帝允之,而左·布政使周宏疏言未可者有三。寻甸一府,民皆夷罗,习于纵肆,但宜镇之以静。况木密平夷武定地方,灾变非常,事宜预防。今若兴作,未免起倩。夫役动淹岁月,万一民不堪命,逃移失所,其不可一也。买办物料,雇觅人工,府库空虚,小民困极,本司库藏,俱系解京备边等项额数,难以动支,其不可二也。兼以税粮不及,三千人民,止有七里。学校一设,师生俸廪、祭祀乡饮之费,斋膳门库等项,皆不可缺。加徵则无粮可取,加役则无人可克,其不可三也。乞停止。”礼部议覆,上曰:“寻甸既系羁縻之地,又多灾伤,儒学其勿设。”

○癸酉岁暮祫祭,遣驸马·都尉蔡震、黄镛告太庙及 懿祖皇帝、熙祖皇帝,上自告 孝宗皇帝 几筵。

○升巡抚·延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文贵为兵部·左·侍郎,江西道·监察·御史公勉仁 为太仆寺·少卿。

○降监察·御史陈琳为广东·揭阳县·县丞。琳,提学南直隶,见大学士刘健、谢迁 去位,南京·给事中戴铣等又以言事械系至京,乃疏言:“健、迁 顾命老臣,素无大过,一旦骤去,天下有轻遗寿者之疑。铣等职专论谏,宜赦小过,一旦严谴,天下有杜塞言路之惧。况南京方冬雷震,元旦日食,推数度理,咎徵非小,修德弭灾,尤今日之急。务谓宜委心元老,博采忠言。今老成见弃,而狂直不容,非所以回天变,而固人心也。且人之生也,必股肱完固、耳目聪明,然后身得安焉。今大臣不宜去而去,谏官所宜容而不容。是自痿痹其股肱,蔽塞其耳目,欲天下之安,得乎?愿追回健等复柄钧衡,曲宥铣等得宽天宪,以上慰先帝之灵,下副生民之望。”上以琳不安职守上言大臣德政,且于铣等欲援引回护,遂降级外补。

○诏:“孔氏曲阜,地土粮草,其悉除之,以示崇重先圣之意。”

○升绥德卫·指挥·同知蓝海为署都指挥·佥事,统领延绥土兵操练听调。初,延绥招募之兵机二万,参将王戟尝选领二千听调杀贼。戟罢,以署都指挥傅钊 领之。及 钊 卒,延绥镇巡等官,欲停革勿推,而散遣诸兵于各营堡。总制·都御史杨一清谓:“此兵之设,东可以应援大同,西可以防御宁夏,而延绥守臣之欲散遣者,以其徒应别镇,而无益于延绥。故也今宜再加选补,通为三千人,择官统领操练。”且荐海知兵善战,人素信服,堪以委用,乃有是命。

○命襄城伯李鄌子全礼 为勋卫。

○甲戌岁暮祫祭太庙,奉懿祖、熙祖及 孝宗皇帝 神主,诣庙享祀。

○遣太常寺官,祭五祀之神。

○以明日元旦,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岳林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遣仪宾周钺祭景皇帝 陵寝。

○遣内官祭恭让章皇后陵寝。

○升推官陈察、罗凤,知县李鉴、李春芳、吴兰、何棐,行人喻文璧、王奎、张琏,国子监·学录任贤,俱为南京·试·监察·御史。察山东道,凤广西道,鉴山西道,春芳四川道,兰云南道,棐狭西道,文璧江西道,奎湖广道,琏广东道,贤福建道。旧制御史缺,须用一考以上博士、行人,及行取推官、知县、教官等考选。时欲急补南道员缺,察等及 鉴等以推官、知县给由,非行取之数,琏任行人仅二年,未及一考。吏部请:“勿拘常格,用之。”

○山东·莱州府地,连五日九震,俱有声如雷。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元祯卒。元祯,字廷祥,江西南昌县人。天顺庚辰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为大学士李贤所知,授编修。宪宗即位,劝行三年丧。又上言治道,在讲学听治,用人厚俗。预修《英宗实录》未上,以论事忤时宰,遂引疾去,家居二十余年。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以前有史劳,升左春坊、左赞善。又以疏劝行王道,《实录》成升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既又以母老,请告归。修《大明会典》,召为副总裁。孝宗隆其名至,则升翰林院·学士充经筵日讲官,甚倾向之。以母忧去,服阕未起进南京·太常寺·卿。修《通鉴纂要》,又召为副总裁,改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仍命日讲,并侍东宫讲读。俄又命掌詹事府事,入内阁,专管诰敕。上疏言经筵当增讲周子《太极图》、张子《西铭》、程子《定性书》、朱子《敬斋箴》,皇太子当兼讲《孝经》、《小学》、《诗》之有关于纲常治乱者,亦须令左右讲说歌诵,以致劝戒。孝宗皆欣然嘉纳,亟使人至内阁取《太极图》等书。闻者以为上将大用元祯矣。会宫车宴驾,为忌者所中,诬谤籍籍,言官遂交章劾之,元祯乞休疏凡七上。武宗以东宫旧臣,屡降温旨慰留,进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食从二品俸,仍充《孝宗实录》副总裁。元祯感激眷遇,力疾供职,踰年卒于位。元祯,生而祯异,五岁能诗,乃长肆力问学,为文雅健奇崛,名满中外,其学常探讨程未者,论一时相,与切嗟者,若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罗伦、陈选辈人,皆以道学日之家,食既久晚乃复出,所与同朝者,多后进之士,言论意态,与时不入,自智巧儇薄者视之类以为迂况名位相轧,皆恐其出己上。元祯不能决于引退,以来姗海惜之者,以为憾然,论其大节,终不失为君子,或以为元祯不能安贫乐道,颇殖田产,则亦责备之意云。

○是岁,天下户:共九百一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三户;口:共四千六百八十万二千五十名口;田:四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三十三顷一十六亩九分二厘七毫五丝四忽九微五纤。田赋 米:二千二百一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六石九斗八升一,合四勺五撮五圭三粟三粒七微;麦:四百六十二万六千六百四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一勺八抄二撮七圭七粟九粒四微五纤;丝:三万一千五百五十三斤一两三厘一忽四微五尘;绵:一十六万九千六百斤一两九钱八分八厘七毫七丝;绢:一十二万六千七百六十七疋,三丈六寸六分二厘一毫八丝三忽;布: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疋,四尺四分;绵花:一十一万二千八百九十四斤一十一两二钱二分二厘七毫三丝三忽;草:二千五百九十四万四千二百四束包,六斤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三丝九忽七微六纤。户口钞:八千七百九十七万六千六十七贯七百七十八文五分六厘;杂课钞:七千三百九十二万七千一十九贯,折米三万三千三千三百三十六石七斗四升七合三勺;盐课:二百一十八万二百四引,九十一斤九两三钱三分六厘,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七石四斗,折布四万六千六十三疋,一丈八尺五寸五分八厘;茶课: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一斤九钱七分;屯田:一十六万一千三百二十七顷一十八亩四分四厘四毫七丝一忽;粮:一百四万一百五十八石三斗九升一,合五勺八抄九撮;金银课:三万二千九百二十两;水银:二百二十九斤;朱砂:四十六斤八两。儧运:四百万石。各处运纳:一千一百七万五千六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一,合三勺三抄三撮七粟六粒。减免粮:三十二万四千三十一石一斗九,合三抄五撮二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