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民女们 > 第49章 第 49 章

民女们 第49章 第 49 章

作者:物外长年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2-22 09:06:13 来源:文学城

拒绝后,还希望继续接触,如此几次,邢灵意外发现自己想到俞夏的时候,不再犹豫,也不再彷徨,同时万分相信她们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徐诚的例子在前,她怎么能轻易地相信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呢?简直莫名其妙!虽然几次三番这么告诉自己,她还是充满了盲目的乐观和毫无缘由的确信,还是不自觉地靠俞夏更近。

俞夏不知是欲擒故纵,还是真的忙得焦头烂额,自从跟着他十几年的小厮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后,他什么事儿都不假手于人,天天出门或是查案或是探访民情,根本没功夫和邢灵说话闲聊。

也许他到现在还没注意到她的变化,也许注意到了,只是没有精力在意。

邢灵也思量许久,终究见不得他的眉头数日不展,在晚饭的时候特意问:“什么事儿这么难办,一连几天都没有办法,不如你告诉我,我替你想想主意?好主意也好,馊主意也罢,总是是个主意,多少能做个借鉴。”

俞夏这会儿还不想把缘由告诉她,沉默许久,忽然想到一件事儿需要找个靠谱的人去办,对邢灵说:“你不用替我想主意,你替我办件事儿吧,这事儿说难办也难办,说不难办也不难办,只是要劳累你到乡下走一趟,不知道你肯不肯?”

邢灵说:“我本来就是乡下人,到乡下去有什么难的?你只管说吧,我尽力去办。”

俞夏便说:“前几日我在别人家里看到一副菊花图,问是什么人的画,那人说是这附近一位叫作禄进的乡下农夫所画,今年才二十岁出头,因为丁父忧,还未成婚。除了菊花,别的花画得也极好,我说想派人去买一册,那人又说这个禄进最厌恶做官的,上一任县官亲自登门去买,他还不愿卖,收拾行李到外地躲了三年多,最近才回来。

“我原想他不愿意卖,我不买就是,谁知道回来后还是念念不忘。准备派别人过去吧,一则怕他们仗势欺人,坏了我的名声,二则也怕他们克扣我给的钱财,中饱私囊,若是你们去办,我就放心了。”

邢灵说:“人家最厌恶做官的,你还要我去买,那就只能骗他了。要骗他也行,只是怕他知道真相以后再逃出去,倒显得你和前任知县一样是个鱼肉百姓之辈,平白辱没了你的名声。不如你励精图治,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到时候再去向他买画,别说一册,只怕十册、二十册也手到擒来。”

俞夏本来一肚子怨气,听到她这么说,手指向她点了点,笑着对邢大夫说:“瞧瞧,史书看的多了,说话来也是圣贤口气,让人又爱又敬。”

邢大夫说:“她呀,不但书看的多了,话也敢说了。以前心里虽然有算计,却是个锯了嘴的葫芦,说不出来,现在说起话来,跟竹筒倒豆豆一样,一倒一打堆。”

邢灵早发现到自己跟从前确实不一样了,笑道:“从前愚昧无知,一开口就是错话,不如不说,如今明白些了,不怕出丑,所以敢说。”又问俞夏:“你只说我方才那番话对不对吧?”

俞夏说:“自然是对的,正因为是对的,才让人又爱又敬。”

邢灵头一次从他嘴里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扬眉笑道:“你若真想要,我也可以去试试,若是他一听见你的名字,便答应画一册,可见你过去几年在官场所做的事儿没有白做,至少传到了百姓的耳朵里,人家认你是个好官。若是不答应,也只好罢了。”

俞夏说:“我刚才就是这个意思,谁知道你骂了我一顿。刚骂完我,又开始哄我了,好在句句有理,若是没理,我可不听。”笑了一阵,又想到从前身旁常用之人,告诫她道:“你从史书里学到这儿,就很好了,若再学得深些,只怕就要变得奸滑了。”

邢灵说:“其实我早变得奸滑了,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我在你面前说前面那一段话,哄得你高兴了,去见了那个禄进,又拿出官架子逼着他画完,把册子拿回来再哄你,说人家听到你的名字,立马感恩戴德,特意细细地画了这么一册,再把扣下的钱跟随行的人一分,就瞒你瞒得密不透风了。不但如此,你还要觉得我事情办的好,以后重用我,是这样吧?”

俞夏脸上笑意渐收,露出几分凝重:“你从哪儿学来的这些歪门邪道?”

邢灵说:“还用学吗?听也听会了。我跟我爹常年给人家看病,这种事儿听了十七八件了,虽然形式千变万化,细思起来总免不了欺上瞒下这四个字。你这里虽然比别的地方好许多,可这些蠹虫是无孔不入的,哪里就能幸免于难呢?不然前一阵何以事事亲力亲为,如今又何以用我呢?”

俞夏想不到她已经成熟到这个份上,不自觉地望着她笑起来,欣赏之色溢于言表。

邢大夫反而有些担心,说:“这孩子,刚才夸了她几句,她就得意忘形了,胡说一气。”

俞夏摇摇头,对邢大夫说:“若是换了从前,我也要说她胡说八道,如今却不能这么说了。你们想必还不知道常年跟着我的小厮为什么前些日子突然走了,我现在告诉你们,为的就是这个。这件事儿说来话长

“这里的百姓被上一任知县闹怕了,凡是告状,一定要送银子。衙门里知道我的性子,特意不告诉我,私自收了,从我来的这一个多月,便收了三四百两之多,都是各知情的人按官职大小均分了。

“我从师爷嘴里知道这件事儿以后,特意把他们叫在一块儿,逼着他们把收的银子吐出来,他们不满,便抖搂出我那小厮的事儿,说他私底下收银子收得更厉害。我那小厮跟着我十几年了,我一直没有怀疑过他,他们这么说,我只当是诬陷,谁知道他们提到最近的一件事儿。

“那是一桩盗窃案,明明已经查清要结案,他却说其中某某不详,劝我等一等。你道是为什么?原来他收了原告五十两银子,又收了被告三十两银子,眼看我判被告赢,准备拖一拖,让被告再多给二十多银子,意思是我们这里谁出钱多就赢,好为他以后到处讨钱铺路,你想气人不气人?

“还不止这一件事儿呢,后来细细查问,我才知道他收得钱多着呢,这里买了二进的院子,瞒我是租的,行省里还有一进院子,姨娘也有三四个。幸好我判案还算公道,又有你们从旁观察,好歹没有弄出些冤假错案。虽然如此,想起来还是让人后怕。

“他走以后,我也变成了惊弓之鸟,手下的人一个也不敢用,所以才找你。现在除了你们父女两个,还有师爷,我是再找不出能完全信赖的人了。”

邢灵听了,默默无言许久,说:“我只知道乱,想不到这么乱,简直可怕。从前我们还能帮你查探一下风土人情,现在出去摇铃串巷,人家躲我们躲得很什么似的,多说了两句话,都要盯着我们看,生怕我们出卖他们,想来早有人交代过他们,不然怎么会认识我们?希望只是起初不熟悉的时候这样,慢慢吏治清明,也该换一派清明气象。”

邢大夫接口道:“原来的知县只是被调走了,又不是卸任了,这边好起来,那边还不知道要怎么乱呢?想想百姓也是苦,遇到了这样的昏庸爱财的贪官,圣贤书都不知道学到哪里去了。”

这么一番讨论,大家心里都闷闷的,不但饭吃不下去,当天晚上也没有睡好。

第二日一早,吃过早饭,邢大夫、邢灵带了一个随从到乡下去找禄进,禄进的母亲开门说不在,又关上门,连水也不给他们喝一口。

他们也不着急回去,在附近的村子里逛了逛,也没找到可以治病的人,晚上的时候想找一户人家借宿,人家都不给住,只好在一座破庙里里将就一晚。

次日再去,仍旧是不在,这回便到远点的村落里,晃了七八天,来找着看病的多半是卧病在床,看起来时日无多的,其他小病小灾的,一个来找的也没有。

也是邢大夫医术高明,把一个摔了一跤,眼歪口斜,半身麻木的治得好多了,那户人家感恩戴德,专门设宴,这一下名声便打出去了,乡下的人见了他们也不像躲瘟神一样。

再回来找禄进,禄进也在了,知道他们要一册四时花木画,答应下来,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银子,恰逢中午,还留他们吃饭。

粗茶淡饭吃了一顿,又闲聊了几句仕途经济学问,邢大夫笑道:“禄公子这样的才学,不报效朝廷可惜了。”

禄进说:“报效朝廷的人都在堂上坐着的,个个忠心耿耿,何劳我去费心。”

这句反讽极秒,邢灵不禁笑起来:“说起这个,我倒想起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不知道你们要不要听。”

邢大夫看着禄进,禄进说:“但讲无妨。”

邢灵沉吟片刻,说:“从前有个乡下人,上山砍柴的时候看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受了伤躺在地上,眼看就要死了,他心存善念,便把这老人救回家,请大夫好生医治。养好伤以后,那老人在这个乡下人眉心点一下,说这一点价值千金,便走了。

“那以后,乡下人还是照常生活,一点多余的钱也没得。后来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抱着家里养的鸡去镇上卖,发现镇上灰蒙蒙的,不像白天,也不像黑夜。来赶集的人都围着榜在看什么东西,他也凑了个热闹,看到是通缉令,说要出一百两银子寻潜逃的杀人犯。

“卖了鸡出城的路上,天更黑了,他看见一个人低着头走路,浑身笼罩着比天色还要黑的雾气,心里觉得莫名其妙,便一路跟着他。到了客栈门口,那人抬头向上看了看,这乡下人认出他这张脸就是通缉令上的那张脸,想着这也许就是得千金钱的法子,立马飞奔到衙门。”

禄进插嘴说:“赏银是一百两,又不是一千两,你编岔了吧。”

邢灵说:“故事还没讲完呢,你且听着吧,不要插嘴!”

顿了顿,说:“那人飞奔到衙门准备告状,谁知道衙门里的人个个身上都缠绕着黑雾,比那个杀人犯的黑雾还要浓,还要厚,都看不清五官了。这个乡下人吓了一跳,也不敢检举揭发了,拔腿就跑。等跑出去,外面越发黑洞洞的,不见天日,只听得锣鼓梆梆响,不知道是为什么事。

“梆梆的声音消失以后,街市又繁华起来,他仍是看不见,心里发慌,随手拉了一个人问刚才是谁过去了,那个人说那是县太爷从告假回乡扫墓回来,在鸣锣开道呢。”

一句话说得邢大夫和禄进都笑起来。禄进说:“看起来是个温温柔柔的小姑娘,编起故事来怎么这样尖利刻薄。”

邢灵说:“故事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有尖利刻薄的生活,才有尖利刻薄的故事。”

禄进耳朵听着她的话,脑子里还在想着“县太爷从家乡扫墓回来,在鸣锣开道呢”这句话,又笑起来:“看清世道,果然是价值千金。”又看了邢灵一阵:“你既然看得清,怎么又到官场里搅和?”

邢灵说:“我和我爹都是平头百姓,跟他住得近,不过求个庇佑,省得别人来找事儿,还算不上到官场里搅和。”

禄进望着她和邢大夫:“你们自己觉得不是搅和,可在别人看来确实实实在在的搅和。你们知道保正过来告诫我们留心说话的时候,怎么说你们的吗?说你们跟那个‘灭门的县令’没住在一块,却吃在一块儿,做老子的是大夫,不知道治死了多少人,做女儿的……妻不妻,妾不妾。”

邢大夫又是气又是笑:“简直胡说八道!”

邢灵说:“只这样胡说八道,程度也有限,只怕真正难听的话他还没说呢。”

禄进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话不说也罢!他们说的话,我一向是一句也不信的,这次不知怎么糊涂了,直到你爹救了一条人命回来,我才清醒过来——他们说好未必好,说不好恐怕就是好了,只是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

邢灵说:“好到什么程度,也不是我们说得出来的,还得您亲眼所见才能信。说到这个我又想起来一件事儿,我们过来的时候,他们还弄了许多百姓到城外迎接,嘴里说着什么‘青天大老爷’,我当时特意掀开帘子看了看,一个个都不是忠厚百姓的模样。也难为了你们这里的地方官,想出这种巴结人的法子。我正想着呢,俞夏停了轿子,让他们都散了,他们望着主簿不肯走,主簿羞得满脸通红,摆摆手,他们这才散开。”

禄进说:“这事我也听说了,好像是一天一百个铜板,找的都是衙门的狗腿子,自然不是忠厚百姓的模样。”看着邢大夫说:“您是个忠厚宽仁的模样,您女儿嘛,忒漂亮些,不像乡下人,只一双眼睛,通透灵动,不染俗尘,有点乡下小姑娘无知无畏的样子。”

邢灵眉头一竖:“漂亮怎么了?乡下人就不能漂亮吗?在这儿治病救人的几天里,我不知道见了多少漂亮的姑娘,你这一句话,就把他们全玷污了!”

禄进被她说得哑口无言,要辩解,话到嘴边又觉得无力,勉强笑道:“是我唐突了,抱歉。”

听俞夏的话,邢灵以为他是个名士,今日几番交谈,见他总是盯着自己,言语间又多轻贱她,便觉得他是个浪得虚名的俗人,敷衍着问了几句风土人情。谁知道这个人探风极好,谈个不了,当晚在这里睡了一晚,次日又用些粗茶淡饭,约好过来取画的时间,便告辞了,慢慢走回去,一路走,一路治病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