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民国旧书信 > 第6章 婉君·叁

民国旧书信 第6章 婉君·叁

作者:翡京白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8-01 18:18:53 来源:文学城

文生,

问你安。

这次你我的来回信都很快,并不是偶然,也不是我过于思念你,算是好不容易你我都有了些空闲时候。你说的提议很不错,但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难不成他们逃难还随身带着炮弹吗。总不至于直接掀了那里,更别说大家都不知道具体的位置,谁还能一马当先出去报信啊。

最近家里事有点多,我也有些累,这封信写的不如往日里那么长,还请你见谅。

往好里想想,偌大个中国,还偏就逃到了这里来吗。乡长也觉得这事太小题大做了,我之前去探望他……你可能不知道,我十五号收到你的信之后,乡长老婆就拖王大姐过来告诉说乡长发高烧,烧的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能不能挨的过去。天太晚了,我没惊动阿爹阿妈,披了件衣服就跟着王大姐去看了看。乡长老婆见了我们就开始哭,说乡长是带牛去犁地,这犁是新做的,牛带着不舒服蹄子一个劲儿的刨地,乡长以为它犯了倔劲儿,就使劲抽它。牛被打急了,哞的一声带着犁就往前跑,乡长怕它把别人家的苗子踩了,伸着手去抓牛,结果被犁边上的木刺划了个大口子。当时也没在意,回家里就找了块布随便包上了。

我问她怎么不找酒和纱布,说是现在前线打仗,各种医用物资吃的紧。咱这边还算安稳,平时进的不多,卖的也少。而且咱这都信祖上的土方子,对那些西洋东西是不信的。这也不能怨她,要是让我说,我也是不信的,你没听西洋的大夫治死了城里私塾的宋先生,他老婆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尸体还不全,到现在也没抓着这人,城里都传都说是饿鬼来吃人的。我虽然不信这些,但也对他们不怎么信任,外面的东西怎么就比不上家里的呢。

当时太急了,乡长老婆估计也慌了,随便找的布也不太干净。把它打开的时候里面都带着黄水,血红的肉就这么翻着,还有点发臭。我知道这下子坏了。老话说,发烧烧人,不好好诊治是真会出人命的。可乡里面没什么好大夫,都是些方士游医。张大夫家里有事,前几天就带着行李走了。他这一走,更没靠谱的。好歹他来的时候嫌一个人在这出门问诊不方便,收了个小徒弟,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了,左大姐家的左小丽。姑娘长得挺秀丽,办事也心细,可惜女孩子太娇弱,见到血开方子的手都发着抖。

我实在没办法,乡长老婆是城里后娶来的,以前在赵公馆里做事。说城里面有个方平医馆,里面的大夫也是留洋回来的,医馆里面也有些中医。我本来想请她给个地址,看这大夫能不能上门来,可人说了,人家不缺客,晚上也不出诊。我不愿意听她这话,什么出不了诊,根本就是嫌给的钱不够。

不过这时候管不了这么多,我从宋车夫家里借了辆马车,张大姐也跟着,说是怕我找不到地方。乡长老婆晚上看不清道,只能我和张大姐一块拿着写了地址的小纸条进城找人。临走前她塞了一把首饰,应该是嫁妆,我看她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心里真是不得劲。她说家里的银钱都给孩子送去了。唉,当家的手里没个积蓄怎么能行,遇到点事就要伤筋动骨的。

进了城才发现,白天还算好,晚上真是黑灯瞎火。有些家里没有多余钱买灯,就捡了别家丧事替下来的灯笼,白的红的搅在一起,看的人直心慌。好在张大姐见识广,有定力,她驾着马,我瞅着四周。中间还遇上了些巡逻的警察,好在我带的那件衣服常年揣着些钱,想着给他们点就打发了。但张大姐更有办法,从兜里掏了些烟给他们,有的巡警出身也不好,拿着烟就放过去了。有的就是胃口大,诚心刁难了。我知道不给足是不能放行的,万一被抓了进去,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只能数着给几块新大洋。这东西平日里咱用得少,但这城里人尤其是警察们最爱收这个。

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人家又不让我们驾马车。那一片都是有钱人家住的小庭院,怕打扰人家了睡眠。我估摸着还挺远,本来想着要不让大姐在车上等着,我进去。但张大姐要强,说既然都来了,就别单枪匹马的办事。我知道说服不了她,只好把马牵在一旁,两人快步往里走。

我们走了大约一刻钟,总算见着了。不得不说,这医馆是挺会选地方的,门脸不大,做的挺精致。一扇雕花木门往两边敞开,边上种的又是树又是花,品种都没见过,一看就很金贵,明摆着是为了老爷太太们观赏的。

门口就有人拦了,说里面有人问诊。我竖着耳朵一听,里面连个说话声都没有,夜里还开着门,怎么也不像谢客的样子。但人家不让,也没办法,王大姐说我们家实在有人病的急,请他行个方便。这门童也不回答,两只眼睛耷拉着,挥挥手里的白手巾,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再跟他多求两句情,那条手巾就直接往脸上扑来了。这小子也就十七八岁,王大姐本来赶了一路马车就累,年龄又大了,哪能被这么对待。我也不怵他,抓着他手巾跟他说我们就开个方子,他也不听。反倒脸色一变,张着嘴就要叫人,我怕他惊动了巡警,就捂着他的嘴。他倒有办法,一边张着嘴使了劲咬我,一边趁我稍微松手的时候伸腿直接把桌上的茶壶拨了下来。一声脆响,我知道要遭,赶紧把手松开,让王大姐站我后面。

过一会,内间真给震出来了一个人。穿着一身旧式大褂,外面披了件外袍,戴着个金边的方框眼镜,人倒是长得挺俊俏斯文的。我知道理亏,跟人家好声好气道了歉,王大姐也一块陪着不是,我心里是真挺不好受的。我一个晚辈,怎么着都行,但王大姐50多了,还让人家跟我受着罪。

好在人家宽容大量,人也挺温和,都不计较这些。问清了事情给我们开了方子,又让门童跟我们道了歉,那人估计是这里的老板,那个门童一下子就没了气势,老老实实道了歉,又规规矩矩把我们送了出去。说实话,这大夫真的很好,这样年头能遇上这样宽宏大量的人,真是不多见了。

回去的时候人家还说用自家的车送我们,我们哪好意思,再说在乡里汽车哪有马车跑得快。付钱的时候我问诊金,人家说看着给。我们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大夫,这么随意。王大姐和我把兜里的钱全给出去了,递过去的时候我这脸都发热。之前遇到的巡警听我们来这看病,那眼神就很不对,问了才知道,说这家只接私人上门问诊,诊金都是按金银算。但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城里其他店铺晚上都要强制关门的,只有特许的店铺才能开。人命大过天,我想即使不开方子,买点消炎药总行,这又不贵。可看了他给的药材和方子,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些加起来也不够一个问诊费,不仅有消炎的还有镇痛的、滋补的。我看这单子就肝颤,人参、灵芝,普通老百姓哪能用的起这些。我就问他病人底子好,能不能只要消炎的。但他挥挥手,说在这买药都送。

我一听就不对,哪家药铺这么做生意,还不倒闭了。我知道人这是看出来我们没有钱,又是个斯文人,不好直说。你可能要问我不是有金簪子吗,可一个女人才有几个金簪子,她都是从小套匣里拿给我的,拿出来的时候还用布包着。这东西你们男的不清楚,对一个身处异地的女人来讲算是和家里的唯一念想了。最后人家看我们过意不去,就说他对金银不怎么感兴趣,说丰收时候送他点自家种的蔬菜水果,他喜欢吃这个。这你也想不到吧,或许是为了修什么道?反正很多来乡里的人都说咱们这风水好、世外桃源,来这里凝聚什么天地清气……真是搞不懂,不过这就好办多了,下次丰收了多送他些,我们种的水果甜的很,让他也看看什么是“术业有专攻”!

我俩出了城就一阵颠簸,一个时辰的路程,硬是缩短了一半。回到家里王大姐说先回去休息,毕竟人一把年纪,身体也不算太好,还跟着颠簸这么久,也熬不住啊。我去把药送给乡长老婆,她拽着我袖子说不成,她见着伤口就犯恶心。最后我们只好分工,她去煎药,我把化脓的地方给清出来。敷完药,天已经蒙蒙亮了,我还得回家赶着给阿爹阿妈烧洗脸水。

经过这一遭,乡长也算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我也悟出来了,人活着也就活个痛快,想那么多,都不去眼下的事情紧要。这个事情我跟他说了一嘴,至于具体情况等他病稍微好一好再说吧。要有走的打算,估计要把大家都聚集起来说,肯定得好一顿劳心费神,这太不好。我这几天也勤打听着点消息,大军过境,总不至于一点风吹草动都听不到。

你下封来信还是多说一说自己的情况吧,家里这边你越挂着就越心烦,不如多关心一下自己。大家都知道保命要紧,但这家家户户到底是要吃饭的,没了地没了牲畜相当于没了命/根子。我也不能把捕风捉影的消息当成现实,你说是不是。

另外前几天王大姐送了点芝麻过来,说是她弟媳种的,除了卖的还剩不少。我想着这估计是王大姐想跟咱俩把关系处好一点,等过几天谷子熟了,磨了粉蒸了馒头我也去送点。我把它们磨成了芝麻粉,一并给你寄过去,你早起喝一点,在外打仗本来就是消耗,营养别跟不上。

婉君

癸亥秋玖月初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