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媚娘说大学 > 第12章 弘农

媚娘说大学 第12章 弘农

作者:姜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18 14:29:16 来源:文学城

“弘农杨氏”专指杨震这一家族,其他姓杨并住在弘农郡的人,如果不是他的直系后代,都不属于“弘农杨氏”。只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至北魏时已经不可究诘,所以隋唐时的“弘农杨氏”一般都是自称,查无实证,跟太宗他们一家自称是“陇西李氏”是一样的。但陇西李氏有完整的宗谱,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当今皇帝他们一家,所以不认他们一家不认得理直气壮,但“弘农杨氏”家里就没人出来说三道四,所以“弘农杨氏”在北魏之后“人才辈出”是必然的——但凡能跟“弘农”扯上关系并且姓杨,都会自称“弘农杨氏”,以此抬高自家门第。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便有了“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的说法。因此往上追溯太久没什么意义,就说说近来拔尖的人就行了。

第一个要说的,是隋文帝杨坚,他是隋朝开国皇帝,北周随国公杨忠的儿子,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既然开国皇帝认了“弘家杨氏”这门亲,那么,整个隋朝宗室自然就都算是“弘农杨氏”的人,所以“弘农杨氏”绝对称得上是“王者归来”。

第二个要说的,是杨姐姐的亲爷爷——隋观德王杨雄,北周大将军杨绍次子,在隋朝那时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朝中四贵”。于大业八年(612年),也即大唐建国前六年突然发病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不论祖上血脉亲疏,杨坚家和杨雄家既然都认了“弘家杨氏”这块招牌,祖上都在北周为官,自然会互相帮衬,成了事实上的“一家人”,所以隋观德王杨雄后来也就成了隋朝宗室将领,并担任宗正卿(掌皇族外戚属籍,由宗室充任)一职。

第三个要说的,是杨姐姐的亲叔叔——观国公杨恭仁,他是隋观德王杨雄的嫡长子,他于武德二年归顺唐朝,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后又入朝为相,历任侍中、中书令——在唐初,中书令为正三品,位居侍中之上,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在唐初的官居场上,观国公绝对能称得上一句“位高权重”!不过,太宗即位后,他就成了散官,最后以“特进”(散官,但位同三公)致仕,前几年也即贞观十三年(639年)病逝,时年七十二。

杨姐姐的爷爷在大唐建国前就去世了,所以她家的观国公府的“金字招牌”是她叔叔杨恭仁打下的,这里为什么还要特意提一下他的爷爷呢?——因为这位爷爷和我外公杨达是亲兄弟,不是自称的,是实打实的亲兄弟——不特意提一下,别人怎么知道我妈也算是隋朝宗室之后,怎么知道我出身也不错呢?——我也算是皇室血脉了!(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

杨雄爷爷活了七十三岁,杨恭仁叔叔活了七十二岁,在我们那个平均寿命四五十岁的年代里,可算的上是长寿了!不过,他俩跟我们家一比,还是逊色了些——我活了八十二岁,但我妈更厉害,享年九十一岁。

回顾我这一生,归纳成功经验时,我觉得能当上女皇,首要因素之一就是:长寿。要知道,我登基时高寿六十七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很多政敌其实不是我斗败的,而是被我熬死的,所以我的登基之路异常顺畅,政治交接过程中没掀起太大的波澜——有些话怎么说来着:“老娘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年轻时,熟读史书的我就已经得出这么一条成功心得:如果实力不够,暂时拿仇家没办法,那就好好活着,以后到他坟头去弹琴唱歌跳舞(现在叫蹦迪)。

杨姐姐听后,立马给敲了我满头“板栗”,她说:“瞧你那点出息。”

后来,我戴着皇帝的冠冕,非常得意的对她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活得久了,自然能赢!”

她又敲我“板栗”,我条件反射往后跳,大叫:“我现在是皇帝了!”

她上前揪着我的耳朵对我说:“那就请陛下示下,喜欢什么歌舞,姐姐我现在准备准备,万一哪天您先走了,我好去您坟头送一送您!”——我立马老实了,我可不想在躺在坟里观赏这位老太太的歌舞表演,如果我当时知道这老太太咽气只比我晚一天,我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妥协的,起码也要挣扎一下,向她展现一下我也有坚强不屈的优良品质——只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啊!话说回来,她这么无赖,真不愧是我姐!

回过头来,温习一下李治的爷爷李渊说的那句话:“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他老人家这句话,明明白白说明在他眼里,朝中的势力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为当世勋贵名臣;另一派则是山东旧族。杨姐姐家明显就是个披着“山东旧族”之皮的“勋贵名臣”。

我将那时“勋贵名臣”之家的女儿按家族综合实力列了个排行榜,就可以发现,第一就是杨姐姐,其次就是苏亶长女苏氏——比苏家强的家族有很多,但这些人家要么没有女儿,要么女儿年龄不合适,要么就是身份不合适(庶出)。于是在杨姐姐“自绝”于太子之后,苏家就成了太子妃的当然之选。

排第二的是苏家女儿,那排第三的是哪家的女儿呢?——还是杨家,不过不是杨姐姐家的女儿,而是同为“弘家杨氏”的隋开国皇帝杨坚那家的杨家,是他的曾孙女,如果隋朝没有灭亡,她的地位肯定在杨姐姐之上,但是隋亡唐兴,在皇帝的眼中,她的地位还次于观国公府及苏家。其实我觉得,虽然大唐对隋朝宗室礼遇有加,但是都只是面子上的事,她的真实地位应该还要靠后,那时之所以被我排到第三,那是因为太宗后宫之一的“杨妃”之故。这个“杨妃”是皇三子的生母,她的这个儿子也是本次“太子擂台争霸赛”的四位选手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位选手,我们的攻擂方:皇三子吴王李恪。

李恪出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与太子同岁。出生次年也即武德三年(620年)就被册封长沙郡王,以后多次加封,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

贞观二年(628年)时,他年仅十岁,改封蜀王,被授益州大都督的要职,益州彼时仅次于帝都长安,为帝国重藩中之重藩。他以年纪幼小为由,没有赴任,遥领职位,开启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例。直到贞观七年(633年)时,他十五岁,被授齐州刺史(治今山东济南),赴任一年。后又于贞观十一年(637年),拜为安州刺史(治今湖北安陆),赴任。同年末,被御史弹劾,被免职,次年就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此后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