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媚娘说 > 第23章 暑假

媚娘说 第23章 暑假

作者:姜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18:58:15 来源:文学城

少年不知春光好,唯有读书忙。入学之后,我便进入了地狱般的埋头苦读模式,到烈日当空、暑气逼人、蝉声阵阵之时,我才惊觉夏天已经到了,我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因为每年五月份我们都会放假,时间长达一个月,名为“田假”。

农为国本,所以我们那时候的很多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着农事进行的,每年五月,正值庄稼成熟收割时节,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便会放假一个月,让学生回家探亲。小学虽然划归中书省下属的秘书省管辖,但各方面都参照尚书省辖下的国子监进行管理,因此,每年五月,我们也会放假一个月,有点类似于现今的暑假。此外我们也有类似于“寒假”的假期,不过我们是叫“授衣假”,而且时间是在农历的九月,因那时时令已近秋天,气温渐凉,学生可以回家去取过冬的衣服,因此名为“授衣假”。虽然隔着千载的岁月,但那时的我们在面对假期时的心情与如今并无二致,都是翘首以盼,欢欣雀跃!

除了寒暑假外,我们平常也有休息日,每月休息三天,具体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十日为一旬,是为“旬假”,正好安排在每次旬考的次日。因为休假之前要考试,考完之后还只能休息一天,所以对于这个假期,作为学渣的我并不怎么期待。

“旬试”每逢月底便改名为“月试”,以此类推,听说到年底了就改称“岁试”,名字每升级一次,考核不过关者所受的处罚也加重一层。从开学至今,所有处罚我一次不落,是为“逢考必罚”。打手板、抄书、罚站、罚脆、打水、擦地等诸般酷刑,我都一一尝试过了,之所以受罚经历这么丰富,是因为学校不仅会在考试不合格的情况下予以处罚,平时若是背书不过,写字不堪等小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我以前有多安逸,现在就有多狼狈。其实处罚本身我并不觉得有多难挨,但作为一个15岁的成年女子,在一群小朋友面前受处罚,我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从哪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是考试让我丢了面子,那么我就从考场上把面子赢回来!于是,第一次受罚之后,我便进入了日夜苦读的模式,终于顺便通过了放假前的最后一次月试。这也是我本学年唯一一次没有受罚的考试。那张考卷最后被我小心翼翼的保留了很多年,遇到难关时把它翻出来看一下,告诉自己,有志者事竟成——很有纪念意义,不是吗?

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考卷,徐妺妺的游刃有余,与我的艰难求存形成鲜明对比。课堂就是她的舞台,答题就是她的演出,她无时无刻不向人们展示着什么叫做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文思泉涌……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短短数月时间,她已经成功的让开学之初被迫接收我们的老师们消除了排斥之心。现在,学堂里的每个老师看到她,都是一副赞赏有加的样子,不过,当他们把视线挪到我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恨铁不成钢。

我后来才知道,那些老师不愿意接受女子,不是盲目地歧视女子,而是他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与男子志于四方、定国安邦不同,女子只需要治家教子、主持中馈,无需太多的学问。宫内提供的教育足以应付所需,不应该来占用小学的资源。说白了,他们就是觉得我们三人在这里读书,是暴殄天物。

他们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受场地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从中央到地方州、府所设的官学均对学生名额进行了限制,小学亦是如此。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孩子都是一窝一窝的生,如果全来,哪怕只是接收宗室和功臣的子弟,那也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因此绝大多数人都被排斥在了小学之外。所以,各家送人过来读书之前,都要经过了反复权衡。当然,像滕王李元婴这种特别会投胎的除外,其他人如果没有投胎在太宗、高祖这一脉,一家能同时进来两个孩子读书,那就是莫大的荣耀了,不过,我读书那会儿从没见过这种特例。能够在这里读书的,不仅家世拔尖,而且均是能够继承家业的嫡长子,庶子是绝对没有资格的入学的,更别提没有继承家业资格的女子。

官办学堂如此,各家族自己办的族塾、宗塾亦是如此。财力比较雄厚,或是人数偏少的家族,幼童会采取男女共塾的教学模式,长大之后再男女分塾。而绝大多数的家族,都是只接收男子——那个时候,读书太费钱了,男子长大后可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女孩子读再多的书,也只能在家里带孩子,因此,各家族自然而然会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在男子的身上。自此恶性循环开始了,最初只是女孩子对社会贡献小,可以少读书;然后,因为读书少,所以对社会贡献小;如此循环往复,到明朝时,出现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奇谈怪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三人入小学,可以算是给这种演变踩了一下刹车。

听杨姐姐说,即便是开设了女子私塾的家族,女子的学习内容也跟男子是不一样的。女子教育重德不重才,一味强调你要做个好女人,要谦卑,要忍让,要服从;才育基本处于识文断字,文化书算的启蒙阶段。宫里开设的,比外面要强上许多,但也只是侧重诗文词曲方面的才华,或琴棋书画方面的才艺,顶多算得上怡情养性,对于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无太大的提升。杨姐姐说她管后宫的本事,都是从长孙皇后那里学来的。

我纳闷,管后宫不是很简单吗?要什么本事?不听话就打,再不听就拖出去砍了!其实我那时觉得管天下也是如此简单,我当时特别羡慕太宗,觉得他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事少钱多,位高权重,人人见到他都要下跪,他还可以任意打杀他人,还有比这更好的岗位吗?

杨姐姐听到后笑了,说反正你有一个月的假期,闲着也是闲着,来给我帮帮忙吧!于是乎三言两语,我便把自己卖给杨姐姐当暑期工了——多么熟悉的套路啊!我的假期呀!我的自由啊!我的智商堪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