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美貌夫郎今天也有好好训夫 > 第18章 可怜的眼神令他心口一痛

火锅底料炒的香,但想味美,肉食必不可少。

要说最近的市集,莫过于小谭蛙。

孔却去取竹篮子的功夫,桑元向远方瞭望,他的目光顷刻被远处的群山所引。

一瞬间的眼睛都亮了。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向往山村隐居生活的悠闲。

眼下,云雾缭绕,青色的烟雾好似从仙界飘来,模糊着天与山交界处,如画中之色,泼墨般的主题色渲染了整片旨意。

这曾经只在教科书上展现的景色映入眼帘。

只有亲眼见过才知道,那些流传的画家著作,不是胡编乱造的产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写实派。

朝近瞧,雾凇粼粼,雪落在青砖瓦片上,打着霜的柿子熟透了,剩下高处的没摘,留在树梢喂给麻雀吃,这会已经被来往的鸟儿啄开了眼,叮着其中的果肉。

桑元来回数了数,单单正对门那棵树上,就独有三四只小鸟。

桑元瞧着有趣,仰着头,不一会儿脖子酸了,等听到响声,他这才依依不舍收回视线。

孔却一共拿了两个篮子,桑元伸手接过其中一个,这篮子编的精巧,捧在手心转了个圈,更别致的是不同颜色的竹条汇成一副山水画:“阿爹,这篮子是谁家做的。”

孔却摸了摸边角,想道:“是村头赵大娘编的,她技艺好,手巧,卖的还便宜,这么大一个,还有图案呢,才三文钱。”

要想将店开的红火,就要在一开始足够捕捉他人的眼球,桑元看着竹篮,有了个好主意:“阿爹,咱们村搁菜的牌子色彩单调,统一都是两圈头上大小,我想请赵大娘编一些特殊的,比如果盘锦鲤形,寓意来年幸运翻倍,肉菜元宝形,意思为财源滚滚,那菜盘做成燕子形,由脊背处摆放菜品,吉祥长寿,福源自开来,怎么样?”

孔却听他一番言论,惊讶于表:“你还真是……”巧思妙想,连他都觉得非常可行。

孔却重重点头:“等得了空,我去赵大娘家给你说去。”

桑元笑的眼睛成了月牙:“谢谢阿爹。”

小谭蛙人群攒动,正值晌午,去的人异常的多,桑元好不容易挤到市集里,又被推搡的人推远了,孔却拉着他,勉强让他站住身子。

桑元背上一个大篓,遥遥望着:“这人也太多了。”

孔却看了看:“是货郎小李来了。”

李货郎不仅会卖些油灯脂粉,乡亲们缺了什么东西,也能找他买,来的人多了,每次他来,这小谭蛙就极为拥挤。

他上次还托李货郎替他搜找偏方民药,死马当活马医着,要不是李货郎回来了,他都没想起这事。

这段安心的日子过得着实畅快,别的不说,今日是要见见他,报声喜。

孔却握着桑元手,交待道:“这李货郎,心肠好,嘴巴又会说,从他手里我买了不少治治关二绝症是灵丹妙药,咱们该去谢谢人家。”

古代跑商的就叫货郎,经常将天南地北的商品跑到另一连区域去售卖,带来的东西多样闲趣,最为经典的特征就是背着个扁担,摇着拨浪鼓,有的嘴里还会吟唱着山歌,俗称号子。

桑元自然省得:“自然。”

等他们到的时候,货郎身上的包袱轻了不少。

李货郎刚卖出一件铜锣,收了钱,抬眼正巧看见孔却,他喊了句:“关家夫郎。”

孔却身旁还跟了为姿色娟秀的小哥儿,李货郎稍微一想,笑道:“想必这位就是关二的新夫郎。”

李货郎长得瘦小,脸上满是褶子,但那双和蔼的眼神令他就像个邻家小哥。

孔却与他攀谈:“就你眼睛灵。”

李货郎憨笑,在包里翻了翻:“关家夫郎,这是你托我给关二哥买来的神药,那大夫说了,要养着神,神灭了命也就灭了。”

孔却提起这个,喜上眉梢:“关二哥病好了,以后再也不需要这药了,来,给你家小媳妇买些漂亮衣服穿。”

孔却一出手就是一两碎银,这可比药贵多了。

李货郎吓得拿药的手抖了抖:“关家夫郎,这太多了,买药不费钱,都是些民间偏方。”

孔却直接将钱放入货兜,容不得他拒绝:“这些年多劳你费心,你要是不收,我心里过意不去。”

孔却往摊上看道:“不如你这上面是东西,让我家元哥儿挑几样带走?”

李货郎连连应和:“随便拿,都是些小玩意。”

桑元得到应许,一时挑花眼,货郎的东西花样多,闺中待嫁的姑娘哥儿家爱看的话本、浅医杂书、草灯、头绳……他很快就被一包瓜型小籽吸引了视线,仔细瞧了瞧,圆白小颗粒,呈瓜子状,这不正是芝麻嘛!

香油,芝麻酱的原料,有了它,蘸料能香上不止一个档次。

只是那袋籽坠在最下面,一路磕碰,不知道种子有没有压坏。

瞌睡了就有人来送枕头,桑元不由得感叹他这运气,未免有些太好:“李货郎,这个给我吧。”

李货郎无奈,总觉得这关家铁了心要给他送钱:“这东西不值钱,是舶来品,叫胡麻。”

“名字起的别致,我还胡言乱语呢,咱们这也没人见过,我问过不少货郎,都不清楚这东西能干什么,放我摊上都好久,没人愿意买,我都打算压箱底放着了。”

桑元心里乐开花:“给我吧,说不定我就研究出来了。”

李货郎见他执意要,只好给了,只是心里承了关家这份情,以后有机会还回去。

这会街上的人,肉眼可见少了一茬。

桑元逛着摊位,几乎在每个摊位前都要驻足,买个几份。

最后和孔却两个框子都装不下,手上还提了一包油纸。

这市集虽小,五脏俱全,手打劲道是鱼丸肉、猎户狩的野生兔肉、黑猪肉,还有家畜养殖的鸡和鸭,样样各买了一点。本想买羊肉,孔却说家里人受不了膻味,桑元记下了,以后吃肉类尽量多腌制一会,可去腥提鲜。

走到尽头,就到了姚双支的摊位,如桑元所料,他们家量大实惠,有肉有菜,酱料好吃,且支付一文钱果酱水就能一直喝,这水味比清水甘甜,尝过一次就总想着这口。

桑元还见到几家模仿着他做的酱料和饼子,生意却没自家摊子前的人多,总归放了心,这卷菜的生意还能在做一段时间,等新鲜劲过了后,他就要推出更新颖的吃食了,总吃一种,大家吃腻了也就不愿意再来了。

姚双忙的,见到他们只是笑着点头,下一刻又来了几个客人,脚不沾地继续干活,桑元看在心里,将背篓放下替他看了会摊子。

孔却将市集买的桃酥给姚双分些:“我记得你之前最喜欢吃这个。”

姚双时隔多年又吃上那口香甜,难得孔却还记得他的喜好:“还是小时候那味。”

孔却总不能叫儿媳妇一个人忙活:“你歇脚,我去给元哥儿蒸饼子。”

姚双想站起来,被孔却压着手:“唉,歇着吧。”

姚双捶了捶酸疼的腰,和孔却相视一笑。

时间过得极快,尤其是忙起来,等桑元卖出最后一份饼,已到了大晌午。

姚双等收摊时候,孔却才准许他站起来。

三人将桌子凳子收合在一起,只抱着泡菜坛子回家,至于其他的留在这里,也不会有人偷抢。

就这么废了小半天时间。

东西才放下,桑元心里念着试种胡麻,想方设法试试能不能成功。

火急火燎跑到后院小菜地里,用锄头松了一块土壤。

他此番做派,只是将这些种子撒下去,尝试着种一种。要是出芽了,可要赚不少银子。

桑元碎碎念:“财神爷来我家,财神爷快来我家。”

他声音极小,还是叫姚双耳尖听到了。

他笑着与一旁的孔却说道:“元哥儿实乃妙人。”

孔却赞同:“他啊,和小机灵鬼一样,咱们不管他,走,找赵大娘买点竹篓,元哥儿又有鬼点子。”

姚双疑问:“咱们不能自己编吗?那东西不费事,编起来还不花钱。”

孔却想到桑元提的要求,不是赵大娘还真编不来:“用来做菜盘的,就需要精致些。”

孔却向来纵着家里人,桑元喜欢做什么,他在后面帮忙就是。

姚双明了,不由自主道:“你还真是个好婆婆。”

这胡麻种的浅,一个指头的深度,一窝撒上五六个种子,如今寒冬腊月,他找来些稻草和麦秸,做了个小围墙,挡风保温用,又往土下埋了些烧肥,增加土地的温度,成不成全看天意了。

他只取了一部分种子,要是不发芽,剩下的就另寻他法试试。

种子撒下后,在上面轻轻泼了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简陋的恒温房和寒冷的天气,出芽率并不高。

桑元也知道这些,并未抱太大期望。

做完这些,他又去厨房帮洗干净买来的肉类。

这肉都是处理好的鲜肉,回家后用清水稍微过一遍水就好了。

这个时代没有料酒,用少许白酒,葱姜,依然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将买来的黑猪肉放进调好姜汁里,翻了个面,又撒上厚厚的红辣子,做辣猪肉片。

鸡肉过柴,煮到火锅里没控制好时长就会难以嚼动,桑元不打算将他汆进锅里煮,油锅烧热,炒个辣子鸡吃。

这道菜要想好吃,干辣椒要当配菜的放,一锅下去,满满红腾滚着热气,呛的人流眼泪,直言他待不下去灶堂,出去缓缓。

桑元红了眼眶,扶在门框上咳嗽,他咳的浑身都在颤抖,脸颊红的如绽放的红梅。

关正卿正巧这时推门而入。

桑元不知是真的太辣,还是见到关正卿就想耍小脾气,那滴要坠的泪珠当着关正卿的面滑了下来,梗的关正卿心口一疼。

桑元见到人了,心里就忍不住朝人靠去,水亮的眼睛希冀望过去,刚流过泪,这会显得很是无辜:“眼睛疼。”

关正卿净过手才摸上他的眼睛,轻轻刮蹭,闻着灶堂直呛人心脾的辣椒:“你这是放了多少,咳咳!”

两个人都止不住的咳。

桑元咳着咳着,忍不住笑出声:“就放了一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辣,哈哈哈,咱俩这样好傻。”

被一点辣子呛到都不敢进灶堂了。

关正卿陪着他笑:“不傻。”

他沾湿手,见了寒冬腊月的冰凉覆在桑元眼皮上,揉了揉。

桑元只觉得那股火辣的灼伤感渐渐褪去,指尖从一开始的揉弄到抚摸他的脸颊,逐渐温热的手指点在他的下巴。

关正卿凑近瞧,眼尾已经不太泛红,抽回手:“还疼吗?”

桑元微颤着睫毛,舒服的睁着眼哼哼两声:“不疼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如今为何见来了关正卿就忍不住想作妖。

眼见对方为他焦急,心里就忍不住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