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梅岭风云 >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儆猴

梅岭风云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儆猴

作者:沐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08:36:00 来源:文学城

乾元殿。

等着众臣把登州蝗灾、禹地水患、这旬晚间紫微星特别闪亮……等等事情絮絮叨叨讲完,太监尖声唱道:“众臣有事禀报,无事退朝”时,林羡上前一步:

“启禀陛下,五日前大理寺公审林灿杀害赵子路一案,其中恐有极大隐情。”

“哦?”皇上停住作势要离座的身形。

“我等还以为林帅突然回来,是北境发生什么大事了,原来是为私事呵呵……”京兆尹苏燊哂笑道。

这话不怀好意,但也没有必要去分辨,林羡只当没听到,但有部分官员的脸色变得微妙起来。

皇上重新坐回龙椅,清了清喉咙道:“朕闻本案情节恶劣,皇城脚下,青天白日,凶手竟当街杀人,置法理何在?置萧梁皇权何在?必得严惩!

“至于凶手,朕已照会大理寺,会同京兆尹、刑部,三司公审,接受百姓监督,以彰显公允,任何人不得诬陷无辜,也绝不姑息凶手……

“林爱卿若有与案情有关的线索和证据,可直接呈递大理寺张大人,当然若想当着朕面交呈,也并无不可。”

刑部侍郎何作义出列,“陛下容禀,当日公审,臣蒙陛下信任,陪同张大人共审,现人证、物证俱在,凶手虽还未认罪,但那也是迟早的事。”

“张爱卿怎么说?”

“禀陛下,关于当日审问过程与结果,微臣已整理好案宗,具结作了上呈,不知陛下是否有疑问?”

皇帝示意高湛,将张晋的案宗取来。

梁文帝一边打开卷宗观看,一边道:“张爱卿意思,虽然人证、物证皆指向嫌犯林灿,但其中尚有一些疑点?”

“皇上明鉴,微臣认为,其中确实尚有几个疑点。但是苏大人和何大人跟微臣有不同看法,微臣在案卷中都有明述。“

林羡再次道:“陛下容禀,凶手作案之凶器确系北境军队所专用短刀,但也不是只有北地官兵才可拿到,毕竟兵械都是从南地运往的;

“某些将领,为了兵器趁手,在战场上能发挥最大效用,会在自己的佩刀、佩剑的刀柄之上,刻上自己标记,林灿即是如此,军中同袍大多知晓;

“至于所谓杀人动机,不瞒陛下,林灿在北境头沟镇,有自己的多年相好,双方情深意笃,这次回京,也是要跟母亲陈述,欲娶该女子为妻,因此绝不可能在回京的短短一两日内,看上其他姑娘,或者作出因为赵二小姐不喜他而心生怨怼、从而对赵三公子进行报复的行为……他在头沟镇的相好,是怡红院的阿蛮姑娘,这件事,也有不少人知道,陛下可以使人进行调查取证!”

皇帝沉吟:“这么说来,此案确实有所疑点。张爱卿,朕命你继续查证,务必查出真相!这件案子,已经公审过,坊间百姓关注度甚高,已经不能当作一件普通案子,你一定要对朕、对天下百姓有所交代!”

“臣遵旨。如此,还要麻烦京兆尹府,将一干人犯、物证等全部移交大理寺。”

“没问题,就请张大人派人到我京兆尹府提人提物。证人张昌明父女原本受本府保护,不过如今,张昌明已经病发猝死,他女儿张小红,即那位唱小曲的姑娘,因悲伤过度,无法接受现实,一头撞了墙,至今没有脱离危险。她,目前恐怕不能移动。”

“苏大人,张姑娘到我大理寺,一样可以治伤……”

“好了,这点事情就不要争了!那张小红,苏卿加紧找好大夫医治,多找几个……一旦脱离危险,立即着人送至大理寺。”

“臣,遵旨!”

“微臣遵旨!”

然而,三日后的朝会上,张晋和那苏燊,竟当庭争执了起来。

“张大人,那张小红自己命运不济,没能扛过这场磨难,我们京兆尹府有什么办法?脉案也转给你们看了,对不对?”

“苏大人,此案本就证据不足,有限的证据也存不合常理之疑点,所以大理寺需要更多的关键证人来调查取证,张昌明父女尤为重要。今张昌明既死,你非要那张小红留在你处,现却又死了,你是不是该负责任?”

“有那物证,你说证据不足,现如今已有三位人证,两个证人明确指证那嫌犯林灿,乃是杀害赵子路的凶手;还有一位证人,虽没有确认,但从其描述中,我们推都能推理出当时的情景,那林灿,就是杀人凶手!”

“这些证据都有矛盾之处……大理寺需要更多的证据!”

“那张大人去找啊!卑职怎么觉得张大人你,不证明林灿无罪,就不想结案似的?这样审案,又岂有公允而言!”

“苏大人休要乱喷!那张小红之死,事有蹊跷……”

皇上怒了,将手头的镇纸掷了出去,

“当庭争吵,成何体统!京兆尹府一连死了两个证人,实非正常,确系失职,将情况缘由书面呈报上来!不得推脱责任!你大理寺,既然认为证据不足,那就继续搜集新的证据,当时在场人员众多,就不能再找找其他证据吗?“

“陛下容禀,当时现场是有不少人,但是京兆尹府的衙役们带走了几位证人后,就将其他人等尽皆驱散了,现场也没有保留多久就撤除……

“后来大理寺奉旨接管后再查勘现场,才知道这茶坊关停一旬后重开,除了老板没换,内里伙计大多换掉了,被查问到的伙计,要么当时不在那大堂,要么就是新招收的,一问三不知,还说早知道这里杀过人,就不来做事了……

“周围的街坊邻居,只知道那日有人重伤,后来死了,其他也不知情……不过,北境派去调查的人,已经于昨日出发了……“

“陛下,当时那赵子路尚有口气,所以衙役们急着救人,有些事情可能疏忽了……臣回去一定再次严厉斥责他们!罚薪、降职……“

“无用!哼!“梁文帝气哼哼。

转而对林羡温言道:“林爱卿奔波劳累,既回来了,就在家多待一阵吧……有空的话,来找朕下棋。“

我找过你,可你推脱不见……林羡只能当皇帝关怀他,感恩道:“微臣多谢陛下体恤。“

礼部侍郎史逸翰这时一旁凉凉道:“林帅乃我梁国栋梁,全军楷模!如果各处将领都效法林帅,但凡家中有事,就擅离职守……呵呵,我梁**队管理都是如此松散的么!“

他这是在皇上面前挑事!明讲军队纪律,暗责他藐视皇权……他可是皇上心腹,这意味着……下面的官员窃窃私语起来,就有言官御史准备顺势上奏了。

“史、侍郎所言,差、差、差矣!林帅所、挂虑之人、之事,乃、乃是亲、堂弟之生、生死,不是一般、府中杂、杂事,事、事急从、从权……况我朝一向,推、推崇入、入孝、出悌,忠、忠孝节、节、节义……“工部尚书温如海是个老臣,把工部管得极好,但性格耿直实诚,一急就会结巴。

“温、温尚书所言极、极是。我等皆知晓林帅劳苦功高,是讲究长枕大被、同气连枝之人,但难免有人理解岔了,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去效仿,画虎不成反类犬……在下担心各外放官员从此皆如林帅般行事无所顾忌……

“就比如那林灿,如被证实是真的杀人凶手,那不就是居功自傲、目中无人直至无法无天之辈?在下这都是为林帅好啊!“

长枕大被、同气连枝、居功自傲、目中无人……此等词语一出,触动君上逆鳞,字字诛心!

林羡脸色不由得变了。

皇上终于面露不虞。

“史侍郎多虑了吧!林帅为陛下亲封梁国大元帅,难道不能回京?当年南楚西晋大军直逼皇城,如果不是林帅当机立断千里勤王,恐怕我等如今不能安然在此高谈阔论……

“林帅现亲掌北境,边境固若金汤,震慑得周围宵小再不敢觊觎我大梁,其居功甚伟也,何人胆敢随意揣测、无故诋毁与他?“

言太师出言道,言派立即纷纷附和。

皇帝脸色变了变,更显出微妙来。

某些官员眼睛紧紧盯着皇帝的脸色,似能看出一朵花来。

言太师年近古稀之年,这些年在朝中甚少树敌,一向做好好先生,可能与其嫡子鲜少在朝廷露面、言氏后继缺人有关,但言派门生势力依旧不可小觑。

而这些年言府与林府关系一直微妙,自从宸妃娘娘进宫,身为皇后娘娘娘家,这两股后宫势力,有所角力,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某些知晓内情的,却明白这种情势关窍节点实际并不在言皇后,而在宸妃娘娘。

今言太师看不过史逸翰的咄咄逼人,身为国丈兼三朝元老、贵族世家之首,只要他愿意,他可不用管你是不是什么新贵旧贵的……

但这又说明了点什么?

“微臣多谢各位同僚体谅,多谢陛下体恤,臣、不胜惶恐!“林羡不得不出来有所表示。

史逸翰仍不依,大有趁你病要你命的架势:“太师真是好宽宏、好胸怀,休休有容、真君子也。

“不过,在下对于赵子路这个案子,确实存在一些看法。在下不懂审案,但是基本的认知还在,依在下看来,物证、人证俱已在,此案就是林灿做下无疑。

“若是按照林帅说法,因为物证上没有刻上嫌疑人的名字,所以物证不能证明所属;因为他有相好,所以就不会对别的女子产生想法……这些,都只是一厢情愿的推测,甚至可以讲是强词夺理——试问,谁会将凶器刻上自己名字?世上男子多妻妾,同时想亲近几个女子岂不是很常见?各位大人,仔细想想在下的话吧。

“还是难道说,他林府中人,无论犯罪与否,都一定要辩为无罪才休?杀人勿需偿命?赵侍郎,对此你可同意?

“呵呵……‘皇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难道你林家,比皇家还大?!”

那赵敏,本缩在后面,似乎他们所争之事,于自家无关,这下被史逸翰点名,吓了一跳,嗫嚅着不敢出声。

谁愿意做这出头椽子谁去做,点我干哈?

其余各臣,闻听史逸翰最后此言,尽皆眉心直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