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满庭芳 > 第14章 第14章

满庭芳 第14章 第14章

作者:榆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1:49:02 来源:文学城

野亭一别后,林稹等人一路晓行夜宿,自不消提。

终于赶在五月初到了京城。

清晨,鸡鸣三声,伴着微白的天光,骡车咴律律地行在官道上。

“娘子,再走几里就是汴京了。”阿大喜气洋洋的甩了甩鞭子,驱使骡子加快脚步。

“总算要到了。”钱氏也不免高兴起来。赶忙把迷迷糊糊打瞌睡的娇娘拍醒,“可别睡了,一会儿找点水洗漱一番再去见你爹。”

“娘——我困。”娇姐儿把头靠在钱氏肩膀上,睡眼惺忪的撒娇。

“好了好了。”钱氏爱怜地抚了抚女儿的面颊,“还记不记得娘怎么跟你说的?一会儿见了你爹……”

母女俩径自说小话,一旁的林稹掀开车帘,正偷摸往外瞧。

骡车这会儿正沿着河岸走,河畔杨柳青青,水面白光粼粼,另一侧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麻布短褐的农户散落在其中推耧车、拔蔓菁。

这是很熟悉的景象。

林稹嘴角轻翘,忽听得旁边有驴子咴咴地叫起来。

侧身一看,是一只驴队赶了上来。

打头的是扎着两只羊角辫的总角小童,正甩着树枝呼呼喝喝的。后头跟着五头驴,个个身背两筐炭,末尾是个胡子拉碴的葛布男子。

林稹好奇张望,却见那总角小童胆子也大,赶上来招呼道:“小娘子可要买石炭?”

林稹不好意思地笑笑,她穷:“对不住,我暂时不买。”

“不打紧,我家天天都进城卖炭,就在坡子巷口,小娘子将来要用,使唤两个家奴来买就是了。”小童脸洗得干净,笑起来也憨实。

林稹也笑,正要搭话问问价钱。

“好了,珍娘。”钱氏语气发沉,“把帘子合上……阿大,快快赶路,进城去罢。”

林稹略有些尴尬,放下车帘,不说话了。

车里一阵窒息的沉默。

钱氏这才对着娇姐儿道:“你可瞧见刚才那卖炭的了?”

娇姐儿点点头,兴奋的很:“京里真大!那么多的炭,我从前都没见过!”

钱氏嗔道:“你就光顾着看新鲜!”说着,又轻轻拍拍她胳膊:“娘是问你,可瞧见那卖炭的人,脸洗的虽干净,手指缝里却黑黢黢的?”

娇姐儿不明所以的看着她:“卖炭的不都这样吗?从前在家,捡柴火的时候不也手指缝里都是泥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钱氏郑重地道:“娇姐儿,你记住。进了京你就是大家闺秀,是前御史中丞的孙女,林学士的侄女。”

娇姐儿点点头,脸红扑扑的,眼睛也亮晶晶的。

林稹半垂下头,没说话。

果不其然,钱氏瞥了林稹一眼,又转过头,对着娇姐儿细细分说:“要买炭,自有奴婢去料理,哪里要你一个官宦之后去搭话了?”

“你须记得自己的身份,万不可和那等乡野破落户往来。可记住了?”

娇姐儿点点头:“记住了。”

钱氏这才满意。

林稹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听着。

过了好一会儿,忽听得阿大在外头喊了一声:“娘子,到码头了。”

果不其然,骡车停了一会儿,又慢吞吞的挪动起来。

隔着帘子,耳边是各式各样嘈杂的喊声。

“来一张宽焦!要刚出炉的!”

“当心点,别摔了!一根筹子计一文。”

“两碗米水饭,不要浇头。”

林稹安静地坐在骡车里,此刻也有些坐不住了。圆溜溜的眼睛三番四次瞥过车帘。

都来汴京了,不看看,岂不可惜?

“娘,娇姐儿和我长在乡下,还没见过汴京繁华呢。”眼见得钱氏皱眉,林稹便笑道,“娇姐儿,你说是不是?”

娇姐儿早就在车厢里坐立不安,恨不得把脖子伸出车帘。闻言,即刻黏糊到钱氏身边,“娘,我能不能往外看看?”

钱氏抿嘴:“忘了娘跟你说过什么?要守规矩。哪个大家闺秀跟猴儿似的,坐也坐不住……”

“我就掀开车帘看一眼,就一眼!娘——”她可怜巴巴的,搂着钱氏的胳膊一个劲儿地扭。

钱氏被扭得没了办法。

她总是疼这个女儿的,只好道:“说好了只看一会儿的。”

“知道了!”娇姐儿赶忙放开钱氏,凑到车帘边上,探头探脑的去看。

娇姐儿注意力一转开,钱氏立刻转头。

她把嘴抿地紧紧的,只盯着林稹。

四目相对,林稹嘴角微翘,对她笑了笑:“多谢娘。”

然后掀开车帘往外看去。

汴河码头上光大船就停了几十艘。脚夫们扛着麻袋、沿着船梯上上下下的搬粮运货,船上人喊劈了嗓子——“轻点!都轻点!”边喊,边给脚夫发筹子。

船舱里也有妇人开窗,好奇向外望来。

林稹见了,不免又是一笑。

远远的,又有船过来。七八个船夫打着赤膊,哼哧哼哧摇一支大橹,舵手半蹲在旁边紧盯着平衡舵。

再望过去,是高高的望火楼,掩映在一排排码头铺面背后。

这些铺面大半都是叫卖吃食的。

李家油饼铺门口三个炉子火力大作,烤出来的炊饼油汪汪的,挤挤挨挨都是脚夫来买,再配一碗咸豉汤,素来是力工们的心头好。

稍有几个闲钱的就不一样了,更爱阿王家的桐皮熟脍面,又或者隔壁的胡蝶齑疙瘩,另有带肉浇头的合羹,吃一口下去,又填肚皮又香嘴儿。

骡车往前走,林稹嗅着白肉烧饼的香气继续往外看。

看了没多久,钱五郎大抵也忍不住了,下了骡车要骑马。

又往前行了一段,路过虹桥上骑毛驴的、卖馒头的、卖酸梅饮的,终于到了城门口。

高达数丈的城楼,单檐庑殿顶,红漆的梁柱栏杆,远远一望,霎是气派。

“还没到城门口吗?”骑在马上的钱五郎微愣,他还以为方才那么繁华就已经是在汴京城内了。

“想来汴京是大城,城外人也多。”林稹笑道。

钱五郎羞涩笑笑:“大妹妹说的是。”

两人闲话几句。

钱五郎又目不转睛的盯着街景去了。

林稹比他还专心。

正店光楼就有三层高,彩楼欢门上挑出来的酒帘随风招展。茶酒博士跑前跑后,闲汉们被客人使唤着,一波一波的往外跑,去买城东的二色腰子、城西的百味羹,隔壁张婆婆家的汤骨头……

路过了正店,边上是一溜的生熟肉铺、珠子铺、小儿药店、金银铺、素分茶铺、靴店……看得林稹眼花缭乱。

就连街道两侧都是占街的凉棚、大伞,找块布头随意摊在地上的摊贩。

“神课——看命——决疑——”

“哎呦,当心点!刚杈上的酒碗!”

“甜滋滋的杏片--酸津津的越梅--金丝党梅糖荔枝--”

外头一个青布衫子的过卖左手杈着三只碗,边跑边喊:“让一让!让一让!十千脚店送酒三碗——”说着,跑没影了。

林稹这才意识到这人是某家脚店给客人外送酒的。

一手端三只碗还能跑,好功夫!

那过卖一跑过去,林稹才瞧见对面一家瓠羹店门口正在送炒肺吸引客人。旁边就是一家修车铺。大开的门面,里头两个匠人打着赤膊,手拿框锯锯木头。

“瞧一瞧看一看——刺啦——送炒肺喽——刺啦——”

两重奏,听得林稹直乐。

骡车缓缓往前,迎面过来一辆打青罗伞、棕榈毛盖、两头健牛拉的大车。

林稹不由得咋舌,那车轮竟比人都高。

车两侧豪奴呼呼喝喝。

“让开!都让开点!”

阿大赶忙驱赶骡车避让。

“兀那小子,还不快收了你的花!都挡道了!”

那小经纪临街铺了一地的马头竹篮,这会儿慌慌张张左手挎两个,右手拎三个,可算是收拾好了。

待豪车走远,小经纪狠狠呸了一声,又赶忙铺排开来,继续叫卖:“卖花喽——五月石榴红似火——栀子花开满园香——蜀葵插头比花俏——”

林稹灌了满耳朵的叫卖,转过头,又瞧见二十几头驴拉的太平车,把整个街道堵得严严实实。

她看得目不转睛,就连钱氏都忍不住跟着娇姐儿一起张望起来。

众人就这么一路磨蹭,走走停停。

终于到了位于左军第一厢,信陵坊内的林宅。

据《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这本书说,清明上河图的开卷是卖石炭的小童带着驴队去汴京。

所以我当时特别想写这个情节,女主和这个小童交流的时候,有一种女主缓缓走进了清明上河图的感觉。

1. 蔓菁:作畦,栽蔓菁收子;至五月六月,拔——《齐民要术》

2. 卖石炭的小童、驴队、船只、城楼等的描写——《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

3. 本章食物:《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等

3. 左军第一厢:其中位于内城东南部的左军第一厢,是富贵人家最为集中的住宅区,已经考订出的宅第共三十处,高居各厢之首。——《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4. 信陵坊:开封县内城左军第一厢,位于内城的东南部,共二十二坊,曰……信陵、昭德……——《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14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