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再次醒来时,已是深夜,四周一片寂静,偶尔能听见窗外树上的蝉鸣声。她的头依然昏沉沉,艰难地坐起身来,摸索着打开床头灯。
光亮一下子让她不适应,眼睛半眯着,闭了一会儿才缓缓睁开。桌上的化妆镜里,映出了她的面容。是她,然而又感觉有些陌生。她的面庞依旧熟悉,却变得更加纤细,五官精致而小巧,皮肤苍白细腻,似乎是因为长时间没接触阳光。
佩妮愣住了,心中升起一股不安的情绪,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想试图回忆起什么。
突然,脑海中响起了一阵尖锐的鸣笛声,接着是剧烈的刹车声和撞击的震动,整个人被天旋地转的感觉笼罩。
她好像……出车祸了?
一股强烈的惶恐感袭上心头,佩妮拼命想要见到格蕾丝,那个她唯一依赖的亲人。她目光慌乱地扫过四周,看到桌上静静躺着的手机。她颤抖着手拿起手机。手机人脸识别后,屏幕跳出了一个新闻标题:《是天才还是伤仲永?》
佩妮怔住了,新闻中的女孩与她几乎一模一样,照片里的女孩正在音乐厅里弹奏钢琴,表情专注。
“这位年仅16岁就进入港城音乐大学的天才钢琴少女裴妮,曾凭借一首李斯特的《钟》惊艳四座。事隔三年,她再次挑战被誉为’钢琴协奏曲之王’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却在演出中遭遇滑铁卢——凌乱的节奏、无法支撑的技术,甚至中途忘记曲目,让人不免怀疑这是否还是那个曾经的天才?”
佩妮看着这些文字,心中一阵沉痛。新闻还算客气,然而底下的评论却刺痛了她的心:
— 花这么多钱来听这个?真不值啊!
— 这翻车真是绝了,根本没有能力挑战这个曲子,拉赫听了也得气得从坟墓里爬出来。
— 什么天才?我看不过是炒作罢了,钢琴界现在也像娱乐圈一样,找个好看的、帅的,就能成明星。
— 也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吧,明显是翻谱的工作人员没翻好,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 背谱不应该是一个弹钢琴的基本功吗?翻车了还怪工作人员!你应该是裴妮的小号吧。
— 滚出钢琴圈!!!
— 滚!
佩妮的眼前一阵模糊,那些刺耳的评论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仿佛空气都在凝固。原来,新闻中的女孩叫裴妮,和她的名字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一个年轻的钢琴家,然而却在演出时惨遭失败。佩妮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一股冷汗,她低头看向掉落在地的安眠药瓶,那不禁让她联想到:是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她选择了结束一切吗?如果她已经死了,那……
佩妮急忙用手机查找自己相关的消息。第一条新闻跳出来的瞬间,她几乎无法呼吸。标题赫然写着:“韦尔比耶音乐节因钢琴家佩妮·杜达梅尔车祸身亡,开场演出取消”。紧接着,指挥家克里斯·冯·莱恩宣布暂停今年的所有巡演。佩妮继续翻阅,下一篇文章里写到,她在法国巴黎的演出大受好评,刚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却没想到,才年仅二十三岁的她,就这样骤然陨落。
“我真的死了吗?”佩妮心头一沉,眼前一片空白。
她再次看向镜中的自己,心中百感交集。她想骂那个不珍惜生命的女孩:“为什么不珍惜自己,为什么要放弃一切?”但她也明白,正是因为那个女孩的离去,自己才得以重新开始。她到底该说什么呢?看着镜中不再熟悉的面庞,佩妮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格蕾丝知道了是不是会很难过?那个将她从港城带到波兰的女人,那个一直陪伴她的人。格蕾丝总是告诉她:“佩妮,你不能忘本,你是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很重要。”每当她学习中文时,总感觉那是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天地,仿佛与她无关。然而,她居然又回到了港城,可格蕾丝…
佩妮突然起身,拿起手机急忙拨通了格蕾丝的号码,心中充满焦虑。电话那头是沉默的“嘟嘟”声,没人接听。她不死心,又拨打了几次,依然没有回应。她最终忍不住发了一条短信:“格蕾丝,我是佩妮。”
佩妮深知,无论她现在变得怎样模样,格蕾丝一定能认出她。因为她们相依为命多年,格蕾丝了解她的一切,一定能从这个看似陌生又熟悉的面庞认出她来。
佩妮再次醒来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接着是妇女温柔的声音,透着一股小心翼翼:“妮妮,来吃点饭,最近都没怎么吃,妈妈看着心疼。”
佩妮犹豫了片刻,才轻声答应:“好。”
妇女听后,像是得到了一份好消息般,语气充满了欣喜:“来吃饭就好,妈妈再给你做点好吃的,你先去洗漱。”
她可以从妇女的声音里听出对女儿的满满疼爱,就像格蕾丝对她一样。佩妮再次拿起手机,想要打通电话。可惜的是,电话里的电子声音提醒着她,对方的电话已经关机了。
佩妮叹了口气,格蕾丝有时真是个古怪的老太太。她极力拒绝一切电子设备,想联系她,只有亲自上门。这个智能手机还是佩妮硬塞给她的,生怕有个万一,但显然,格蕾丝依旧不太愿意使用。
洗漱完后,佩妮走到餐桌前,看着那位陌生却又似乎充满熟悉感的中年女人,微笑着看着自己。为了避免尴尬,佩妮默默低头,喝着那碗不算美味却让人感到温暖的粥。坐在对面的男人戴着眼镜,正看着报纸,一脸严肃。佩妮意识到,他应该就是裴妮的父亲。
裴爸爸放下报纸,目光落在佩妮身上,严肃地问道:“你打算今后怎么办?”
裴妈妈忍不住拍了拍他的手,轻声说道:“你这人怎么回事?妮妮好不容易愿意出来吃饭,能不能让她安安心心地吃?”
男人因为女人的话不再出声。裴妈妈偷偷看了眼佩妮,又小心翼翼地说道:“妮妮,爸爸虽然有时候看上去很严厉,其实也是关心你。你看,你都一个月没去学校了,再不去可能就要被退学了。你要不跟妈妈说下,你还想学琴吗?不想妈妈就给你办退学,又不是只能弹琴,你说对不对?”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裴爸显然就有点听不下去了。
“什么叫不学?这点小事就被打败了,也是,还不如不学。”
“你烦不烦啊,天天就知道钢琴钢琴的,知道的以为你才是钢琴家呢。也就是个小学音乐老师,会弹点琴就了不起么,你还没我家妮妮厉害。”
气氛开始变得紧张,佩妮有些不自在,她抬起头,想要阻止争吵。
“谁跟你说这个,我是想让她知道,如果真的要成为钢琴家,上舞台,以后不知道要面对多少这样的抨击。我只是希望她好好记住这次教训,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泄气,以后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那你就好好说话,不要一上来就发火。”
“你要让她放弃钢琴,我能不发火吗?”
“我什么时候让她放弃了?”
“好了,你们别吵了,我下周就去学校。”佩妮放下碗,看向这对父母。
大概是没想到自家女儿会突然如此干脆地答应回学校,一时之间把他俩都愣住了。
佩妮起身说道,“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我先回去练琴。”
看着女儿就这么淡定地走回房间,夫妻俩对视了一眼,“我就说嘛,妮妮肯定会好起来的。”
裴爸只是叹了口气,“但愿吧。”
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明白,当你站在演奏台上,你只有一次机会展现自己,事前是否有充足的预习和准备,决定了一切——成功或失败。但没关系,你还年轻,裴妮,你还有无限的可能。
可惜,他的心声再也传达不到他的亲生女儿那了。
房间里传来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旋律,这已经成了佩妮的习惯:每次练琴的前两个小时,她总会跟着节拍器反复弹奏这些片段。年复一年,这个习惯从未改变。
格蕾丝曾经告诉佩妮,巴赫的作品,尤其是赋格,要求手和脑的完美配合,这对于其他曲目的演奏和思考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年幼的佩妮总觉得巴赫枯燥无味,像是在不断重复、搬运毫无情感的音符。每次遇到这种反应,格蕾丝就温柔地哄她:“坚持下去,每天练习,谈完我会陪你谈莫扎特的四手联弹。”这让喜欢粘着格蕾丝的小佩妮欣喜不已。
有一次,佩妮发着低烧在练琴,第一次产生了对巴赫的强烈排斥感。她不想再弹了,觉得根本不快乐。格蕾丝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要成为钢琴家,注定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你要克服无聊的枯燥,要永不停歇地努力,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学习的愿望,直至最终达到目标。”然而,当她看到佩妮虚弱的样子,格蕾丝没有继续说下去,最终只是抱着她轻声安慰:“我们的小佩妮不急,慢慢来,我会陪你一起长大。”
可没想到有一天,连见到格蕾丝都如此困难。不急,钢琴是她和格蕾丝的维系,就像格蕾丝说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弹下去,弹着她热爱的钢琴。只要继续弹着钢琴,总有一天,自己能再一次站到格蕾丝面前。
1.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册,共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 ,被称为西方古典音乐的《旧约圣经》。许多练琴者都觉得很难弹,两只手要交替控制多个交织进行旋律线条,不听使唤。不少乐迷也觉得巴赫很难懂,听惯了主调音乐的耳朵,觉得它缺乏旋律。但这确实是对手和脑同时的磨练,说这是基本功不为过(部分来自《指尖下的音乐》)。
2. 莫扎特四手联弹:提到这个曲子只是单纯觉得佩妮和格蕾丝一起弹琴的画面很温馨。
欢迎收藏!你们的收藏是我最大的动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