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莳萝听着口水也流出来了,如今她在长牙,牙龈总是痒痒的不舒服,总想啃点什么,如今宋家也给她添了辅食,偶尔喂点粥上面那层糊糊,也算能解解馋。
今儿个王氏就给她留了一小碗糊糊,现在才晾凉,宋老太正喂着她吃。
“啊啊!”
宋莳萝看着宋老太半天也不喂进她嘴里的勺子拍着胳膊催促喊道。
“你个小丫头,别急。”
宋老太一脸慈爱,将糊糊喂进了宋莳萝的嘴里,再用一旁放着的帕子将流下来的糊糊一擦。
“如今这牙一长,口水流的也愈发多了,你看这才擦的,又流了满嘴。”
宋老太指着宋莳萝下巴又流出来的口水对着一旁的几个儿媳笑着说道。
宋莳萝也有点儿嫌弃现在的自己,动不动就流口水,但长牙又疼又痒实在控制不住。
“等当家的回来让他削点院子后面那棵花椒枝做个磨牙棒子给萝丫头啃,当初大郎长牙晚上疼的一直哭就抱着这个才不哭,给萝丫头也备一个。”
王氏正在火堆边缝补裤子,如今家里穷几个孩子的裤子都是大的穿了再留给小的穿,上面早已布满了补丁,宋三郎性子淘,上天下地的,裤子老是烂,这块地方王氏已经补了三次了,结果又烂了。
张氏抱过吃饱了的宋莳萝听见这话哪里能不答应,家里就大哥的木工手艺最好,桌子凳子什么的都是大哥做的,偶尔还会去镇上卖,她还想着什么时候让宋老三去说一声这事呢。
“那再好不过了,萝丫头有这么些个叔伯和伯娘疼爱是她的运气,这是三郎的裤子吧,大嫂你别补了,四郎裤子多,等会儿我拿条四郎的裤子给你,两孩子个子差不多,肯定能穿。”
宋四郎是宋老三的第一个孩子,当初出生时条件好一些,买了不少布料,穿的衣服也都是新的,所以张氏这话是真的,宋四郎的裤子确实多。
而且王氏这么想着她女儿,她也记着这份情,有来有往的情谊才能长久。
王氏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她只是让削一个木头罢了,三弟妹竟然给一条裤子,但三郎确实再没有多余的裤子了,心里思索片刻还是决定要了。
“成,我也不和你说些别的,这裤子我就收了。”
心里却觉得以前的自己真不是个东西,竟然还嫉妒三弟妹,三弟妹多好的人啊。
要说起王氏和张氏的恩怨,那还是张氏才进门儿的时候,张氏长得好看,又是镇上的姑娘,虽说有个后娘当家,但家里条件不差,当初嫁进宋家可被村里人议论了好久,村里人明里暗里的说大房二房不如三房,娶了个镇上的姑娘,这话王氏心里听着就不得劲儿了。
而且宋老三又是个滑不溜的性子,地里的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常让两个哥哥干,这也就加重了王氏心里的不平衡,尤其娶张氏的时候添置了许多东西,在她看来都是公中出的钱,她嫁进来可就一个盆两床被子。
从那之后她就看三房格外的不顺眼,张氏做饭的手艺也好,这样对比下她做的饭也没人爱吃,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对三房的不满也越积越多。
爆发还是因为过年回娘家的事,她恰好看见了宋老太额外给了张氏三十文钱,她还问了赵氏结果她们两房都没得,于是就闹了起来,最后才知道闹了一场误会,那钱是宋老三在府城帮人倒卖东西挣的全交给了宋老太,但宋老太觉得儿子挣钱不容易,又给了七成给三房,结果就让她看见了。
从那之后家里也就定了各房上交银钱只交三成的规矩,而且交钱的时候其他几房必须都在。
王氏后面也在和张氏的相处下想通了,只觉得自己以前确实对三弟妹偏见过多,还好三弟妹心思大方不计较。
“说起三郎四郎,一早我还没瞧见家里那几个,可是出去玩了?”
张氏问道,平日吃饭最积极的就是三郎,总是待到收菜才下桌,怎么今日不见他的身影。
“大郎带着他们跟村里的小子们去月亮潭捞鱼了,继文也去了,有他看着呢。”
杏花村虽说旁边一条串龙江有江鱼吃,但那江面太宽水又深,距离也不近,所以大人们都拘着孩子们不让过去,就怕出个事。
但月亮潭不一样,它是村背后山里小溪下面接着的水潭,从山上往下看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名为月亮潭,月亮潭冬季水面结冰,冰层厚重,人在上面蹦蹦跳跳都行,所以杏花村的人一到冬季就去这水潭上凿洞捞鱼。
不过到底水潭比较小,能捞的鱼也少,所以杏花村的人都默认这是半大小伙子们的,大人们从不插手。
宋老太一脸放心。
“五郎也去了?”
宋五郎才五岁,这天寒地冻的,张氏心里有些担心。
“没事儿,在家里烦得很,让他多出去跑跑也好,给他穿的厚,冻不着。”
赵氏满不在乎的说,宋五郎体子好,大冬天的就和个小太阳似的,别人的被窝冰凉就他的被窝一摸还出汗,平日里也爱跟着几个哥哥们疯跑,赵氏索性就不管他了,反正饿了困了会往家跑就行。
不过说起宋继文,赵氏来了兴趣,她把头凑过来。
“娘,我听说继文明年要下场了,可是真事?”
宋继文是村长家大房宋大虎的大儿子,今年已经十九,村长家将其送去了镇上读书,只有得假的时候才回村,现在刚好书院放假,也就回来了。
宋家的这些个孩子们从小没少被大人们说继文哥怎么怎么优秀,怎么怎么好,导致宋继文在宋家这一辈孩子里面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所有孩子在宋继文面前都掀不起风浪来,大人们也都乐意有一个人能管住自己孩子,所以有宋继文的地方,他们都很放心的将自家孩子送去。
“对,听你四叔是说起过这事,继文这孩子学的好,那夫子在书院都是一夸再夸的,如果真考上了,咱们宋家也是出了个有出息的。”
宋老太对于宋继文能考上这事还是期望的,毕竟都是宋家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能有一个有出息的再好不过了。
“是啊,继文那小子能考上多好,三弟妹,你二姐家那小子听说也要下场了,那岂不是和继文一个时候?好像才十四岁吧。”
说到付闻州张氏脸上扯出一抹亲切的笑意。
“是啊,我二姐说明年闻州也要下场了,这样说来还真是和继文一起的。”
“你二姐家那小子可真厉害,才十四岁就下场县试,我可听说了,这小子在府城崇山书院读书每次都是头名,当秀才那是迟早的事儿。”
在赵氏心里,能当秀才老爷的都是顶厉害的人,毕竟富安镇这么多人一共也才两个秀才,还都在书院教书。
“你在哪儿听的,我怎么没听见?”
张氏惊讶了,二嫂怎么知道闻州这么多事。
“嗐,我娘家大嫂上次来咱家给我说的,那崇山书院每次小考都会在书院门口贴榜,你二姐家那小子的名字一直在第一个,她去府城的时候刚好看到觉得耳熟就问了我,我一听这不就和你二姐家对上了吗,你放心,这事儿除了我大嫂和我谁都不知道。”
“哦,还有你们。”
说着赵氏看着面前几人又加了句。
“那还真厉害,在崇山书院都能考第一,三弟妹,以后你可就多一个秀才外甥了。”
王氏嘴上打趣道,心里有些羡慕,谁家不想出个读书人,要不是家里供不起,她也想要大郎三郎去读书。
“还没眼的事儿,都别瞎说。”
宋老太说道,县试还没开始就这样说,要是这话传出去了,人家没考上可怎么办,虽然她也觉得考不上这事儿不太可能。
不同于宋家这几位烤着火说闲话,宋大郎他们几个现在可冷的要命,一个个都围着冰面那唯一的洞蹲着不敢动,就怕把下面的鱼吓跑了。
“继文哥,你说这办法能行吗?这大半天了还没动静呢。”
宋三郎悄摸摸凑到宋继文旁边问道,原本今日他们来月亮潭是要按照老办法先在冰面凿个洞,再把钩绳放下去一条条钓,虽然慢但能钓着。
这次听了宋继文的方法,说是北方那边的传来的网鱼,前面还是一样的要凿个洞,到后面就是要将渔网下进洞里,等到一定时候就捞网,到时候鱼就在网里。
“快了,三郎你别急。”
宋继文一身厚长褂子,头上带着兔皮帽子,全身上下只露了脸出来,看着也眉清目秀的,可能因为经常和书打交道,身上一股书生气息,此刻他和宋大郎他们蹲在旁边,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冰洞,听到宋三郎的问话安抚道。
“哦,好吧,我信你。”
宋三郎又蹲了回去,赵氏今日给他穿了三层厚衣服,一层套一层,裤子也是,膝盖都难得弯下去,得费好大劲。
他将两只手插进袖子里,心里只想着明日定不让娘给自己穿这么厚了,妨碍自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