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洛京拾遗 > 第6章 第6章 叔祖裴葑现家学,张茂马场救裴憬

学堂拢共四张书案,一张在前,显然是留给夫子的。

另外三张并排放置在后。

裴妍虽然混不吝,也知道中间那张主位必是留给兄长裴憬的,自己就选择了靠左的那张。

裴憬没觉得异常,他平常都是和裴妍一起读书的。他自顾自地在中间那张书案前坐下,回头瞧见张茂还怔忪地立在门边,小童正忙着帮他整理散落在地的学具。

裴憬以为他初来乍到不自在,赶紧指着右侧的书案,唤道:“阿茂,来坐。”

张茂有些惴惴,但见裴憬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暗忖各家章法不同,许是河东裴氏自有家规吧!毕竟,裴妍还是个女童。

三人来得都有些早,趁夫子没来,略交流了几句。

当然,主要是裴憬与裴妍兄妹说话。

裴妍问裴憬:“三哥昨天说要邀你们去公主嫂嫂那吃酒?”

裴憬道:“可不是,唉,好想公主府的绿蚁酥啊!”

“什么时候去?不许落下我!”

“自然!唔,三弟也没给个准话,大概和公主还没商量好呢!”

张茂端坐一旁静静地温书,没有参与这对兄妹毫无营养的寒暄。然而少年心性,到底被勾起了一丝好奇:裴府的膳食已属上品,公主府的得好成什么样,才能让从小锦衣玉食的裴大郎惦念至今?

这时,应门的小童高声道:“夫子来了!”

话音刚落,槅门被拉开,一个年近半百、身着灰麻直身广袖深衣、头戴笼纱冠,颊下留着浓密长髯的夫子缓步入内。

裴憬、裴妍并张茂立刻起身恭迎。夫子坐下后,三人又规规矩矩地躬身行拱手礼。待夫子受礼,三人方才坐下。

裴家家学的夫子是前中书侍郎裴葑。他是裴家远支,自小颖悟绝伦,材高知深,很受裴憬祖父裴秀的赏识。

然而他才气高,心气也高,为人耿直不迂。先帝晚年,欲封赏自己的岳父杨骏为临晋侯。裴葑于是上书说:“分封诸侯,是为了保卫王室,作王室的屏障。后妃,是为了料理祭祀,弘扬宫中教化。皇后之父始封便以临晋为侯名,临于晋室之上,这将是大乱的征兆!”

如此直言不讳,既不给先帝面子,又得罪了外戚杨家,没过多久,就被先帝找了个由头,罢官免职。杨家痛打落水狗,竟在他回乡后,罗织罪名,恶意构陷,害他差点被流放交趾。幸得裴秀极力保全,托人向杨家求情,这才免了官司。否则他现在可能还在蛮越吃瘴气呢。

裴葑被罢官后,他的妻、子又相继去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裴秀就将他请入府里供奉,给孙辈做西席,既是对他的保护,也是惜才。

裴葑到了钜鹿郡公府后,虽不在朝野,但这些年著书立说,教出的学生裴崇、裴该又是京洛有名的大才子,与他来往的王戎之流皆是名士,这些年韬光养晦,不仅名声不减,反而更上了一层楼。

去年三杨被屠,裴頠有意请裴葑出山入仕,却被他婉言拒绝了。裴葑已年近半百,这些年他在钜鹿郡公府安心教书,闲时著书立说,很是自得。对仕途经济反而看淡了。

再说三杨虽倒了,可朝廷就干净了?他冷眼瞧着,天子痴傻,贾后当政,诸侯揽权,官场依然乌七八糟,让他出山淌这浑水,还不如继续窝在钜鹿郡公府里做他的西席呢。

裴葑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必然达到极致的人。裴府的孙辈资质可谓良莠不齐,既有裴崇、裴该还有裴妡这样的天赋异禀者,又有裴憬这样天生愚顽的,还有裴妍这样既懵懂又通透的,可谓几种极端都有。

他自从受邀做了裴府的西席后,对裴府的每个孙辈都非常看重,在教学上也因材施教。

二房的几个孩子自小天资聪颖,裴葑对他们的要求就严苛些,自他们四岁拿《山海经》启蒙始,从儒家的“五经”、《尚书》《论语》《孟子》,到道家的“三玄”,再到各名家史书,包括并不局限于“春秋三传”《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均有涉猎。第一代钜鹿郡公裴秀一直儒道兼修,裴葑受他影响,对裴府孙辈的教育也从这两派抓手。

对于痴愚的裴憬,裴葑也没有放松教导。裴憬愚笨,光《山海经》习字就学了四年,总算把日常用字囫囵记全了。之后,裴葑就拿《仪礼》来规范他的日常言行。在裴葑看来,裴憬就算内里痴傻,但若他待人接物礼仪周全,日常应答不出大错,只要裴家不败,他总能求得一世安稳。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导很有效果。就拿上次裴憬拜见张司空来说,日常应对自然得体,一改张华对他的痴愚印象。

裴妍和裴妡姊妹俩入学后,裴葑对她们也寄予了厚望。他一向认为女子明智乃家学之始,一个德才兼备的妇人甚至可以影响家族上下三代的兴衰。尤其钜鹿郡公府的这两位女郎,自小颜色出众,若加以引导,则河东裴氏将来出母仪天下的“三太”(太姜、太妊、太姒,分别是周文王的祖母、母亲、夫人,历史上有名的三位贤后)也未可知。

因此,在对姊妹俩的教导上,裴葑甚至比对裴憬还要用心。平时课程以史学为主。在他看来,所谓诗词交际不过附庸风雅,女子一不用入仕二不用养望,比起这些虚名,还是知史明理最为要紧。

前一阵,裴頠想送女入东宫,族里最支持他的就数裴葑。裴葑一向看不上杨家和贾家。至少,他教出的女弟子,绝不会是杨后那种目光短浅的蠢妇,更不会是如今那位貌丑性妒,浪荡不堪的淫后!只是后来这事没成,反倒让琅琊王氏摘了桃子,老人家还感叹惋惜了很久。

今日,裴葑又迎来了一位新弟子——张茂。

钜鹿郡公府的几个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人品性情学问他都有底。然而这位张郎君如何,他却是没数的。

因此张茂坐下后,裴葑一语不发,先对着张茂眯眼打量了一阵。

张茂面上做恭敬状,却暗自挺直腰背,让夫子看个够。

所谓相由心生,时人品评人才,先从貌始,裴葑的做法,并不算失礼。

良久,裴葑抹着颊下美髯,点头道:“光风怀抱兮桃花色,江教风流兮气如云。郎君年龄虽幼,却有乳虎啸谷之横阔气度,是个佳儿。君当勉之!”

这样的第一印象不可谓不高,张茂立即起身作揖,恭而受之。

裴葑又问他:“郎君几岁进学?师从何人?喜读哪些君子文章?”

张茂不卑不亢,一一作答:

“学生五岁受庠序之教,随邑中书院山长、诸师进学。十岁随父入征西军司,受教于家严,亦曾承恩于扶风武王府进学。去岁随父受诏回京,耕读于家,蹉跎至今。”

裴葑左眉略挑,撸胡须的手顿了顿,就是说,这小子只在乡里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去了军中,在自己老子还有扶风王手底下半工半读过几年,一直到去年回京。这水平……

张茂接着道:“家父好儒术,小子曾随阿父通读五经,偏好史家兵家,喜读《战国策》《孙子兵法》。”

哦,五经读过了,裴葑点头,随口抽取几句经义考较张茂,张茂都能对答如流。

裴葑放下心来,这孩子比起裴崇和裴该来差了一截,但比起同龄的少年郎君也算勤奋精进了。

他撸了撸美髯,对张茂道:“你既喜好史家兵法,史家老夫建议你自三传始。兵家老夫没有涉猎,不敢妄言,二郎自专就是。”又给他布置了《左传》前三篇的笔记作业,命他晚上补一篇释义来。

张茂其实已经通读过春秋三传,但是有名家教导和自己研读是两码事,赶紧恭身应是。

接着裴葑又考较了裴憬的《仪礼》、裴妍的《太史公书》。

裴憬和裴妍对老先生非常推崇,作业回得无比认真。

尤其裴妍,解读起《田单列传》来,可谓口齿伶俐。

裴妍这个年纪,自然不可能有多高深的见解,更多地是对文章的复述加上自己的感想。

张茂发现,无论裴妍说得有多浅薄好笑,裴葑都是先点头赞许,再深入浅出地引导她往更深层次去解读。即便痴顽若裴憬,亦频频点头,显然是听懂了。

听老先生讲课,大家只觉时间很快,可谓如沐春风。

张茂只觉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来之前,张茂特地从兄长的好友裴邈那里打听过钜鹿郡公府家学的这位西席。知道他是因得罪了“三杨”之一的杨骏,才被罢官免职,甚至还受过杨家的迫害。

张茂父亲的头上毕竟有着杨氏门生的帽子,原以为他多少会为难自己。没想到老先生对他的出身丝毫不以为意,待他一如平常后生。这份气度,足以令人敬佩。

河东裴氏,赫赫百年。恭孝德义,成家善根。

张茂似乎嗅到了这个百年大族隐于骨血里的风华和百年不倒的奥义。

裴葑到底年龄大了,讲了一个时辰后,就命他们小憩片刻,自己去后堂更衣。

裴妍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问一旁同样靠着缇几捶腿的裴憬:“阿母说,你们下午还要学数算和骑御?”

提起这个,裴憬来了兴趣,嚷嚷道:“是啊!就数这有意思。”

裴妍不高兴了:“凭什么你们学得这么好玩,我只能跟着老尚宫缝缝补补?”

这……课是叔父定下的,裴憬不敢置喙,只好安慰她:“阿妍勿忧,待阿兄弓马娴熟后,带你去郊外射獐子去。”

“哼!阿兄别得意。那数算据说极难,阿兄识字都要四年,数算还不知要学多久哩!”

这话极不中听,一旁的张茂眉头微皱。

没想裴憬哈哈一笑,道:“阿妹才要小心,据说宫里来的老尚宫要求极严,还会拿戒尺打手心哩!就阿妹那绣工,不知要挨多少下板子呢!”

得,这话半斤八两,张茂高挑的眉毛放了下来,看来这对兄妹平日里就是这么说话的。

“阿茂,方才听你说,你十岁就入了行伍?”裴憬见一旁的张茂一直不说话,忍不住与他搭讪。

张茂点头:“茂曾在征西军司服过役。”

裴憬和裴妍对视一眼,突然围了过来。

张茂浑身一抖,直觉不好。他似乎从这对兄妹的眼里看到了无数亮闪闪的星星。

“阿茂,行伍里面是怎样的?也每天读书习字么?”裴憬问。

“阿茂哥,你见过胡人吗?之前我去贾表哥家看到过白皮肤蓝眼睛的胡姬,那里的人都长那样吗?”裴妍问。

“阿茂,那些胡人打仗厉害吗?还是我们更厉害?”裴憬接着问。

“阿茂哥上过战场?那岂不是杀过人?会害怕吗?”裴妍突然想起这件可怕的事。

兄妹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张茂只觉耳畔嗡嗡作响,却不知从何答起。

提起军营和战场,他当然是熟悉的,可他不认为这些事情适合跟这对养尊处优的兄妹讲。

恰好裴葑自后堂转了出来,张茂赶紧咳嗽一声,小声道:“夫子来了,茂得空再与二位细说。”

……

上午的经义结束后,裴妍有些不高兴地看着风荷雨荷收拾学具。

后院小郭氏派来大丫鬟剑兰催她回去。

裴憬虽然同情妹妹,但他也没办法,只好一再承诺晚上去找妹妹叙话,好歹把人送走了。

张茂暗自松了一口气,小女郎真不好哄。

下半晌,裴妍在自己的小院里休憩不过片刻,就迎来一位姓秦的女尚宫,说是宫里退役、被河东裴氏请来供养在族里、专教族中女郎绣法技艺的。

裴妍无比羡慕起裴妡来,至少她在宫里有公主和清风表姊陪着,就算做这缝缝补补的事也是三个人一起做,说说笑笑的,比她一个人在老尚宫的眼皮底下穿针拉线强多了!

女红什么的,裴妍最不喜欢了,几度想闹脾气走人。无奈裴憬的话着实吓人,她悄悄打量了一番眼前这位老尚宫,只觉她面容肃穆,举手投足气势十足,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人,自己先就蔫了,生怕不听话会被打手板,难得耐着性子,跟着老尚宫绣了一个时辰的花样。

然而,没过多久,后院突然一阵人马响动。风荷雨荷去外面打探消息,回来禀报说,大郎从马上甩下来了!

裴妍听罢,心忧如焚,落马是大事,每年都有因为骑马不慎而摔死的郎君。

于是顾不得眼前的老尚宫,提起裙摆就往马场跑,快到时,恰与闻讯赶来的小郭氏汇合。

小郭氏和裴妍赶到的时候,裴憬已经被挪到了马场边缘用来更衣的厢房里。

裴妍还没进门,就听见他凄厉地哭嚎:“疼煞疼煞,茂弟轻点……”

小郭氏大惊,顾不得跪在脚边请罪的一众部曲,赶紧入内。裴妍也跟着阿母上前。

就见裴憬正白着脸躺在一方长榻上,右腿胫衣撩到腿弯处,露出一大片被擦伤的肌肤。他细皮嫩肉,更显得腿上的擦伤红肿可怕。

张茂正半跪在地给他上药酒。

看到小郭氏,他微愣片刻,放下药酒,一瘸一拐地起身朝郭夫人一揖到底:“茂看护不利,致大郎受伤。请夫人责罚。”

话音未落,裴憬一下跳将起来,不想牵动伤腿,“嘶”地一声又躺回去。

小郭氏赶紧扶住他,责备道:“这是作甚,快躺好!”

裴憬道:“阿母,不怪阿茂,是我没听教习的话,硬要逞强跑马,这才摔了下来。”

这时,方才跪在门外、负责教习骑术的部曲裴符也赶进来陈情:“大郎落马,若非张郎君跳马接住,后果不堪设想。符忝为教习,却教导看护不利,求夫人责罚!”

原来,这是裴憬第一次骑马,裴符建议他先坐在马上,由马奴牵着到处走走,先适应马上的节奏再说。张茂则骑马跟在他的身侧看护着。

然而,裴憬骑着骑着,觉得骑马好像没那么难,何况被人牵着走也太无趣了。于是一鞭子挥退马奴,想自己慢跑两圈。然而他控制不住策马的力度,一鞭子下去,马就蹶蹄狂奔起来,裴憬哪里坐得稳,一下子就自马上栽了下来。

这一切不过须臾,候在一旁的部曲马奴压根反应不过来。

幸好他的身侧有张茂,就见张茂飞身从马上落下,将快要落地的裴憬一把抱住,自己以身做垫,这才让裴憬平安落了地,即便这样,两个人也抱着在地上滚了三四圈才停下来。裴憬的腿伤就是这么蹭出来的。

小郭氏听罢仍觉得后怕,她对张茂的舍身救主很是感激,扶起他道:“幸得有阿茂,不然阿憬岂非凶多吉少?”又问身后乳媪:“顾和缓(和缓是魏晋对医生的尊称)怎的还不来?”

这时,顾郎中匆匆赶到。

裴府临街就是有名的医馆“汇仁堂”,里面坐诊的顾郎中是裴家用惯了的。

他先给裴憬从头到脚检查了一番,回郭夫人道:“亭侯无大碍,只是些许皮肉伤,养上数日即可。”

小郭氏彻底放下心来,又让他给张茂看诊。

张茂脸色微肃,正歪身胡坐在一旁的矮塌上。

顾郎中亦给他从头检查到脚。至腿上时,顾郎中突然眼神一凛,抬头看了他一眼。张茂脸上却仍是没有表情。

顾郎中赶紧半跪在地,轻手轻脚将他的腿掰直,又吩咐一旁童子拿夹板,替他正骨。

裴妍看到张茂额上隐有冷汗,似是极为痛苦,奇道:“阿茂哥,你冷吗?”

顾郎中手上动作不停,敬佩道:“小郎胫骨内错,常人定哀嚎不止,小郎却神情自若,纵当年关公刮骨疗毒不过疼痛若此,老朽佩服!”

众人大惊,这才发现张茂的脸比裴憬的更白。

裴憬只是蹭破点皮,就嚎成这样,张茂腿都折了,却跟没事人似的,方才又是扶裴憬进屋,又是给他抹药酒,又是给郭夫人赔罪的,全然没提自己受伤的事儿!

一时间,众人都挺敬佩这个十四岁的少年。

尤其裴憬,一下子不敢吭声了,自己这么点小伤跟张茂的比起来差远了,人家一声都没吭,自己却嚎成这样,丢人不!

小郭氏心疼道:“这孩子,受伤也不说句话,幸得顾和缓看出来,不然我等怎么给你阿耶交代。”

张茂却扯开嘴角,浅笑道:“不碍的,茂在军中……些许小伤……常有的……”

裴妍就站在他身侧,方才不觉得,现下却觉得他浑身都在打摆子,赶紧拿手扶住他,却发现他浑身滚烫。她忍不住叫顾和缓。

顾郎中摸了摸他的脑门,道:“不好,这是起热了。”转身对小郭氏道:“请夫人备一桶热汤,屏退女眷,老朽要为张郎君祛热。”这是要解衣散热了。跌伤腿不可怕,但是起热会死人的!

小郭氏赶紧照做,又拉着裴妍、裴憬,并一干闲杂人等退出内室,聚在廊庑下等消息。

这时王夫人也到了。王夫人的母亲(司空王戎的妻子)近日身体不适,她今日原本回娘家侍疾,却惊闻家中大郎君出了事,幸而她娘家离裴家不远,闻讯匆匆赶了回来。一路上,听说大郎君无碍,只是张小郎腿折了,这才略放下心来。

见到妯娌小郭氏和裴憬后,王夫人先对着裴憬嘘寒问暖一番,又和小郭氏问了张茂的情况,见并无大事,便借口给老夫人复命,留下大丫鬟吟秋看顾,自己先行回去了。

不多久,顾郎中自内室走出,对郭夫人复命道:“张郎君已饮下汤药,热症有所缓解,腿伤也已固定住,只是还需人看护,每半个时辰擦洗一次。待烧退尽,再将养半月,便无大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