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洛京拾遗 > 第5章 第五章 张二郎初入裴府,痴兄妹热心逢迎

张茂带到裴府的行李不多。

他十岁后,就一直随阿父在征西军里摸爬滚打,习惯了轻车简行。

裴憬不放心,特意带了仆从来帮他。可是看了那简易的一口袋行囊后,愣是傻了眼。

张茂不以为意,道:“有劳亭侯,不过一点杂物,茂自己归置就好。”

裴憬哪里见识过这样清苦的日子,很是怜惜他,安慰道:“叔父早有吩咐,日后你的一应用度皆随我份。”又道:“阿茂不必客气,以后唤我大兄就是。”整日被身边的人叫亭侯,生分不说,他自己也不习惯。

张茂来时,张轨怕他处处拘谨,有失气度,特意叮嘱他:“奉主宜勤,小节勿拘。君子大方,却之不恭。”

张寔也提点他:“予之不取,反受其咎。”

说来都是一个意思,裴府怎么待你,你都大方地受着,好好侍奉人家郎君就行,千万别畏畏缩缩的,显得小家子气。

因此张茂也不跟裴憬客气,大方地唤道:“有劳大兄照拂。”

裴憬是真心疼张茂。他特意在张茂的小院里转了一圈,发现虽说什么都不缺吧,可与自己那里比,空空荡荡的,寒碜得紧。这倒不能怪主事的王夫人,本来客院只要收拾清爽就行,谁家不是自带贴身的用度来的。否则主人的布置不合客人心意怎么办?人家也不好意思拆了主家的东西重新换自己的吧?

裴憬虽是庶子,却是长房的独子,是锦绣堆里长大的郎君,与何不食肉糜的今上有的一拼。他当然不会知道,对于马背上长大、风餐露宿都习以为常的张茂而言,能有一片牢固的瓦顶遮天,就足够了。

裴憬看到张茂住的这样简陋,心里着急。便来找妹妹裴妍,把张茂的家境添油加醋地这么一说,裴妍也跟着难过起来。

她想了想,招手唤来她的贴身婢女风荷,对着她叽叽咕咕耳语了几句……

张茂的东西本来就少,不过一个时辰,就已经里外都归置好了。

王夫人对他不可谓不用心,给的小院与裴憬的相邻,在外院书房不远处。院子里有一间正屋并两个厢房,两个耳室。

张茂此行只带了一个贴身老仆拾叔,加上王夫人指派给他的一个叫听雨的小厮并两个应门的垂髫童子。主仆不过五人,住着很是宽敞。

张茂抱着院墙四周转了转,发现小院后面是一方临水轩廊,是与裴憬的小院共用的。虽不大,却曲径通幽,秀竹遍栽,移步换景,很是雅致。

水中有一方丈高的太湖石,瘦骨嶙峋有如佝偻老叟,上用篆体刻着“类我”二字,笔力虬劲,却透着自嘲式的童趣,以漫漶的刻痕来看,有不少年头了。

张茂记得阿兄的好友裴遐说过,裴憬的祖父——前尚书令裴秀,于园林一道颇有讲究,整个钜鹿郡公府在他的改造下,既有北方廊宇的扩大,又有江东水乡的秀丽。

张茂对自己的住处可以说相当满意。这小院,比起自己家的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是和他们张家在凉州的祖宅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他琢磨着,得给自己的院子起个名字才好。裴憬院名据说是裴頠亲笔题的,名“慎言堂”,大概是想让这个不大聪明的侄子时时谨言慎行吧。

张茂想了想,自己既然是来做裴憬伴读的,院名当与之相辅相成才好。遂命小厮搬来鲁公梯,拾叔研笔磨墨,他自己在院门上提气运笔,恭敬地写下“慎独堂”三字来。

写好匾额的张茂,正仰着头,对着自己的大作兀自欣赏。不成想墨迹未干,自后院方向突然杀出来一队提箱挈囊的婢子,为首的是一个梳双环的秀丽丫头,对他躬身一礼,道:“大夫人命奴等给郎君送些日常物事来。”

言罢,未等张茂反应,朝后一招手,径自率人入内,把拾叔刚刚归置好的里屋重又布置了一番。

一时间,内室大放异彩:罗帷珠帘,鲛绡锦垫,长绒蜀褥……

张茂只觉眼前一花,人也有一丝眩晕——裴家对清客的待遇,未免太过了吧!

阿耶,阿兄,这叫他如何坦然受之啊!

……

张茂第一天来裴家。裴家家主裴頠为表重视,特意在老夫人处办了接风的家宴。

张茂的年龄在裴府的子侄里是最小的,因此女眷中,只裴崇和裴该的媳妇没来,无论长房的小郭氏还是二房的王夫人都没有回避。

裴妡在宫里没回来,裴妍只有九岁,属于可避可不避的年纪。

她吵着要参加,小郭氏也就允她来了。

郭老夫人今天精神特别好。她信五斗米道没错,但不代表就不关心俗事了。

这些年,长房和二房的嫌隙她都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里却急得很。

祸起萧墙,大族的覆灭往往先从内斗开始。她委实不愿长房与二房结怨。也因此,每当大儿媳自觉受了二房打压,来找自己做主时,她都借口打坐回避,实则人后招来二儿媳,把弥补的机会留给二房来做。

只是二房有二房的难处,尤其裴頠身为家主,很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这就令长房更为不满了。

这次裴頠能为阿憬招来这么好的伴当,她看得出来,大儿媳对二房的态度缓和很多。其实小郭氏其他都好,就是心眼有点小,很多事,只要她能想通,两房的矛盾自然得以化解。

适时,张茂上前祝寿,郭老夫人把他当作自家子侄般招呼疼爱,夸了又夸,还特意送了一对汉代的墨玉貔貅,“给小郎镇纸用”。

小郭氏紧跟其后,送了张茂一方蓝田白玉笔搁。

裴頠送了两根紫毫笔,王夫人则配合着送了一副乌木笔筒。

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搁外头个个价值连城,还不一定用钱能买到!

对于裴家的大手笔,张茂白日里已经见识过了,到了晚间收礼时,早已宠辱不惊。

这份不骄不躁的气度,落入裴府几位主事人眼里,霎时又成了少年持重的佐证。

家主裴頠满意地顺着自己的两撇仁丹胡,内心分外舒畅,如此佳儿,入我囊中啊!

席上,对张茂最殷勤的当属裴憬。他与张茂的坐案相邻,时不时命婢女给他添酒布菜,又问他平日里口味如何,可吃得习惯?

河东裴氏作为顶级世家之一,吃食上无论食材还是用料,都十分讲究,是真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神医皇甫严说裴憬爱发脾气有吃太多而不克化的缘故,并非信口开河。

张茂家里在安定郡大小也是个地主豪强,平日里也算锦衣玉食,但是入了裴府后,才真正见识了什么是钟鸣鼎食之家。

面对裴憬的殷勤询问,张茂实诚道:“大兄多虑了,裴府食珍馐引玉馔,非弟蓬门小户可及。何来不满之说?”

一旁的裴该小声对张茂道:“这算什么?今天大人们都在,咱们吃得好归好,到底不自在。改天我请茂弟去我公主府。公主府的疱人是宫里赏下的御厨,那菜式,啧啧,保管比家里的好得多!”

早先裴憬被裴该领着,去过两次公主府,每次都吃得脑满肠肥,至今回味无穷,听罢连声附和:“唯唯,公主府的菜更好吃!三弟记得跟公主说声,我也要去!”

他们在这里商量着,对面的裴崇和裴妍只能干瞪眼。

裴崇年长些,还算稳重。

裴妍却急死了,她隐约听到裴该要带裴憬和张茂去公主府玩耍,生怕漏了她,她也想去,什么时候走?听不清啊,急得两眼泛红。

裴崇笑着拍拍堂妹的手,温声道:“别听风就是雨,张小郎初初进府,总要待他熟悉几日才好往外面带。快把眼泪收回去,没得惹大人们生疑。”

裴妍“哼”地一声,恨恨道:“公主阿嫂进门一年多了,也没见三哥带我和阿妡去过几回。张二郎才来一天呢,就眼巴巴的献宝似的要带人家过去。好没良心!”

全然忘了,当初闹着要张茂进裴府的就有她!

裴崇笑着摇头,小孩子脾气。

今天不是旬日,儿郎们第二天都各有差事,晚宴没过多久就散了。

张茂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小院里。

因着给裴家长辈祝寿,并裴家几个兄弟交际,他连饮了十几杯水酒。

张家是祖传的酒量好。只是裴家的酒不同于坊间的绿蚁浊酒,系纯度很高的清酒,初饮不觉什么,待三杯两盏下肚,冷风一吹,就有点头昏脑涨晕晕然了。

他摇摇头,扶着拾叔的手一脚深一脚浅地迈进屋里。

屋子在白日里被裴妍的婢女们重新布置过,银瓶玉盏,琉璃风屏,珊瑚步障,处处奢华靡艳,张茂转了一圈,一时有些怔忪。

站在屋子中央定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了,这就是他未来要住的地方——钜鹿郡公府的慎独堂。

张茂挥退欲服侍他洗漱的拾叔,自己踉踉跄跄地摸到里屋床前反身倒下。

他有些疲惫地捏捏眉心,努力让自己头脑清楚些。

这一日的相处,可以看出裴家人口确实简单,拢共两房,正经主家不过十来人,对他也都礼遇有加。尤其长房的兄妹俩,就差没把他捧到天上去。

想起这一室的锦绣,他微不可查地失笑。他不认为白日里那么莽撞失礼的布置是大夫人的安排,倒像是裴元娘的手笔。

裴家笼络人心确实有一套,宾至如归,莫过于此。

这算好事吧,他想。

张茂只觉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颠覆了他之前十四年的人生阅历。

从小到大,他何曾见过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场面?他家也算大族,然而和裴家这样正经的高门比起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想要么?这泼天的富贵!他问自己。

只要他愿意,他或许也能像当初的韩寿那样,攀龙附凤,成为这些人里的一分子。

世家门阀,出将入相!

河东裴氏在这群豪门里,素来以节俭著称,尚且有此用度,难以想象,那些传闻里斗富斗出花儿来的王家石家,又该是怎样的一番豪奢景象?

他一闭上眼,就能回想起今天宴席上那满桌的珍馐。他之前在军中曾任度支参军。这一桌的薪资,足够他们五千军士一天的粮饷。

他睁开眼,从头上帐顶掠到帐外,这一室的珍玩,是百户边屯一年的嚼用!这一家一日的繁华,能抵万名同袍卖命的抚恤!

他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昔日金戈铁马后,同袍就着烈酒,在残阳大漠里,撕心裂肺的高歌:

“辞别爷娘兮肉身舍,不得回乡兮伊水遥。

无定河边兮枯骨泣,天涯何处兮魂灵招。

王于兴师兮何日竟,一日三捷兮贵人至。

君子封侯兮士卒饥,岂曰无衣兮同袍死。”

呵,这世道!

张茂翻了个身,朦胧夜色里,帐顶孤悬的忍冬香囊左右晃动。

内室并未点灯,只他的眼眸扑闪亮如星子。

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溢出帐外——他位卑言轻,自是管不了旁人。所能守者,惟慎独而已。

……

第二日,卯时刚过,张茂就与裴憬在院门口汇合,一齐往坐落在书房后面的家学去了。

只是没想到,童子刚拉开书室的槅门,一身鹅黄襦裙的裴元娘正端坐其间!

张茂大惊,刚从身后听雨手里接来的文房四宝散了一地——钜鹿郡公府的家学,怎么内外不

分、男女不避啊!

裴府的家学原先是给裴家三个郎君启蒙用的,夫子请的是族里的一位庶支叔祖。

但自从裴二郎与裴三郎进国子学后,家学里就只有裴憬一个郎君了。

裴妍和裴妡原先年龄小,夫子又是族里的长辈,便跟着裴憬一起进学,后来裴妡进了宫,家学里就只剩长房的兄妹了。

如今,张茂来了,裴頠和王氏的意思是把裴妍召回内院来,单请出宫的女史教她诗书。

裴妍却不乐意。裴妡进宫了,她一个人待在内院读书跟坐牢有什么区别?

她听裴妡说过,宫里的女史是专教后妃公主女德、女红和礼仪的,这三样她没一样想学!再说,她跟阿兄千辛万苦才把张二郎请来家里,不就是想多个玩伴么!没道理张二郎来了,她却要被赶走了。哪有这样过河拆桥的事!

裴妍磨着小郭氏上郭老夫人处求情。小郭氏素来爱宠女儿,又自觉卑不动尊,凭什么要她的女儿为区区一个清客让路?要不说小郭氏和郭老夫人是一家人呢,在教育女郎一事上,婆媳(姑侄)俩出奇的一致。裴妍能虎成这样,与郭老夫人和小郭氏的纵容有很大的关系。

二房的裴妡有王夫人牢牢守着,她们插不上手。可是裴妍,这婆媳俩却是手把手教的。裴妍虽姓裴,却延续了太原郭家一贯的彪悍作风。就拿这次上家学的事来说,婆媳俩都觉得,九岁的裴妍跟着裴憬和张茂一起读书挺好的。郭家作为武勋世家对男女大防看得没那么重。早年郭老夫人没出阁的时候,还常带着部曲进林子打猎呢!也就是嫁到裴家后,才收敛了点。

裴家儒学传家,可自裴秀那一辈起,还信奉五斗米道。

郭老夫人书读的不多,但《道德经》她熟啊!就听她对裴頠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令而常自然。道之所以为尊,德之所以为贵,就在于不命令不干涉万物而任其自化自为也。你让阿妍一个人在内院读书?这跟囚禁有什么区别?是,张二郎是外男,圣人也说男女七岁不同席,可没说不能一块读圣贤书啊!世人读书不就是为知礼么?何况阿妍才九岁,还没到男女大防的年纪,过两年再招回内院来不迟!”

提起太原郭家,裴頠就头疼。这个舅家怎么说呢?论打仗,是一把好手;论为政,也算长袖善舞,独独在女郎的教化上,不大上道。

自己的母亲在郭家女儿里还算好的,除了悍妒,没其他毛病。

再看他大姨,皇后的母亲——郭槐,那叫一个绝,不让丈夫贾充纳妾也就罢了,还疑心生暗鬼,硬把自己两个亲儿子的乳母给逼死了,害得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跟着被吓死。贾家也就这样绝了嗣。

再看他这位大姨教养出来的两个女儿,贾后和贾午,一个暗中招男宠进宫侍奉,仗着天子痴傻□□宫廷,一个闺中时就与家中的清客韩寿偷香窃玉,闹得满城风雨。真真是,一家子乌烟瘴气!

可是老夫人和小郭氏都力挺裴妍,裴頠也不敢硬拦,说到底这是长房的事。他刚刚和长房的关系有所缓和,实在不想再起争端,只得略作妥协——上午的经书是家里的叔祖裴葑执教,裴妍可以来读上半日。但是下午,裴憬和张茂要学数算和骑射,裴妍则必须回内院随女史习女红和礼仪。

这样的结果算是各退一步,裴妍从善如流地应了。

家里唯一心忧得睡不着觉的也就是王夫人了。

从来女郎的闺誉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家裴妡常年在宫里倒不用她操心,但是裴妍年幼孟浪,可千万别让外面人传出闲话才好。

她特意招来心腹管家,交代又交代,把内外院的小厮婢女过筛子似的又抡了两遍,凡是犯长舌惹是非的一律剃掉,把偌大的钜鹿郡公府收拾得密不透风。

于是,裴妍就在这诡异的静默里,寅时三刻不到就早早起来收拾好自己,率着风荷雨荷两个贴身婢子,穿过内院的抄手游廊 ,跨过仆妇日夜把手的二门,风风火火地去了外院家学。

这章开始走剧情[菜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五章 张二郎初入裴府,痴兄妹热心逢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