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家里翻天了。阿爹没去官衙,阿娘满面愁容,大哥也被从小秦府叫回来了。
我被阿娘差人叫到主房。阿娘一个眼色,她的贴身嬷嬷李嬷嬷带着侍女退了出去,将房门从外面紧紧合上。我看这架势,竟是前所未有。
果然,等阿爹开口时,轰隆隆一个惊雷:“秦菀与人私奔了。”
什么?我这才发现,房内确实少了秦菀,还未来得及发问,阿哥问了和我同样的问题:“会不会是误会?二妹之前受邀去世交家小住几日,讲琴论乐,也是有的。”
阿爹皱着眉摇头,简单地说:“留书了,不是误会。”他冲阿娘示意,阿娘垂泪,将怀中藏着的一封信笺掏出来递给我和阿哥,我俩立刻低头看起来。
我越看越是头皮发麻,只觉得信中纯是一派胡言,秦菀控诉了爹娘这些年如何薄待她的“罪状”,最后的中心思想是她已经遇到真爱,携手奔向广阔天地,从此再不受秦家的欺负了。家中产业她也不惦记,只拿走了自己的随身细软,和心爱的琴。
她那张琴,乃是阿爹托人遍访关中,找到先秦起始的制琴世家传人,以稀世桐木加金丝楠木所制。从她十二岁琴艺崭露头角,到阿爹辗转拿到这张琴,前后耗费一年余,所用钱财,流水价一般花出去。当时秦菀在十三岁生辰上收到这张琴,也激动得直谢爹娘,如今却忘得干干净净,做下这惊天动地的劣行,写下这没有良心的留书。
阿哥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他越读信越是脸色发白,等到读到结尾处,连修长的指尖都白了,抬头问阿爹:“这信中所提的董偃,莫不是那个董偃?”
阿爹深深看了阿哥一眼,颔首:“正是。”
“天呐!”一向豪气干云、潇洒如风的阿哥,此刻居然头上冷汗涔涔直下。
“他是谁?”我心中大奇:“姐姐写的这个‘此一去,与董偃天高地远,比翼双飞’的董偃,到底是谁?很有名吗?”
阿哥答道:“很有名。”
“是何人?”我追问:“达官贵人?状元榜眼?还是风流世子?”在我的心目中,觉得恐怕最后一项的可能性最大、最合秦菀口味。
没想到阿哥摇头:“都不是。”
我更奇了:“那是什么人?难不成是商贾新贵?”本朝自丝绸之路通行后,去沿线从商的贫民不少,其中也有一些掘金成功,带着万贯家财回到中原,只是这种人虽然有钱,想要打入贵族阶层,一时却还不易,需要再经一代买官做官,才能摘掉“暴发户”的头衔。难不成秦菀看上了这样人家的子弟?
“也不是。”阿哥揭晓了答案:“这董偃,是馆陶公主府上的人。”
我的脑子里电光火石一般,终于想起似乎在闲暇八卦之时,从哪家闺秀的笑谈中听过这个名字。馆陶公主风流成性,养了众多面首,人人皆知。这董偃,却是面首中的第一人,馆陶公主的心头肉,爱宠无双。
“天呐!”我终于明白了阿哥脸色惨白的原因,一时也只能吐出这两个字了。
阿娘在旁边发急道:“秦菀糊涂!怎能去招惹馆陶公主的人!这……这搞不好可是举家杀身之祸啊!”
一屋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空气静都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阿娘的那句“杀身之祸”似乎回音久久回荡,明明已近深春,却冷得让人忍不住直打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