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乱世离人歌 > 第57章 菩云子

乱世离人歌 第57章 菩云子

作者:麻雀闹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6 21:49:50 来源:文学城

新房里,龙凤双烛的火苗闪烁,满屋的喜字都活了起来,随着火苗的晃动,一时隐入黑暗,一时又跃进光明。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那些喜字全都定下来不动了。魏长庚缓缓合上房门,脸上并无半点成婚之喜,倒是看向床边新娘的眼神充满警惕。

在他眼中,菩云子是不忍见苍生蒙难而走入人间的谪仙,神仙不可能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也不会傻到相信自己能打动神仙,让菩云子爱上自己。

今夜的婚事一定有诈。

他命心腹密切监视军中亲菩云子的将领,又在附近安排一支精兵,随时应对突然状况。就连今日来赴宴的客人中,也有不少他安插的探子。屋里的蜡烛都加了药,纵使菩云子武功再高,也无能为力。

但就算做了这么多的准备,魏长庚也不敢松懈,他缓缓挑起那方红盖头。

盖头取下,新娘很美,新郎很俊,但双方似乎都没空去感受这番旖旎之情。

菩云子花容肃漠,盯着魏长庚的双眸,认真问道:“魏长庚,我现在再问你最后一遍,你当真要娶我为妻?”

魏长庚目光温柔,好声说道:“娘子,为夫无怨无悔!”

菩云子的神情越发淡漠,仿佛下一刻就会召来一片青云,飞入云山雾海中去。

然而下一刻她没有召来青云,而是一把剑。烛火明灭,寒光一闪。眨眼的功夫,胜败生死皆定。

魏长庚缓缓垂下双眸,满是不可置信地看着胸前的长剑,嘴里喃喃着:“你的武功,怎么会......”

菩云子骤然拔剑,血如泉涌,魏长庚重重砸在地上。她随手丢了长剑,踱步行至他面前,漠然说道:“我居于深山,深谙药理。你难道忘了,军里那些大夫的本事还是我教的。”

“魏长庚,没想到我教了你这么久,你还这么蠢,居然用我教给别人的毒来毒我!”

血泊中的魏长庚顿时瞪大双眼,没想到自己千般准备,竟因这么点倏忽,功亏一篑。他徒劳地伸出双手,像是要做最后的挣扎。

而菩云子就那么看着,缓缓蹲下身,平静说道:“不过你还是算对了一点。你我不合,义军必然分裂。我让了你那么久,现在该你让我了。”

这时魏长庚终于意识到,菩云子也在计划夺他的权。今日这桩婚事,哪怕他不说,菩云子也会主动求嫁。

怪不得,她不反对呀......

魏长庚的双手骤然落下,离开人世。

一阵疾风掠过,桌上双烛熄灭,夜色降临。

次日一早,义军首领魏长庚走出新房,一边整理着衣袖,一边吩咐婢女:“夫人昨日太累,需要多休息一下,你们不要去打搅她。”

婢女们脸色一红,纷纷点头:“奴婢明白!”

魏长庚最后望一眼房间,淡漠的眼里看不出任何情绪。他起身离去,成为义军无可争论的、唯一的太阳。

这轮太阳升起的第一天,便决意率军攻打韶阳。韶阳一州七城,过了韶阳就是绥州,绥州已被朝廷赐给墨川的唐阅。

义军的兵马路过山道时,山里起了雾。魏长庚驾马行走在雾间,恍若走在云海。他撩起一缕雾,心却回到过去。

那时她也是山中的一缕雾,绕在师父身边问东问西。

天上有什么?

天上有云。

山下有什么?

山下有人间。

人间是什么?

师父点点她的鼻尖,笑呵呵说道:“你我皆是人间。”

书上说世外高人都住在山里,师父嗤之以鼻:“身在世外,心在红尘。心离红尘,天下皆为世外,连这具俗身亦是世外。”

因而师父时常四处云游,自然是要带上她的。他们见了很多东西,山河湖海,四季轮回,生老病死,爱憎别离。

有一次旅途,她问师父,为什么师父的脸是红的。师父就说起了她的来处。

一日,云游的道士路过一户农家,敲门讨口水喝。农夫把人迎进来,又要把一物抛出去。

道士问篮子里是什么。

农夫说,是他今早刚降生的女儿。

道士摇摇头,说道:“你对我这个路人尚且如此热情,为何容不下自己的亲生女儿?”

农夫道:“道长,你只要一碗水,她却要十八年的养育。我家背后就是山泉,水有的是。但家中缸里的米都见底了,田里的稻子还没长出来,如何养她十八年?”

道士一听,是这个道理,就让农夫把孩子扔给了自己。

一个道士是没有奶的,他进去城里,逢一户人家就给婴儿讨奶喝。更多的时候,道士只得到一巴掌,久而久之,道士的脸被扇红了。

但世间不乏好心人,婴儿最终活下来,成为道士的徒弟。

道士对自己徒弟说:“你是被世间的善救活养大的。”

她默默记下来。

师父说,师门规矩一师一徒,她将来会有自己的徒弟。不用着急,缘分到了,天意自会把你的徒儿送来。就像道士当初云游四十载遇见她。

她也记下了。师父教的一切,她都好好记着。终于有一天,师父说他能教的都教了,剩下的该她自己去悟了。

“以后,你就是菩云子。”

“可是师父,这不是你的道号吗?”

“云山雾海里有一道人,名为菩云子。今日是我,明日是你。”

是夜,师父坐化。

这年她十八岁。知道了师门里最后一条规矩,收徒弟以后,师父就只剩下十八年寿命。十八年,正好够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长大成人。

她遵照师门规矩,在花谷里架起一堆柴。师父和其他师祖们一样,化为天地间的一捧灰,成为花海下的泥。

从此她就是这山间的道人——菩云子。

山下的人总是山上的道人不屑红尘,从不下手。实际上菩云子在山上的日子反而更少,她总是下山来,四海云游。

有时是街边乞儿,有时是富家公子,有时是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有时是健步如飞的侠客......总之,她看尽形形色色的人,也扮做形形色色的人。

不少地方还留着关于她的故事,故事里的内容千奇百怪,故事主角各不相同。也有不少人尝试追踪她某一个身份的足迹,却不知过一天,她又是另一个人。

后来天下大乱,天下人只剩下一种离人。

人间用善救活了她,她该以善赠人间。

她回到舒州,曾经的繁华落幕,饿殍遍地,乌鸦永远在天上盘旋哀嚎。温亲王贪念美色,她化作绝色女子前去王府。温亲王要娶她为妻,她问温亲王以何为聘。

温亲王说尽天下之财,她摇摇头,转身就走了。

后来,她在山里遇见一伙义军。她给义军指了一条明路,可惜魏长庚并不按她的路走。

既然魏长庚不愿走这条明路,那她就来做魏长庚,率领所有义军走上这条明路,为人间选一位真正的明君。

慕容氏气数已尽,各地藩王贪图享乐,强盗劫匪只顾掠夺。计无伤给她推荐了一位唐阅。于是她去墨川游历一个月,终于看见了点盛世的影子。

她决定试探试探唐阅,不能再培养出下一个魏长庚。

结果令人满意。

唐阅心胸宽广,重视贤才,连自己曾经的情敌都能保护。他听劝,会反思,亦不缺魄力与果断。最最主要的是,他是真心在乎天下百姓。

菩云子终于找到了称心如意的明君,接下来就是助他一臂之力。

她成了魏长庚,开始思索着接下的战事,韶阳乃是荣亲王的封地,这些个王爷脑满肠肥,除了吃喝玩乐,没什么用处。但韶阳与许城接壤,许城又归剑州管。剑州的皇子比较麻烦,以义军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其对抗。

攻打韶阳,必须速战速决。不过一个月,义军兵临韶阳城,荣亲王弃城而逃,预备投靠剑州的侄儿。

若剑州接了荣亲王,便是要占韶阳。魏长庚马上派人追回荣亲王,还利用他叫开韶阳城门。

义军攻下韶阳后,魏长庚没有杀任何人,也没人煮任何人,甚至不准义军打扰城中百姓。他让荣亲王继续当他的荣亲王,韶阳的官员们继续作他们的官,只是权利都落到了他留下的部下手中。

毕竟这年头,谁手里有兵,谁就有权。

很快义军占领韶阳的消息就传遍天下。朝廷和昌原都没什么好担心的,墨川和剑州在那儿挡着呢。

剑州的慕容衡短暂担忧了下,然后听说义军奔着绥州去了,顿时松一口气,打算坐山观虎斗。

韶阳的战报传至墨川,唐阅微微蹙眉:“舒州的义军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

众将士不屑一顾,统一觉得,是韶阳太弱了。

当初在郦阳,唐阅曾向贺兰章立下过三桩誓言,其中一项便是,一年之内,绝不主动索战。但别人都奔着绥州来了,他防备一下也不过分,便命郑峰先率一万精兵前赴绥州。

含江县属韶阳,隔着一条含江河,就是绥州的地界。义军来到这里后,就河边停住不动了。

郑峰天天在河边看对面的义军操练,总感觉对方下一刻就会游过来,时时不敢松懈。然而对方一直没打过来,郑峰坚持不住了,赶紧传信墨川,问问唐阅的意见。

唐阅想了想,目光盯上文彦卿。于是文彦卿成了墨川的使臣,去打探一下义军的意思。

文彦卿很感动,不禁提醒道:“将军,你知道吗。义军首领魏长庚,把舒州城的温亲王和大小官员都煮了吃了。而我正好在墨川的名声不怎么样,你觉得他会怎么对我?”

自从百姓们得知移风易俗这玩意儿是文彦卿提出来的后,文彦卿就成了百姓们口中的“酷吏”,而此正是魏长庚最讨厌的人之一。

唐阅拍拍他肩,眼里写着对他的信任:“彦卿,我相信凭你的能力,一定能说服魏长庚不吃你。”

随后,就命人把文彦卿拖去绥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