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陆小娘食肆 > 第22章 砌矮墙

陆小娘食肆 第22章 砌矮墙

作者:明月似归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0 19:11:59 来源:文学城

在木柜安置好的第二日下午,陆琼便叫石匠来砌墙。

以前没有石灰,都是用黄色粘土来砌筑,而宋代已经能将石灰、黄粘土和水混合成白灰色粘土浆。这种灰浆砌成的建筑较为坚固,若是加上糯米汤还可更牢固,但陆琼对墙体要求不高,所以省去这一步。

她初步的想法是靠墙的灶台不动,隔灶台几步远砌一道矮墙,日后还可以放烹饪好的汤饼。木柜也隔着矮墙放置,这样她们一转身便能将菜品传递出去。

吴石匠是金娘给介绍来的,也是通济坊的街坊,都住在一起好互相帮衬。他还带着一位小学徒,身板精瘦,皮肤黢黑,倒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瞧着便有股精明劲儿。

需要砌的墙不长,大致与木柜对齐,陆琼花半贯钱便能将材料买齐,粘土砖头、生石灰、黄粘土......全都托人运到大门旁。

碾成粉末的石灰、黄泥土堆在一起,吴石匠在中间挖空,小学徒将打来的水倒在其中,随后还在一旁的铁锅煮石膏,掺在泥浆可以减慢其凝固速度。

和好泥浆,吴石匠便在灶台边用木炭画线,确保尺寸不会偏离。小学徒递粘土砖,吴石匠便将砖平铺一层,用水泥加固,再错缝铺砖。

刚铺好第一层,小学徒就端来一碗水,碗的内部用漆汁画线,放在砖上用以确保墙体是水平的。

灶台处被陆琼事先盖好粗布,但吴石匠很细心,没有将泥浆溅到四周。小学徒也在砌完墙后将卫生打扫好,就连外边遗留的泥浆也用水一遍遍冲刷掉。

陆琼见他们在收尾,便去饼铺买了几份烧饼,总觉得请师傅盖房子都要请吃的,只是她这灶房还在改造,不能立即生火。

近来面粉涨价,烧饼也比往常份量小了,但依旧是五文一份,夹猪肉馅需十文一份,羊肉馅十三文一份。而新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热气,散发出浓浓的咸香,小学徒闻着便不停地咽口水。

陆琼把烧饼递给他,笑着招呼人:“二位都辛苦了,这是顺手买的烧饼。”

还把今儿的工钱都结给吴石匠,一共是三百文,小学徒只能分到十来文。这也得夸吴石匠为人忠厚,毕竟大多数学徒都是没有工钱的,跟人拜师还得交束脩,多为十条干肉,并非所有人都负担得起。

等他们走后,陆琼也留下来收拾灶台,这几日还需注意不要撞到矮墙,所以新打的木柜只能摆远些。

旁白就是吴石匠顺手帮忙起的新灶,搭上蒸笼专门用来蒸糕点,也能用来蒸馒头,不过现在也用不了,要多等几日。

阿枫鱼铺的鱼儿贵,陆琼想找何六姑买鱼,打算想上次那般买些小鱼来炸,还是有不少食客好这一口的,这些天都在追着问。

最后检查完灶房,便关紧木门准备回去,顺带把剩下的烧饼带走。

太阳下山,何六姑家已经开始起火,屋顶上缕缕炊烟升起,满院子都是鱼腥混杂着肉香。

何六姑家灶房在堂屋外,上边支有草棚,跟其他屋檐接在一起,下雨也不会淋湿,只是天冷会吹些风。

陆琼闻着满院子的鱼香,见盆里腌制着几条鱼:“你这是做鲊鱼呢?”

何六姑手边已经剁好一盘羊肉馅,撒上葱、姜、盐一起混均匀,倒进油锅滋啦响,还冒着密密麻麻的小泡,掀起一阵烟:“鲊鱼要等好几天才能吃,家里人可等不久,做的是酿鱼,这些羊肉馅再炒几下,熟的差不多就塞进鱼肚里,再架火上炙,香得很!”

这羊肉馅也不知怎么做的,格外香,陆琼顿时觉得手上的烧饼香了,不过还是讲起正事来,找何六姑买剩的小鱼。

何六姑在锅中添了些水,很快就吸进肉馅里,一边翻炒一边道:“你今儿不赶巧,都给卖光了,明天都给你留着,一早就叫人送去。”

陆琼今天也用不上,便不急:“好咧,明天送来再把钱给你,还有这刚买的烧饼吃不完,给你放灶上了。”

何六姑只来得及瞥一眼,嚷着道:“好,都看到了,不过下回就别带东西来了,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的。”

后半句她说的很小声,陆琼也没听见,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回家,毕竟两家同在一个巷子,走几步路就是。

推开院门,便见陆萱在给雪儿做晚食,见她回来也只是抬起头瞧一眼。她们的晚食都还没着落,一只狗便先吃上了!陆琼摇摇头,怎么觉得自己这日子过得还不如一只狗。

很快也不纠结,毕竟何六姑家的酿鱼把她的馋虫都勾出来了,填肚子才是人生大事。

她家灶房可比陆记大多,也好施展身手,虽然没有羊肉,但是上午买的猪肉还剩了一大块。

就做东坡肉!

说起来,在宋以前百姓很少吃猪肉。因为猪圈一般盖在厕所下,加上臭味大,一直被嫌弃,也只有贫穷人愿意吃,大多数人更偏好吃羊肉,就是紧衣缩食,好些天不吃肉也要省钱去买一回羊肉。

直到东坡肉的出现,猪肉才走进各家各户,关于猪肉的做法也越来越多。

陆琼把肉切成豆腐块大小,冷水下锅,这一步是为了去腥,捞出后便准备调料。

再次下锅,淋上提前备好的酱汁,倒开水没过肉面,盖上锅大火焖炖。她认为与红烧肉的区别在于不用煎炒,也需要更长时间炖,出锅后的口感也会更软烂。

雪儿早早吃过晚食,还是守在灶台边对着锅流哈喇子。

陆萱午食吃得不多,现下肚子空着,闻到肉香就更饿了,只好把前段时间晒好的蜜饯杏子翻出来,手伸进陶瓮取出一块来,放嘴边嚼几下,越嚼越饿。

见她吃蜜饯,陆琼也想起没剩几天的诗会,届时也可以摆上些蜜饯干果,可来不及做,只能到铺子里跟人买,还有要用的杯盏盘子也不够,打算明天就去买点。

“阿姐明天要去置办些诗会要用的物件,你到时留下跟杨姐儿看好铺子。”

陆萱嘴里都是蜜饯,腮帮子还鼓起来,只能像仓鼠一样点头。

雪儿好吃的劲儿怕不是学了她......

陆琼有些庆幸,好在她来汴京能挣钱,不然养活他们还有些压力。

锅里的东坡肉已经炖得出味,汁水都被收进去,猪皮也红得透亮,恨不得立即盛上一大碗米饭,伴在一起吃才好。

因着放的冰糖多,味道也是偏甜,陆萱便在饭上浇了不少酱汁,不吃肉也觉得香极了!

跟着阿姐就是好,整日吃好吃的,又啃下一口东坡肉,薄皮嫩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用过晚食,她们还要赶回陆记。

墙体看上去依旧是湿的,不过也已经凝固定型,不故意撞上去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但陆琼还是用两张椅子隔着,提醒食客小心。

杨姐儿顺手把灶台再刷一遍,地砖也重新用水冲,看起来更加干净,重新捯饬米面酱醋,翻出新盆就开始和面。

最近铺子里汤饼用的各种菜都是跟人提前要的,尤其是冷淘里的胡瓜丝、萝卜丝,在她们开店前送来,一次付一百文。一般上午就能用掉一半多,剩下的也够用,毕竟晚上吃汤饼的人较少。

每天还要用掉六七缸水,单靠她们挑水是不够用的,陆琼便专门雇人帮忙打水。一回就装满两缸水,灶房一缸,后门一缸,一回给挑夫二十文,一日算下来也要五六十文。

挑夫刚挑满水,陆琼便在后门把剩下的胡瓜都洗净,沥干水放在竹篮里,见缸里还剩了一半多的水,想着今天也是差不多够用。随后她把竹篮拎到灶台上,瞬时水渍便浸湿了一圈,顺手取一根准备切成丝。

陆萱过来说有食客要一碗梅花汤饼,因着上午和好的梅花面团已经用光,杨姐儿便取梅花水到面粉中,打算重新和,一旁空出的锅还在热鸡汤,咕噜咕噜冒着泡,香味扑鼻。

擀成薄薄的面皮,杨姐儿一手拿梅花模具压在上边,一块块梅花状的面片便做好,最后全下锅里煮。

“我方才听说徐嫂这几日就要搬走。”杨姐儿把梅花汤饼都捞起来,还冒着热气。

陆琼手下切丝的动作慢下:“鱼羹店不开了?我见她家生意好着呢,就是还没尝过,听说用的鱼都是现杀的,还有独家配方。”

杨姐儿呢喃:“就是这配方好,被人请去做厨娘,一月有几十贯钱......”

“这怎么知道的?徐嫂亲自说的?”

杨姐儿道:“徐嫂家的鱼都是跟阿枫买的,阿枫自是比我先知,今儿遇见多说了几句,不过这钱是我自己猜的。”

这怎么遇见的,一个住西街,一个住东街,陆琼觉得他们怕不是在她眼皮子底下暗度陈仓了?也是有趣。

不过做厨娘有做厨娘的好,不用操心物价和开店成本,每月都有固定的进账,就是要处处听人使唤,失去了自由。

陆琼还是觉得自己开铺子好,每天累些,没有确切的休息时间,但精神上却是自由的。

杨姐儿听她这么讲也点头:“小娘子说得是,还是自己做主好。”

陆琼没再接话,心里在想一事,也不知道徐嫂的铺子何时会被人盘下,毕竟那铺子宽敞,想要的人可不少。

梅花汤饼也过了凉水,浇上一勺鸡汤就出炉,陆萱哼哧哼哧端给食客,鸡汤味伴着梅花香在这屋子里散开。

不久,便又进来一位食客要梅花汤饼。

鸡汤味也愈发浓郁......

[好运莲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砌矮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