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露水红尘 > 第9章 河东叛

露水红尘 第9章 河东叛

作者:击云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1 10:21:34 来源:文学城

第九章

满殿的人,大概除了两位国公夫人和郑泠,其余人都早已知道了这其中的缘由。

郑邺与崔挚毫不犹豫地领命称是。

郑太后见此,也不留人,言简意赅:“就不多留你们了,时间紧迫,你们各自回去先准备着明日的大婚。”

郑泠心里一万个疑惑,但此间的氛围过于凝重,她不至于不知轻重,在这里问。

回家路上,在马车之内,崔氏率先问了出来:“怎么的忽然如此急迫?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郑邺颔首,脸上满是肃穆:“腊八那日,传回来急报,河东节度使叛了,已加入反贼李叡的阵营,两方大军,正西行逼近都畿道河南道。”

郑泠不是很懂军政,但基础的疆域兵力布防划分,她还是知道的。

起初河北道叛变,李叡造反,兴兵西进,一直是由河东道与都畿道河南道,分别拒守,扼制其西面和南面,为帝国奋力抗战。

如今河东道倒戈,整个京畿道的东北一角就成了一个漏风的孤岭,随时都会被冲破关卡,直取长安。

仅剩的都畿道河南道,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孤军奋战,谁也说不好,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临阵倒戈的河东道。

大豫京畿道以北的关内道朔方节度使,河西道凉州节度使,陇右道北庭节度使,自从十几年前,经历突厥侵袭,节度使叛变之后,那几个重镇的兵权就都握在陇西李氏宗亲和四大柱国之手。

从此一直都在据守北域,与北边动荡不安的突厥奋战。

而陇右道鄯州节度使,与陇右道安西节度使,则在保卫帝国西疆,与吐蕃对抗。

除却这些兵力调遣不得,要想解决这一场旷日持久的造反兵变,只能从长安的十六府卫及其以南的其余府道调兵北上,去抗衡河北河东两大势力。

听到这里,郑泠大致明白了,为何急匆匆要提前婚期。

想来是崔忱骦父子被委以重任,不日便要领兵东去河南道。

她刚思索明白,果然就听见郑邺说:“崔柱国父子受命领兵,这些天就要去支援河南道。战场无情,太后将婚事提前,也是想着让忱骦临行前娶妻生子,留个后。”

崔氏听得心惊胆战,脸色变得凝重:“这……河东节度使夏弋怎么就叛了?”

郑泠也皱眉,望着郑邺,等着他说下去。

郑邺告诉了她们,这则早已不是秘密的事情:“李叡麾下有一军师祭酒,名叫魏缙,他在一个月前孤身一人入河南道游说夏弋,替李叡的侄儿向夏弋的女儿提亲。在半个月前,李夏结为了儿女亲家。李叡的侄子,取了夏弋的女儿,答应将来与夏家共天下。”

联姻结盟,共打天下,共享天下。

郑泠不合时宜地冒出一个想法,原来反贼也需要用婚姻,来巩固利益。

她又想到这个自从李叡起事之后,就声明鹊起的反贼团下第一谋士——魏缙,真是坏得很,哪哪都有他掺和。

她还在神游,就听得崔氏一通怒骂:“这……夏弋真是昏了头了!他的女儿嫁给李叡的侄子,就算他们将来成事了,李叡还能传位给他侄子不成?为这个背弃朝廷,真是黑心肝的愚蠢老匹夫,愚不可及,蠢出世了他!”

郑邺轻咳两声,喝声止住了崔氏的胡言乱语:“乱臣贼子,能成什么事!”

崔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找补:“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当然希望反贼都没有好下场。就是打个比方,想不通夏弋这般糊涂是怎么想的。”

郑邺面上这才和缓一点,道出一个全天下都在议论的猜想:“因为李叡并未娶妻,无子无女,他的侄儿由他带大,与亲子无异;加上一直以来的传言,说李叡在十六年前,抗战突厥之时,受了伤不能人道,是以才未娶妻纳妾,自然也不会再生育子女。许是这样,夏弋才会毫不犹豫地背叛朝廷,将女儿嫁给他的侄子,联姻结盟。”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郑泠听得恶寒。

天下大势,好像在那些手握兵权的人手中,如同游戏。

他们各自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忠于朝廷,有的通敌叛国,就像那戏台之上的生旦净丑,面具之下,忠奸难辨。

她一直都没有觉得战乱离自己很远,她的父母于大好年华,先后早早故去,都是因战事遗留的后遗症,耗尽了他们的生命。

然而他们耗尽心力去守卫的帝国,如今被乱臣贼子霍乱的千疮百孔。

她并非不懂自己被指婚给崔忱骦的真正意义。

在这一桩婚约之下,所有人都觉得很好,只有傅丹青和太上皇问她是否自愿,是否是因为喜欢对方。

她不懂情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但也并不抗拒。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接力巩固自己的父母曾经付出鲜血和生命保卫的大豫。

她愿意以这种联姻的方式,继续维护一个帝国的延续。

*

当天夜里,听闻她明天就要大婚,郑淙跟她说了很久的话。

说着说着,一个七尺男儿竟然潸然泪下,“我这个样子,明天也背不了你上花轿了。我自己情路无果,总盼望着你能够幸福美满,哪想元骕不日就要上战场。战事凶险难料,唯愿他能够平平安安,这样阿泠你才能够圆满。”

郑泠听在耳中,给他擦泪,反过来安慰他:“背我上花轿,从族中找个族兄也是一样的,大伯母会安排好,放心吧。”

听到找个族兄代替自己背妹妹上花轿,郑淙越发不是滋味。

他们一同长大的交情,是最亲最近的兄妹。

十二岁那年,他被父亲罚跪祠堂,比他小五岁的郑泠总会跟着要去,执拗地跪在旁边的蒲团上,陪着他跪,谁劝都没用。

沾了郑泠的光,因此,父亲便提前给他减刑。

后来种种,几乎都是如此,但凡他犯了错,她都会效仿,与他同罪并论。看在她的份上,郑邺不予追究,让他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家法。

从那时候起,郑淙就发誓,毕生都会好好爱护这个妹妹。

如今他爱护了十几年的妹妹,婚事匆匆忙忙不说,自己偏偏这个时候重伤不得动弹,什么忙都帮不上,简直是一种遗憾。

毕竟是喜事,于是他强颜欢笑,接话道:“那得叫娘好好挑人,找个高大威武些的族兄,给你好好撑门面,叫崔家上下将来不敢懈怠轻慢你。”

郑泠笑道:“崔家是你舅家,他们如何,你不是一清二楚,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我好歹也是太上皇亲封的荣宁郡主,谁敢轻慢于我。”

“是是是,荣宁郡主,好大的品阶。以后你想家了,就随时回来,兄长去接你回来。”

“好。”

兄妹聊了一会儿,崔氏就来找郑泠,在她的屋子里跟她说了些婚仪的要点。

像一个母亲嫁女儿般慈爱叮嘱她:“我们大豫女子成婚,只需拜,是不必跪的,明日你去了崔家,也记着这一点。拜完堂后,会有喜娘领你们进百子帐,洞房花烛合卺酒,一并是在里面完成。待到了第二日方可出帐,从此你就是崔家新妇了。忱骦的父母长辈,就是你的父母长辈,要好好孝顺他们。”

说着说着,崔氏竟红了眼眶:“从小看着你长大的,如今你要嫁人,大伯母还真舍不得。”

郑泠亦是心怀不舍,听了这番话,泪眼朦胧。

她拥住崔氏,头靠在她肩上,小声说了一句:“泠娘自小没了母亲,十几年来,一直受到大伯母的照顾,早已将大伯母视为母亲。我可不可以……叫您一声“娘”?”

她从小就很羡慕阿兄,大伯父虽然对他严厉,可他却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有父亲责骂,有母亲爱护。

不像她,虽然尊荣,但出生丧母,六岁丧父。

身边的所有人都对她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以至于,小时候她看见阿兄被大伯父责骂,挨打,罚跪祠堂,她都觉得那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真实对待。

她也想体验那种正常的对待,便会跟在他旁边,试图去体会他的一切喜怒哀乐。

她也想像他一样,有一个陪伴自己长大,会骂人也会怜惜疼爱自己的娘亲。

她多么渴望,能够叫一声‘娘’。

*

少女软绵绵的身躯靠在怀中,轻如黄莺的声音问可不可以叫她娘,这让崔氏更加眼泪决堤,心中柔软。

她放柔了声音,连忙道:“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你母亲贵为镇国公主,若不是怕僭越,我也是想直接认你做女儿的。如今屋里只有你我二人,你若悄悄叫一声,你我不说,旁人不会知道。”

郑泠边哭边笑,张了张嘴,那句萦绕在舌尖多年,从小到大都没有吐出来过的称呼,终于能够释放:“娘。”

清晰的字眼,只有两个人听到。

崔氏心中涌起无数柔情,她怜爱地摸了摸郑泠的后脑勺,轻柔应声:“哎,好孩子。”

是夜,在郑泠泪眼婆、可怜兮兮的央求下,崔氏充当了一个真正的母亲,陪伴她出嫁前在郑家的最后一晚。

郑泠第一次体验到一个正常的姑娘,拥有母亲的幸福时刻。

这夜,她睡在崔氏身旁,心下异常安稳。

泠娘:魏缙,真是坏得很!哪哪都有他掺和。

远在千里之外的魏缙,忽然打了一个喷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河东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