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露水红尘 > 第10章 守空房

露水红尘 第10章 守空房

作者:击云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2 17:00:59 来源:文学城

第十章:

翌日,梳发上妆之后,崔氏亲自给她穿上了由礼部司早已备好的大婚衣冠。

大豫婚服讲究“红男绿女”,女子婚服是青绿之色。

里衣之外,套了几层绣花单衣,下裙着红,最外才套上的金丝滚边青绿色大袖衫,层层叠叠,既繁复又端庄。

最后,女萝才给郑泠高高的发髻之上,戴上一顶金翠花钿冠,很是华丽。

崔氏满意地打量郑泠这一身装扮,含着笑赞不绝口:“今日我们泠娘最好看了,是京中最美的女子。”

说着,崔氏竟红了眼眶,“昨日瞧你还是个小姑娘,这一身打扮,倒教我想起了昔日的安阳公主,当年她盛装出降到郑家,与你父亲成婚,也是这个模样。”

郑泠听了这话,从镜中看见了自己现在的模样,不由恍惚。

都说人靠衣装,她从前的穿着打扮还是个小姑娘,看着绝不会将之同‘美人’这种词汇连想起来。

如今婚服加身,倒也有了几分她曾经艳羡的女子的那种风华,也与那副挂在父亲屋中的母亲肖像,渐渐重叠。

小时候她还觉得自己长得没有画像中的母亲好看,常常感到自卑和难过。

后来父亲安慰她,她不论是何模样,都是世上最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之后,她没了心结,倒是没有再纠结过自己的长相,也没多加关注。

如今听崔氏这样一说,她才发现,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容貌越来越像母亲了。

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了。

她想,父母在天之灵若看见自己出嫁,也是会为她感到高兴的吧。

临行前,郑泠寻了空隙,将今日这朵消寒梅花点上,随后特意交代了金钏将这副《九九消寒梅花图》,一并放在嫁妆中带去崔家。

这一天,郑泠过得十分恍惚。

她只记得后来盖头一遮,手上拿着团扇,吉时一到,就有个未曾见过几面的族兄背着她出了郑家大门,将她送上了门外的八抬大轿。

崔家与郑家离得不远,隔着一个坊而已。

但这距离,不够摆开太极宫二位圣人,及郑家给她置办的十里红妆。

于是接亲的队伍,特意绕到了朱雀大街,绕了一大圈,令整个京畿的百姓,都见证了这一场于腊月雪深之际的风光大婚。

这日,雪满长安道,十里红妆路。

夹道观望的百姓,纷纷赞叹:荣宁郡主与右武卫将军,是天造地设,珠联璧合的一对眷侣。

连郑泠也这样认为。

她以为自己这个代表着陇西李氏、荥阳郑氏的大豫郡主,会与博陵崔氏的崔家六郎,结三姓之好,能够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

他们的婚礼,事急从权,并未按照大豫传统的‘黄昏’时分进行——于黄昏迎亲。

而是一大早,就将郑泠从郑家接走。

接到她之后,迎亲队伍绕内城一圈,于正午之前回到了崔家。

到崔家之后,在亲朋的证婚下,郑泠与崔忱骦拜过堂,两人就被喜娘丫鬟傧相们簇拥着送往百子帐。

她的右手持扇,遮挡在脸前,加上头上还遮着盖头,她只看得见自己的脚下,因此不敢走得太快。

知道她行路不便,喜娘特意将郑泠的左手交到了崔忱骦手中,由他牵着她走。

这一举措,引得旁边的姑娘郎君们嬉笑起哄:“新郎好,新妇娇~”

又有人接着龙下去:“新郎好,新妇娇~新郎来把新妇牵,恩恩爱爱一生亲。”

也有人即兴吟诗一首,“新人拜高堂,执手坐青帐;罗扇轻遮面,喜吟却扇诗;同饮合卺酒,白头共此生。某不才,祝贺将军郡主,白头偕老,比翼双飞。”

崔忱骦一一谢过他们的祝福,脸上挂着喜悦的笑。

郑泠的手被崔忱骦滚烫的大手包裹着,她听了这些祝贺之辞,脸上瞬间升温,心中虽然愉悦,竟也有些不太好意思。

她看不见崔忱骦的表情,但料想,他肯定更是红光满面。

百子帐也叫青庐,本该搭在崔忱骦居住的院落的西南角,但近来深冬雪厚,要是在薄薄的帐子中住一晚,太过不切实际,人都要冻死。

于是便直接改在了他的卧房,将这里布置成与正常的百子账差不多的样式。

这是昨天下午崔家布帐时,特意来郑家请大伯母前来‘撒账’。

昨夜大伯母也悉数告诉了她,并且教了她其他的婚仪细节。

行至卧室外门前,崔忱骦放缓了速度,轻声提醒郑泠小心门槛。

她慢慢跨步过去,随他进了室内。

他将她领至床前,两人并肩而坐。

崔忱骦身型高大,坐在她旁边,郑泠只觉得盖头之内的一半光线,都黯淡了。

陌生的环境和周围闹洞房的声音,让她有些不习惯,心中尤为紧张。

她胡思乱想之间,就听到喜娘扬声喊道:“请新郎让新妇却扇。”

崔忱骦按照仪式,念了一首《却扇诗》,末了温声道:“请娘子却扇。”

他的声音很好听,如他的长相一样儒雅,清越如玉石相击,实在难以想象,他竟是个能冲锋陷阵的骁勇武将。

郑泠心跳的厉害,将障面的团扇移开,旁边随侍的金钏,适时从她手中接走。

喜娘又笑道:“请新郎为新娘揭开喜帕——”

围在屋中的宾客们,欢声笑语。

在这些声音中,郑泠听到了两个小孩儿的声音:“能见到新妇咯~”

“小叔父,快快揭开盖头,我要看婶婶!”

童言童语,欢快极了,她不由弯唇浅笑。

随着这指引,女萝从旁递过喜秤杆给崔忱骦。

在满室期望之下,他伸出手正欲接过,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忽然有一声极为焦急的声音,盖过了各种贺喜——

“报右武卫将军,河南道刚刚传回集报,前线危在旦夕,陛下有令,命您即刻整装领兵东出!”

军令如山,刻不容缓。

身为一个武卫,这是刻在崔忱骦骨子里的轻重缓急。

他脸色一变,喜悦不再,毫不犹豫地起身,对着坐在床沿的郑泠深深道歉:“对不起,军情紧急,今日我有负于你,他日若能归来,必定再补你一个婚仪。”

留下这句话,崔忱骦头也不回地提步离开。

本围在屋中闹洞房的人们,顿时噤如寒蝉。

这种时候,突发这样的事情,对于刚刚嫁进来的新妇而言,无疑是一种亏欠。

金钏和女萝,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见状,喜娘的脸上也挂不住笑了。

她生平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新妇的盖头都还没揭开,新郎就急匆匆要去前线。

这短短一刻,她穷尽了毕生的吉祥话,想给今日这局面圆上一个好听的话:“新、新……”

可是她这素来利索,能说会道的嘴皮子,竟磕磕绊绊说不出一个字。

正当骑虎难下的时候,她听到一个镇定的声音:“大豫安危重于洞房花烛,六郎心系天下,以战事为重,此去战场是为国为民之举,想来说出去也无人会笑话。”

喜娘这才发现,这个声音竟是端坐在床边的新妇发出的。

她连忙接话,“是是是!右武卫将军以国以民为重,今日之事,天下万民,只会赞扬将军的大义,和郡主的明理大度。”

郑泠捏紧了自己的手,冷静地吩咐,“请为我寻个德高望重的崔家女眷,代替六郎为我揭喜帕。”

屋中的崔家女眷连连应声,转身去找人。

只成了一个‘却扇’礼和‘坐帐’礼,其余宾客见此,也及有眼力见的陆续散去。

最后的喜帕,是崔家一个九十高寿、膝下五世满堂的叔曾祖母,为郑泠用称杆挑下来的。

老人家觉得崔家有愧于她,见她娇娇小小的模样,心生可怜,还留下安慰了郑泠好一会儿。

郑泠没有祖母,也未见过外祖母。

这个老人满眼慈爱地与她说话,反倒引出她不少眼泪。

她都明白,也理解。

今日之事,细究起来,崔忱骦并没有对不起她。

他毕竟是为了大豫帝国,才毫不犹豫地撇下她。

而她嫁给他的目的,不正是为了他和崔家,能够毫无保留地为帝国驱除外敌,荡平逆贼吗?

这些她都明白。

可是当了晚上,她独自一人躺在百子帐中,拥着绣满百子图的大红婚被,独守空房孤枕难眠的时候,仍然不可抑制的流淌了很多泪水。

外面风雪呼啸,她听着大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心绪难宁,心中涌起无限的恐惧。

她想起来,幼时父亲也曾屡次上战场。

他最后一次出征,是北上凉州,为了平定河西节度使之乱。

那一次回来之后,不到一年,他就旧伤复发,与世长辞。

他去世的时候,是在一年最酷热的夏夜,彼时陪着郑泠刚过完六岁生辰。

时至今日,郑泠还是会想起她那英武非凡的耶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清癯的厉害,常常卧病在床。

饶是如此,他还是硬撑着要给她过六岁的生辰。

她记得那夜,她窝在耶耶怀中,如同幼时耶耶给她讲故事一样,她给他讲了一晚上的故事。

直至耶耶安详地合眼睡了过去,至此一睡不醒。

她讨厌极了那些谋逆叛乱的乱党。

她害怕此一去,不知崔忱骦能否平安归来?

郑泠在心中默默祈祷了一夜:惟愿六郎前路一切顺遂,太平无事。

1、却扇诗:是唐代结婚的一个流程。

即女子成亲用团扇遮面,接亲到男方家行礼交拜,送入婚房后,新郎要自己作一首却扇诗来请新娘放下扇子。

2、百子帐:

通常是在家中院子里西南角搭一个帐篷,也叫青帐、青庐,入洞房就是在这里。

我不知道古人冬天是怎么解决这个仪式的,这里没查到资料,所以文中私设成,大冬天直接安置在屋子里。

3、上一章提到的,成亲时女子只需拜无需跪,是参考的唐代武皇时期的规则仪式,成亲之中,男的才需要跪。

这么友好的规定,不愧是为女性谋福祉的武皇啊~

然后文中的盖头,就没有考据了,纯粹为了剧情而加的一个设定,请不要较真。

以上,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守空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