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流言之辈 > 第29章 情愫三

流言之辈 第29章 情愫三

作者:不知者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31 05:05:10 来源:文学城

不管是什么时候的大林市对单鸾而言都太过陌生,小时候她的天地就只有那一方矮屋檐,大了一些也只不过延伸到了外面的街道和商铺。她没去过孩子们都热衷的公园游乐动物园,不曾穿梭在大林的大街小巷,没转过熟悉的市场,不用往返在家和学校之间。她不需要去认回家的路,因为她几乎没有家。她对于大林最熟悉的记忆,除了门口那条延伸出去的小巷,就是是李小婷牵着她的手,她们跟着乌泱泱的人群排着长队挤上前往异地的客车。灰蒙蒙的人群和灰蒙蒙的她,那时候单鸾回头看了一眼,前一天刚下了雨,天空被霞光照了半边通红,云层像鱼鳞一样流光溢彩在她脸上,她才发现外面的天空竟有这么广阔。

所以当童光抱着询问的眼神问她接下来去哪里的时候,单鸾回给了她一模一样疑惑的眼神。

童光:……

“……这幸好我和你来了,你下一步要去哪做什么都没想好吗?”童光大着脑袋:“......之前住的地方呢?叫什么也不记得了?”

单鸾难得有些懊恼的神色,可能李小婷也没想到单鸾竟连自己住在哪儿都不记得了,她知道那儿附近的路,却不知道怎么该怎么去那儿。在李小婷的印象里单鸾实在是个太可靠的孩子,以致于单鸾说不需要陪伴,她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我问问小婷老师。”单鸾刚准备找她那‘小灵通’打给李小婷问问,模模糊糊的似乎又有一点儿印象闪过她脑海。她不常出家门,没有用得上地址的时候,突然想起偶尔听大人们说话时提到,有一点印象但不多,她抬起头试探着道:“......好像叫什么‘一区后街’?”

童光立刻找路人问了问,问路的大伯上了年纪,对大林很多地方都有印象,‘一区后街’四个字,看着俩人的眼神顿时变得很奇怪:“你俩个小姑娘去哪里干嘛?你们是学生吧?该不是叫人骗了?”

单鸾说:“想去那里找人,只记得这个地址。”

大伯就告诉她:“你们最好再打电话问问哦,是不是听错位子了。一社区那边要改建已经变成了工地,后街那里是危房,早两年就说了违建要拆,拖到现在都没动工,但是围起来了房子都荒了,现在也没有人住的。那一片没有人经过晚上怪危险的,小姑娘不要往那里跑噢。”

大伯见俩人面貌俊俏,难免有些好感,怕俩小姑娘没把他的话放心上,补充说:“那里以前就是红灯区,又乱,又脏得很,谁要是叫你们去估计都不怀好心,可千万别信噢。”

大伯留下好心的警告走了,留下两个人在原地面面相觑。

童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看向单鸾:“......是吗?”

单鸾听大伯这样说,反而能够确定:“应该没错了。”

童光心头一跳,怕单鸾误会,没表现出来,她说:“那现在要过去吗?”

单鸾抬头看天色摇头:“太晚了。”她们坐了八个小时的车,现在已经快五点半,时间已经太晚了。就算想要确认地址,听大伯的描述,那地方大概也不是这个时间点能够随便进出的地方。

何况俩人颠簸了一天,坐车坐得屁股痛,单鸾看童光脸色菜得像是有出气没进气准备就要厥过去似的,心里升起了浓烈的歉疚感:“我们先找个地方住吧。”

单鸾在大林没有什么非见不可的人,住宿倒是随便,童光干脆拉着她跟自己一块儿住在艺术学院附近。本次长青杯的主办方在大林,作品展会在大林艺术学院里举办,童光虽说主要是为着单鸾才来这一趟,可就算没有单鸾,她迟早也要来这一趟,顶多是提早了。来都来了,冯如雪就叫她顺路去拜访一位老友,这位老师有丰富的重量级赛事经验,冯如雪特地拜托人帮着看一看她的作品。

童光叫了辆黑车,司机很热情,听她们俩要去艺术学院,又看她们带着画板行李,以为是读艺校的学生,一路上都在侃些不着调的高水平艺术大山,给童光听得一头雾水。

黑车司机是本地人,带着俩人左穿右绕,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保证二十分钟铁定能到。

路过一个红绿灯路口时童光看到附近有所中学,校门的牌匾上挂着龙飞凤舞的瘦金,刻的是‘大林市人民第三中学’。正是放学的时间,穿着校服的学生叽叽喳喳地鱼贯而出。

童光戳了单鸾一下,示意她:“你看,三中。”

然此三中非彼三中,普宁的三中是公认的烂校——仅限高中部,初中部他们都直接喊光明中学。大林市的三中童光瞅了一眼,看学生们那整齐划一的标准式‘好学生头’,心里几乎能断定人家的三中大概是什么重点学校。

黑车司机一脸笑嘻恰到好处地接上了她的话头:“市三中啊,这可是我们的头部学校,升学率很高的。你看小孩儿那头,那衣服,那叫什么啊——“军事化管理”。”

单鸾听不懂司机大哥大侃特侃的国际形势也听不懂童光打的哈哈,她安静了一路,看着从窗外飞速过去的风景,陌生的风景牵连了某些本来她不再牵挂的记忆,连带着周围的城市绿植都染了一点老旧的黄色。

她顺着童光的视线朝外头瞄了一眼,点点头:“我知道,小婷老师以前在这儿工作。”

李小婷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在那个大学生还属稀罕物种的年代,首都师范大学这种顶尖学府几乎属于传说系列,是家长们给孩子们教育灌输时“长大了我们要读xxx学校”的名校之一。

顶尖学府唯一的不好就是校内几乎都是些牛人,卷似卷心菜,李小婷出身小县城,资源比不上绝大多数首都的同学们,但凭着头悬梁的刻苦,成绩也维持在中游水平。

李小婷运气不太好,毕业那年赶上国家取消了工作分配,以自己的成绩和家庭,继续读下去的成本又太高,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好在名牌大学的名头还够用,她便干脆跑回了老家,在离家三小时的车程的市里找了一份工作。

大林的市三中在大林内属于老牌的名校,入编的机会很大,正常来说没点关系还不太好进。李小婷走了背字的运气这时候又稍稍松了点手,市三中恰好两个老师退休,还有一个生了病,很难再返回教学岗,他们正急招数学岗的老师,李小婷恰在此时顶着名牌大学的名头出现了,收拾收拾就滚进了市三中。

那一年李小婷才22岁。

李小婷工作的第二年系里就给她安排当后进班的班主任,大家都知道,班主任这活,钱没几个事还多,绩效和学生挂钩,学生又和家长挂钩。市三中声名在外,家长们挤破了头要把孩子塞进里面来,仿佛只要把人成功塞进了市三中,不管怎样的孩子未来都能得到保障。所以哪怕是市三中里也不乏一些成绩不好的关系户、后进生、和交了一大笔择校费塞进来的倒霉蛋们。

三中把这些人整合在一起,起了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叫‘日升班’。日升班的家长们大多要么是有点背景,不好得罪的小老板们,要么就是交钱交进来、一手操办孩子未来,不惮干涉老师的焦虑狂,做这个班主任吃力不讨好,得拿命来上班,几乎有些成算的老油条们都不太愿意做日升班的班主任。没人愿意接手,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名头响亮,也没立场拒绝的李小婷头上。

人被时事骚扰,难以避免有色眼光。可那年李小婷初出茅庐,人还没染上班味,脑子还没被疲惫感油炸,她被热爱和使命感驱策才选择了这份工作。这是她第一次当班主任,不管是不是后进班,她一视同仁地照看每一位学生,不分彼此灌溉了一腔热血。

那时候的李小婷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经常直到凌晨一两点教师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她了解所有学生的详细情况,每一个学生她都写了不同的备注本,从生活到学习,给不同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在班级里制定了奖励制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陷入苦恼的同学谈心,还把自己的教师饭卡放在教室里,需要的同学可以登记了使用。

这本来是个烫手山芋一样的工作,但她乐此不疲地为之操劳,想做一个自己童年时梦想里的好老师。

她作为一个新手教师,满怀着一腔的热情,做了自己能做的、能想到的一切。她把这个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后进班放在心尖尖上,当成了自己的一切,无论是成绩亦或是别的什么,她都希望他们会好或是变得更好。

那时候她觉得工作虽然艰难了一点,但无论作为教师的她或是这个班级,前途一片明朗。

然后她们升上初二时,日升班里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