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 第11章 第 11 章

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酒酿狮子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5 02:29:28 来源:文学城

姜迎花一通忙碌,直到天色渐暗,薄暮冥冥,终于步履匆匆地端着饭菜进了主屋。

自己那份,姜迎花也一起端了过来。

以前和姜家父子不熟悉,一天到晚也没几句话讲,长时间待在一起她觉得不自在,吃饭时会特意避开。

随着这两天开始做生意,跟父子两人分享的多了,聊的多了,关系渐渐拉近了,姜迎花自然也不再别扭。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时候不早了。

主屋没有放桌子,饭啊菜的,姜迎花每次都是搬个小凳子放在凳子上,要么放到那个半人高的柜子顶上。

今天饭菜摆满了两条凳子,最后端的是姜老汉晚上的主食,一碗营养又清淡的鸡蛋粥,晚上现熬的,烫乎地很。

光从灶屋端过来这么一点路程,姜迎花都差点烫到把碗摔了。

她搓搓手指,张嘴对着被烫到的地方猛吹了几口气。

手上降温后,姜迎花略微踌躇了一番,才歉意地跟姜老汉商量:“粥太烫了,先放着凉一凉,我快点吃完再来喂你好不好?”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姜家吃饭吃得早,姜迎花觉得自己吃完再喂姜老汉也没事。

现在天色已晚,要是一声不吭地自己先吃,把长辈放这里饿着,于情于理都不像话。

姜迎花注意着姜老汉的反应,但凡他有点不高兴,自己就待会儿再吃,还是先喂姜老汉。

姜老汉嘴唇微动,一个词儿没吐出来,屋里另一边响起了挪凳子的声音。

“迎花,你过来吃饭,我来喂爹。”姜承香的动作艰难且缓慢,语气温和却带着决心。

“好!小心烫。”姜迎花应得干脆,把粥放在床沿,就端起了自己的饭碗。

她往嘴里扒了口饭,做出迫不及待地样子,夹了一块切得四四方方的鸡蛋,眼角余光却一直没从姜承香身上离开过。

双腿没有知觉,就只能用手替代腿的功能,他一手挪凳子,一手撑在地上支撑身体,动作不算快,到现在才挪动了两步,已经满头大汗。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这么费力,只能说明姜承香以前很少做这种举动。

事实确实如此。

天生双腿残疾,六岁丧母。从懂事起,每年看不完的大夫,喝不完的药。前几年府城最有名望的大夫看过后,摇头说治不好他的腿疾。

姜老汉直至中风前都不肯为姜迎花招婿,不愿意接受姜承香走不了路的事实,姜承香又何尝不是?

姜家几代单传,姜母过门十余年生下他,两人对他寄予厚望,哪怕他腿不能行,姜老汉也给他请过夫子。

一次次求医失败,对他也是不小的打击。

姜承香不好动,看着温和,实则有些郁郁寡欢。

屋里静悄悄,挪动凳子的声音清晰可闻。

他有点难堪地垂下眼,尽量把呼吸放得平缓些,好显得自己没那么费力。

姜迎花咽下嘴里的米饭,随口找了个话题。

“爹,你能给我讲讲城外的事吗?”

姜老汉还没回答,姜承香反应倒是挺大的。

“你想出城?!为了做生意?”他正要伸手撑地,结果身体不稳,控制不住地往前一扑,差点摔跤。

好在最后没摔。

姜迎花跟着提心吊胆了一下,她只是想着自己跟姜老汉说说话,他能放松点,没想到仅仅问起城外的事情,姜承香就已经推测出她的目的,并且反应如此激烈。

不过出城的事情她计划好了,就算他们两人不同意,也大概率不会更改。

“是有这个打算,有什么不对吗?”惊讶过后,姜迎花疑惑地问询。

“不妥当,走山路不安全,且你独身一人,又是女子。”姜承香维持住平衡,脸色凝重,双眼都透露着对这个决定的不赞同。

“我不是一般的女子,我长得高壮又有力气,有自保的能力。何况,我走官道,那些羊肠小路我不会走的。”

姜迎花觉得自己解释得很详细,可姜承香神色没有放松一点。

难得返老还童,姜迎花没有拿自己的安危开玩笑,姜承香觉得不安全的因素她都考虑过。

没办法,城外的钱,是非赚不可的,不然姜老汉的药钱从哪里来?

至于个人安危,问题不算太大。她老太太活了这么久,辨善恶的眼光还是有的,只要察觉到有危险,保准溜得比兔子快。

可她不能直白地说:家里余款不足,城内市场又小,需得城内城外一手抓才能给姜老汉换更好的药。

也不能说:我活了几十年,岁数比你大多了,遇到危险自己会跑,你个小孩子甭担心。

叹息过后,姜迎花扯出一个善良又淳朴的笑,委婉地安抚:“大哥,你别太担心,先听听爹怎么说吧。”

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姜承香安静下来,跟姜迎花一起盯着姜老汉的侧脸。

“咳、咳咳,出、出了汨阳县城,方、方圆四五十里内,没有欺男霸女的恶霸。” 姜老汉说话十分费力,一字一顿讲得很慢,姜承香和姜迎花屏息凝神地听着。

“出城一直走到五十里外的刘家村都是安全的。但也至多走到这里,再往前就不好说了。”

“挨着县城的,是桃花村,你要走过桃花村、杏花村、李花村、梅花村、樟树村,才到刘家村。我往常收猪,去的就是这几个村子。”

“樟树村你们都知道,迎花也跟我去过两次,那是你们的外祖家。”

“前几个村子多是讲理的人家,万一有个什么讲不通的,你先跟人说你是姜屠夫的闺女,还不行的话,就悄摸儿地,跑去找里正。”

“后边儿樟树村和刘家村挨着,你有什么事儿,可以跑去找你外祖他们。”

“我告诉你。”姜老汉呼出一口浊气,扭转脖子,斜眼儿看着姜迎花。

看他神色郑重,姜迎花把碗筷放下,洗耳恭听。

“越靠近县城的村子越富裕,可离得远的村子也不是没有生意。越远越偏的村子,等闲难有商贩上门。人怕你不常去,只要遇上了,每家每户,多少会买点尝味儿。

一块半块的,你也别嫌少,等走熟了,不妨多打听打听,若是有那办红白喜事的,寻摸过去问问主家订不订豆腐,订的话,就按时按数儿给人送去。

一来二去,各家酒席上都少不了这个菜碗儿,你也有了长久生意。”

姜迎花垂眸点头,若有所思。

生意经、生意经。

同是五六十岁的人,姜老汉做了多年生意,确实比她这半路出家的想得深远。

他说的对,五六个村,几百户人家,婚丧嫁娶的事不会少,若是每家摆席都从她这儿订豆腐,收入确实少不了。

姜家情况复杂,姜承香走不了路,还长期需要人照看,离不得人。

小姜迎花上次跟着姜老汉去外祖家,已经是两年前的初夏了。当天去当天回,就在外祖家坐了坐,简单吃了顿饭,顺路还收了几头猪。

她脑袋里对当时走过的山路、樟木村、姜家两兄妹外祖家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

姜老汉既然说了这么多,那就是同意她出城的。

姜迎花追问去往各村的山路如何走。

姜承香在他们的交谈声中沉默下来。

入夜,姜家难得点上了一盏油灯,姜迎花掩上门,坐在桌边翻看这几天的账本。

最后一次记录是三月十八日,也就是今天——她接手豆腐生意的第八天,卖麻花的第七天。

账上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她都了然于心,翻看,不过是记账后的一种习惯罢了。

七天的时间,麻花这种小零食已经风靡了整个县城,成为了一款家喻户晓的小零食,格外受小孩子的喜爱。

七天的时间,卖麻花收入三两二钱,寻常卖豆腐一个月都只能收入七两左右。

要是一直有这么好的生意,姜迎花倒也不必非得出城了。

可惜,麻花新鲜归新鲜,到底也只是一个零嘴。

销售额在第三天和第四天达到了顶峰后,目前已进入回落期。

姜迎花推测,日销售额会稳定在十斤至十二斤之间,到时日收入两百五十到三百文。

从收益上来说,比卖豆腐略多一些,可它的成本又胜过了豆腐。

仔细算起来和卖豆腐差不了多少。

姜迎花按了按眉弓,在心里定下了后日出城,吹熄了油灯。

翌日,晴空万里的好天气。

叫卖到中午,姜迎花口干舌燥,声音也嘶哑了。

她拐进集市一趟,买了三十枚鸡蛋。

眼馋鸡笼里的老母鸡太久了,差点就掏银子了。

好在她算了算,到了月底,给姜老汉买完下个月的药后还能有点余钱,届时来集市上买只老母鸡回家,三个人都补一补,也解解馋。

半道儿上,隔了老远姜迎花就瞥见了邻居朱伯娘。

她走得挺快,偏偏脑袋四处张望,像是在寻人。

姜迎花快走几步,堵在了她面前。

“伯娘,你在找什么?”

她有心想帮着找一找,谁知,视线一对上,朱伯娘眼睛亮了,拉住了她没扶扁担的那只手:“花丫头,快!快跟我回家,你家来客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