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玉兰开得正盛,偶有一片花瓣悄悄落下,声音被府内的嘈杂人声盖过。堂前一片缟素,却听不见任何哭声,只有来来往往的宾客说话声。
王繇一身丧服随李孟仪跪在一旁,看着几步之外熟悉的人影,出声唤道:“姨母......”
李裹儿转头瞧了他一眼,而后看向他旁边的人。
李孟仪自始至终都没有抬头,机械地重复着将手中的纸钱放进火盆,任由那燃烧完后的灰屑被风吹至各个地方,或在灵堂角落,或被吹到玉兰树下,又或被吹至院中后沾到他人的鞋底上。
偶尔有猩红的碎片被火焰送至李裹儿的裙边时,还未待燃烧起来便已经变成黑色的灰烬落在脚边。
“阿姊......保重身体。”
李孟仪没有开口,甚至手中的动作都没有停,像是没有听到她这句话一般。
李裹儿知道她在恨她,王同皎想要刺杀武三思的计划暴露,李显对刑部要将王同皎斩首的判决并无异议,此事似乎怪不到任何人,可是内心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
李孟仪或许能恨刑部那群怕事的官员,又或许可以恨无情的李显,甚至可以恨一手遮天的武三思,但如今她只能恨李裹儿,因为只有她能接受自己所有的恶意。她知道这么做并不公平,可是她又想不到其他地方来原谅她。
对方自小就是家中最受宠的孩子,后来嫁给了武家,即便如今天授帝已经驾崩,武家的权势却似乎没有任何受影响的样子,李裹儿也并不用像自己一样体会这丧夫之痛,李孟仪是真的嫉妒,直至将其和恨混淆分不清。
于是她对她视若无睹,对她的安慰置之不理,甚至不让王繇靠近她。
李裹儿知道她并不想看见自己,并未停留过多便出了灵堂,抬头便看到了院内的李重俊,她想起对方似乎和王同皎关系不错。
李重俊方才也看到了李孟仪对待李裹儿的态度,便知道对方准备的礼物送不出去了,安慰性地拍了拍对方的头。王繇的生辰是在后日,那顶给未来妹妹准备的金冠现如今怕是用不上了。
李裹儿朝他笑了笑,她并不怪李孟仪。
李重俊叹了口气,王同皎并没有和他提起过他的计划,所以对于刺杀一事他并不知情。李显到如今也没有准备处置武家的想法,武三思又攀上了皇后,最近正借着自己的势力想要将恒彦范等人驱逐出京,此举想必正中李显下怀,武家这把刀目前还是不能折。
***
宫内的西府海棠粉白花瓣落了一地,惠风袭过时便又被吹作一团堆积至树下。仁寿殿内韦清蓉看着一旁的诏书,眼眶泛红,几乎要落泪。
“圣上恩情,臣妾此生铭记。”她朝着李显盈盈一拜。
李显立即上前扶起,韦清蓉眼角下的细纹已显,他们早已不再年轻了。
“皇后不必多礼,你我多年夫妻不至如此。”
韦清蓉起身后又看着诏书上的那几行字,眼中蓄满的泪水还是落了下来,她接过李显递来的帕子轻拭。
二十一年前李显因为想要提拔韦家一事引得朝中不满,而后武曌和宰相联手将李显罢黜,如今他再度登上皇位,相权早已被压制,所以对于封韦清蓉的父亲韦玄贞为酆王,及她的几个弟弟为郡王的旨意再没有人敢阻拦。
殿外的小内侍匆匆入内,禀报说周仁轨将军已经回京,李显便立即去了合政堂。早在年后李显便下旨命广州都督周仁轨讨伐蛮夷宁氏一族,如今对方既然已经回京,他自然要和一众宰相讨论行赏事宜。
韦清蓉呆呆坐在殿内,不消片刻便有小宫人送来消息,说上个月宁氏一族已被周将军尽数诛尽,钦州再无蛮夷。
小宫人说完还未来得及抬头,便听见座上的妇人开始低声啜泣,他瞧见一旁朝他挥手的引芳姑姑便立即会意,垂首退出了仁寿殿。
韦清蓉拿过帕子拭泪,可眼中的泪水像是擦不完似的,原本积于心中的情绪像是随着那宫人的通报一下子找到出口似的,闸口泄洪不能自控。
嗣圣元年,李显刚登基不久便擢升岳父韦玄贞,遭到当时还任宰相的裴炎反对,后来便联合皇太后的武曌将李显罢黜为庐陵王,流放出京。
同年韦家被流放到岭南钦州,韦玄贞在到钦州没多久便逝世了,彼时的钦州是宁氏的天下,韦清蓉的母亲崔筠拒绝了宁家想要求娶自己女儿的提议,宁家一怒之下便斩了崔筠及其一众儿女。当时的韦清蓉被困于房州,听到消息后痛苦不已,知道自己是连累了家人,若是当初没有被选为李显的太子妃,韦家就不用遭此一劫。
不知是不是因为弟弟妹妹们怕她内疚,这么多年鲜少入她的梦,而她作为家中长姐,至今记得每一个人的儿时趣事,所有人的回忆都加到一个人头上时,总会有些沉重。
上官婉儿进来时,韦清蓉正伏在引芳的怀中痛苦,她对于合政堂的事情也有耳闻,知道钦州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如今已至四月中旬,天授帝定然还要为李孟仪再选一位驸马的,婚期虽未定,但必然是是过不了十月的,宫内自然要早早准备。
韦清蓉调整好情绪,接过上官婉儿递来的册子,上面都是公主婚嫁是需要准备的东西。
上官婉儿看着面前早已过了不惑的妇人,眼眶虽红但姿色依然不减,肤白如脂玉,雾鬟云髻,发髻上正凤额首的吊珠随对方翻动册子的动作微微晃动。
她想起她第一次见到韦清蓉的场景,那是永隆二年的七月,太平下嫁薛绍,韦清蓉嫁给李显成为太子妃,太子纳妃公主出降不可谓不热闹,送亲和结亲队伍所路过的街道火炬紧密相连,将黑夜映得如同白昼,万民同喜。甚至连永徵帝也忍不住为此景赋诗,“方期**泰,共赏万年春”。
她隔着一众人群望见了身着绿色礼衣的韦清蓉,对方端庄大方举止得体,整场婚礼下来无一丝错处,令她记忆深刻的是合欢扇后那一张惊为天人的面容,终于知道了对方为什么会被选作太子妃,虽然早在之前就听太平说过她这位新嫂子长得有多貌若天仙,但真正见到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感叹,那是一张世无绝二的脸,即便方才十七,也能隐隐瞧见未来成为国母之后的威仪模样。
所以即便至今京中称赞李裹儿的容色无双,上官婉儿却依然觉得对方比不上她当时看到韦清蓉的那一眼,虽说韦清蓉的几个孩子都遗传了她的外貌,但似乎都遗漏了一部分,总有些不足。李裹儿眉宇间少了一丝温婉,李奚赢骄矜太过,倒是早逝的李仙蕙气质相似,但似乎又太过秾丽。
韦清蓉依然认真看着手中的册子,上官婉儿目光落到一旁的圣旨上,知道那是对韦玄贞父子的追封,她对那位豫州刺史印象不深,不过对他的几个儿子倒是有点记忆。
那是秋末的某一天,太平进宫来向永徵帝和武后请安,而后和上官婉儿一同去了东宫,在路上对方和她提起说是韦家也派了人来进宫看望韦清蓉。
彼时的太平已经怀了孕,两人便放慢步子边走边聊天:“皇嫂如今也怀孕了,我今日去了可要和皇兄说好,若是皇嫂第一胎是个姑娘,便要指给我们家做儿媳。”
上官婉儿对婚宴上那惊鸿一瞥依旧历历在目,不禁感慨道:“若是真生了个姑娘,那该是何种绝色啊。”
说完便又回过神来,问道:“若是生的是个男孩儿呢?”
太平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叹了口气道:“若是个男孩,那就是我们阿胤没有福气了,不过若是我生了个女孩,倘若她日后也同我一样心悦容貌好看的男子,说不定还真会嫁进宫呢。”
上官婉儿思忖道,若是韦清蓉真的生了个男孩,想必容貌也不会差。
太平又转头和她说道:“阿姊见过皇嫂的弟弟吗?”
她与太平少时一起长大,自己长太平一岁,对方便要吵着叫自己阿姊,后来实在没法边只准她私下叫,人前还是照常叫她女史。
上官婉儿摇了摇头,沉思片刻说:“不过想来容貌也不会差吧。”
后来她真在东宫的丽正殿内见到了韦家的人,当时韦清蓉正因为有了身子害喜厉害,整个人看着憔悴了不少,不过对方的母亲倒是出乎她的意料,崔筠为人洒脱豪爽待人直率,身后还跟着两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那是韦清蓉的两个弟弟,韦询和韦浩。
几个人说话的时候她边站在太平身后,一边关注着对方怕身子有什么不适,一边听他们聊天。两个少年身量还未完全长开,但骑射已经练得精湛,笑着说长大以后要做大将军,等自己长姐腹中的孩子长大,还要亲自教他骑马。
那是永隆二年秋末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整个殿内的人似乎都被他俩逗笑,上官婉儿注意到韦清蓉看向自己的两个弟弟的眼神,欣赏、嘉许、自豪,她没有过兄弟姐妹,所以很羡慕这种情感。
然而不过短短四年,嗣圣元年随着李显被废黜,韦家也被流放到了钦州,那两个扬言要做将军的少年郎也枉死在了宁氏的刀下,再没有来得及教自己的外甥学马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