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24章 第 24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1 23:28:58 来源:文学城

顾衡虽说已经回忆起了关于肥皂和玻璃的配方,水泥什么的,只知道一个大概,还需要试验,但是他并没有拿出来的意思。像是肥皂,就算是拿出来,如今也只能作为奢侈品,毕竟,肥皂的原材料是个问题。

这个年代跟后世是不一样的,后世是一个物资极为丰富的时代,每年光是浪费掉的食物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如今,肥皂的原材料中不可或缺的油脂和烧碱在这个时代可不是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像是油脂,别看皇宫里头弄点点心都加猪油牛油,炸鹌鹑之类的食物也是常常能看见,但是在民间,炸油条都不是寻常小贩能支撑得起的。

虽说如今已经有了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问题是,地里面种植粮食都不一定够吃,哪有那么多地用来种植大豆和油菜?以至于民间明明知道棉籽油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也有一些人家只能食用棉籽油。好在这些人家都比较穷困,就算是棉籽油都舍不得吃多少,这才不会造成中毒。

像是大户人家,往寺庙里面捐钱容易,而若是肯捐献一缸的香油,那就是绝对的真信徒,好施主!可以这样说,这年头,不管是信道,还是信佛,都是要花钱的,穷人最多能捐个门槛,有钱人才能点长明灯!

在这样人均油脂摄入量一年都不会有几斤的时代,你要拿大量的油脂去做肥皂?那势必只能是奢侈品!只有中产以上的人家才能够购买!

烧碱作为肥皂和玻璃中都需要的原材料,在这个时代,同样不容易制备。三酸两碱在后世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想要进行工业化生产,暂时可没这个技术!天然的纯碱也有,但问题是顾衡根本不知道哪有这玩意。盐碱地里面应该有,但是你想要将盐碱地里头的纯碱搞出来,这个耗费的成本也太高了吧!

你也可以用草木灰制取碱水,但是,这收集草木灰的成本大概比草木灰本身都要贵。何况,很早之前,人类就知道刀耕火种,用草木燃烧后余下的灰烬作为肥料,在农家,草木灰跟粪肥一样,都是农家的财富,也就是城镇人家会有草木灰出售,但问题是,以后大家都要用蜂窝煤了啊,又省钱,又省地方,家里人少的,连灶台都不用垒了,弄个煤炉就能解决一家人的吃喝。那么,你难道为了收集足够的草木灰去放火烧山吗?

而这些若是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对于顾衡来说,根本就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平时搞点手工皂,小范围之内流通也就行了。

因此,即便回忆出了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还搞明白了配比,但是因为顾衡根本不知道在自然界中,这些原材料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所以在短时间内,顾衡是不打算拿出来的。

因此,顾衡头一个搞出来的,就是水磨坊。

顾衡上辈子住在南方,南方那边水脉极多,因此,对于水力的利用也比较发达,当然,在顾衡那个时代,曾经那些都已经淘汰掉了。不过县城曾经想要开发出一个古文化区,因此,复原了一部分的古代建筑还有相应的各种水利设施。像是什么翻车,筒车,水车之类的都有,那时候顾衡在上中学,还跟着学校一块去参观过一次。

他这辈子的记忆力可比上辈子强得多,许多原本以为已经忘记的东西如今也能回忆起来,加上他根据力学方面的原理,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因此,他直接叫人打造出了一个模型。只要弄上一个比较小的堤坝蓄水,那么,就可以用水力带动相应的机器,舂米,磨面,甚至在那种水位落差比较大的地方,完全可以搞水力冲压!

只是这些也就是放在南方才好用,北方这边,从唐宋那会儿开始就总是缺水,降雨量也小,为了争水,年年都会发生械斗,不像是南方那边,经过多年的开发,虽说不至于遍地水网,但是大家一般都不会担心缺水,反而担心洪涝,如此,多修建一些小堤坝蓄水拦水,说不得反而能够缓解南方的洪涝。

像是北方,最需要的其实是深水井,往深里面说,其实需要解决的是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通过历史来看,整个星球其实是在不断变冷的,起码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他们生活的地方其实还要偏北一些,便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黄河一带还有大象存在,可以说,那时候的气候温暖湿润,南方反而因为太过炎热,被视作是蛮荒之地。

但是后来气候就开始发生变化,北方越来越冷,那些北方的民族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他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抢夺农耕文明的财富。历朝历代,游牧民族的兴起跟气候少不了干系。越是寒冷,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越强大,不抢劫就要饿死,大家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尤其到了后来,几十年就有一次小冰河期,将中原王朝折腾得不要不要的。

顾衡又不懂什么杂交水稻,也不知道怎么制备土化肥。化肥这玩意真不是随便就能用的,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肥料,都有一定的讲究,若是弄错了,说不定就是光长茎秆叶子,不肯结穗,到时候可就完蛋了!

顾衡倒是听说一些海岛上,因为常年有候鸟在岛上栖息,那里的土壤就是最好的肥料,可惜的是,本朝虽说不禁海,但是大家出海都是冲着做买卖去的,谁会在意海上的什么岛屿呢?

因此,想要缓解小冰河时代到来之后带来的灾荒,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引进抗旱耐寒的良种,还得依赖那些海商。也不知道那些如今是不是已经被欧洲人发现了,要是没有,说不定还得跑美洲一趟。

顾衡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但是在圣上那里,这种对于水力的应用就有些惊艳了。主要是上辈子顾衡就算是工作了,也还是在南方一带,对于北方的情况不了解,北方还是有些地方不缺水的,顾衡搞出来的这些自然也用得上。

圣上做事也是干脆,直接命人将图纸印刷成书,发往能够用得上的衙门,让他们在当地推广架设,作为吏部的考核项目,朝堂上一干大臣并不担心这事没法推行,因为这等器械,成本不高,但是使用起来却极为方便,省去多少人力畜力,别的不说,那些家里有个几千上万亩地的地主肯定是乐意的,甚至,一些条件不那么充分的地方,为了能架设这样的水磨坊,只怕一些地主能自掏腰包疏通水利,这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工部是个好地方,顾衡这些年回忆出了许多公式定理,借助于这些基础方面的知识,顾衡还原出了很多图纸还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虽说许多仅仅是理论,但是,他如今的知识量已经足以吊打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科学家了。而只要有相关的理论,加上他上辈子见识过的那些东西,通过相应的计算,顾衡就能发明出一系列的工具出来。

比如说,顾衡之前就设计出了一款专门用于炼制钢铁的高炉来。这种高炉放在后世,其实早就该淘汰了,因为污染太严重,但是放在这个时代,那绝对属于黑科技。

不光如此,顾衡连水压锻造机都搞出来了,就差将成品制作出来看看效果如何。

这个时代之所以不能进行工业化,无非就是没有足够的成熟的工人,也没有相应的设备,因此,顾衡的许多图纸,如今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作为重工业的根基,钢铁是必须的,顾衡上了个折子,圣上就在渭水边上给顾衡批了一块地,让顾衡随意折腾。横竖这些年顾衡帮着圣上赚的钱很多,如今从内帑中拨出一些来,也没什么好说的。

依自个的本心,顾衡还真是不想就在京城外面大炼钢铁,这玩意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说不定用不了几年的时间,京城就要变雾都了,全是雾霾。不过他这个年纪,圣上还真不放心他放出去,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留在京城比较好。

顾衡琢磨着在渭水边上也就是做个试验,等到试验成功之后,干脆就建议将这些产业安置到地广人稀的地方,要不是情况不允许,顾衡恨不得将这种污染严重的工业全放到本土外面去。毕竟,污染起来容易,治理起来就困难了。

顾衡一边叫人搭建高炉,建造水力冲压机,一边顺手就将如今的双轮马车搞成了四轮,方便转向不说,还能让马车的规格变得更大,容纳更多的人。如今钢铁技术还不能工业化生产弹簧,但是那种簧片问题却不是很大,如此减震系统也有了,要不是没有橡胶,顾衡还能让马车的震动更加轻微一些。

顾衡不知道除了橡胶之外,还有什么植物能够产出类似的分泌物,他也不知道后世的橡胶是什么样的配方,因此,也只能叫人打听南洋那边的橡胶树,看看能否引进琼州,交州,云贵之类的地方种植。

不过,第一辆增加了簧片的四轮马车已经足够许多人惊喜了。虽说前朝的时候,就有律法表示不得以人为畜,除非是特殊的情况,否则禁止坐轿。但是,比起马车来,还是轿子更舒服,更平稳,即便是有些摇晃,但是轿子不颠簸,最重要的是,其实养人比养马便宜,稍微上档次一点的马车,怎么着也得用两匹马吧,到了一定的层次,更是要用四匹马拉的马车。马匹本身价钱就不便宜,而且,马要□□料,饲弄起来也要精心,每日里光是草料就是一大笔支出。而养几个轿夫才几个钱,人牙子那里,一个壮劳力,顶多也就是几两银子的事情,遇上什么天灾**的,指不定几百个大钱就能买到一个劳力,可比马便宜太多了。

另外差不多的材料,马车也要比轿子贵一些,因此,前朝中后期的时候,轿子就开始流行起来,放到本朝也是一样,各家或许路远的时候会使用马车,寻常时候,使用轿子的次数更多一点。像是上朝的时候,宫门外头,文官多半是坐轿,而勋贵武将多半就是骑马或者是乘坐马车。

如今四轮马车出来,顿时就被那些勋贵人家看在了眼里。尤其,顾衡这边一直有人关注着,像是水昕和贾赦,虽说各自都有各自的事情,但毕竟曾经是同窗,互相之间还是保持着联系,因此,这边太子才试驾了一次,那边,几家顶级的勋贵便得了消息,立马就跑到工部打探消息来了。

可惜的是,第一辆四轮马车献给了圣上,圣上在太子的显摆下坐了一回,立马感受到了好处,当下龙颜大悦,当下就吩咐工部专门订制相应规格的御辇,供圣上出行使用。圣上的御辇跟寻常的马车可不一样。就像是这个时代的拔步床就类似于后世的小套房一样,圣上的御辇呢,就类似于后世的一居室二居室了,前头能办公,后面能休息,各种生理需求也能在御辇上解决。相应的,制作起来也非常困难。

顾衡哪里舍得让那些工匠将时间浪费在这事上头,在看过了御辇之后,当下就上了折子,表示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就行,工部的这些匠人,自个还有别的事情用得着他们呢!圣上看到顾衡的折子之后,稍微郁闷了一下,不过想想也是,皇家的东西,一件龙袍都得做个两三年,真要是从头开始定制御辇,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因此,圣上直接吩咐内务府那边看着工部的将人改造御辇,学会了之后,再将御辇的事情交给内务府来处理。

圣上这个做皇帝的,对于人才还是很宽容的。顾衡表露出来的形象就是个有着明显弱点的,不怎么在乎人情世故,对于钱财也不是很关心(因为他现在已经赚够了下半辈子需要花的钱了),不会有什么结党营私的嫌疑,性子也比较直,偏偏又非常能干。哪怕私底下很多人都说顾衡简直是丢尽了顾家人的脸面,居然做了匠人,实在是丢人现眼。但是圣上却觉得,要是哪个匠人能入顾衡一般能干的话,他也不吝啬加官进爵!何况,顾衡的学问并不差,他甚至已经开始著书立说了(顾衡回忆上辈子所学时候记下来的笔迹如今都被抄录了好几份,落到了圣上手里,圣上正琢磨着回头是不是让顾衡什么时候也去开课讲学,打一打那些清流文人的脸!)

顾衡如今忙着教导这些工匠流水线标准作业,他制作出了游标卡尺,标准的天平,要求在工部内部统一度量衡,实行质量把控机制,谁要是总是制作次品,那么就会被直接逐出工部。

工部的工匠都是匠户,在工部做事好歹待遇还算是不错,要是被逐出去,那就是直接被撵到边镇之类的地方做匠户了,那里不光是待遇差,而且风险也很大,就算是没死,说不准也要被那些胡人掳走做奴隶,弄不好一辈子也回不来了。因此,顾衡这话一说,下面那些工匠立马就紧张起来。

顾衡也不光是给大棒,也给了许多甜枣,一方面是全新的知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祖上传下来的经验,不必只能靠着经验,而是可以有着实实在在的依据,可以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就是钱财上的激励了。

在顾衡这边,下面干活的工匠拿的可不是死工资,而是计件薪酬,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好有奖励,要是还能有什么提高质量,提高生产力的方法,那么,顾衡亲自给他们表功。他们的子孙可以不必继续做匠户,可以脱籍参加科举。

一番折腾之下,朝中另外几个部门已经开始眼热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