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25章 第 25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25章 第 25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7-01 23:28:58 来源:文学城

“总算要结束了!”贾赦随手将手里的书往旁边一丢,露出了一个放松的神情,“最近真是要累死了,每个先生都要考试,要是考不过,我觉得他们能掐死我!”

水昕在一众伴读之中,虽说经义学得不怎么样,但是诗词格律却学得不错,宫学里头,负责这方面的那位严先生就挺喜欢他的。饶是如此,他对于以后不用继续在宫学读书还是很高兴。

读书古往今来都是一件苦差事。当年太祖皇帝虽说不是个睁眼瞎,一开始也就是粗粗认识几个字而已。但是他却是个好学的,一边打仗,一边手不释卷。等到他有了儿女,就要求儿女也要好好读书,这才有了宫学的存在。宫学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精英教育,选择的都是翰林学士乃至内阁学士,不管是哪个皇子,都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要是考试不通过,你就老老实实继续在宫学念书吧!

好在皇家对于经义的要求不高,但是对于其他方面,比如说算术,律法之类的,都是有着一定要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子之中还真是没有废物点心。

虽说没必要背诵那么多的经义,但是这些,学习量也已经比较夸张,他们这些年来,学业很是繁重,如今算是一朝解放了。

便是苏燮,张奕,唐简他们三个有志于科举的,也是松了一口气。宫学里学到的东西,大多数与科举没有太多的用处,无法就是让他们在真正入仕之前,就有相应的心态和处事准则,他们接下来想要通过科举入仕,还得恶补一下经义方面的知识。

虽说是从宫学毕业了,之后也不可能就闲着了!作为太子的伴读,他们也在东宫詹事府混了个官职,虽说品级很低,他们却是可以随时面见太子的。当然,你也可以拒绝,不过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身上早就有了浓重的东宫印记,就算是对外说自己跟太子无关,不想掺和太子与英郡王之间的事情,别人也不会相信。因此,大家都接受了詹事府的官职,不过,苏燮他们三个要在家读书,回头还得回原籍参加科举,自然不能天天到东宫来点卯。

原本贾赦是有心进入詹事府的,可惜的是,贾源如今身体有些糟糕,贾赦放心不下自己的祖父。

其实六年前的时候,贾源就一度病危,毕竟,他也是老大一把年纪了,当年在战场上受了不少伤,以前的时候,无非就是还算是体壮,所以能够撑着,随着年纪的增长,却是愈发糟糕起来。

贾源那一次病危,贾家都要准备寿材寿衣了,结果贾源硬生生熬了过来,这些年贾源也一直好好的,但是今年年初的时候,贾源就开始变得愈发消瘦起来,他原本常年服药,如今便是药物,也镇不住身上的旧伤,御医几乎两三天就要去荣国公府,用金针刺穴之法帮助贾源镇痛,按照御医的说法,贾源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贾赦这些年在荣国府地位稳固,并且日子也比较好过,说白了,还是因为贾源与徐老夫人的疼爱。

贾赦的弟弟贾政只比他小两岁,从小在贾史氏身边长大,贾史氏对贾政极为偏爱,贾政从小就传出了爱读书,聪明伶俐的名声,之前贾源病重,贾史氏管家的时候,荣国府一度传出贬低贾赦,抬高贾政的传闻,好在之后被徐老夫人压了下去。

徐老夫人很多时候根本不理解自个这个儿媳妇到底是个什么心态,贾赦也是她亲生的骨肉,是她肚子里面爬出来的,至于养在祖父母身边,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徐老夫人也没拦着贾赦跟贾史氏亲近。

偏偏贾史氏却总是对贾赦不满意,这也是难怪,贾赦对上徐老夫人,那是甜言蜜语一套接一套,但是对上贾史氏,就像是前世的冤家,虽说心里面觉得贾史氏是自个生母,应该孝顺,但是每每多说几句话,贾赦就觉得心里发堵,因此,贾赦跟贾史氏根本亲近不起来,自然也没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好说。

反倒是贾政,对外人端得厉害,到了贾史氏那边,恨不得要扮演全套的二十四孝。这般一来,贾史氏不偏着贾政才怪!

徐老夫人人老成精,对于二孙子却并不怎么满意,贾政怎么说呢,心机是有的,偏偏又藏得不够好,让徐老夫人觉得有一种违和的虚伪之感。小孩子家家的,该如何就是如何,偏偏贾政在家人面前也要虚伪矫饰,徐老夫人看惯了贾赦这一款为了点好东西都能撒泼打滚,没脸没皮的孙子,对小小年纪,肚子里头就不知道多少想法,偏偏又没有那个城府的贾政就不够亲近。

至于贾代善,别的倒是好,就是耳根子有点软,被贾史氏拿捏得死死的,贾史氏在贾代善那里说贾赦各种纨绔不堪,不比贾政聪慧好学。贾代善自然是信了,贾赦又一向没多少正行,比起从小看起来都比较端方的贾政,显然这态度上就不够端正。又有贾史氏整理日吹耳旁风,想着日后贾赦是要继承爵位的,那么,让小儿子参加科举,搏一个出身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好在贾代善还知道,贾赦被养成如今这个德性,是父母刻意培养出来的,尽管史氏抱怨贾赦各种不是,贾代善并不真的对贾赦失望,横竖,他也用不着多出息,如今这个样子,那是真好。

贾代善这般,让贾史氏气恼非常,偏偏又毫无办法,只能愈发对贾政好,对贾赦爱理不理。

问题是,要是祖父母不在,贾赦缺爱的情况下,或许会追求贾史氏的所谓母爱,可这不是贾源老两口都活得好好的嘛,一大把年纪,还总是无条件站在贾赦这一边。有着这样的靠山,贾赦对贾史氏就没什么期待了。你就算是不喜欢我,我也是荣国府世子,比起贾政所得到的所谓母爱,贾赦是里子面子都有,他干什么还想要更多呢?

只要老荣国公和老荣国夫人在,那么,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就不容动摇。而如今贾源看起来有些不行了,贾赦又有新的靠山了!这让贾史氏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没什么办法。

贾史氏要说手段肯定是有的,但是手段再厉害,对付那些小妾是没问题,却不能使在公婆身上,即便知道贾赦能这般嚣张,那是仗着老国公夫妇的偏爱,可他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她想过让贾政去讨好公婆,但是,贾政那脾气,在贾源夫妇那里根本讨不了好。徐老夫人还好,总归给孙子一点面子。贾源可是个混不吝的,他当年跟着太祖太宗上阵打仗的时候,为了争取一点好处,那是半点面子也不要,当朝跟人家扭打的时候都有。贾源看不惯贾政的脾气,直接将贾政骂哭了的时候也有的。

贾政本来就有些玻璃心,经过几次之后,除了正常的请安,等闲不敢往荣庆堂那边去。

贾赦对于贾史氏的那点手段也觉得心烦,但是他更心烦的还是自个祖父的情况!不光是贾源,其实徐老夫人如今年纪也大了,她当年或许嫁给贾源的时候是情势所迫,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她早就跟贾源有了感情,如今贾源这般英雄迟暮,徐老夫人也是难过,这些年身体也有些不好。

贾赦甚至偶尔听过,贾史氏在自个院子里头暗中骂自己的公婆就是老不死的,要不是贾赦这个做儿子的不好去告自个生母的刁状,他能直接将这事捅出去。饶是如此,贾赦对自个的生母也是心寒。祖父母并无对不起母亲的地方,贾史氏嫁过来几年,都未曾有孕,甚至暗中下手,落过好几个通房侍妾的胎,这些都被徐老夫人给帮着遮掩了下来。

徐老夫人自个是世家出身,对于庶子庶女本来也不放在心上。一开始的时候,甚至一直不许那些通房侍妾有孕。只是,贾史氏嫁过来好几年都未曾有孕,偏偏贾代善在外征战,风险有很大,徐老夫人就贾代善一个亲生的儿子,其他的都是庶子,贾代善成婚的时候就都分出去了。万一贾代善有个万一,徐老夫人可不想过继那些庶子的子孙为嗣,这才停了那些通房侍妾的避子汤。在贾赦出生之前,贾代善的一个通房流掉了一个成形的男胎,只将徐老夫人气得要死,但是贾史氏那时候有孕,即便徐老夫人有什么想法,也只能忍了。等到贾赦出生,徐老夫人就将前事一笔勾销,再多的庶子,也不如一个嫡子!

但是,贾史氏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她依旧恨上了婆母,尤其贾赦一出生,就被徐老夫人抱走了,更是让贾史氏恼怒不已,贾赦从小养在徐老夫人身边,跟贾史氏不亲,自然是贾史氏也迁怒上了。

对于长辈的恩怨,贾赦知道得很少,他也很难理解这些,只是,祖父母都这般年纪了,自个母亲却暗中诅咒,这让贾赦心里很不舒服。

如今宫学这边算是结业了,贾赦顿时归心似箭。

太子这边知道贾源的情况,又是赏赐了一批药材补品,又表示,等到老荣国公好了,贾赦就可以过来,无论什么时候,詹事府都会给贾赦留一个位置。对于其他伴读,太子也是差不多的说法,不管他们是去参加科举,还是准备做别的,只要他们愿意,詹事府都会给他们保留一个位置。

而问道顾衡的时候,顾衡却是摇了摇头:“殿下,你也知道,我的心思不在朝堂之上,在詹事府,我也就是平白占个位置,帮不了殿下什么,而在外面,反而容易帮殿下转圜。”

徒景瑞沉默了一下,他握住了顾衡的手,说道:“小舅舅,你保重!”

小到一个公司的运营,大到一个国家的运转,本质上也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财政,一个是人事。

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官这个阶层掌握了超过一半的人事权,他们对于财政之权也充满了渴望。

以前的时候,工部这个地方是个耗钱大户,不光别想着挣钱,不亏本就算是不错了,但是轮到顾衡入了工部,工部简直就变成了一个金光灿灿的小金人,随便手指头缝里面流出一点,那就是钱啊!

摊上这样的,谁不眼热呢!

因此,一个个都表示,这种好事,不能只是工部的,尤其是户部,觉得所有跟钱粮有关的东西,都应该归他们管,因此,在朝堂上直接表示,应该让顾衡去户部,需要匠人的时候,直接从工部调用就行。

而吏部呢,也表示,这事他们想要插一手,甚至为此愿意给那些做事的工匠一个小官,礼部呢却是跟着抬杠,士农工商,工匠都能做官了,那读书人岂不是跟着不值钱了!但是礼部对于小钱钱还是很感兴趣的,无非就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相应的由头。至于兵部,谁都知道,兵部就不能随便碰钱财的事情,要不然难免要被上头疑心,但是兵部会哭穷啊!哪怕如今早就没什么仗可打了,但是要钱的时候,兵部是不甘示弱的。比如说,各个军营都到了换装的时候了,工部要提供相应的装备,一些老卒也该退役了,不能一直占着位置,得让年轻的士卒顶上,要不是,都是一帮老弱病残,还打什么仗啊!

总之一个字,钱!摊上钱这个问题,便是圣人都得眼里头冒金光,没办法,人生在这事上,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用钱来解决,如果不够,那你需要更多的钱。

虽说中原一直是个官本位的国家,权势比钱可靠,但是前朝的时候开始,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些豪商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代言人了。

六部心里头不爽,恨不得自个赤膊上阵,也跟着分一杯羹,圣上自然更加不爽了!凭什么啊,这些都是我小舅子搞出来的,朕愿意让他为国效力,可是不是为了你们六部效力呢!一个个干活干得不干脆利索,倒是想法特别多。

当皇帝的时间越长,对于下面那些文官的操守越不信任。尤其是自家老丈人,为了自家的所谓清名,简直冷酷无情到家了,人家说天家无情,圣上觉得自己还是个性情中人,但是自家老丈人,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当他下了决心之后,那根本没有什么能够动摇。

圣上可不是什么愿意忍气吞声的性子,他也不想让自个儿子忍着自己的外家,等到徒景瑞大了一些之后,圣上就在徒景瑞那里戳破了顾家的盘算。

徒景瑞很是郁闷了一阵子,不过想想,顾家如今缩头不出,本来也不会给他带来多少帮助,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朝堂上头,却是一朝首辅一朝臣,内阁的阁臣都换了好几个了,就算是之前跟顾家有些香火情分,如今也淡掉了。

顾家如今也就是名义上清贵,实际上,论起实权却是差远了。

而顾家这般,其实也给徒景瑞省去了不少麻烦,别的不说,他起码没必要让外家的人占了多少坑,没有足够的位置安置其他那些愿意为自己效力的人。

已经徒景瑞很快就看开了,他不缺效忠的文人,作为太子,还长成了,天然就是正统,下面那些文人,但凡是讲点道理的,都得老老实实承认他是储君,正常情况下,都不好驳斥他的意见,如此,就算是他们并非效忠与他又如何呢?

何况,这些文臣在朝堂上看似影响力很大,可若是手里头没有切实的力量,那么,文臣的权势其实就如同虚幻的泡沫一般,反而不是那些看起来无所事事的勋贵。别的不说,这些勋贵都掌过兵权,在军中颇有些人脉和影响力,你无缘无故想要下手,说不定人家就直接带着手底下的人反了,哪怕到时候镇压下去了,那也是一场麻烦。

何况,在徒景瑞看来,有一个顾衡就足够了,顾衡虽说不擅长四书五经,但是他目光长远,很多时候,随口几句话就能切中要害,最重要的是,他不是那种空想家,而是实干家。

徒景瑞做了几年的太子,这段日子在朝中听政,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朝堂上很大一部分官员,说起别人的时候,那叫一个头头是道,他若是想要反对什么,那理由是一个接一个,但是让他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的时候,就是一堆大话空话。按照这些文臣的说法,那就是只要皇帝勤修道德,垂拱而治,那就天下太平!

太平个毛啊!这天下的道理都被这些读书人说尽了,徒景瑞才不相信这些狗屁倒灶的话。顾衡跟徒景瑞做了几年的同窗,徒景瑞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那就是对于什么圣人之言,产生了各种怀疑。

尤其,顾衡看书的时候喜欢比对,结果,就从先秦墨家残余的一部分资料里头,找出了一堆关于孔子的黑料。这位圣人自个都不能说是又多少道德,结果到头来,倒是去约束别人了。

不过孔子总算是要脸的人,在他不讲究礼法的时候,他其实不会对下面的弟子叽叽歪歪,他心里头知道是错的,虽说不肯认错,却也不会指鹿为马,说这是对的。

但是轮到孔夫子的那些徒子徒孙,一个个可就要无耻太多了,堪称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许多文人最擅长的就是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恨不得其他人都要耻于言利,自个呢,却是大捞特捞,只恨捞得不够多。

之前太祖太宗的时候,这样的情况还不明显,毕竟,太祖老人家当年要起兵造反,无非就是被贪官污吏盘剥太甚,这才提三尺剑,揭竿而起,有了如今的天下。太祖太宗在任的时候,对于贪污受贿虽说不能说是零容忍,却也极为忌讳,一旦发现,虽说不至于剥皮实草,却也往往要抄家流放,好不容易捞到的银子,最后发现都是给皇家做了嫁衣。那时候的官员,很是消停了一阵子,就算是有些盘剥之举,也做得非常隐晦,生怕被发现了。

但是等到先帝的时候,老实了一阵子的这些官员渐渐就忍不住了,比起深受其害的太祖,先帝对于官场上的事情还有民间的事情了解不多,因此,对官员也宽容了许多,自然给了他们上下其手的余地。

轮到当今继位,他根基不深,先太子留下的阴影又比较重,先太子是原配嫡子,雅量宽宏,有英明果决,要不然也不至于在群狼环伺之下,先帝依旧对先太子信任非常。先太子一死,先帝的一口气几乎泄掉大半。

当今虽说之前也被追封了生母,册封了太子,但是跟先太子比起来,却多有不足之处,继位之后呢,才一意要表现出孝道,足足守了三年孝,宫中无一子一女出生,除此之外,当今呢,对下面的群臣也表现得比较宽仁,这算是求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外放那些官员贪污受贿的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原本家里虽说不至于穷得叮当响,却也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那种类型,因此,他们外放之后,刮地皮刮得比什么人都狠。还是那句话,他们觉得自己穷怕了,所以,愈发想要捞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才能证明自己的命运已经改变了。

太子在知道那些官员的情况之后,顾衡随口分析了一下那些官员的心态,只叫太子目瞪口呆。

只是太子终究只是太子,就算是他想要整顿吏治,如今也还不是时候,只能暂时忍着。但是如今,那些官员一个个恨不得将自己的得力帮手生吞活剥了,太子难免心中不快,当下很是不满地在当今那里告了一状,当今自个本来也就对那些官员颇为不满,如今又有太子从中添油加醋,心里头愈发有了想法。

顾衡那边,却是懒得理会这对至尊父子到底心里头在想什么,他琢磨了一番之后,觉得自己目前做得东西,归根结底,服务的还是中上层,底层最多只能帮着做工,根本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琢磨了一番之后,顾衡便想着能不能试一试改良纺织机。

顾衡之前没见过纺织机,不过工部就有样品,这年头的纺织机效率比较低,复杂一点的织锦机,熟手一天也不过是一两寸光景,想要做好一匹上等的锦缎,花费的时间几乎要是成年累月的那种。这种效率,简直叫人无话可说。

顾衡对于什么珍妮纺织机一点也不了解,不过这并不影响,看到了那些织工如何使用纺织机之后,顾衡就有了主意,人力有时而穷,人力纺织机因为需要用到人工的缘故,做不了太大,自然影响效率,因此,顾衡一番权衡之后,决定尝试使用水力推动纺织机,只需要在河流比较密集的地方筑坝蓄水,搞个小型的水库,就能推动好几架大型纺织机,这般一想,顾衡立马跑回去画图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 25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