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17章 第 17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22 23:22:17 来源:文学城

徒景平春风得意的时候,徒景瑞还在宫学中读书。如今宫学里头又多了两个皇子,分别是三皇子徒景明,四皇子徒景宁。

这两位生母位份不高,也就是个嫔位,他们暂时还算是消停,之前徒景平还在宫学的时候,这两个一向缩着头,反正就是不肯冒尖,免得在两个兄长中间受夹板气。

等到徒景平走了,他们才算是谨慎地想着徒景瑞靠拢。

徒景瑞在宫学里头的表现属于最优秀的那一批,做伴读的自然不会去抢了皇子的风头,因此,即便是几个书香人家出身的伴读,他们一个个也表现得很克制,不冒尖,也不会掉队,总之,在一干伴读之中,算是比较低调的那种。

低调归低调,都十岁出头的人了,家里也是官宦世家,他们做了太子伴读之后,家里面有些什么事情也不再瞒着他们,而身在宫中,朝堂上的一些纠葛,他们有的时候知道得比自家父兄还快一些。

如今他们已经开始学着做策论,宫学的先生一开始的时候,不过就是从四书五经里头选了题目给他们做,如今,他们三五不时地便会将朝堂上的一些事情拿出来,让他们写策论。

这才是宫学的意义所在,光读四书五经,将皇子教成书呆子不成,因此,等到皇子将四书五经都读过之后,他们就开始理论结合实际,教着写策论,实际上也是向学生灌输他们的施政理念。

顾衡以前的时候,觉得宫学里头的学问用来修身养性可以,却是做不了什么事,如今却是发现,这些先生对于实务还是有些了解的,只不过,他们更多地是站在大局上头,而不怎么会考虑细节方面的问题,虽说有的时候想法显得空泛,但是其中未必没有闪光之处。

这也难怪,能够在宫学教书的,都是出自翰林院,他们在翰林院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拟旨,还有各种文书也都是他们来写,自然,他们虽说自个没有真的干过什么实事,但是,内阁乃是圣上对于许多事情的决策,他们反而是较早接触的一批。要不然怎么说翰林是储相呢,他们其实就相当于领导的秘书,在文秘工作之中,慢慢也就能够了解做事的窍门了。

顾衡在宫学之中,学业只能说是平平,他不喜欢从那些圣人之言中穿凿附会,硬是要想出什么微言大义来。像是诗经开篇,明明就是一首情诗,谁知道怎么就能解读到所谓的后妃之德上头。

但是,等到开始做策论的时候,顾衡上辈子的见识就有了作用,他总能够想到一些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不适合这个时代,只能稍微借鉴一番,而有的,差不多就能直接拿来用。

“也就是说,朕这个小舅子其实是个实干的材料?”圣上翻阅了一叠文章,露出了饶有兴致的神情。

侍讲学士张桢点了点头,他是前几年才被升为侍讲学士,进入宫学给皇子讲学的,他是户部侍郎张淳的侄子,不过因为他生父早逝,寡母带着他就依附大伯生活,张淳待他如亲子一般。张桢也争气,不到三十就中了进士,在二甲前列,之后就考中了庶吉士,因为一次上书被圣上看中,破格提拔成了翰林学士,他还算是年轻,因此行事颇有锐气,不像是其他那些先生,一个个都是一副四平八稳的模样,对于顾衡这种在正统经学上头表现平庸的学生很少关注。

张桢在发现了顾衡的才学之后,颇有一种见猎心喜之感。会读书的人这年头真不少见,但是能做事的读书人,就不那么多了。在张桢看来,顾衡的想法天马行空,虽说颇有一些很是理想化,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也没真的看过外面的世界,有些理想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他的思维方式跟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喜欢空谈,搞那些大话空话,而是更倾向于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点真的比较难得。

圣上也喜欢能做事的人,做皇帝的,最好身边各种人都配齐了,溜须拍马的让自己开心,能做事的让自己省心,能打肯杀的让自己安心,至于那等喜欢忠言逆耳的,嗯,心情好的时候,这是可以给自己搏一个虚心纳谏的名声,但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这种人就是给自己添堵了!所以,言官可以有,却要知情识趣。

溜须拍马的人,个把两个就够了,再多就没什么意思,让自己失去判断力,能打能杀的也别太多,太多了自己也不放心,但是能做事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这天下这么大,要是官员都是那种尸位素餐的,那么皇帝屁股底下的位置也不安稳,但是若是都是那等能臣干臣,那就很爽了。

“可惜年纪太小了!”圣上顿时有些遗憾,“不过,他跟太子差不多大小,日后正可以留给太子大用!”

听到圣上这般言语,张桢低眉顺眼,当做什么也没听到。哪怕自家堂侄张奕在给太子做伴读,张家其实是不打算掺和到皇子之间的斗争中的,可惜的是,堂侄毕竟年纪太小,做了几年伴读,如今回家了也是太子长,太子短的,可见是被太子收服了。只是张奕就算是家里的长孙,也代表不了张家。

张桢根本没想到,圣上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想要给太子一定的势力,总能想到别的办法的。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张桢如今可还看不到那么远。

顾衡并不知道自己在圣上那里挂了名,如今除了写策论,顾衡就是在借阅宫中的各种书籍。

若论藏书丰富,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大内。所谓立德立言立功,历朝历代,朝廷都要修书,会征集民间书籍,大内的藏书数量都会一次膨胀一圈,除非是遇到战乱,否则,等闲这些藏书不会有什么差池。

前朝的时候,文华殿一次走水,不少书籍因此损毁,之后,朝廷就对藏书之所有了严格的规定,这里不许有任何明火,以免出现祝融之灾。

前朝末帝白衣出城请降,皇宫同样没有遭受过任何破坏,如此,前朝的藏书就这样原原本本保留了下来。

顾衡如今借阅的就是文华殿中的各种杂书。

这个世界,哪怕嘴上都说是铜臭,但是真的不爱钱的人,决定是凤毛麟角。顾家能够传承至今,不仅是注重子孙的教育,也是因为顾家一直有着相当的财富,确保顾家不会因为各种天灾**而失去再次崛机会。没办法,不管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是非常费钱的。

因此,当顾衡带回来人工养殖珍珠的办法之后,一向一副八风不动模样的顾大老爷也淡定不起来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顾衡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利益,只要确定此事可行,那么顾衡活着的时候,都能得到两成的收益。别看两成不多,但是最开始的投入还有其他的种种成本都是顾家的。相应的,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麻烦也都是顾家担着。顾衡要不是顾家人,顶多也就是千两银子就打发了。

顾衡并不看重这个,这玩意技术含量不高,只要消息泄露出去了,其他人模仿起来也并不困难,他拿出这个,无非就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话语权,要不然,他在顾家永远是一个关键时刻可以抛弃的棋子。

顾衡觉得很郁闷,如果自己是正常投胎,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那么,他肯定是想不到那么长远的事情,或许会为了功课的事情发愁,或者呢,每日里想着要玩什么,怎么偷偷摸摸地做一点调皮捣蛋的事情,那样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而提前得知了结局的他自然不能甘心GAME OVER,所以,也只能殚精竭虑了。心里头再次骂了那位犯神经,硬生生让自己继承了时空旅行者的家伙,顾衡稍微盘算了一下,觉得自己以后可以稍微将步调放大一点了。

因为这次的事情,顾家也不真的将顾衡当做小孩子,甚至,顾衡手里头不光是多了一些私房,还多了私产。为的就是奖励他对家族的贡献。相应的,顾衡手里头还有了真正可用的人。

钱是英雄胆,对于小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像是上辈子的时候,只要不遇上那等敲诈勒索的,小学生里头谁的零花钱比较多,话语权都会比较大。

像是顾衡这样的伴读,他们手头其实都算得上宽裕,但是大多数钱呢,用处都是定好了的,那就是要用来打点宫里的那些宫人。

他们又不是宫里名正言顺的主子,那些宫人叫他们一声公子,可不代表他们的地位真的就跟在家做少爷一样了。圣上对太子再用心,也是男人,而且内务府怠慢谁,也不能怠慢圣上和太子,而他们这些伴读呢,可就不一样了,没点钱财上下打点,这些宫人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如鲠在喉。

何况,除此之外,他们互相之间也有一些别的需要花钱的地方。宫学里头大大小小也有十多个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的时候总得有些礼尚往来的地方,如什么生日节日的,倒是可以走公中,但是平常的一些寻常交际,那就得从自个月钱里头出了。

而顾衡如今多了个来钱的路子,他在宫里头能做的事情就多了。别的不说,他能够通过宫里那些女官大监的路子,接触到更多的书籍。

有些书籍属于那种有些犯忌讳的,就算是翰林院的翰林想要借阅,也得上官的条子才行,像是顾衡他们这些伴读,想要借阅,根本就是想也别想。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守藏书阁的大监女官品级不算低,但是比起其他的一些内宫衙门来说,油水毕竟少了一些。若是肯好好打点一番,他们并不介意将一些书籍拿出来,只要你保证按时归还就行。

顾衡想要借阅的就是各种地方志还有相应的舆图,以此跟自己上辈子的记忆相对照。这其实是非常必要的,别的不说,光是黄河,几百年来就不知道改道了多少次,而且很多地方的地名古今也有很大的区别,顾衡上辈子又不是学文科的,对于历史地理都没那么了解,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查阅各个地方的具体资料比较好。

顾衡原本想要搞纺织,但是这很显然要砸掉不知道多少人的饭碗,他这点小身板暂时扛不住。因此,顾衡琢磨了一番,就打上了煤矿的主意。

中原的煤矿数量不少,但是品质并不高,因此呢,即便如今煤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利用,但是呢,利用程度并不高,主要就是煤炭燃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这个时代所谓的炭毒,因此,一般是用于露天的一些作业,主要是用来冶铁,或者是煅烧石灰石之类。至于寻常百姓家里,用的最多的还是柴火。别说是城里了,就算是乡下,想要收集足够多的柴火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耗费功夫,因此,其实这个时代,很多人依旧没有养成喝热水的习惯,正常还是喝生水,没办法,不管是砍柴收集干草,还是烧水,都比较耗费功夫,有这个时间,不如下地多干点活,或者是找个地方做点短工呢!

也就是有钱人家,才会有喝热水,或者说是喝热茶的习惯,因此,他们每日里在柴炭上头花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蜂窝煤的技术含量很低,顾衡上辈子的时候,一直到上中学,家里为了省钱,还是正常使用的小煤炉,生一个煤炉,一天三四个蜂窝煤,一天三顿饭,加上日常使用的热水也就能搞定了,蜂窝煤一个月才花多少钱,比起煤气什么的可要方便太多了。

蜂窝煤不过就是个引子,实际上呢,顾衡是想要进行煤炭的深加工,比如说交谈,比如说制造三酸什么的,这些都属于工业基础,而借助于这些,顾衡就可以拥有不小的资本,到时候,就算是皇帝,想要对他如何,也得考虑一下他实际上的影响力。

煤炭最丰富的地方自然是山西那边,那边呢是晋商的地盘,想要从他们手里头抢夺利益,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所以,顾衡琢磨着,能不能找个距离京城比较近,自己比较方便操作的小煤矿先试试手。等到有了成果出来之后,他也就有理由再找家族出力,让他扩大生产,或者说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