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16章 第 16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21 23:29:23 来源:文学城

对于皇子来说,上学的时间也就是那几年,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宫开府,你要是还想继续做学问,就在家请几个先生,很多皇子府中都有这样的先生,但是名义上是老师,其实是幕僚智囊。

太子入学的时候,皇长子差不多都十一了,慧妃这几年在圣上那里没有太多面子,婉嫔异军突起,虽说之后也没能产下一子,但是她将自己宫中的一个小才人推给了圣上,这个才人算是婉嫔家族的旁支族女,就算是入了宫,给圣上生下了一个皇子,也只能听婉嫔的。才人位份低,不足以抚养皇子,这个皇子,也就相当于婉嫔的儿子。

别看那些什么宫廷剧都是皇帝宠爱某个妃嫔,然后妃嫔一家鸡犬升天,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见,非得皇帝是个情种不可。正常情况下,不是因为妃嫔得宠而家族荣耀,而是因为家族荣耀,妃嫔在宫里头就算是不得宠,也有底气。

像是慧妃,圣上厌恶她的野心,但是却只能稍微冷落她,并不能真的将她贬谪,而且还得抬举同样出身勋贵的婉嫔来压制慧妃背后的势力。

因此,这几年,圣上对于后宫的位份变得吝啬了许多,不仅如此,几次大选,能够入宫的,也多半是家世不显的,这样的妃嫔就算是有孩子,也不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而且,也不会如慧妃一样,对皇后的位置虎视眈眈。

慧妃就算是原本见识不足,有的时候显得有些浅薄愚蠢,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也明白,圣上是不可能将她扶正做皇后的,不过,做不了皇后不要紧,她可以做太后。

除了太子是元后所出之外,其他的皇子出身都不算高,就算我婉嫔抚养的那个五皇子,生母终究还是出身低了一点。

如此,最有竞争力的,也就是徒景平这个皇长子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徒景平开府的时候,圣上就将徒景平封了英郡王,这个封号自然传递了某种信号,或者说,对于那些一直支持徒景平的人来说,他们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多了,如今想要下船,也得考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徒景平封王之后,圣上又给他指了婚,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圣上给他指的又是勋贵人家的女儿,乃是缮国公家的嫡女。缮国公石家在军中还是颇有实力的,如此,徒景平的支持者不光是中低层勋贵,将更上一层的勋贵也算是拉上了他的战船。

石家原本出身也寻常,当年第一位缮国公最开始不过就是个佃户,他天生神力,相应的,饭量也很大,家里根本养不起,原本去给主家做长工,结果看他吃这么多,主家就不肯了,后来世道乱了,他就落草做了山贼,后来就投奔了太祖他老人家,因为手里头也有两三百号人,投奔之后,就混了个小头目,在战场上,他这样的天生神力自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就这样靠着一路莽过去,他成了缮国公。

只是就算是天生神力,也不代表着身体不会受到伤害,相反,因为每每冲锋在前,他在战场上受过的伤也很是不少,因此,四王八公中,他甚至死在了太祖皇帝前头。

石家的子孙虽说并未继承他的神力,不过身板也比寻常人强不少,先缮国公当年每每作战事先士卒,不知道多少人欠了他的人情,因此,自然对石家的子孙颇为照顾,因此,石家如今在八个国公之中,也算得上是排在前列的。虽说不能跟一门双公的贾家相比,但是比起牛家,柳家,其实还是强一些的。

圣上不愿意让勋贵团结在一起,尤其是四王八公这样的,他们要是凡事都站在一条战线上,那么圣上就要睡不着了。

圣上真要说起来,其实也没想着如何坑石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徒景平从老丈人那里接手军中的一部分实力,慢慢削弱勋贵的力量。谁家也不放心自家的兵马一直就在另外几家手里啊!这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人家兵权掌握的时间长了,那就能拥兵自重,成为一方军阀。朝廷强盛的时候还好,朝廷稍微衰弱一点,他们就能在自个的地盘称王称霸,说不准就要打上帝都,威胁君上!

便是宋朝的时候,搞了个杯酒释兵权,看起来将门的实力差了很多,横竖那时候的兵马,除了折家这样的,其他的那些兵马,素质都很一般。饶是如此,那些能在外带兵的将领依旧不怎么听话。尤其到了靖康年间,像是刘家,还没遇到金兵呢,就直接跑路,到头来还得仗着自己手里的兵马跟朝廷谈条件。反正让他们对付金兵,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上南渡的宋室,他们又比谁都硬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放心让勋贵一直掌握兵权呢?就算是如今暂时找不到替代的,也不能让他们一条心。

真要说起来,真正倒霉的是徒景平,他如今就是个工具人,如果他能老老实实地按着圣上的意思走,圣上并不介意让他一世尊荣,但是有了拥趸,有了权柄,徒景平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做一个有名无实的英郡王,而不去惦记那至高的位置呢?

徒景平除了有了个出身缮国公府的未婚妻之外,在事业上,也开启了第一步,圣上让他入了兵部,这也让许多人搞不清楚圣上的想法了,要知道,之前的时候,入主兵部的都是储君,毕竟,太祖太宗那时候,中原还没平定,太祖不过是打下了半壁江山,另外一半,是太宗打下来的,而太宗年间的时候,依旧有原本的所谓义军反王不甘心臣服,在各地兴风作浪,先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执掌兵部,自身也曾经亲自率兵出征。

如今徒景平虽说没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职位,但是他以皇子的身份入了兵部,就算是兵部尚书,也得考虑徒景平的意见,这难免让大家想起了当年的太宗皇帝和先帝,难免生出了一些疑虑之心。

上辈子忙于生计,没看过多少穿越小说,一直到翻译了十多本传教士的笔记之后,顾衡才意识到,这个年代的西方与东方的主食是不同的。

顾衡没有在笔记里面看到有关马铃薯或者说是土豆的形容,也许已经有这个引进了西方,但是并没有作为粮食作为推广开来,但是即便是如此,西方那边还是有着值得利用的地方的。别的不说,因为欧洲本身的地理位置问题,那边种植的麦子可要比寻常地方的耐寒多了。另外,顾衡也不知道美洲发现了没有,那里可是个好地方,哪怕如今的玉米之类的植物,如今的产量其实也很感人,但是架不住这些植物对于土地并不挑剔。

另外一个就是番薯,顾衡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但是迄今为止,顾衡没有听说过红薯,番薯之类名词的存在,所以,这个也是可以想办法去找一找的。

顾衡绞尽脑汁,将自己记忆中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的几种植物名称都记了下来,但是可悲的是,在小城市长大的他根本没怎么见过农田,家里院子里头一般也就是种着一点青菜和小葱大蒜之类的,因此除了看到过有小孩子啃玉米杆子,从而知道玉米的植株大致长什么样之外,番薯和土豆,他只知道市场上卖的长什么样,另外就是这两个都长在土里,因为市场上面,这两样上面多半都是沾了土的。至于这几样怎么种植,他同样什么也不知道。

然后问题来了,顾衡发现,自个找不到人帮自己去寻找这些。这些也许还没有被引进国内,而顾家呢,却并没有在海贸上头插上一手,贸然加入到这个行列,只怕要被既得利益者排斥。

“说到最后,还是得挣钱!”顾衡嘀咕了一声,“没钱啥也干不成!”

顾衡开始在纸上写上所有可能挣钱的项目,肥皂这种东西,顾衡隐约想起了一些,似乎就是某种皂化反应,好像是用油脂和碱混合在一起加热,但是配比如何,还有这个碱应该怎么制作也是个问题。顾衡只得暂时将自己想到的部分记录了下来。至于玻璃,这里头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原是有玻璃制品的,不过跟国外那种透明的玻璃相比,国内的玻璃叫做琉璃,而且越是浑浊越好,这玩意叫做药玉,卖得可不便宜。这也是因为制作玻璃的原材料有问题,想要让玻璃变得透明,就得除去玻璃里头的一些杂质,这同样是个问题。至于做玻璃镜子,那还需要硝酸银和氨水。

这么一算,不是需要酸,就是需要碱,想要真正实现工业化,难不成得先建立起化工产业。

顾衡写到这里,已经有些绝望,干脆将纸往火盆里面一扔,觉得应该还有更简单一些的赚钱方法。

买彩票,这个倒是来钱很快,可惜的是,自己资本不足,顾家又不能出风头,东宫如今也还太弱小,真要是干起来,平白便宜了别人,万一遇上什么造假的高手,说不定还得赔。

搞点现代化的商业模式?问题是小农经济时代,真的有那么高的消费能力吗?至于真正有钱有势的人,你想要迎合他们搞那种私人会所,还是那句话,只想低调地读过这段转折期的顾家根本不能作为依靠。

……

想到最后,顾衡发现,值得一试的居然是人工养殖珍珠!这种事情,顾衡还真的懂一点,主要是顾衡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开养珠场的,他还从家里带了一批残次品的珍珠送给班上的女同学,让她们磨成粉擦脸,甚至可以泡水喝,据说能压惊!

大家那时候都听说过一些养珍珠的原理,还问过操作方法,不过那时候,这其实就几乎是一种常识了,知道做法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会去操作的人却很少,毕竟,那年头,人工养殖的珍珠堪称是泛滥,随便花点钱就能买到一些珍珠饰品,天然的好珍珠才值钱,但是一般人也分不清楚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就是了。

顾衡盘算了一下之后,担心家里人信不过自己,干脆操刀伪造了一份某个传教士的随笔,就是在某地看到有人将砂子塞入珍珠蚌中,然后用网将珍珠蚌放入水中,等到一两年之后,再将珍珠蚌取出,蚌中就能生出珍珠来。

顾衡将随笔伪造好了之后,就等着回去找杜氏商议了。

顾家祖籍乃是两湖之地,那边水脉颇多,在那里养珍珠,可以说是非常便利。而且顾家在那边根深蒂固,当地的官员也管不了顾家做什么。顾家的产业之中就有河流甚至是小一些的湖泊,这些都是顾家的地头,周围都是顾家的族人和佃户,他们疯了才会向别人告密,只要不出什么岔子,这事就不会泄露出去。如此,顾家起码能吃很长一段时间的独食。

顾衡如今年纪太小,什么事也做不了,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绕不开杜家,要是太子如今大一些,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班底,倒是可以找太子,问题是太子比顾衡还小呢,如今还在宫学读书,现在就想要将手伸到宫外去,只怕很快就有一些言论传出来了。

而等到顾衡手里头有了一定的资本之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可以慢慢去尝试了。

顾衡心里头一肚子的心思,但是在宫学里头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和进度,因此,除了太子发觉顾衡心态有些变化之外,其他人都没注意,或者是根本不在意。宫学里头,真正的学生就是皇长子和皇太子,等到其他皇子入学,便要加上他们,他们这些伴读呢,就是凑数的,愿意好好学,那他们也不会故意不教,但是自个不乐意学的,上头也不会没事多管。你又不是替先生读书的,家里也没给先生交什么束脩,他们本来就没必要对你们负责。

顾衡心思不在四书五经上,大家都知道,只要每次测试还算是过得去,上头几个先生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一晃就到了旬休的时候,顾衡带着那本伪造的笔记还有自己翻译出来的译本就回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