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12章 第 12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17 16:11:22 来源:文学城

对于皇家来说,立储自然是国事,若是徒景瑞如今已经是十岁出头,立为太子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徒景瑞如今开过年也才六七岁,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么大的孩子,其实还没有完全站住,别的不说,之前因为皇后薨逝,徒景瑞就病了一场,一直断断续续病了一个多月才算是好了起来。

其实也是因为有人想要浑水摸鱼,皇后死了,长春宫人心惶惶,一些人觉得徒景瑞若是没了,或者是成了病秧子,那么,就算是嫡子,也没什么竞争力了。

再有,没有皇后的监管,徒景瑞身边伺候的下人难免想要偷懒不经心,徒景瑞虽说还不明白死亡,但是身边的人都说娘娘没了,以后不会在宫里看见了云云,他自然产生了恐慌,在这样的恐慌之中,再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关心,他自然是病了。

徒景瑞病了之后,圣上就立马赶了过来,再搞明白了情况之后,圣上勃然大怒,将徒景瑞身边伺候的人又给处置了,然后叫原本皇后的心腹过来伺候徒景瑞,徒景瑞慢慢也就好了起来。

不仅如此,皇后不在,徒景瑞也不能留在长春宫了,而让徒景瑞去皇子所也是不行,徒景瑞没有离开过皇后,圣上这些日子也看出来了,宫里头这些宫人捧高踩低,没有大人的照顾,徒景瑞并非那等极为早熟的孩子,毕竟,皇后也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早就走!自然,徒景瑞对于许多事情还不理解,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这个身份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权威,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份。最重要的是,他对于皇后的离开根本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如今没了母亲,又有人在他耳边说一些有的没的,自然让他无法关注其他方面的事情。

圣上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干脆就将徒景瑞留在了大明宫之中,暂时养在自己身边,等到有了足够忠心的人之后,再让徒景瑞搬出去。而且也不是搬到皇子所,而是直接搬到东宫。

东宫距离大明宫也就是一墙之隔的事情,如此,东宫发生了什么事,圣上就能第一时间知道,这样就不怕那些宫人奴大欺主,仗着徒景瑞如今年纪小,随意糊弄他了。

只是圣上才在朝中提出了立储的事情,居然是一片反对之声。

这些反对并非全然出自私心,还是那句话,徒景瑞太小了,固然是正统,但是还没有立住,又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资质,自然,一些臣子心中有些顾虑。万一这小子是个喜欢胡作非为的性子,回头他做了太子,虽说不至于要天下大乱,但是难免要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别以为做太子就翻不出什么风浪来,只要册封了太子,就会有自个的属臣,甚至还会拥有一支东宫卫队,如此,就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甚至有机会孤注一掷。别的不说,当年李世民搞出一个玄武门之变,实际上他那时候手底下的人都不会超过百人。而东宫卫队呢,若是满额的话,那其实是有千人的。

不过,只要做皇帝的不傻,一般这个卫队名义上是东宫的,实际上多半还是挺皇帝的。但是对付不了皇帝,东宫对下面的大臣,可以有着很大威慑的。

尤其,别看史书上废太子似乎就是一两句的事情,实际上还真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太子羽翼丰满之后,想要废太子,怎么着都得太子有了明确的罪名,闹得天怒人怨之后,才能顺理成章祭祀天地祖宗,废黜太子。有的时候,废立天子都要比废太子容易,因为闹到废立天子的时候,肯定已经是天下大乱,权臣擅权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兵强马壮者就能够占据优势,至于一个已经衰弱的皇权,真算不上什么。

因此,不少文臣上书表示,圣上春秋鼎盛,立储之事并不急在一时云云。

一说到这个,圣上就来气,之前自己差点就遇刺死了,那时候没人说自己春秋鼎盛,一个个都呆若木鸡,要不是皇后及时救驾,他这个皇帝就没了!到那个时候,要是还没有定下国本,是不是后面就要如那些乱臣贼子所愿,为了拥立新君,直接就火并起来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谁要是还说什么圣上春秋鼎盛,不用急着立太子,先等等再说的话,那就是讨打!

最重要的是,圣上在次子身上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在宫里头,没有生母的庇护,即便是皇子公主,日子也不好过。皇帝日理万机,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考虑下面儿女的事情。即便是他一开始的时候,对次子极为关照,但是事情多了,没个人经常提醒,慢慢的,也就淡掉了。

每每想到这些,圣上都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圣上并非从小当做储君教养,因此,他有的时候,就显得格外柔软多情,再想到自己自幼失去了生母,跟着养母生活,养母对自己很是冷淡,很少过问,唯一一个在幼时给了圣上温暖的,是圣上的一个乳母。

在宫里头,皇子按照惯例,会有四个乳母,但是最终能留下来给皇子做教养嬷嬷的,只有一个。徒明晟那时候并不受宠,因此,也没哪个乳母愿意一直跟着徒明晟,因此,最后唯有孙嬷嬷留了下来。

但是孙嬷嬷也没能留多久,圣上十岁的时候,当时因为大旱,宫里头要放出一批人祈福,养母不舍得将自个的心腹放出去,就将孙嬷嬷的名字放在了放出宫的名单上,孙嬷嬷不得不返回了夫家。

等到圣上做了太子,想到曾经的乳母,还叫人给了几次赏赐。孙嬷嬷家里的事情,圣上其实是知道一些的。孙嬷嬷也是金陵人,嫁到了甄家,甄家在金陵呢,混得还算是不错,曾经跟贾家史家也算是老亲,借着亲戚的面子,孙嬷嬷的公公在内务府混了个差事。跟圣上同年出生的皇子公主加起来其实有三个,不过其中一个比圣上小半个月的还没满三个月就夭折了,另外一个是公主。

宫里妃嫔有孕,内务府按照惯例就要准备合适的乳母,那时候,孙嬷嬷也怀了身子,甄家觉得自家总不能一直依赖家里的老亲,想着给皇子公主做乳母也算是不错,因此,便将儿媳妇的名字报了上去。

内务府选择乳母,要看生辰八字,还要找人算一下是否相冲,因此,孙嬷嬷就被安排到了圣上身边。这让甄家其实是有些沮丧的。圣上的生母并不得宠,能够有孕也不过就是运气好而已,等到分到另一个皇子那里的乳母,因为皇子夭折,最后被送到了慎刑司的时候,孙嬷嬷就觉得自己算是大难不死,她在宫中,见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女,因此,自然是将一腔母爱寄托在了圣上身上。

而甄家那边,显然不是什么有情有义的人家,孙嬷嬷的丈夫甄沛本事没多少,但甄家在内务府做个管事,捞偏门的机会很多,因此,甄家那时候虽说品级不高,却并不缺钱。

孙嬷嬷固然有几分姿色,却也不能指望着甄沛为孙嬷嬷守身如玉,因此,孙嬷嬷进宫做了乳母,甄沛就在家里纳了姨娘,还不止一个。最宠爱的玉姨娘甚至被甄家人直接称之为玉夫人。

孙嬷嬷自个娘家也只是个小官,而且也败落了,就算是娘家给力,也不能让女婿在家独守空房,因此,孙嬷嬷也只能认了。

然而,那个玉姨娘不是什么好的,她有孕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就对孙嬷嬷生下来的孩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暗中在甄沛那里挑拨离间。结果,这个年幼的孩子不过是犯了点小错,就被甄沛打得皮开肉绽,甚至伤了根本,玉姨娘虽说不懂什么医术,但是,她管着内宅,随便拖延一下大夫到来的时间,将大夫开的方子里头的一些药材命人取出一部分,如此,那个孩子就没了。

甄家甚至一直没有给孙嬷嬷传信,一直到孙嬷嬷离宫,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没了。孙嬷嬷想要发疯,但是最终却是忍了下来。

孙嬷嬷长得并不差,皇宫里头挑人,自然得挑品貌端正的,便是乳母也不例外,她忍了几年,最后又有了身孕,再次产子,那玉姨娘虽说心里头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孙嬷嬷在宫里待了那么多年,手段心计都是有的,尤其,玉姨娘也到了人老珠黄的时候,孙嬷嬷又花钱专门给甄沛选了两个从小被人教养的扬州瘦马,甄沛本就是个喜新厌旧的,很快就将玉姨娘抛诸脑后,沉迷于新人的怀抱之中。

这些事情,是圣上成年开府之后才知道的,只是他一个光头皇子,哪能给孙嬷嬷撑腰,何况,那时候,甄家老爷子已经过世,甄家回了金陵守孝,因此,圣上那时候能做的,无非就是教人给孙嬷嬷送一些东西过去罢了。

等到圣上做了太子,才能对孙嬷嬷有所照应,而等到圣上登基之后,甄沛因为酒色过度过世,过了孝期之后,孙嬷嬷后来生的那个孩子甄应嘉也大一些了,圣上干脆赏了甄应嘉一个出身,给了他一个国子监的名额,有了这个名额,甄应嘉就有捐官的资本,甄应嘉也还算是能干,如今在江南那边做个小官,也算是做得有声有色。

这会儿想着儿子身边伺候的不靠谱,圣上又开始感念起孙嬷嬷来。

这里头的典型就是贾赦,贾赦在家胆大包天惯了的,在宫里头真的是各种不习惯。他不喜欢读书,那些先生呢,对他也是当做添头一般,并不重视,这让在家众星捧月一般惯了的贾赦很是不爽。

但实际上,在八个伴读里头,除了顾衡有个元后之弟,圣人小舅子,太子舅舅的光环,真要说起来,是贾赦的腰杆子最硬。

两个宗室也就算了,乐成公主跟当今血缘近,关系却不近,也就是因为她这次果断选择了投诚,因此,之前的时候,圣上下旨,将乐成公主升了长公主,才叫她在宗室之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楚王也是一样,不巴结上当今,等到几十年后,楚王这一脉也就泯然众人,没人提起了。

所以,这两位宗室之后其实在宫学里头都是比较低调的,他们成绩不上不下,毕竟他们也不用靠着科举混日子,只要跟太子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就行了,所以,他们倒是很乐意跟太子保持步调一致,太子亲近自家舅舅,江殊和徒景逸就也跟着亲近顾衡。

至于北静王府的水昕,他性子有些清高,不过并不讨人厌,他学业很好,喜欢各种诗词歌赋,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但是北静王府在他父辈就失去了兵权,算是四个异姓王中第一个投靠了皇室的,以至于北静王府如今跟另外三家王府之间有些若即若离,这也让水昕虽说是王府世子,但也就是个名头,还不如徒景逸名头拿出来响亮。

至于几个文臣家出来的伴读,他们的权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虚的,之所以历朝历代厚待文臣,无非就是文臣手里没有枪杆子,只要皇帝不是很在意士林的名声,对文臣下手一般不用顾忌什么。而贾赦不同,他爷爷是跟着TAI祖她老人家打过天下的,他父亲呢,也是先帝的时候就跟着祖父上战场,战功卓著,一直到现在,贾家在军中依旧有着相当的人脉。而贾代善虽说离开了北疆,回京之后,依旧掌着京外大营,这个位置非圣人心腹不可得,乃是武将之中一等一的实权人物。

有着父祖的功劳荫蔽,贾赦就算是一辈子废物,也能够安享富贵,而且,只要他不搞出天大的祸事来,就算是调皮捣蛋,也有的是人愿意给他收拾烂摊子。

贾源还是比较清醒的,贾家两代人都在军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第三代也要从军的话,那贾家肯定是要被上面忌惮的。何况,其实如今除了边境还有些冲突之外,整体已经是太平盛世,武将以后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而且,打仗这种事情,终究是刀口舔血的勾当,贾赦是他们的宝贝疙瘩,从小娇生惯养,磕破点油皮都要心疼得不行,哪里舍得让他去战场上搏富贵。因此,贾赦做个纨绔就可以了,通过一代人的放纵减少贾家在军中的影响力,然后贾家就可以转型了。

而选择投靠太子,一方面是当今的暗示,毕竟,贾家明面上是保皇党,前些年当今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次遇刺,是贾代善出手干掉了刺客,算是救了太子一次。因此,当今登基之后,贾代善顺利成为了新皇心腹。既然是心腹,那么,圣上既然有命,他们就得老实听从。

另一方面就是,贾家横竖拿不出投资当今的女儿,那么,投资谁都是一样的。太子虽说年纪小,但是有着当今的怜惜,其实胜算很大。主要是,老徒家的男人大多数寿命都不长,就像是先帝,他也没真的上过战场,但是就是到了四十多岁,身体就有些不好了,这才是先帝一直没有易储之心的真正理由。皇帝的寿命长,对于太子来说不是好事,而如果皇帝的寿命短的话,太子继位就要简单得多,因为名正言顺。

所以,别看贾家是泥腿子出身,还是武将,就没有心眼,真要是没心眼的,也打不了胜仗。

贾赦被娇惯得多了,就不是能做低伏小的性子,所以,别指望贾赦在太子那里伪装成乖小孩的模样,那么,体现一下真性情反而更好。贾源与徐老夫人根本没有要求贾赦在宫里头谨言慎行,所以,贾赦在一开始不熟悉的时候,收敛了一番本性,等到在宫里混熟了之后,他便有些按捺不住搞事的心了。

徐老夫人是世家女出身,她能嫁给贾源不过是以为当时贾源率兵攻破了城池,徐家几乎要被乱兵洗劫,徐老夫人持剑拦在院子门口与乱兵对峙,叫贾源一眼看中,他喝退了那些企图洗劫的乱兵,向徐家求亲。

乱世之时,世家也没有多少矜持可言,若是不愿意嫁女,那么徐家当时就要在战乱中覆灭,因此最终徐家赔上了丰厚的嫁妆,将徐氏嫁给了贾源。

徐氏有学问,有心计,有远见,有着徐氏的指点,贾源在战乱中,可是弄到了不少好东西,加上徐氏的陪嫁,荣国府各种古籍书画很是不少,另外还有各种金石古玩。贾赦从小就是拿着徐氏房里这些摆设把玩,他对此有一种天生的直觉,虽说许多东西不懂,但是他看准的东西,多半是真货。

徐氏因此着意培养贾赦在这方面的才能,贾赦在这上面甚至有些痴迷。

要说好东西,自然是皇宫里头最多,徒明晟宠爱太子,东宫里面,自然也有许多珍品。贾赦之前都已经一一把玩过,太子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兴趣不大,还拿了一些出来给八个伴读一人挑了一个。不过大家都不是那种没什么见识的小门小户出身的,也不可能太贪心,就算是贾赦再不客气,也不能真不拿自己当外人,所以,当时他也就是挑了一个前朝的扇面,那位虽说有些名气,却也就是二流而已,算不得顶级。

不过,之前圣上去宫学中考校儿子还有一干伴读的学问,贾赦眼尖,就看到了圣上手里拿着的扇子,居然是前朝大家仇十洲的手笔,贾赦顿时就有些眼馋,他倒不是想要,而是想要见识一下,为此很有些抓心挠肺。

贾赦是个愣头青,要是他老老实实跟太子说,想要见识一下,那么,徒景瑞十有**就去找圣上借过来给他观摩了。以圣上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借个扇面算什么呢,甚至太子一开口,圣上直接送给太子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贾赦呢,就是不打算欠太子这个人情,欠人情那是要还的,何况,按照贾赦的小心思,自个借过来看一看,然后再悄悄还回去,又算什么呢?

在家的时,贾赦就是这么做的,贾源和徐老夫人都好说话,他想要什么,祖父母都会给,但是,贾代善跟贾史氏不同,贾家的传统就是儿子怕老子,贾赦在别人面前就是个难以招架的小魔星,到了贾代善那里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贾代善不是个惯儿子的,他自个从小打熬身体,几乎是五更起三更眠,一年到头下来就没清闲的时候。所以看着儿子娇生惯养,一副惫懒的模样就看不过去,难免喊打喊杀的。贾赦要是跟贾代善要什么,贾代善肯定又要说他玩物丧志,说不得又是一顿板子。所以,贾赦看到贾代善那里有什么好东西,一般就是偷偷摸摸拿回自个屋里赏鉴几日,然后再偷偷送回去。

至于贾史氏,贾赦跟这个生母其实是有些生疏的,贾赦从小养在徐老夫人和贾源身边,史氏根本插不上手,尤其是前几年贾史氏生了贾政之后,对这个长子愈发淡淡的,就是维持着表面上的关系,贾赦虽说暂时不明白,但是以小孩子的敏感,谁真的对自己好,谁就是面子情他又不是不知道,所以等闲他压根不去贾史氏那边。贾史氏那边再多的好东西,贾赦再眼馋,也不会自讨没趣!

在贾赦眼中,圣上大概就相当于高配版的贾代善,所以,直接讨要是不行的,那么,私底下偷偷赏鉴一下却不是不行。

贾赦在这种事情上总是非常灵光的,太子读书之后,就大半时间呆在东宫,只有旬休的时候才会去大明宫跟圣上一块用膳,有的时候也就歇在圣上那里了。而他们这些伴读,根本就不可能迈入大明宫半步。

不过,他们去不了,可以让圣上来啊!贾赦想了很久,才算是想了个歪点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