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 第11章 第 11 章

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6-17 16:11:22 来源:文学城

历朝历代对南疆都没太大的办法,那边瘴气重,多是穷山恶水,还有各种蛇虫,因此,名义上朝廷统治了那边,实际上,统治那里的还是当地的土司,饶是如此,这些土司还三五不时地跟官府对着干,之前的时候,朝廷为了平定天下,也管不了那边,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已经能够腾出手来了,南疆那边的情况就变得紧张了起来。

南疆那边固然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但是阴谋诡计这种东西又不因为不识字而缺少。

南疆那边虽说是一团散沙,其实也是曾经统一过一阵子的,只是,各个部族谁也不服谁,最终还是散掉了。

南疆那边并不喜欢中原掺和他们的内务,那边有的地方还是农奴制,而汉人过去之后改土归流,直接会导致那些土司的利益受损,他们无法再过多地驱使下面的山民,乃至一些没有户籍的野人,可以说,他们的权势和利益都会受到极大的压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是乐得看到中原内乱的。

因此,在大皇子的属下隐约透露出他们想要为故主复仇的想法之后,南疆的巫师就为他们调配了一些毒药,像是那个刺客服下的毒药也是南疆出品。用特制的蜡衣包裹,吞下去之后,很快蜡衣就会被胃酸融化,毒性进入胃中之后,很快就会发作。

事实上,刺客刺中皇后的时候,毒性已经发作了,因此,她才立足不稳,来不及抽出匕首改对圣上出手,反而直接扑到了皇后身上,借着那一扑的力气,将匕首刺入了皇后的腹部。

他们一直在附近等着结果,结果第一时间,行宫就被封锁,禁卫开始对外搜查可疑人员,他们一行人大部分都落了网,连同在皇庄里头埋的钉子都被抓了出来。

圣上只气得要死,大皇子当年被赐自尽之前,就直接在府里头放了一把火,因此,大皇子也没留下什么子嗣,现在圣上想要迁怒,都找不到人迁怒。

查出了原委之后,圣上也懒得继续留在行宫了,行宫中直接进行了大换血,刺客是因为行宫的管理问题才一直留存至今,甚至还搞出了临时的宫女,以至于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别的不说,那么一把非常明显的匕首,到底是怎么带进宫的。

圣上懒得听行宫里的主管分辨,直接命戴权处置,并且当年经手过刺客小选入宫之事的宫人,内务府也要严查。毕竟,这一次的刺客,直接刺杀了一国皇后,而目标却是皇帝,这可以说是如今朝中最大的一件事了,不杀个血流成河,如何能够体现皇帝的威严呢?

圣上觉得自己登基之后,对内对外都太温和了,以至于什么人都敢不将他放在眼里了,这一次算是杀鸡骇猴,至于南疆那边,圣上直接下旨给了南安郡王,命他与南疆那边的土司交涉,将与此事有关的部族定为叛逆,直接诛杀,其部族族人尽数贬为奴隶,分给参战有功的部族。

南疆那边部族林立,土司众多,不管是中原朝廷故意挑拨离间,还是他们自身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利益方面的冲突,那里各个部族之间关系并不好,如今知道那个部族居然向刺客提供了毒药,导致中原的皇后遇刺身亡,一方面感慨那个部族的大胆,一方面又有些遗憾,死的怎么不是皇帝呢,要是死了皇帝的话,中原那边那个皇帝登基没多久,儿子也还小,为了皇位的事情都能乱几年,幼主登基,又得折腾几年,也没空理会南疆的事情了。

只是事情既然败露,就得付出代价,南安郡王能够以南安为封号,就是因为霍家当年就算是那边镇守的前朝将领,跟南疆那边各个部族打交道的次数也比较多,对于那边比较了解,他得了旨意之后,不敢怠慢,很快就找准了各个部族的脉,然后直接给出了价钱。

南疆那边地势复杂,就算是本地人,多走个几十里,说不定也要迷路,南安郡王才不会将自个手里的兵马浪费在这里,因此,他直接诱之以利,又许下了种种承诺,让那些土司动手。

那个部族能干出支持刺客的事情,可见智商一般,许多事情根本想不到后果,他们若说实力还可以,但是面对对面七八个土司的联军,他们就力有未逮了。

最终,不过是半个多月的时间,那个部族的土司和巫师的人头已经用石灰腌制了一番,从驿路八百里加急传往京城。

而京城那边,皇后已经停灵了四十九天,准备将灵柩运往皇陵了。

历朝历代,新帝登基,就会命人堪舆风水宝地,修建皇陵,当今登基的时候也不例外,只是,他登基还不满十年,皇陵的修建还没到一半,因此,皇后的灵柩自然不能现在就运送到主墓室之中,只能暂时停在皇陵外面的奉安殿之中。

皇后救驾而死,就算是有人心中有什么想法,如今也只能表现出一副极度哀恸的模样,朝中诰命每日里身穿品级大妆进宫哭灵,之后文武百官还要一起将皇后梓宫送往奉安殿安置,等到皇陵主体建筑完成,再算过黄道吉日之后,即可移入主墓室之中,等到日后圣上驾崩,梓宫移入奉安殿,就可以彻底封闭主墓室了。当然,若是日后圣上另外立了新后,如果新后也有意跟圣上合葬的话,那就得再加一个。

至于那些寻常妃嫔,也只能葬到皇陵旁边的妃陵之中了,那是没那个自个跟圣上同葬的。

杜氏因为女儿的死大病了一场,哭灵的时候再次晕厥,最终被太医诊断为忧思过度,圣上心中感念,让杜氏在家休养,至于哭灵的事情,横竖顾家还有其他命妇呢!

杜氏病得昏昏沉沉,在知道女儿要移到奉安殿停灵之后,还是挣扎着送了一程,等到回来之后,又病了一场,一直到快年底的时候,才算是好了一些,但是整个人看起来一下子老了足有十岁,原本保养得很好的她,如今已经头发花白,看起来也佝偻了许多。

顾衡看着担心,极力想要安慰杜氏,但是丧女之痛,哪是苍白的话语能够抚慰的,杜氏最绝望的是,自己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对于女儿的死甚至有些乐见其成,这让杜氏只觉得几乎要天崩地裂。对于丈夫来说,不管是妻子还是儿女,都不如家族来得重要。皇后一死,顾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跟皇家再次拉开距离。等到圣上再立了新后,顾家就更不起眼了。这般一想,杜氏甚至开始担心,为了让顾家屹立不倒,顾巍是不是会希望外孙也出什么事呢?

只要是想到有这个可能,杜氏就觉得摧心裂肺,每日里夜不能寐,憔悴不堪。

不仅是丈夫,长子按理说跟自己的妹妹应该关系很好,但是长子似乎也很快就没了伤心之意,次子远在江南,一直也没有赶回来,小儿子年纪还小,并不懂事,每日里只是想着各种办法,想要哄自个的母亲振作起来,杜氏也想要振作,但是想到女儿的死,就忍不住要沉浸在悲哀之中。

一直到那一日,杜氏做了一个梦,梦见小儿子给外孙做伴读,结果,有人要对外孙下手,小儿子为了保护外孙,也死了,杜氏一下子惊醒了,醒来之后,只觉得浑身都是冷汗,她几乎要哆嗦了一下。但是她忍着身体的不适,只是随便披了一件外衣,就急匆匆跑去暖阁看顾衡去了,看着顾衡安安稳稳地睡在他的床上,杜氏才松了口气,她有些无力地坐在床边,制止了守夜丫鬟的行礼问安,怔怔地坐了小半宿,终于下定了决心。

杜氏明白,自己若是不在,以丈夫的绝情,为了家族的延续和前途,他真的做得出让小儿子填坑,顺理成章跟皇家撇开关系的事情。

杜氏哪里舍得这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最后因为这样可笑的原因死在宫廷倾轧之中,她得活着,要保护自己的儿子,也要保护女儿留下的唯一一条血脉。

有了这样的决心之后,杜氏虽说很多时候还是心绪不佳,但是却开始强迫自己照常进食,又找太医开了安神的药,让自己能够正常休息,不至于每日里辗转反侧,最后导致精神衰弱。

等到年底的时候,杜氏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顾巍见了,也是暗中点了点头,他以为妻子想通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虽说女儿没了,但是她还有三个儿子呢,总不能为了女儿的事情,将其他孩子都抛之脑后了!顾巍压根没想到,真正压倒杜氏的压根不是女儿的死,而是顾巍自己的冷漠。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过了新年,这个新年,顾家过得很沉闷,就算是国孝已经过了,但是皇后毕竟是顾家人,顾家总不能在皇后死去才一百多天,就欢声笑语庆祝新年吧!

另外一件事就是,开年之后,过了正月十五,宫学就要开课,皇次子要入宫学读书,另外就是,皇次子的伴读也选出来了,也得跟着入宫学。

最重要的是,因为皇后救驾而死,不管是出于补偿,还是别的缘故,圣上打算立储了!

太子从未见过生母,也没见过外家的其他人,但是在徒明晟那里,先后那是没一处不好的,但是先后的娘家却是太过冷情。先后过世之后,竟是没有对太子有过多少关怀,简直是绝情!其实徒明晟就是双标,真要是顾家上赶着表示对徒景瑞的关心,徒明晟又要怀疑顾家想要拿徒景瑞做筏子了!

不管怎么说,徒明晟在太子这里,是真没说过顾家什么不是,顾家再多的不是,说句难听的话,当年那个情况,要不是看在他岳家能够稳定朝局,太子的位置还不定落到谁头上呢!

元后又是死在最好的年华,留在徒明晟那里的自然都是好处,真要是太子大了,皇后还活着,徒明晟就要觉得皇后就是白米粒,蚊子血,就想着扶持太子,抢夺自己这个丈夫的权威了。

绝大多数男人,都有一种扶贫怜弱的心理,要不然,那等卖身葬父的把戏何曾演了那么多年呢?元后去世,太子就是没娘的孩子,外祖家也不惦记,他这个做父皇的再不心疼,太子就真的要被欺负死了。

太子瞧着上面的兄长,下面的弟弟都有母妃,自个却只能在生日的第二天,也就是皇后的忌日去钦安殿给皇后的遗像磕头。他难免要闹腾一二,然后就会演变成徒明晟抱着太子回忆先后,最后爷俩抱头痛哭。既然对母亲充满了怀念,那么,对母亲出身的顾家,太子自然也有着很大的好感的。

顾家这些年呢,虽说不曾让人进宫面见太子,但是每年太子生辰,还有各种节日,顾家都是按照惯例准备了诸多东西送过去的,毕竟,就算是女儿没了,那也是外孙,徒家从TAI祖皇帝开始就是个小心眼的,你真要是对太子不管不问,那真的是被徒家父子两代人都要惦记上了。因此,虽说是礼节性的往来,但是其中蕴含了人情味的东西却是也不少,小孩子喜欢的玩具,还有杜氏亲手做的针线,这些都在礼单之中。徒明晟也没藏着掖着,这些都是给太子看过收起来的。

太子何曾收到过亲近女性的礼物,又听元后留下来的宫人说,当年生母出世,外祖母哭得当场昏死,之后断断续续病了大半年,原本是个极为康健的人,在太子出生之前还又生了一个老来子,也就是太子的小舅舅,那时候身体都没出什么问题,进宫照顾元后的时候,还精力健旺,但是自从元后薨逝之后,再见承恩公夫人的时候,就已经是老态毕现,可见当年所受的打击。

太子并没有感觉到杜氏的迁怒,他一直觉得杜氏是个年长的慈爱的女性,不过是因为自己是皇子,是太子,外家不敢过于亲近。有着这样的滤镜,太子看顾衡就哪哪都好了。见顾衡功课不突出,还担心他跟不上进度,居然想要给顾衡补课。

顾衡推脱不过,只得给太子说了实话,说道:“殿下莫怪,实在是我学这些也没太多用处,我又不打算参加科举,这些知道个差不多也就行了!”

太子正想要再劝,忽然想到顾家虽说是耕读传家,但是如今算是正经的外戚,而作为外戚嘛,就算是科举出仕,实权也是沾不到多少的,顿时觉得有些愧疚,心里想着将来定然要补偿外祖家一番,但是他跟着徒明晟,虽说年纪不大,已经颇有几分城府,因此,面上却是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问道:“那小舅舅喜欢什么呢?”

顾衡心中一动,笑道:“我听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一直喜欢读史,殿下若是愿意,不如跟我一起读史如何?”

太子如今还真没到读史的时候,不过顾衡既然说了,他觉得小舅舅这点要求还是得答应的,因此,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想要学史,《春秋》什么的也就算了,孔夫子的春秋笔法是知名的,为了传扬他的学说,证明自己的正义,孔夫子能够直接诛杀少正卯,算是开了个坏头!真要是读史书,《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顾衡家里有,只是带了几卷进宫,而宫里头呢,这些史书却是最齐全的。

因此,太子回去之后,便叫人将资治通鉴找出来,准备从头开始看。

顾衡也不刻意提点,只是每日里跟太子读上一段,遇到一些感兴趣的地方,还要找相应的史料进行对照。

太子渐渐的,对于史书也有了不小的兴趣,然后,他就关注到了资治通鉴之中,关于王室乃至皇室传承的问题。

就像是顾衡当年看到外戚的倒霉遭遇心里头也是吓了一跳,太子关注的也是那些王子太子的事情,然后难免心里头就存了事。这里头,许多太子少年的时候,也跟自家父皇父慈子孝过,但是最终的结果呢?先秦的时候暂且不说,从汉室开始,能够善终的太子又有几个呢?

徒景瑞敏锐地感觉到,这些是不能跟父皇说的,一旦说了,只怕就要影响到他们之前的父子亲情,但是呢,心中存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徒景瑞渐渐的,并不觉得许多事情是理所当然了。圣上有很多儿子,他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他这个太子得到的父爱虽然最多,但是,其他的皇子未必没有得到父爱,真要是将他和其他皇子们放在一起,还不知道圣上最终会是什么选择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徒景瑞一方面暗自谴责自己这般思虑有些大逆不道,另一方面,又有一个小人每日里在问自己,父皇真的会永远对自己一如既往吗?自己真的可以依靠父皇吗?

徒景瑞这般,顾衡顿时觉得有些棘手,毕竟,暂时还能说太子是因为勤奋苦学瘦下来的,但是时间长了,圣上不怀疑才怪。因此,顾衡只得劝道:“殿下,不管怎么说,圣上如今对殿下都是满腔父爱,殿下何必这般杞人忧天呢?”

顾衡的劝解其实有些苍白,毕竟,未经他人苦,莫劝人大度!但是徒景瑞的心智竟是颇为成熟,他沉默了一番之后,还是说道:“不错,起码如今父皇待我掏心掏肺,我若是因为日后没影子的事情就满心疑虑,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了?小舅舅,不管怎么说,还是谢谢你!”

宫学里头根本没有讲史的课程,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史书也算得上是屠龙术了,自然是不能随意教导给别人的,像是如今朝中的大臣,正儿八经读了多少史书的并不多,外面虽说也有一部分史书出售,但是价格非常昂贵,像是寒门出身的官员,他们光是为了通过科举这根独木桥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力,而等到入朝为官之后,那些官员除非是一开始就进翰林院修史,否则的话连四书五经都放下来了,学问不进反退,更别说要读史了!

宫里头倒是收藏了大量的史书,每一个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就要修前朝的史书,也算是对前朝盖棺论定,而改朝换代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接手前朝的典籍库藏,因此,其他地方也就算了,大内的史书肯定是最齐全的。

徒景瑞告诉自己,如今父皇对自己有着八分的心,那么自己就要回以十分,但是日后,若是父皇真的对自己起了什么心思,那么,自己也不能真的就引颈就戮了!这般一想,徒景瑞也就坦然了。

徒明晟之前听说徒景瑞每日里读书读到很晚,一度瘦了不少,还叫了徒明晟过去劝他,他是太子,日后要做皇帝的,做皇帝重要的是知人善用,而不是要在学问上头比臣子强。像是宋朝的时候,宋徽宗的书画都是一绝,但是最终又如何呢?这些可能挽救北宋的灭亡?李煜的诗词同样哀婉动人,传承后世,但是,那是因为亡国为代价,才让他生出了那么多伤怀。所以,做皇帝,不需要证明你比谁都强,像是刘邦一样,能够识人用人就行。

徒景瑞见徒明晟说得直白,自然对此更是感念,又是如同以前一般很是撒娇了一番,表示自己记住了,自己会量力而行,不会勉强。

徒景瑞这般,徒明晟自然很是受用,又叫了宫学的先生过来,了解了一下太子还有大皇子的学习进度,在知道了具体的情况之后,更是觉得心爱的儿子太要强了,你都快赶上你大兄了,干什么还这么急呢?至于徒景睿叫人拿了史书回去读什么的,徒明晟并没有上心,读史什么的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子愿意读就去读呗!

在徒明晟暗示了之后,宫学里头教课的几个先生放慢了教学进度,顿时,一帮子小孩总算有了不少的空余时间,最重要的是,他们如今对皇宫也熟悉了起来,胆子也变大了不少,不像是刚来那会儿,这个不敢,那个不敢,如今,他们已经如同刚刚立巢的小兽一般,想要试探着伸出一只脚,看看周围人的底线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 11 章(大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