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风、李雁、玉梓瑶三人一起生活了几年,此时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说。柳风问了她身体如何,在青山门过得怎么样,大多是关心她的话。玉梓瑶草草说几句就把这十年揭过,感觉柳风手上温度在不断降低,赶紧分神将自己手上寒气收回体内。
柳风很敏锐:“这就是青山门控寒之术?”说着拉起她的手细看。
玉梓瑶瞥了一眼立在一旁听她们说话的李雁,果然见他神色有变,微微笑了一下:“是,也不是。”
“嗯,听说青山功法,寒气入体,一招一式皆带寒气,想来是将寒气再用武学招式使出去。”柳风放下玉梓瑶的手,眼里有些欣慰和心疼,“你的寒气,不能出去,所以你反着将它们都收了回去。”
玉梓瑶有点惊讶,她知道柳风自幼好动,不爱医术,柳药师也由着她拜他人为师,学习武学,只是没想到柳风对武学的感觉这么准确,只凭传说和看了她的手就知道她怎么用的功法。
柳风见她没吱声,又回头看了一眼李雁,只道自己一时口快说破她的功法,让她为难,于是转了话题:“梓瑶,你这是要去顾家吗?”
这条路这个方向,也就只是顾家了。
“是。”玉梓瑶突然醒悟,有些事情问柳风可能更方便,但是十一年未见,柳风看着还是柳风,李雁却未必。虽然不知道李雁到底得的什么病,但是以柳药师的医术,怎么会让他看起来还不如十多年前?一定有问题。此时自己还是小心些为好。
于是她没有继续说自己的事情,看了一眼顾家的方向,问柳风:“顾家和杨家都是琴之大家,姐姐前来,可是芊姨有事交代?”
玉梓瑶在自己的记忆里和这几天打听到的江湖事中思索,柳风的母亲杨芊是杨家琴现在的唯一传人,在其弟杨蔚失踪之后。听说杨家琴虽然出于江南温婉柔和一系,但柔中带刚,也正因为这一点,顾家老家主曾来拜访杨芊,二人切磋交流了一番。当时玉梓瑶还在江南,和柳风一起听过杨芊抚琴。
但也只是听过他们抚琴罢了,柳风好动,早就不耐呆在大人身边听琴,拉着自己跑了。按她的性子,也不会静下心来学琴,更何况看起来他们身上只有随身行李,想来不是来交流琴艺的。所以……现在她亲自来顾家,大概是杨芊的意思?
“是我自己。”柳风眼睛一眨,“你知道当初顾老头来我们家里做什么吗?”
“顾老……顾老家主来家里做什么?”顾老头这个称呼让玉梓瑶一时没缓过神来,好不容易改了口称他为老家主,又顺着柳风一起称呼家里了。
……反正,当年柳风就喊他顾老头,这十多年下来,顾老家主也年长十岁。至于“家”,她们母女二人因病住在柳家许多年,自己母亲与芊姨又是至交好友,还有……所以她称柳家为家也不为过。
柳风看了一眼李雁:“顾老头当年说,两家这么投缘,不如结为儿女亲家。我娘当年没定下,顾老头却处处说自己儿子定了亲了,还就是江南琴家……你这些年不是在……咳,你这几年不在,所以你不知道。”
我这些年不是在青山?为何不说完?玉梓瑶觉得她话里有话,自己在青山门求学这一点人尽皆知,有何不能说?
柳风画风一转,手舞足蹈兴致勃勃:“本姑娘年满十八,正是闯荡江湖的大好时机,且不说我已经有雁儿了,就算没有我也不会嫁顾家那小子。所以,我是来说清楚的。”
玉梓瑶扑哧一笑,闯荡江湖是柳风从小就一直在说的话,此时长成,当然是真的行走四方的时候。只是……雁儿?李雁好像还年长她两岁,而且现在都快二十了。看见李雁面色如常眼神无奈,想来是这么多年柳风一直坚持叫他雁儿,他不情愿也得习惯了吧。可是柳风后来的话更有趣,她自己拉着李雁过来和顾家公子“说清楚”,置高堂于何处?
“我刚才见过他了。他自己也挺莫名其妙的,说是没见过就定亲,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吧,问题是我娘也没答应呀。所以若我不来,他也会去江南的。我爹娘由着我,顾老头又游历四方,顾家小子也直言他想要一位温婉又善琴的知音,我是一点都挨不上边了。”说着往玉梓瑶耳边一凑,“江南双琴可不止我娘一家,倒是梓瑶不妨一试。”
柳风“江南双琴可不止我娘一家”这几个字说得又轻又快,后一句声音才放开。
玉梓瑶乍一听不明白柳风意图,只能叹口气转移话题:“柳风姐姐,你好歹也是……怎么非得做一副登徒子的样子呢?还不像。”
李雁适时说话:“只是凑近你罢了,她管这叫‘一亲芳泽’……你是没见着她一路上来的时候的样子。”
“比现在还过分吗?”
“嗯。”
柳风耸肩:“若是梓瑶一同回去,倒是可以看看。”
玉梓瑶微笑:“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的,除了柳风如何登徒子,还有李雁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