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君心似铁 > 第31章 第 31 章

君心似铁 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天关客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7:42:14 来源:文学城

外资背景的五星级酒店是她理想中的实习单位。

比如夏志超,将来若在高科技公司的研发部门,身边估计都是学霸,拿砖头随便丢出去,大概率砸到的同事都有名校背景。

同理,在口碑良好的外资酒店,夏志琪也能接触到更多的高净值人群。

信息,人脉,资本,齐齐汇聚与此。

大学生活只能提供安身立命之所,而社交化训练需要她自己来完成。

简单的说,她的实习需要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她多见人、多交换信息、多捕捉生活中各类人的情绪和利益。

这是目前作为学生的她获取进步的最稳妥方案。

至于创业,她想暂缓。

因为印象里的1997年,会有亚洲金融危机,她不想拿着宝贵的资金四处试错,最好先蛰伏观察一段时间。

没想到姑姑还主动表示,每周实习的前一天晚上,她都可以借住表姐之前的房间,这样的话早晨去酒店更方便。

令她难以拒绝的除了交通便捷,还有姑姑家那面超级大的书柜,里面有很多书籍资料,特别是国内经济方面的内部参考资料。

姑姑说:“你随便看,看完后原样放回去就好了。”

尽管夏志超不情愿妹妹借住,她还是接受了姑姑的好意。

头一天入住后,她就拿了一叠宏观经济类的内参来看。

这才发现原来国内一些经济学者已开始讨论地产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只不过有人借鉴香港模式,有人参考国外发展,大家对此莫衷一是。

但有一点,大家都认可。

那就是地产业一旦进入高速发展,从买地到建设开发,都离不开银行的鼎力支持,地产也算半只脚迈进了金融圈。

如此一来,围绕地产的开发,金融业、房屋中介、房产营销策划代理等行业也会快速成长,下游的家具生产、装潢、家居设计诸如此类,也会繁荣兴盛。

未来若干年,将会诞生一批吃到时代红利的幸运儿。

夏志琪正读得津津有味,只听姑父说:“想不到你喜欢看这个哎。”

姑父在海城市教委做科员,周围同事好多都是海城师大毕业的,他天然对师大读书的夏志琪有好感。

只见姑父指着内参上的“地产”两个字说:“你从这里出来朝东走是卫斯汀酒店,向西走十分钟,就是个工地。”

工地?

姑父怕她不信,特地从书架上抱下来一叠码得很整齐的《海城晚报》,嘴里说:“前几个月有大半个版面都在介绍。”

自媒体和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很多爱读报的有心人都有整理、收集报纸的习惯,还会专门做报纸剪贴,寻找资料时全靠手动搜索。

不一会儿,姑父就找到了那张报纸。

在行业新闻版面下,有半个版面的介绍。

原来那是市中心的一个超级地块,属于商业和住宅混合用地。

她留意到其中的一个地块,容积率仅有0.6,这应该是别墅。

在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段建别墅,真是大手笔,够奢侈!

她继续看新闻介绍,果然,能在市中心拿地的,基本都是大型央企、本地国企或者大型外资企业。

这个超级地块的主要投资商来自香港。

她不由想起陆仕辉的吐槽:民企不受重视,只配在郊区买地、干活。

第二天清晨,夏志琪换上她特意购置的商务休闲装,准备去实习单位报道。

临行前,她还找到厨房的垃圾,准备顺路丢到垃圾房。

没想到被姑姑叫住了。

她打量了下侄女,说:“别用这种学生气的双肩包,来,用这个。”

姑姑拿出一只保养很好的牛皮包,虽然样子有点板正老气,可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

夏志琪忙道:“这个太隆重了,我还是个学生。”

姑姑不依:“你去的那种地方就是这么势利,穿好点、用好点,没坏处。”

从姑姑家出发,仅需要公交车两站,或者步行即可。

她在进去前,特意绕着酒店走了一圈。

从地段上来说,它和陆仕辉麾下的酒店差不多矜贵。

优势可能在于口碑,据说卫斯汀之前一直是国字头,在海城本地很有声望。

后来被外资收购、改造,也算是重生了。

气质是漂亮的附属品,很少有人长得丑但有气质。

玛丽张固执地认为即使她现在不如某些人五官好看,只要她勤奋保养、修身养性,待到四十岁时,必然可以赶欧超美,成为一代贵妇。

可惜她的自我励志常在天生丽质前遭受打击,尤其是在上班的这家酒店,美女太多,连新来的实习生都青春靓丽,手上还拎着名牌包。

上周出于资源互换的角度,有家企业表态要免费为酒店员工量身订做白色衬衣一件。

酒店总经理是个很贪小便宜的英国佬,对此高兴得不得了,特意交待公关部要派一个人和这家企业对接,好安排裁缝师傅上门来为员工量体裁衣。

于是这件活就落到玛丽张身上。

那么多人,要安排好先后,还要找合适的场地不影响酒店运作,将来衣服作好了,又要派发,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玛丽张憋了一肚子气,说:“白送的东西啊,我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才不要穿!”

这样的工作,自然落到了实习生身上。

夏志琪一开工都在忙活这件事。

她倒不认为这事儿麻烦,换个思路来想,她觉得这活儿特别适合新人。

上午跑了几个部门,又打了不少电话,她很快就把酒店上下各部门都搞明白了,连会议中心、康乐设施,甚至员工食堂,她都混了个脸熟。

带她的两位资深员工,除了玛丽张,还有另一位昵称“阿苏”,是个美丽时髦的小姐姐,讲一口港普。

后来才知道阿苏来自包邮区,大学在瑞士读酒店管理,又在香港干过几年。

有了行业镀金,资历一下子上去了,平常很受总监和总经理重视。

虽然比不上玛丽张资深,两个人一直明争暗斗。

除了这两位麝月晴雯,还有位市场部文员米莉,是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

剩下的人都和夏志琪没有什么交集。

她来之前,姑父说总经理的英式口音很重,所以员工的口语和听力一定出色。

不过英国人开会通常轮不到她这个实习生聆听教诲,但公关部总监的英语那才叫一个酸爽。

比如周一晨会,领先发言的就是总监彼特邓。

他的口语中动词比较匮乏,所以“搞”字被拿来担当一切动宾结构里的谓语。

比如一般人说,策划活动、邀请媒体、购买设备,到了他嘴里就成为:搞个活动、搞个媒体、搞个设备。

大家听他在那里搞来搞去,只能面露微笑(不是因为很好笑,是怕不笑别人就笑自己的那种)。

言语间不加英文实在不能显示水平,就听见比特邓继续说:

“因为我搞酒店这个industry很多年了,所以积攒了一些network,经常会有一些国外同行向我做consult,每次我都告诉这些人,尤其是American 专家,他们一定要来China,因为中国的酒店硬件绝对是top one。”

夏志琪悄悄抬头四处去看,就见下面many同事都在点头称是,那种seriously的程度好像在接受大师教诲。

她只好善意地把总监的actions理解成helping大家quickly记。

彼特邓以为自己的发言很动听,“搞”得越发有劲了。

他的讲话刚结束,负责会议纪要的米莉紧张地对夏志琪说:“你看我这句话是不是记错了?我记得和他的PPT里写得不一样!”

夏志琪安抚米莉说:“都对了!”

中午吃饭在员工食堂,位置是地下一楼。

补贴都打到饭卡里,不用的话月末可以兑换成现金。

夏志琪吃了几次后觉得实在不实惠,就和米莉在午餐时间出来轧马路,在外头吃。

别看酒店位于繁华的闹市区,走几步、转个弯就能看见幽静的小马路,两边都是老房子。

梧桐树栽道,树影斑驳中行人稀少,是散步的好去处。

两个人好几次都买了个面包,一边啃,一边在梧桐树下走来走去。

米莉特意叮嘱夏志琪:“待会回去,就说外头吃了盖浇饭,别说咱们在外头啃面包,不然玛丽张又要叨叨。”

夏志琪点点头,说:“记住了。”

啃完面包,她不由自主捏了下米莉的发梢。

米莉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她一眼,问:“我头发是不是有点油?”

夏志琪微微点下头。

米莉父母都是知青,现在还在外地,她平常都借助在嬢孃家,总用他们的水洗头,嬢孃会不高兴。

这一点夏志琪都知道,她小声说:“其实你可以去酒店健身房洗澡,那边的同事和我说,好些部门的人都会这样做。”

米莉笑道:“你啥都知道?我都在这里上班半年了也没听说过。”

1997年的海城正在步入大发展时期,除了那条幽静的小马路,周边地段有大片的平房被拆除。

有次她们穿过小马路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汇港中心”,也就是夏志琪姑父说的那个“超级地块”。

米莉惊喜地说:“去年我在酒店最高层就能眺望到这里,那时候还是一片荒地呢,盖得可真快啊!”

建好以后,这里不仅是海城第一高楼,更会是最高档的百货商店之一。

夏志琪关注的则是那片更矮的工地,应该是别墅区。

她问:“这里周边的房价是多少?”

米莉迟疑地说:“玛丽张说她家离这里5站公交,老房子大概单价在4500元,我猜这里起码也得6000元,问题是根本买不到,因为周边商品房很少。”

在一片破败老朽的高龄楼房中,横空出世这么一片富贵堂皇的别墅区?

好像有点不对劲儿,她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米莉继续说:“技术部那边有个同事,在郊野公园那边买了房,76平的两房花了14万,单价要1890元。”

真不愧是海城,偏远一点的地段,房价就这个数了。

她口袋里的十万块,也根本买不起套像样的房子。

可这个时候不限购,不限贷,如果有魄力贷款同时供若干套房子,用房租还贷,十年后卖一套就清债务了!

算了,还是甭做梦了。

外来人口还没大量涌入,房子没那么好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