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司因对自己水平足够自信。
在上一世翻译的时候,她接过了超级多的歌曲,小说,甚至游戏的翻译制作。
被多家公司当成御用翻译师。
在AI的剧烈冲击下,翻译行业几乎是日落西山,她的收益依旧处于头部行列,甚至比过去只增不减。
如果论学会的语言种类多,词汇量足够丰富,那人类无论如何也比不上AI。
童司因所理解的翻译工作,并非一项纯粹的技术性工作。
她的竞争优势就在“达意”上。
同样一篇文稿,只有她能翻译出那个“味道”来。
能将原文情感和意境深刻的理解,并且选择最合适的语言表达,还表达得浅显易读,朗朗上口。
童司因习惯性地磨炼着自己的职业技巧,这让她在上一世,在AI的冲击下依旧有饭吃。
也让她在这一世,成功以此获得青睐。
至于这几首歌,童司因并不担心对方会不给钱。
所有内容都是用邮件发送的,通过正规渠道明确过她的基本版权,以谢卞晨的知名度,陷入版权纠纷才是更大的麻烦,对方不能占她这点小便宜。
……
在促成与谢卞晨工作室的合作后,童司因的影响力数值,肉眼可见地上窜了一截!
比郑期之发博文痛斥《极限女团》节目组那日的涨幅不遑多让。
童司因这半个月以来,每天陆陆续续有入账,日入账大约在六七百左右,一部分是【合理努力】,一部分是影响力的自然增长。
与此同时,每日扣除的值是四百多,两相加减之后,每天还能有两百多的富余。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的影响力从一万二涨到了一万七。
而这次上窜到两万一影响力,一次性拿到了足足四千多!
这两万多的影响力,足够给她提供一个半月的存活时间,而且每天又有些“被动收入”。
童司因的状况远没有最开始预想的那般紧绷。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除了一个小时的三餐时间外,还保留了一小时午觉时间,每天以十五六个小时的强度在工作。
无论是什么天气和状况,都完全不会打乱她的作息,刮风暴雨也是如此,抵达练习室的时间,她一次都没有迟到过。
直播间里依旧每日有人打卡。
有的是学习,有的是健身,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过了这半个多月,大家偶尔会去复盘一下。
“跟着因因每天复习半个多月,不知不觉做了二十套真题了。”
“我也是,单词每天背十多个,现在居然背了两百多了!
天知道我上次做单词测试,结果我词汇量总共才一千三!”
“我连续二十天不吃外卖,居然生生瘦了四斤!”
“……”
时间是个有魔法的东西。
任何一件事看似都很困难,但只要持续地做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必定会看到变化。
也许这个道理谁都知道,难就难在坚持。
尤其是孤独的坚持。
目标总是很遥远,走一走也许能走到,但是没有人知道需要走多久,走多远。
坚持太辛苦了,很容易某个不经意间,一口气松懈下来,就放弃了。
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除了坚持吃饭睡觉外,从来没有坚持着做过一件事,甚至从来没有过坚持后抵达目标的体验。
而沉默的坚持,却是童司因的特质。
她习惯了坚持,当做出一个决定后,就会通过这个决定调整自己,直至将它彻底融入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坚持不是坚持,而是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习惯。
这种工作和生活模式,原本只影响着她自己。
如今在《极限女团》的综艺直播上,每个人都能看到她真实的状态,童司因甚至还在社交平台账号上,每日坚持发布自己练舞的视频。
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她的真实状态,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许多人。
那些坚持过程中半路逃走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个氛围影响,重新回归到打卡的行列中。
只要真的亲身体验过就会知道。
通过坚持达成目标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这种感受呈辐射状,以童司因为圆心,向她的粉丝群发散,在向着粉丝群的社交圈发散,发散的范围越来越大。
起始,只是粉丝陪着她一起打卡。
慢慢地,她的社交平台账号下,逐渐聚集了一群新的人,自称为她的“互联网坚持搭子”。
天下苦搭子久矣。
自己一个人坚持太辛苦,很多人都想要找个搭子一起努力。
但搭子通常也是不稳定的,如果搭子放弃了,自己那口气也容易一起松掉,瞬间随之崩盘。
童司因却不同,她的坚持十分稳定,甚至是游刃有余的状态。
完全看不出疲累与崩溃,也不用担心这个搭子会半途而废,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极限女团》停滞了半个月后,她的粉丝量不降反升,反倒有越来越活跃的趋势。
每天发出去一条博文,就会有人跟着打卡,这些人还都是真实登陆用户的真实回复。
逐渐地…
童司因的每日练舞视频,都慢慢能拿到“广告激励计划”的收益了。
……
童司因的日常生活依旧在继续,每日练习,抽空找谢卞晨的歌练练手,写得**不离十了,就通过邮件给郑期之发过去。
她心态稳定得如若磐石,甚至带着些松弛地,等待着郑期之那边的经纪合同,也等待着节目组恢复正常录制。
童司因太稳定了。
节目组未来前途渺茫,大多选手都陷入对未来的深深焦虑。
焦虑节目无法复播,焦虑复播后热度不再,焦虑节目组人员变更,导致自己之前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
人越焦虑越难以行动,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像童司因那般,安静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童司因这个让众人焦虑的“罪魁祸首”,居然能这般安然无恙地生活着。
简直…遭人嫉恨。
由于有了冯之麦的前车之鉴,没有人会在直播间里,把嫉恨写在脸上。
而是通过各方授意,出现在童司因的社交平台中。
有的在博文评论区中,有的甚至直接私信给她。
字字句句里,都是阴暗的心思。
最多的是阴阳怪气的口吻,嘲讽她努力没有结果的。
“呦,练了这么长时间了,粉丝四处吹你有多努力,我还以为要练成亚洲舞王了呢,就这?”
“就这么两天的时间,就她那个水平,临阵抱佛脚有什么用?”
这种嘲讽杀伤力很大,容易给人带来强烈的羞耻感,但凡稍微敏感点的性子,都同意对继续当众练习感受到紧张和恐惧。
还有人装作专业人士,直接给她下判词。
“我是舞蹈老师,从业十几年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她练不好的,先天条件不行。”
这就像是上学时老师对你说“你这孩子智商不行,学不好的”,工作时领导对你说“你逻辑不行,不适合做这种工作”一样,类似专业的人说出的话,很容易变成“心魔”,在人的心底时时萦绕,产生深度的自我怀疑。
更有甚者,还有人借由关心的态度,恐吓她说什么。
“你这样每天高强度的练习舞蹈,会把自己练伤的。”
这种伪装成关心的话语,让人很难第一时间产生反击和抵御的情绪,却会潜移默化地打击你努力和坚持的源动力。
这个过程的心态很像是——班里有个好学生,学习认真努力,大家看不惯她,于是嘲讽她,打击她,潜移默化地在她心里植入毒液。
旨在拖她下水,让她跟自己一样,沦落在烂泥里。
于此同时。
在上一次“泼硫酸”的言论冒出来后,网络上的恶言恶语也没有完全消失,还会时不时蹦出来一下。
如果网络上全是嘲讽和打击,可能会让人确定,那只是在搞她心态。
如果单纯是人身威胁,也能让人明确目标,保护自己的安全。
但是两种情况掺杂混合在一起,就会让人分辨不清,这些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种真真假假循环往复,很容易让人疑神疑鬼,心态陷入崩盘。
这是非常有针对性地心理层面的折磨,十分恶毒。
但凡心智稍微不那么坚定,被折磨到睡不着觉,焦虑恐惧症犯了都大有可能。
……
童司因在某天晚上十一点多练习完毕后,从主楼练习室返回到别墅区宿舍里。
这天晚上别墅里关着灯,四处漆黑一片。
由于节目组的内部调整,很多选手都会离开综艺现场,去参加些其他的商业活动。
同寝的人大部分隶属程礼娱乐,她们大多同进同出,所有人都不在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童司因早就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并没有觉得诧异,推开门后,随手摁下了玄关处大灯的开关。
周遭漆黑的环境瞬间被点亮,童司因看到眼前的场景,身形猛地顿住。
于此同时,脑海中传来叮咚的惊声尖叫。
“我艹!”
别墅的入户门处,地面上,她入目可及之处。
摆着一只鲜血淋漓的死公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第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