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也不再卖关子,“做豆腐的方子,您给我三百两,这些豆浆、豆花之类的,就当搭头,我送给您了。”
这小娃看着精明,莫不是个傻的,这价格分明对自己更有利啊,这些新鲜花样算一百两也不算亏……
“不过……”
不过?果然有条件!
舒文接着道,“不过,我是想跟钱老爷您做长久的生意的,做豆腐最关键的就是卤水,前三年,您到我这里买卤水,按市场价的六成算,三年后,我把卤水方子送给您。”
原来豆腐方子是不包括卤水的!钱万里不解,“我多给你些钱,直接卖给我不就好了,干嘛要倒这么多手。”我想要的就是把豆浆变成豆腐的办法啊,他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都不成!
舒文却有自己的考量,自家的豆腐作坊已经很招眼了,近期就有些闲汉常在杨家村附近转悠,若是钱家常来自家买卤水,想来他们会掂量几分,在外人看来就等同于绑上了钱家的大船,借钱家的势,保护自家的安全。
“钱老爷,我们小门小户的,不敢招人眼,钱家却不怕,这三百两其实就是买我们之间的信任,当是预付三年的卤水钱了,三年后分文不取,将卤水方子双手奉上。日后,若有新的吃食,必定先供应钱家。”
“还希望钱老爷能体谅我们的难处。”舒文作了个揖。
其实这事有点为难别人了,人家只是想与自家做点生意,却平白多了麻烦。
钱老爷倒不在乎舒文耍的小聪明,他更在意京城特意写信买方子的是哪家。不过舒文不再提这个话题,他也不好直接问。
“那这卤水方子可是不会再卖给别人?”京城的贵公子自家惹不起,就不说了。
“卤水方子不会卖给别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诚信,我既然答应您,必不会食言。”
钱万里最终还是同意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况且,于家这小子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一言一行,自有章法,还知道借力打力。借着京城贵公子和县令大人的势震慑自己,又借着自家的势,震慑宵小。
做生意嘛,和气生财,钱老爷能成为首富就是因着与人为善,不轻视任何一个人。
两家签订契约,定下了合作关系,这份关系也给钱老爷带来数不清的好处,这确是后话了。
钱万里走后,舒文需要跟家人解释自己的用意,“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是最熬人的活计,我原本就没有打算让大家一直做这件事。况且,我们家的作坊太小,昌平县都不能满足,更别说潞安府了,豆腐的方子给了钱老爷,我们得了银钱,钱老爷得了生意渠道,这是双赢的事。”
“钱老爷是潞安府首富,别看人和气,人只是不屑与我们计较。这方子很多人盯着,我们于家保不住的,必然要卖出去,既然如此,何不选一家和善的。”
“那为何还要定三年之约,直接卖给钱老爷不行吗?”
“财帛动人心,我们家在这里独门独户,若有人眼红我们家,上门找麻烦,我们都没处说理去。如今,钱家从我们家买进卤水,就有了生意往来,其他人自然会掂量着点,找我们麻烦事小,若惹了钱家,怕是没几个人能够承受。”
众人这才明白舒文的考量,一边惊叹于舒文的成长,一边觉得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见大家都没有疑问,于老头发话,“既然答应了钱家,我们以后就不做豆腐了,只卖卤水。”
说着,又拿出手中的三百两银子,“这三百两银子,我先拿着,以后给栓子读书用,这是栓子自己挣得,理应他自己得,你们没有意见吧。”
大家都表示没有意见,见到今天栓子和钱老爷打机锋,他们意识到栓子已经不一样了,自然不会再反对。
“爷爷,这虽是我的主意,确也是全家人一起赚的,我不能都拿。我倒觉得,如今我还小,用不到这些银钱,不如买些田地,也是个长久的营生。”
这三百两银子,解了舒文的后顾之忧,府试之前不用担心银钱问题了,不过,他也做不出,看着全家人省吃俭用,却把银子放到箱底发霉的事,钱花出去,才是钱。如今这个时代,田地就是最牢靠的资本,舒文一时间想不出有什么生财之道,只能先买些固定资产。
当然,舒文也有其他的打算,“我觉得,田地可以买一些,也要拿些钱买下村后的小山。”
“买山做什么,那地方贫瘠的很,不长庄稼的。”于连双提出异议。
“田地的收成一年能有多少,够我们家吃就行了。那山上虽然不长庄稼,但是却能种一些果树、木材,这是长久的营生。那座小山向阳,生长出来的果子必定糖分很足,做成蜜饯或者果酒都是好的。”
这些农副产品,不用花太多力气,利润还高,是舒文为于家计划的新出路。
“我们只会种庄稼,做木匠,种果树这些我们不会做啊。”于连成也不太赞成自家儿子的意见。
这倒是个难题,如今的人把自己的手艺看得比命还重,想学也没处学啊。
“那便不种果树,可以种一些柳树、松树,当木料卖出去。”
舒文只是不想把所有身家都寄托在田地上,总要有些其他收入的。
于老头也觉得这件事不是很靠谱,山上的树都是公共的,谁需要都能去砍伐,他从没有见过有人买山种树的。“这事以后再说,我先拿一百两银子找村长买块地,好田能买二十多亩呢。然后把家里房子休整一下,兴儿已经十四了,该说媳妇了。”
说起这件事,杨氏有话说,“爹说的是,兴儿都十四了,该给他相看起来了,明天我就去问问我娘,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人选,二弟妹、三弟妹,你们也帮我留意着点,我们先看看,最后让娘来决定。”
杨氏一番话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了,最后又把决定权交给了婆婆,可见很会做人。
舒文看到大哥脸色红红的,很是局促的坐在凳子上,大哥为人老实,不怎么说话,但从小就跟爷爷学习木匠,有一手好手艺,不知哪家姑娘有福气成为自己的大嫂。
“虽说到相看的年纪,但是也还不急,兴儿才十四,看上两年,等他到十六七成亲最好。”李氏为人很是公正,也不折腾儿媳妇,三个媳妇都听她的话。
“娘说的是,现在先看着。”杨氏笑呵呵的应道。
这两年,于家的日子越发好过了,曲辕犁和豆腐都是跟农人有干系的好东西,杨家村附近这十里八乡的谁不说于家是个好去处,兴儿媳妇定要选一个最好的。
晚间,舒文回到房间,娘亲于氏拿了两个煮鸡蛋给舒文,“你晚上看书到很晚,要是饿了,就把这个吃了。”
“娘你吃了吗?”这不会是给娘准备的吧?
杨氏如今已有将近九个多月的身孕,虽说十月怀胎,但这个时间从来不怎么准,早点晚点都是正常。于家已经跟村上的产婆订好了,有消息了一早赶过来。
“傻孩子,如今我们家日子好过了,几个鸡蛋还是有的,快吃吧,不要熬到太晚,你体弱,要是生病就不好了。”
“娘,妹妹这几天有没有折腾你,晚上是不是睡不好觉。”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都是这样过来的,你妹妹是比你当年活泼些,想来是快生了,才会这样。”
“活泼些好,我的妹妹,将来一定会过得快快乐乐的。”
舒文抚摸着娘亲的肚子,自言自语道,“妹妹,你不要折腾娘亲,将来哥哥给你买好吃的,还有漂亮衣服。”
于氏也抚着舒文的头发,满脸慈爱。
二月初,于氏生产,当天,舒文一早就去了私塾,回到家娘亲已经顺利产下一个女婴,母女平安,于家人都很高兴,如今于家三房都有承继香火的男丁,这一胎是男是女已经不重要了,于家添丁进口,村人都送了鸡蛋祝贺。
去年于家的豆腐让整个杨家村都过了个好年,光是大豆就卖了个好价钱,更别说来回倒卖大豆和豆腐的几家了。
如今,又要春种,于家的曲辕犁正是村人最需要的农具,现在借着于家有喜事,和他们搞好关系,将来借曲辕犁也好说话。
新一年的春耕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西河镇以外的村镇也有人来买曲辕犁,还有人去年就预订下了,于家紧赶慢赶才把定下的数量做出来,以至于今年于家的田地都是雇人耕种的。原有的十五亩加上新买的三十亩地,于家在杨家村也算是数得着的人家了。
这件事经过一年的发酵,终于惊动了昌平县令曲松林。
“大人,咱们昌平县出了个新鲜事物。”这天,曲县令的书童给县令讲县里的新鲜事。
“哦,什么新鲜事物?”这也是曲松林了解民生的一条渠道。
“西河镇杨家村的老于家做了一种新式的犁,叫曲辕犁,听说很是好用,这十里八乡的都到于家去买曲辕犁,听说这种犁一个人就能操纵,小巧方便,比原来的犁便利多了。”
“曲辕犁?可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