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吕洛宁回到李洛村过年起,吕诚就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儿子单独谈谈。但他很快就发现,要想找到这个机会,简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难。
一个最需要绕开的障碍就是田田。田田第一次来李洛村,人生地疏,吕洛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陪着她。有时候洛雨和洛雪也跟他俩在一起,四个人或者打扑克,或者谈谈讲讲,吕诚根本没有把儿子单独叫过来的机会。
另一个根本绕不开的障碍就是洛雁。自从吕洛宁回了家,洛雁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目光追随着儿子,尽可能地围着儿子转,闲下来的时候还要把儿子对她的各种好处绘声绘色地悄悄向吕诚描述好几遍。
“你看哟,老公,儿子悄悄塞给我这么大一个红包呢,是不是特别孝顺我?”她从贴身的口袋里抽出红包给吕诚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那是当然啦,”吕诚不得要领地敷衍道,“要不他当初怎么长你肚子里,没长在我肚子里呢?”
“净说那些不着调的,”洛雁笑道,“你咋不说他跟你姓吕,不跟我姓洛呢?”然后根本不认真听吕诚怎么回答,只自顾自地继续向吕诚述说各种“宁宁长,宁宁短”的话题。
按照李洛村的传统,大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一大早,阿宽夫妇俩就提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一双儿女去邻村了。吕诚趁机对洛雁说:“今天咱家里没啥事,我打算跟宁宁去一趟城里,把咱市内房子里能用上的东西搬回来,顺便再祭祭爷爷奶奶。”
“行啊,爸,我们什么时候去?”吕洛宁很踊跃地问。
洛雁也说好,殷殷叮嘱儿子记住有几样必须拿回来的东西。
于是,父子俩说走就走,在村口搭上了开往城里的长途客车。
终于有了大半天与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吕诚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这些天来一直闷在心里的想法倾筐倒豆子似的说给儿子听。
吕洛宁静静地听着,偶尔也询问一两句,直到父亲要他帮忙劝阻母亲,他才开了口。
“爸,你有没有想过,你和我妈如果回城里住,挣钱养家主要靠你,你就得出去找工作。你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即使顺利找到工作了,倒起班来肯定也会很吃力。但你俩如果住在村里,情况就不一样了,种田养殖都是以我妈为主,你只要帮帮忙就行了。你们作息有规律,吃的也新鲜,以你现在的身体状况,我觉得你俩还是住在村里比较合适。其实你俩在A市也住不了几年,我一旦在G市安定下来,你们肯定是要跟我去G市的。”
听到儿子不肯帮他去说服洛雁,还给他讲出了这样一番大道理,吕诚自然心中不乐,却也不知道该怎样反驳,于是很气馁地讷讷说道:“唉,你说的也是这个理儿,这要放在从前,你妈要是知道你成了家,有了娃,保准借条腿也得去帮你带孩子。但现在……唉,又添了个你大姨,也是麻烦事儿……”
“大姨不会总这样跟着你俩的。”吕洛宁很有把握地说。
“那她还能去哪儿?唉,人家都说精神病可难治了,再说,你姥你姥爷都不在了,你妈就剩下这么一个亲姐,也万万不肯放手不管。”吕诚叹道。
“我不是说让妈对大姨放手不管,”吕洛宁解释道,“你想啊,大姨再过两三年就可以退休了,到时候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就可以帮她联系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养老院去住。还有,田田也说,我大姨的病现在正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如果她肯配合治疗,以后应该基本上能正常生活。”
听儿子这样说,吕诚的心里也燃起了希望,问道:“那依你和田田看,你大姨到三月份还能不能再回C市的大学里去教书?”
“不管有没有可能,我都不主张让大姨再回C市科技大学去上班。”吕洛宁很坚决地说,“你想啊,爸,如果大姨回C市去上班了,我妈很可能会带上你跟大姨一起去C市,然后呢?你俩就又得像从前在S市的时候那样租房,找工作,你觉得可行吗?还有,大姨一旦上了班,在工作中就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哪一天她又受到刺激,病情有了反复,甚至又走失了,你觉得我妈还能承受得起吗?”
这一番话正说中了吕诚的心坎。
吕洛宁见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已经首肯,就赶忙换了话题说道:“爸,田田说,你以后每天晚上都把当天测的血压和血糖数据用手机发给她,她帮你随时看着,调整用药量,这样你的病就能好得快些。”
吕诚没口子地答应,瞬间提起了兴致,毕竟健康才是他近来最忧心的问题。
儿子办事总是这么靠谱儿,他心满意足地想,对和洛雁一起留在李洛村也不再有异议。
其实,洛雁早就猜到吕诚带儿子同去A市时,多半会背着她搞点儿什么小动作,不过,她没有时间细想,因为她另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担心。
除夕夜之后,洛霞明显变得更沉默了,整天摆弄着吕洛宁送给她的那台旧电脑,完全进入了一种废寝忘食的状态。所幸的是,那药还是每天早晚两次按时服下去了。事实上,洛雁觉得给她服药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了,因为她已经完全不关心自己吃喝的到底是什么。
转眼过了破五,大年初六一早,吕洛宁和田田就动身返回G市去上班。洛雁到底还是遵循李洛村的老规矩,给第一次来家过年的准儿媳妇包了一个大红包。递出手去的那一瞬间她有点儿惭愧,因为那钱就是从儿子孝敬她的过年红包里拿出来的。
田田倒是比她想象中的更随和大方,并没有忸怩作态,百般推托,只道了声谢,就欢欢喜喜地收下了。洛雁自然很满意,心中暗想,这一定是儿子提前叮嘱过她,准婆婆赏的红包绝不能拒收。
动身之前,吕洛宁又把母亲拉到一边殷殷叮嘱了一遍。
“妈,开春之后粮食就不要种了,一来太累,二来又卖不上价钱,不如多种点儿菜,再养些鸡啊猪啊的,更经济实惠。还有,你前几天跟我说的把从村里收的干蘑菇卖到C市餐馆里的事,我觉得挺适合你和我爸做,要是同时能再多做几种别的山货就更合适了,山货即使收多了也不要紧,到时候我帮你们开个网店,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洛雁很肯听儿子的话,逐一点头应下。
阿宽两口子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动身,临走前免不了殷殷托付洛雁帮忙照看老五婶,洛雁自然是没口子地答应下来。这时洛雨已经开学了,返回镇上的初中住校,因为六月份就要参加中考,元宵节也顾不上回李洛村跟父母告个别。洛雪再过几天也要开学了,每天上学就得早起,不方便和洛霞洛雁同住,又搬回到老五婶家里去了。
元宵节一过,年就算真正过完了。每个人都回归了日常的正轨,一切如常,似乎只有洛雁比从前更忙了。
开春了,洛雁要操心的事骤然增加了不少。她虽然听从了吕洛宁的建议,不打算种粮食了,但随着种子、农药、化肥、鸡雏、鹅雏、猪崽等等逐一进了家门,需要她干的活儿也越来越多了。
早春二月,天气还很冷,鸡雏和鹅雏怕凉,都暂养在东屋炕梢的两只大笸箩里,“叽叽咯咯”声整天不绝于耳。吕诚已经在洛雁的指导下把院子里的猪圈重新垒过,两个人每天都要去添好几遍猪食,生怕冻坏饿坏了刚进门的小猪崽。
没过多久,老五婶去邻村会亲家,给洛雁抱回来一只刚断奶的小黄狗。于是,吕诚又把院子里废弃多年的狗窝重新盖起来。家里又添了汪汪的狗叫声。
“老公啊,你看,咱家这回总算有点儿过日子的样儿了。”洛雁很满意地对吕诚笑道。
这段日子以来,由于经常在户外忙碌,北地风高,洛雁的皮肤被吹得有些粗糙了。但她的脸色却比在S市时红润了许多,不知是不是过年吃了不少好东西的缘故,她整个人看上去比从前略胖了些。
事实上,就连当初不大愿意留在李洛村的吕诚都渐渐对这种田园生活产生了兴趣,每天都帮洛雁忙碌一阵子,闲下来的时候多半在院子里逗逗小狗。
“小黄,来!”他带着小狗在院子里慢跑,有时候甚至把小猪崽也从圈里放出来跟在后面跑上两圈儿。
“没见过让猪锻炼身体的,你没听见人家都说‘吃肥了,跑瘦了’?”洛雁在一旁笑道,“再说了,你总带着猪崽子玩,等来年春节你还能舍得杀了它吃肉?”
吕诚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笑,把小猪崽重新关回圈里,顾左右而言它。
“雁儿,咱家小黄可聪明啦,昨天下午你去地里撒种那会儿,村委会来咱家统计播种和养殖的事儿,小黄没见过那个统计员,追着人家就要咬。但一听见我吆喝,它就乖乖地趴在我脚边,一动也不动了。”
“小黄是挺好,”洛雁对着小狗左右端详,“唉,越长越像咱家原来的大黄了。”
日子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去了,在二月的最后一天,柯玉实给洛雁打来电话,询问洛霞服药后的情况。
事实上,这段日子以来,洛雁一直在忙自家种菜和养殖的事,根本就没多少时间顾到洛霞。
在柯玉实的追问下,洛雁努力回忆着,怎么想怎么觉得洛霞最近毫无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变得更加安静了。
没错,洛霞每天都夜以继日地摆弄着吕洛宁送给她的那台电脑,还破天荒地自己去村委会给家里办了宽带上网,之后就既不出门,也不理人,甚至洛雪放学后偶尔来找她请教一下作业里的难题,都被她三言两语就打发走了。洛雁一日三次把饭菜送到西屋去,见到的总是不变的画面——洛霞以同一个姿势坐在炕桌边,专心致志地盯着电脑屏幕,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不绝于耳。
“柯大哥,我真说不好我姐现在这个样子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洛雁很为难地说。
“可是,姜小丽说,他们学校下周就要开学了。如果洛霞能来上班,这几天就该回来了;如果不能,你也要尽快过来给她办理相关手续。毕竟现在她已经不再是一个失踪的人了。”柯玉实对她说。
是去上班,还是办病休、病退或者离职?这成了洛雁自己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她思来想去,决定直接去跟洛霞谈一谈。
她把这个想法在电话里对柯玉实说了,柯玉实犹豫了很久,最终并没有表示反对。
于是,当天晚上,在把所有的活计都忙完了之后,洛雁轻轻地推开了西屋的木板门。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16